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大明武宗之正德风云 > 第四章 攘外必先安内

大明武宗之正德风云 第四章 攘外必先安内

作者:煜煜吃鱼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6-26 05:48:07 来源:转码展示1

“陛下,罪臣们已被尽皆收入诏狱之中,且众人全都指认受杨廷和蛊惑胁迫,希望陛下宽恕。jiujiuzuowen”锦衣卫都指挥使钱宁报到。

坐在奉天殿的御案上,朱厚照把玩着手中的一方印玺,问道:“那杨廷和之子杨慎的案子如何了?”

回陛下的话,“那逆贼杨慎拒不认罪,称其作诗只为记事,毫无祸心,卑下无能,还请陛下恕罪。”

“无妨,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朕要的不是群臣皆罪,而是顺我者昌,你可明白?”朱厚照开口道。

“请陛下放心,卑职必定给您一个满意的结果!”

“好了,朕这有一个名单,你拿去照着办吧。你可令狱中众臣互相攀咬,并收集其罪证令其招认。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提供证词越多之人可无过,朕只给十个名额,谁生谁死,就看他们自己了。”

“多谢陛下指点!陛下圣明!”

“好了,你退下吧,你办事朕还是放心的。”

……

“来人,传张永。”

“东厂提督太监张永拜见陛下,陛下洪福齐天,龙体安康,万岁万岁万万岁!”

“好了,平身吧。”

“多谢陛下!”

“张伴伴,你即刻令东厂差役番子将诸臣逼宫谋逆之事广布天下,令四海闻之。切记,务必让刘健,谢迁,王鳌三位师傅听闻此事,不得出半分差错!”

“是,陛下!”

……

锦衣卫北镇抚司,诏狱内。诏狱,并非如外界传闻的那么可怕,一眼望过去,大部分牢房都是空的,很多牢房因为常年无人居住,也没人打扫,早已经成了老鼠和蟑螂的住所。

没有令人闻之色变的刑具,也没有令人心惊胆战的血迹斑驳,更没有人犯被用刑的血腥场景,有的只是一片寂静,静的令人生厌。除了偶尔依稀传来的几声哭诉外,听不到任何声音。

“奉陛下口谕,朕心仁厚,龙体初愈,不忍多造杀孽,今特此尔等十个名额,给予你们将功补过之机会,众人皆可检举不法官员,并由锦衣卫察访,检举越多则罪责越轻,望尔等珍重。谋逆乃株连大罪,希望尔等多为家人考虑,莫再让朕失望。”只见各个罪臣的单人牢房内,一个个锦衣校卫宣读着朱厚照的口谕,一个个罪臣仿佛抓到了救命的稻草一般,纷纷喊着:“臣要检举,臣要检举…”一时间诸臣争先恐后,互相讨伐。

……

三日过后,“陛下,刘健,谢迁,王鳌三人皆有本上奏。”

“呈上来吧。”

“是,陛下。”

看着手中的三份奏疏,朱厚照不禁笑了起来:“哈哈哈哈,三位师傅终于上钩了。天助我也,天助我也。”

于是提笔在三本奏章上写上了同样的话“朕自幼受师傅教导,登极以后也多亏师傅辅佐方使天下承平,然朕天性顽劣,实在离不开师傅,还望师傅能够再次入阁,届时师傅的奏章朕自当准奏。”

放下笔后便对刘瑾说道:“立即由司礼监批红后由三名锦衣卫亲自快马送至三位师傅手中,送达以后待三位师傅收拾行李,护送三位师傅进京,切记不可失了礼数。”

刘瑾不解:“陛下怎知三位师傅肯入京呢?”

朱厚照笑到:“那朕不妨与刘伴伴打个赌,如若三位师傅皆至京师则朕胜出,如有一位师傅不肯,则刘伴伴胜出,赌注就为五千两银子好啦,朕知道刘伴伴家大业大,如何啊?”

刘瑾欣然答应了。

……

洛阳刘健府上,刘健历仕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为四朝元老。他入阁十九年,任首辅八年,可谓是权柄颇重,然而他的家宅却无过多修缮。

传统的四合院落,三进三出,屋内无过多装饰,仅有三名跟了刘健二十余载的老仆伺候家中,唯一多人眼目的恐怕便是正堂上高悬的“何陋之有”四个大字了。

“老爷,门外有三个锦衣校卫,自称是陛下派来接老爷入京的。”门童不慌不忙地走上前说道,由门童的气度,刘健家风可见一斑。

正坐堂上,手捧经史,沉吟片刻,刘健不由苦笑了一声:“陛下自幼聪颖,想不到老夫年迈,还是逃不过陛下的心思啊,先皇对我有知遇之恩,将陛下托付于我,也罢也罢,姑且就当救人了!”

“开中门,将三位力士迎进来,老夫去收拾行囊,今日便出发…”

……

在浙江余姚谢迁的家中和江苏吴县王鳌府中,相似的一幕也在上演……

……

“奴婢张永叩见陛下!”

张永进殿之后便给朱厚照行了一叩一拜礼,这是常礼。

大明朝的最高礼节是五拜三叩礼,只用于传国书,敬天地。

各地藩属国但有天使来,便要行五拜三叩之礼。三跪九叩那是伪清搞出来的东西,非中国之礼。

手里拿着一份奏疏在看的朱厚照抬起头,说了句:“事情如何了?”

张永面带激动之色:“回陛下,狱中诸臣皆对杨廷和把持朝政,勾结藩王,裹挟众人逼宫谋反之事供认不讳,且…且已将陛下所嘱之人全部供了出来,其中以礼部尚书张升,吏部右侍郎杨友……等十人表现最为积极,该如何处置这十人,还请陛下示下。”

朱厚照的眼睛仍是在看那份奏疏。

“朕贵为天子,自当金口玉言,岂有朝令夕改之礼?”

“是是,是,都怪奴婢多嘴,奴婢多嘴。”说罢张永便要自己掌起嘴来。

“这十人可曾在罪证上签字画押了?”

“俱已办妥,奴婢回去就把罪证给您送来。”

“唔,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国朝以孝治天下,亦当以信治天下,把人都放了吧。”

“陛下圣明!”

……

刘健等三人的车驾已达京师,三人都在京城任职已久,自然有自己的府邸。三人抵达京师的消息一传出,一张接一张的名帖便接踵而至。王鳌曾任吏部尚书,在这个称作“天官”的位子上,门生故吏可谓是遍布天下。刘健和谢迁也曾多次担任科举考官,满朝文武更是大部分都要称其一声“大宗师”。

“不见!你问问他们逼宫谋反的时候眼里可有我这个老师?可有君君臣臣的礼法?如今事情败露,又何故如丧家之犬般四处求人!”王鳌厉声道。

“此乃非常时期,你就说老夫刚到京师,一路舟车劳顿,已经歇下了。”谢迁对门人吩咐道。

“陛下虽性子如少年人般喜动,但自幼便重信,既然已经答应,就断无出尔反尔之况,你让各家安心歇着便是。”刘健一边看着最近的邸报,一边交代着。

……

“攘外必先安内,有三位师傅相助,朕的大后方也算安定了。来人,将宣府和大同的舆图给朕拿来!”

“传令下去,杨氏父子勾结藩王,裹挟臣工,以下犯上,欺君作乱,意图谋反,今人赃俱获,按律交由刑部处置,锦衣卫即日将人犯移交给刑部天牢,礼部尚书张升,吏部右侍郎杨友,检举有功,朕心甚慰,准其戴罪立功,切莫再犯。”

刘瑾屁颠颠地跑了过来,身上的肥肉不由得随之摇摆,腰间还挂着一个锦囊,对这个刘瑾从不离身的锦囊,朱厚照好奇了许久,问道:“刘伴伴,你那随身携带的锦囊,里边装的莫不是你的子孙根?”

“陛下您这样可折煞奴婢了。”

“哦,那是何物,竟让我们的内相如此重视?你且打开看看。”

刘瑾支支吾吾了半天,红着脸递了过去。不料朱厚照打开也吃了一句,里边竟装满了炒香的豆子,一颗一颗堆满了整个囊中。对刘瑾的身材,朱厚照也不觉得奇怪了。

刘瑾心想尴尬,便要转移话题:“陛下,那其余罪臣和那兴献王之子该如何处置呢?”

“传令下去,朕今日卖三位师傅一个面子,让他们根据自己官职赎命,以四品为界,缴纳罚金2000两,每往上一品罚金增加一千两银子,朕可不信敢跟随杨逆作乱的大臣各个都是两袖清风的人才!”

“至于那朱厚熜,朕念及兄弟骨肉情分,就免其死罪,发往中都凤阳陪着高祖他老人家吧,至于其父,有不教之过,夺其王爵,留其性命,让其自生自灭罢。”

“奴婢这就去传旨。”

……

诸臣家人缴纳罚金后,便凭着朱厚照的手令去诏狱提人,众人重见天日,虽破家财万千,犹对朱厚照千恩万谢,况且还有自己签了字的罪证在皇帝手中,日后不得不心甘情愿为皇上走卒,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正德六年,即公元1511年,经过内阁廷推,刘健,李东阳,谢迁重新入阁,为后世所称赞的“刘健内阁”重现正德,百姓无不津津乐道。当年2月,王鳌重新出任吏部尚书,一时间大明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而杨氏父子及一干无用之臣,该杀的被杀,该贬的被贬。届时,朱厚照已将朝廷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攘外必先安内。后方既定,也是时候掀起正德风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