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大明:从建文四年开始 > 第12章 反对者甚众

大明:从建文四年开始 第12章 反对者甚众

作者:张六阳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2-10-01 23:45:43 来源:转码展示1

刚进入三月,秦锋便组织了前些日子招募来的人手播种碱蒿。

因当下人们只把碱蒿当杂草,自也就没有人专门储存碱蒿的种子了,现在播种的这些碱蒿种子都是去年秦锋安排人特意存储下来。

当时硫磺皂和牙膏的需求很大,能用来储存的种子自也不多,尽管一再压缩硫磺皂和牙膏的产量以使足够多的碱蒿种子能储存下来,但储存下来的种子却也只刚刚够种植这块地。

秦锋游走于种植的人群中,一再叮嘱道:“千万按要求种植,别种的太紧密了,多空着些距离,保护好种子,领多少种植务必种出多少地来,这些地自种到收都由定人负责,谁最后种出的产量不足,差多少扣多少月钱。”

与工资挂钩的管理模式会让这些人从种植到收获完全当成自己的地对待,土地的种植与作坊的生产不同,不说没办法安排过多的人过来监工,即便有人手监工,也很难把产量盯上去的。

毕竟土地种植,有太多可以糊弄的地方了。

“放心吧,东家。”

众人心中怎么想不得而知,反正应答的倒是挺痛快的。

而就在此时,朝中新一日的朝会也已进行了大半。

眼看该商讨的内容就要结束时,陈瑛突然站了出来,朗声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每日朝会上的内容不管是围绕朝臣奏章,亦或者需拿出知会全体朝臣的重大之事,但俱都是提前有准备的。

至少每日朝会要说什么,皇帝本人是知晓的。

像这种不通过奏章,直接在朝会上提及的情况很少。

不过既是有人说话,皇帝为显示广开言路,大部分时候是不会拒绝的。

陈瑛开口,朱棣眉目微皱,开口道:“说。”

朱棣同意,陈瑛也不再耽搁,随之道:“臣虽为御史,但食君之禄,自当为国分忧,臣奏请陛下北平行都司为大宁都司,由大宁内迁至保定,把大宁移交朵颜三卫管辖。”

大宁到大明手里的艰险很多朝臣还记忆犹新,朵颜三卫现今是归附了大明,但那毕竟也还是外族,把好不容易收归回的土地割让出去,那不是卖国贼又是什么?

陈瑛出言,众臣哗然。

眼看陈瑛处在了劣势,马上又有几人站出。

率先站出来的,乃是礼部尚书李至刚。

李至刚上次就想谏言朱棣改北平为北京,怎奈被秦锋抢了先,这次好不容易才寻到机会,肯定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臣附议,朵颜三卫几个指挥同知自应天府后,是臣负责招待,三卫指挥同知对陛下仰慕,对大明忠义,臣虽眼拙却也看出来了,陛下起兵靖难,三卫共出三千人入关作战,期间作战勇猛,立下赫赫战功,乃我大明值得信任的朋友,大宁蛮荒之地,且又地狱广阔,我大明驻军需大量军卒,除却财政养并之外,也极易出现拥兵自重的问题。”

陈瑛提出了论点,李至刚一唱一和补充了论据。

论据完善,陈瑛的提及便有了公信度。

没用多久,相继有人出言附议。

不过,若往深处看便不难发现除都察院的一些御史外,也就只有六科的一些给事中了,这些人平日里都与陈瑛走的较近。

此事较之改北平被北京只是严重的太多,陈瑛圈子里的人附议过后,再不敢有人出面了。

李至刚的理由是很充分,但如此一来的弊端也很多。

一旦朵颜三卫借大宁之地发展壮大,以此为跳板南下劫掠,附和此事者那是要遗臭万年,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之上的。

当下的文人爱惜自己额羽翼,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谁愿意做这个事情。

气氛短时间的僵持,朱棣即便心中默认此事,也没办法在仅有这几个人的支持下就应答了的。

“此事...”

朱棣正打算再议此事,有人出言了。

“臣盛庸,有话说。”

靖难之役时,盛庸与铁铉曾在济南险些斩杀朱棣,后来又在东昌大败朱棣,在英国公张玉的舍身护送下曾终撤退,之后还在夹沟河斩杀了燕将谭渊。

为建文皇帝的平燕做出了卓越贡献,也让朱棣南下的进度一再受阻,算是较之为李景隆斩杀燕军最多的人了。

燕军进城后,盛庸无回旋之力率部投降。

虽有不共戴天的前仇,为显容人之量,也为收复民心,只要愿意归降,不管有多大冲突,即便不能重用,也依旧是要善待的。

就像盛庸,虽不掌兵权,但依据可出入朝堂,与其他燕军勋将并无太大不同。

盛庸出言,朱棣眉毛一挑,就连胡子也微微发生了挑动。

不过,异样的表情也只是一瞬,粗线条的人根本不会发现。

须臾之后,朱棣脸色露出了笑容,道:“盛卿,请讲。”

盛庸站出一步,沉声道:“臣不赞成把大宁交给朵颜三卫,强烈不赞成,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朵颜三卫依附于大明,只是逊于我大明,一旦强于我大明,必是要升起反叛之心的,大宁给了朵颜三卫,那辽东和宣府之间将声援隔绝,是要削弱了我大明在北边的防御能力的。”

盛庸的不赞成给出了正当的理由,但因武将的缘故话语间少了些柔和,说起来好像是在威胁一般。

他的身份摆在那里,没说到朱棣心坎上,口气又不好,自然朱棣有所不满。

这次朱棣的不满很明显,只要长眼之人就能发现。

但盛庸却也并未有妥协之意,大有死谏的意思。

就在朱棣慢慢调节下了自己的怒气时,丘福却在这个时候站出身来,道:“臣附议。”

附议谁?总不能是附议昔日打的死去活来的盛庸吧。

就在众人自动归结为丘福的附议对象是陈瑛时,丘福却在最后补充道:“臣附议历城侯,臣也不赞成把大宁交到朵颜三卫手中。”

啊?

众朝臣吃惊不已,嘴巴都快合不拢了。

尤其朱棣刚调节下去的情绪,顷刻间处在了暴怒的边缘。

同样作为朱棣左膀右臂,封了国公的朱能仿佛丝毫没看出朱棣不高兴,在找死的边缘疯狂试探,站出身来道:“臣也不赞成,当初设大宁都司时何等的不易,怎能说给人就给人,靖难的时候朵颜三卫的确是功,但也可给予其他奖赏,没必要把大宁让出去。”

目前,丘福和朱能在靖难勋戚中地位不可比拟,他们两人同时开始很大程度是代表了靖难勋戚的。

在他们二人话音落下,又有不少人出言附和。

这次不用怀疑,肯定是附和他二人的。

李至刚招待了朵颜三卫几个指挥同知几日,朱棣曾多次召见他们,种种情况中都可看出来,朱棣对让出大宁的心思。

陈瑛自诩揣摩出朱棣的心思,哪里想到竟会有这么多的反对者。

眼看互不相让,朱棣自也不能在这个时候非要把大宁让出去。qqxsnew

让出大宁那意味着割地,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此事是绝不能做的。

朱棣脸上已看不出喜怒,径直起身离开,旁边的内伺瞧着此情况,随之高喊退朝。

朱棣突然离开的意思不知为何,反正朱棣走了,那些无论持同意还是反对的朝臣也只能纷纷退出。

~~~

朱高煦结束了朝会后,便第一时间到了秦锋这里。

他直到秦锋忙着种植碱蒿,一直都想过来瞧瞧新鲜。

若非知道硫磺皂和牙膏靠碱蒿产出来,就秦锋这么种一大片杂草的举动怕早就让人笑掉大牙了。

至于秦锋说的什么碱蒿的作用不仅仅在与产硫磺皂和牙膏,别的什么东西别人见都没见到,有什么用谁能知道。

朱高煦过来,秦锋领着他在地里转悠了一圈,才带他回了客厅。

喝了茶,朱高煦便问起了秦锋在大宁之事上的意见。

秦锋二话不说,直接道:“肯定不能给啊,地那是能随便割的,再说把大明割让出去,那辽东怎么办?宣府怎么办?大同怎么办?这三地没有了支应,被攻破可就容易不少了,一旦这三地失守,那大明怎么办?”

历史上,大宁割让出去后,鞑靼多次南下牧马,几次打到北京城下。

虽有天子守国门的风骨,但被人打到家门口多少有些丢人。

更何况,若有大宁在,辽东或许就不至于那么拉跨,明朝或许也就不至于亡的那么快了。

朱高煦双手握着椅子把手,说了朝会中的情况。

如此情况,秦锋只是微微吃惊便也就接受了。

陈瑛那些人只为迎合朱棣,哪管什么好与坏,至于盛庸,丘福那些武将们,他们以军事眼光看到其中的弊端之后,为维护他们浴血奋战打下的领地,哪还顾得上谁是谁的人,当然是要尽最大的可能阻止了。

朱高煦有些疑惑,道:“陈瑛那些人最擅揣摩圣意,他们之所以提那个意见,必然是看出了父皇的心思,父皇不可能看不出大宁给出去的后果,却为何还要让啊?”

朱高煦若论权谋和心眼,那差朱高炽很多。

他不愿意费那个劲揣测朱棣的心思,也揣测不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