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斌自然很同意顾惜朝的观点,拿下大汉只是时间问题,只要不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还会显得很容易。
但问题是拿下大汉容易,想要吞并大汉之后,迅速消化这块疆域,给大明带来及时助力,而不是带来拖累,那就难了。
朱斌在大明布局的时候,所考虑的不过是吞并大明之功,给自己一个立足之地,争取夺得大明太子之位,继承大明的势力。
但是现在,发展太快,朱斌已经登上大明太子之位,还极其稳固,不仅是宗室之内没有太大的掣肘,就连大明的支柱人物、元老功臣,也大力支持朱斌。
所以现在朱斌需要考虑的是,吞并大汉之后,迅速的将大汉的实力消化,争取民心,收揽大汉的顶尖人才。
在大战之前,朱斌需要定下策略,如何才能将利益最大化。
在此之前,朱斌已经和郭嘉私下沟通过,只是因为时间紧急,需要迅速击退顶尖高手,来不及仔细思量,做出决断,这时候正好问问顾惜朝的意见。
“惜朝,大汉各路诸侯此时敢于割据一方,一来是为了家族发展考虑,另一个原因则是大秦和大元的挑拨,如今大秦和大元的高手尽去,实力不再,短时间绝对不会再有大量高手过来,可否劝降?”朱斌笑着问道。
“劝降自然是必须的,我们不能一城一地的帅兵攻打,这样太费时间,甚至很多地方我们根本不用打,对方自己就会投降!”
“但是也必须打出我军的威风,否则难以震慑这些大小世家,未来必定麻烦不断,形成掣肘,这其中的尺度把握,就要看公子准备如何对待大汉皇室了!”顾惜朝自然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回答的很自然。
“大汉皇室啊···”朱斌轻声一叹,自然知道顾惜朝指的大汉皇室,主要是指皇城中的刘协和刘辫,以及刘表、刘焉!
刘协和刘辫在董卓的控制当中,当然,朱斌若是想要两人死去,自然是在容易不过了。
只是不论这两人死得如何‘自然’,甚至是董卓亲手杀死的,只要两人死了,最后大汉被朱斌掌控,这个锅就能被一些反抗的人士甩在朱斌头上,引起大汉忠贞之士的敌对。
而刘表和刘焉,更是旗帜鲜明的对抗朱斌,此时已经成了大汉忠臣中的两面旗帜,不论他们自己是否愿意,此时他们都代表着大汉皇室最后的骄傲,因此这两人几乎不可能投降。
人要脸、树要皮,只要不是那种昏庸胆怯之辈,在这种时候,都是绝对抱着必死的决心在对抗的,而刘表、刘焉都算是大汉皇室最后的才俊了,难以屈膝投降。
当然,不论刘表还是刘焉,都挡不住朱斌的大军,这一点朱斌很肯定,但若是让两人报国效死,精忠而亡,朱斌日后难以消化大汉疆域,反抗者必然不断。
而且朱斌麾下的一些顶级人才,多是大汉人士,一半以上的士卒,也是大汉子民,若是尽屠大汉皇室,很容易失去人心,那就更是得不偿失了。
但若是对大汉皇室太过优渥,那就不好大开杀戒清洗世家,这些世家见朱斌保留大汉皇室,必定望风而降,但朱斌却得不到这些世家的忠诚。
这就是一个极大的隐患,一旦大明再与其他皇朝开战,关键时刻,这些不安分的世家,很有可能裹挟大汉皇室拉起反旗,尤其是在有其他皇朝的支持之下。
总之,战后的问题极为麻烦,而想要将这种麻烦减到最小,这一次大战的战略就必须考虑清楚,而对待大汉皇室,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秦灭六国,大开杀戒,而如今,大秦境内,四处潜伏着反秦势力,只是大秦地理位置极为有利,周边没有其他强势皇朝。
否则大秦一旦和周边的皇朝开战,这些大秦的反对势力,必将在关键时刻给大秦致命一击,让大秦内部不安,难以扩张。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朱斌可不想犯同样的错误,尤其是大明几乎是四面皆敌的地理位置,更是容不得朱斌随意。
只是思索良久,朱斌也没有作出一个好的决断。
“罢了,皇室的问题暂时不考虑,我回并州的时候,会先去大汉皇城一趟,尽量说服吕布归顺,至于刘协和刘辫···”
“这两人毕竟是大汉正统的皇室血脉,先皇之子,而且年纪还小,容易掌控,就先让他们活着吧!”
“至于其他的,我回并州之后,再做讨论!”
“你这边做好出兵的准备,最多半月,出兵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