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政殿上,朱厚熜端坐御座,俯视百官,宛若龙盘虎踞!
新任内阁首辅大臣杨一清手持笏板躬身走出班列,拜道:
“陛下,楠京兵部尚书吴贤飞已经动员麾下所属兵马,兵分五路,围剿倭寇,各地军民踞城而战,倭寇后勤不济,难以持久……”
“内阁已经调动五千神机营火速驰援,各式火炮一千挺,鸟枪三千挺,由指挥使司戚景通统一节制。kanshushen”
“最危险,受损失最大的是哪个州府?”
“回禀陛下,东南巡抚钱有庆,楠京兵部尚书吴贤飞共同上奏,乃是庆州和全州损失最大,他们两个已经统一调度粮草,足够守城官兵一个月之用度。”
杨一清如数家珍汇报着,他虽然年过七旬,记忆力却非常之好。
“庆州府可有守城火炮?守城官是谁?”
“回禀陛下,守城官是戚景通的儿子,登州卫武将戚继光。”
“戚继光?”
听到这个名字,朱厚熜心中一喜,和史书也相差无几。
这个时候的戚继光也是个少年郎,世袭祖上的爵位,已经在军营中。
“陛下,庆州府城墙上有守城火炮12座,射程6里有余,除此之外,还有二百多挺鸟枪,臣预想戚继光必然能击退倭寇!”
“朕要的可不是赶跑倭寇浪人!”
“朕要的是海波永平!倭寇绝迹!”
“泱泱大明,天朝之国,大明水师必须重建,出海剿倭!”
朱厚熜的话在宣政殿绕梁回响,文武百官直接感受到了当今天子的万丈雄心。
内阁次辅徐阶热泪盈眶启禀道:“陛下,微臣等必谨遵陛下旨意,永固江山社稷!”
徐阶的话音落下,朱厚熜满意的点点头。
徐阶是“甘草”了一点,但是还是一个干吏。
大明帝国日常事务由内阁处理,皇帝只决定帝国的大事,。
所以,有一个能做事的内阁非常重要,否则做皇帝会非常累。
这几天,朱厚熜字雷霆手段斩首了杨廷和党羽后,朝堂上下已经对新皇帝有了莫大的畏惧!
当然,和内阁打对台戏的司礼监那些太监,日子也不好过。
朱厚熜用原主的贴身太监黄锦掌握了东厂提督一职,又一脚踢开锦衣卫指挥使司江彬,锦衣卫的指挥权也交给了黄锦,大太监钱宁现在手里只有西厂,并且自身难保。
不过,朱厚熜现在不着急马上干掉钱宁,因为东厂和西厂是皇帝的耳目,情报总站。
几万个厂卫番子监视着文武百官和地方州府官吏的一举一动。
朱厚熜需要用这些人制衡内阁,着需要他们彼此之间互相监督……
帝王之术,精髓就是在朝廷各种力量之间搞平衡……
皇帝自己高高在上,控制着一切!
……
养心殿。
司礼监秉笔太监黄锦看到皇帝身边的太监走过来,急忙从袖筒摸出一根“小黄鱼”,悄悄塞进了太监的袖口里。
“可使不得,小人可万万不敢收。”近侍太监急忙推阻。
“拿着。”
黄锦强硬的把“小黄鱼”塞到太监的手里,他这才不再推脱。
随后,黄锦低声问道:“陛下现在正在做什么?心情如何?”
“陛下在批阅奏折,心情很平静。”
“有劳了,李公公。”黄锦驻足沉思了片刻,随后躬身进入。
虽然黄锦是朱厚熜从鞍陆带来京师的,但黄锦感觉朱厚熜自从登基后就像是变了一个人,恩威难测。
作为从小就跟着朱厚熜的黄锦,今天皇帝让他执掌锦衣卫和东厂,位高权重,一飞冲天。
但是他的内心仍然是诚惶诚恐,伴君如伴虎。
现在的朱厚熜不再是南方那个闲散小王爷,而是九五之尊!
养心殿内,朱厚熜翻阅着内阁这几天递送过来的奏折。
本来要经过司礼监再呈送天子御览,但是现在司礼监掌印太监钱宁已经南下找王阳明去了。
现在是非常时期,省略掉这个程序更有利于办事效率。
掌印太监,是太监之首。
如果说不想做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不想做掌印太监的也不是好太监。
对于这个位子,太监们无不垂涎。
掌印太监是皇帝用来抗衡内阁的,权力可比首辅。
每天帝国的官员给皇帝的奏折不下于一千卷。
皇帝一个人怎么也看不过来。
所以大多数的奏折会由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先看。
再分出急件和普通件,最后才会上达天听,到皇帝龙书案上的奏章也就十卷以下。
有怠政的皇帝,恐怕三天也不看奏折,而是由大臣或者宦官代为御批。
这也是历朝历代皇帝会被蒙蔽的根本原因。
是钱宁还是黄锦做掌印太监,朱厚熜还要权衡一番。
正权衡着,有宫女进来禀报:“参见陛下,黄公公觐见。”
朱厚熜放下手中的奏章,说道:“宣他进殿!”
“是,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