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大明刑事录 > 第54章 第 54 章

大明刑事录 第54章 第 54 章

作者:明月晓轩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3-12-13 14:43:32 来源:文学城

陈行等人办事很利索,特别是王实。

打从临安摄魂塔一案,比陈行反应速度慢了一点点之后,王实充分体会到了,什么叫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丢了摄魂塔一桩功劳不说,他原本和陈行并驾齐驱,这会明显被比了下去。

不但楚亭月安排给陈行的事情更多,就连这次徐沐平选人,都优先挑了陈行。

把王实后悔的简直要在地上打滚。

这次第二批被点将,他是下定决心要好好发挥,把和陈行之间的那点差距拉回来。当天下午就去看了汪娘子,又去把康仵作又请了来,还体贴的在遂昌最好的酒楼定了雅间。

这位刑捕司老仵作还点名让路英来,理由是两人在江西见过一面。

楚亭月自然同意,路英也喜见故人。

礼仪具备、高朋满座,康仵作很高兴。

一高兴,就多喝几杯酒,多说几句话。

王实看过了杨汪氏,回报说——没错,她就是夏楚。又感慨了一句,难怪高矢寒认错,刘娘子与她确有六分相像。

康仵作酒过三巡,抚一下三缕长须,终于开口了:“王小子说你们想知道‘杨岳氏通奸案’的事情?”

“有人错把刘娘子当作杨岳氏案中的小妾夏楚,晚辈以为这两桩案子可能有所相通,所以请前辈过来。不过……”她苦笑一下:“刚刚已经知道搞错了人。”

康仵作摆摆手:“未必。这事也只有我们这些亲历者才清楚,这刘婉音与当年的案子也有一些关系。这桩案子发生在正统五年夏天,大同府百户杨安病逝,下葬后半个月,他的小妾夏氏告诉杨安的好友,锦衣卫总旗王山,说杨安是被妻子岳氏杀害的……”

从一开始看,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案件。

正统五年,大同守军中一个姓杨的百户死了,死的时候三十五岁,他家产颇丰,只有一个十三岁的女儿,尚未婚配。(ps:这件事其实发生在京畿,这里做了调整,情节也有些修改)

杨安心疼女儿,想要给她招赘,正好他的表侄邱永家道中落来投亲。

邱永时年十九,翩翩书生,相貌不凡,杨安想要把女儿许配给他,对方虽然不愿入赘,可他父母皆亡,两人成婚后必然是住在杨家。杨安对此也满意,就让他住在家中,只等女儿及笄就完婚。

杨安死后没多久,大同县令收到密报,说杨百户是被妻子岳氏杀害的。

岳氏杀夫的原因,是因为她和自己的准女婿邱永私通。

岳氏这一年只有二十九岁,生的极为美貌,见过她的人都说,她与女儿同行,不像母女,更像姊妹。

照理说当时杨百户已经下葬,他是大同这里的军户出身,同辈还有两个姐姐,有堂表兄弟,族里有叔伯,并不是没有人关心的独苗。人死了那么久,家属没有异议,族人没有异议,最后一个外人跑来告状,官府基本上立案都懒得立。

可这一次,大同县却格外重视,当天就把岳氏和邱永抓来了。

原因无他,来报案的是出自北镇抚司的总旗——王山。

钱塘县不仅知道他是一般人招惹不起的锦衣卫,还知道他是王公公八竿子才能打上的侄儿。

至于王山为什么牵扯进去,他的说法是杨百户生前和他义结金兰。

现在结拜兄长被害了,他要讨个公道。

两次过堂之后,岳氏和邱永承认了杀人。

杨百户的女儿、岳氏的父母都四处喊冤,就连杨百户的姐姐和族叔都对此表示怀疑。

他们表示杨百户明明是生病,临终塌前除了岳氏和女儿女婿,还有他的两个姐姐、一个外甥以及族叔在场。

一大堆人看着他咽气,并没有可疑的地方。

杨百户缠绵病榻已久,整个过程中家人多方请医,大夫们也纷纷作证——没有毒杀迹象。

在杨家族人的坚持下,大同县开棺验尸——没有外伤,没有毒杀痕迹。

这个事情就很尴尬了,原本大家都觉得这两人能被放出来,没想到案子又提到了大同府审问,而且出了新花样,一个人上堂作证,说她知道对方是怎么杀人的。

于是,另外两个人被牵扯了进来。

邻居郝氏,术士沈荣。

最终呈报到大理寺的案卷上是这么个结论:

杨百户的妻子岳氏与准女婿邱永私通,嫌丈夫碍事,于是在邻居郝氏的帮助下请来了“精通巫术、邪法”的沈荣。

沈术士做法后将一堆黑灰给了岳氏,混在杨百户的药中。

数日后,杨百户因邪术而死。

这种结论能正儿八经的出现在一个州府衙门的公文里,即便在大明朝,也是很罕见的,毕竟稍微受过一点教育的人都不可能相信这种理论。

这事若是发生在两浙,当时正是轩鲵在此清军的时候,铁定先让人去看看知州的脑子正不正常。

大明律中的确有关于行巫蛊之术的相应法条,可实际执行的时候,地方上很少会因此判案。就算判,也得有明确证物,比如搜出行咒术的小草人之类的。

杨安此案,沈荣所谓咒杀的符早就烧了。他在这个区域生活了十余年,经常被人请去做法,从未有行恶术的先例。

即便如此,大同府依然判了四人死刑,送三法司复核。

听到这里,楚亭月脱口道:“这样的案卷,三法司都准了?”

康仵作冷笑:“如果都准了,薛暄这会儿就不会在老家种地了。”

死刑判决的案卷送京城三法司复核,刑部、都察院都通过了,只差大理寺。

此时已经到了正统六年,薛暄刚刚出任大理少卿。

薛暄看完案卷表示漏洞百出,不能接受,案件前后证词不一——大同县过堂,案犯说的是“毒杀”,大同府审了个术士邪术杀人。

大理寺发回重审。

本来,也没什么,可偏偏刑部不高兴了,咬死案卷没问题,不同意发回。

两大部门一路吵个没完,连续吵了一个多月都没结论。

然后,都察院出手了。

时任都御史王文坚持他们和刑部都没错,是大理寺没事找事。两人几次大吵,越来越激烈。

最后,三方一起吵到了正统皇帝面前,请皇帝来给个判断。

皇帝当然没这个闲工夫来断案,让三方做个补充调查再来回话。

王文派出检都察御史潘洪到大同实地调查。一个月后,潘洪回去上报:“纯属冤案。”

实地调查后,潘洪发现上报的口供和现实情况天差地别。

口供上说沈术士做法后数日杨百户亡。

实际是杨百户生病个把月后一直看不好,妻子岳氏才找了个术士来做法驱邪。沈术士做法半年之后,杨百户才去世。

报告送到皇帝那里,正统帝表示,既然是都察院自己人查出来的,王文你没话说了吧。

这一轮,大理寺获胜。四个嫌犯都保住了性命。

这边结束了,刑部就倒霉了。毕竟第一轮就是刑部与大理寺争议的最严重,刑部也是最先批准死刑的。

刑部多名官员受到处罚。

刑部官员越想越委屈,表示我们也觉得案卷有点问题,但是这不是锦衣卫告密的么,锦衣卫还能错?

不行,锦衣卫总旗诬告,他们也得承担责任。

事情到了这里越来越不可收拾了。

锦衣卫、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四方在朝堂上吵得不亦乐乎。被烦的不行的皇帝再次和稀泥,下了一道旨意,此案所有相关官员一律赦免。

楚亭月第一次听那么多细节,听到这里也入了迷,脱口道:“那不是应该皆大欢喜了么?怎么最后是潘洪戍边,薛暄革职?”

康仵作脸色阴沉,仿佛过了五年后,依然提起这件事就恶心。

“事情再生变故,是因为马指挥使出手了。”

这一段的详细过程,康仵作也不是很清楚。

总之,锦衣卫指挥使马顺下令,派人把刚刚被释放的岳、邱、郝、沈四个人再次抓了起来,而且直接带到京城,投入诏狱。

诏狱这种地方,四个普通老百姓,那还有什么口供是拿不到的?

马顺轻轻松松就拿到了一份详细的口供,把薛暄、潘洪提出的疑问通通补全,补的逻辑通顺,滴水不漏。

此时,这个案子已经不是一个小百户被杀了,变成了刑部、大理寺、督察院、锦衣卫四方政治斗争。被迫加入其中的部门越来越多,比如——刑捕司。

锦衣卫断出这个结果,大理寺当然不服,刑捕司又被喊来共同查案。

康仵作跑了一次大同,再次开棺验尸。

验尸的结果毫无疑问——没有任何人为致死痕迹。

要知道刑捕司名份上归刑部,刑部最初是通过了死刑的,立场上和督察院、锦衣卫一体。康仵作的验尸结果不能让他们满意。

可怜的杨安,被挖出来两次不说,尸体又运送到了京城,再次验看。

这次出手的就是刑捕司仵作中的王牌,毛主簿。

这次验看,三法司都派人在场。

毛仵作用尽了洗冤录中各种查验方法,连杨安生前受过的每一次严重一点的伤都一一验出。最终结论依然是——正常病死,死亡情况和给他看过病的几位大夫的医案一致。

这几位大夫中还包括大同军队里的军医。

然而,都御史王文提出一个灵魂问题——咒术可能被验出?

问题一出,毛主簿沉默,康仵作当场暴怒。

平心而论,王文这个问题……无法被驳斥。

大明朝仵作们,包括刑狱官,在验尸方面的核心技术参考都来自于《洗冤集录》。这里面真没有告诉大家,被打小人的死状,下恶咒的死状,以及这种喝了符几个月后死亡的死状……

领司出来打圆场:对,您说的对,我等只能查明人力而为的事情,鬼神而为……实在无能。不过我们不懂,有人懂,要不我们请龙虎山张天师一门来看看?或者请武当山玄真一脉的道长?

这几句话同样有道理,道士们就是干这一行的,行恶咒必有痕迹,仵作看不来,道士看的来。

既然案子判的就是非自然,大家就在非自然这件事上做到有理有据,不能一方说恶咒就恶咒了。

毫无疑问,锦衣卫、督察院对这个建议直接忽略。

康仵作坚持给出“查无异样”的报告,最后毛主簿添加了几笔,用的正是王御史的原话——查无人力所能及的异样。

这桩案子就这样被定为死案——杨岳氏为与邱永私通,在邻居郝氏的帮助下,由术士沈荣以邪符咒杀其夫杨安。杨安因中了恶符,痛苦半年后死去。

杨岳氏和邱永被凌迟处死,郝氏和沈荣秋后绞刑。

到这里还没完,王文提出了一个更绝俗的观点。

为何“如此铁案”之前薛暄会反复打回,潘洪现场调查却认定“无罪”,那是因为都御史王文查明,大理寺寺丞顾惟敬、周观和潘洪等人均为苏州人,那术士也是苏州人。同乡相互庇护而已。

薛暄、潘洪瞬间从失职小过变成了“结党”。

文官结党那是大罪,皇帝雷霆之怒,大理寺一干人外加潘洪一并进了诏狱。

马顺卯足了劲要把这个结党大案查个水落石出,把这群苏州党一网打尽。期间各种酷刑不说,没料到薛、潘二人虽是文官,却铮铮铁骨,酷刑之下不牵连任何人,而且鸣冤不止。

两人最初被判斩刑,好在薛暄为官多年,有仇敌,也有愿为他两肋插刀的朋友。

马顺、王文这种颠倒黑白的做法也引发了朝堂上不少官员的不满,更有很多人担心让他们一次成功,后续更不得了,这种倒霉事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到自己身上。

兵部侍郎王珪率先上书抗议,旋即带动了一批大臣和军方大佬纷纷响应。

薛暄更是反复上书,而且始终不认罪。

压力再次集中到皇帝身上,不堪重负的正统皇帝决定再次和稀泥。

薛暄改判削职为民永,潘洪发边关效力,大理寺所有官员降三级。

至此,这桩因为大同府一个百户病死而引发的案件终于暂时画上了句号。

亲们,下次更新是27号,本周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4章 第 54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