第二天一早,朱祁钰刚刚洗漱完毕,罗通就兴高采烈的前来拜见。
在面见罗通的时候,朱祁锐发现了一个小细节。
罗通想来是一夜未眠,这从他通红的双眼之中就可以看出端倪。
“殿下,此乃微臣昨夜所写。愿我大明军中,可用此法记录山川之势。”
“如此,也算是传承技艺,不负老夫所学。”
朱祁锐大致翻看之后,心中十分的满意。
“永乐十六年﹐夏原吉等受太宗之命纂修《天下郡县志》﹐只是可惜书未能成。”
“此战后,为弥补太宗遗憾,我当上书皇兄,继续完成前人未尽的事业。”
“本朝在编着地理典籍的时候,定会用到罗卿之法。后人读此书时,亦会仰慕罗卿其人!”
朱祁锐一番客套话来,更是让罗通喜上眉梢。
世人皆是贪图名利,少有例外。罗通,更是贪图名利之人。
“邺王殿下,你说的是要着书立作?”
“古人在讨论某位明君的时候,常会说到文治武功。这编写书籍,更是最能体现文治的。”
“要是新君能够力挽狂澜的挽留大明于亡国灭种之际,又能留书以传后人。”
“如此,当不枉一代圣君!”
罗通本是个文臣,他看重在典籍的延续上,可以留下他罗通的名字。
朱祁锐看到罗通的心动,他微微一笑。
“罗卿,你且看着。这景泰一朝,当大有可为!”
……
拿到罗通所记录的关于地图的绘制方法,朱祁锐可是把它视作珍宝。
为了防止遗失,朱祁锐更是让随行书吏,将其抄写成了几份。
……
在居庸关呆了一天,朱祁锐和项文曜,就带着人马就离开了居庸关,继续北上。
看着远去的亲王车驾,罗通只觉得自己心中热血上涌。
因为朱祁锐已经答应罗通,只要他能够守得住居庸关,不被瓦剌攻破。
那么朱祁锐一定会亲自向皇帝朱祁钰进言,给罗通升官进爵。
罗通一个转身,就对着身边的亲兵交代。
“速速召集将校,让他们都到大厅前去议事,本官有要事交代!”
……
大厅之中,罗通在主位上稳稳的坐了下来。
“根据本官到居庸关这两日以来的实地勘察,发现这居庸关确实是易守难攻。”
“对于正面之敌人,只需择一良将,统帅三五千兵马驻守,已经是绰绰有余。”
“只是关城的周边,却有许多小道可通人马。”
“凡是种种,共计有一百三十余处。只能通人的,也有七十余处。”
“这些小路十分的要紧,不可被贼寇所取!”
“居庸关作为京师北方门户,若是被瓦剌人突破,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一众将校,对于罗通的话,都是纷纷的点头称是。
“大人明鉴!”
昨夜的酒宴上,朱祁锐特意帮着罗通站台。
看到今日将官们谦卑的态度,罗通满意的笑了,他觉得这居庸关尽在他的掌控之下。
“今日,本官就在这里分派任务。也请各位下去后,务必要严防死守。”
“若是有人坏了朝廷的大事,本官当亲自问斩!”
听到罗通这话,众将校都是纷纷站立起来。
“末将等,谨遵大人之命,愿为大明死战!”
战前会议之后,罗通把他的所作所为,都给写成奏章,然后派人南下京师送去。
……
朱祁钰接到的,不止是罗通的奏章,还有朱祁锐的密报。
罗通的奏章里面,防务布置井井有条。
朱祁锐的密报之中,也是对罗通其人赞不绝口,言其可堪大用。
“于司马,你果然有识人之明。”
因为罗通是于谦举荐的,所以朱祁钰对着他就是一阵称赞。
朱祁钰在称呼于谦的时候,更是用了汉代三公之一的“司马”。
要知道,司马这个荣誉称号,可是经常和大将军一起的。
作为掌控军权的司马,位在三公之首。
朱祁钰以“司马”称呼于谦,这就是把他认定成了百官第一人。
“这个罗通在居庸关的时候,可谓是堪当大任!”
“他出关巡视,见永宁、怀来、独石、马营等三十六处大小关隘,都是防备空虚。”
“其中重者七处,他添加一千人守备。略轻的有二十九处,他也需派一百人驻防。”
“他还把大军分作十营,于居庸关口内外相互策应。”
朱祁钰在看到罗通的奏章以后,对他的处置方式是赞不绝口。
于谦连连点头,他说道:“甚好!”
“如此一来,居庸关可保不失!”
“如今居庸关共有数千之兵,若只守关城,那自然是足够了。”
“兵部决定再增加一万人马,前去居庸关。那时居庸关定然成为一个铁桶,就连一只苍蝇也飞不过去。”
朱祁钰对着于谦一笑。
“朕就从了于司马的心意,再次增兵居庸关。如此一来,居庸关可保无恙!”
在朱祁锐同意了于谦的建议后,于谦依旧还是那张不苟言笑的脸面。
“司马称谓,过于沉重。还请皇上,莫要在如此!”
于谦在离开的时候,对着朱祁钰推迟。
……
于谦走后,太监王诚小步上前,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有什么就说什么,别在这里磨磨蹭蹭的。”朱祁钰看了王诚后,说到。
王诚呵呵一笑。
“还是主子最了解我,但凡奴才有点什么事情,都逃不过主子的眼睛。”
王诚停顿了一会后,这才对着朱祁钰轻言细语的说到。
“这个于尚书,什么都好,就是脑经太直了。”
“陛下以司马相称,即是言明君臣相知相识之恩,也是告诫他担负责任之重。”
“可他倒好,居然不领情!”
王诚,这是在替朱祁钰打抱不平。
朱祁钰却是表现出了大度的风范。
“于谦,本是永乐朝的进士。”
“自他出仕以来,太宗、仁宗、宣宗,都是对他十分的看重和爱惜。”
“于谦此人,配得上无双国士之名!”
“莫说他过于严苛,就是他顶撞于朕,朕也只能受着。”
看着王诚若有所思,朱祁钰又教导起了他。
“国士,当以国礼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