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大明建昌侯 > 第九十八章 全看心情

大明建昌侯 第九十八章 全看心情

作者:一语不语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10-16 02:57:45 来源:转码展示1

张鹤龄听说皇帝给兜底,自己稳赚不赔,心里那叫一个舒爽,拉着张延龄问东问西,好像真的是有商有量能听得进去道理的人。

但其实他连做空是什么都不知道。

“老二,老张家祖坟冒青烟,都觉得为兄已经是咱老张家的光荣,没想到你青出于蓝,快给为兄说说,这次能赚多少?”

张鹤龄也忘了之前对弟弟的那番评价,为了赚钱嘴上可以毫无原则。

张延龄道:“大哥,弄好的话,你那边应该能赚个万八千两的吧。”

“才万八千两?”张鹤龄一听,登时皱眉。

数字明显低于他的预期。

张延龄也不可能跟他说太高的数字,张延龄又不是开善堂的,有钱非要往大哥家里送?有钱烧的?

张延龄道:“大哥,你以为这种一本万利的好事,谁都能碰上?这次咱兄弟的主要目的不是为赚钱,而是帮朝廷把市面上的盐价给打下来,这样咱兄弟在陛下眼中就有有能力有担当,以后还可以得到更多赚钱的机会。”

“行吧,一万两就一万两……”

张鹤龄最后似乎是妥协。

大概觉得一万两这数字还“凑合”,不赚白不赚的。

张延龄心里在暗骂。

没良心的,也忘了老子来之前只能干点借高利贷放高利贷的蠢逼事,现在有一万两利润的生意还不满足?

张延龄再道:“既然大哥同意合作的话,那回去之后把府上所有的田契房契什么的,还有大哥之前买盐引那六千贯,一并拿来……”

“你干嘛?”张鹤龄瞪大眼看着弟弟。

说好了空手套白狼,你居然还想让我把田宅契约和钱财拿出来?不是说好了赚钱是我们的,亏了是皇帝的?

张延龄没好气道:“此番我们不过是替陛下做点事,把这些东西抵押到朝廷那里,让朝中那些喜欢说三道四的老臣闭嘴,不然的话陛下自己找人就能做,还要我们兄弟做什么?”

张鹤龄一脸不情愿道:“不行不行不行,为兄那点家当拿不出手的,何况之前六千贯都买了盐引,拿不出来,你另找别人吧!”

说话之间要走的样子,像极了不打算借钱的债主。

这意思是,赚钱要分给他,承担风险就不行。

“大哥的意思,就是这生意你不涉足,赚了钱也不用分给你是吧?”

张延龄也切准了张鹤龄的脉。

眼见张鹤龄要走,他都懒得起身去挽留。

张鹤龄果然走了两步就回过头来,苦哈哈一张脸望着弟弟道:“老二,你诚心坑为兄是吧?这田契和房契可是咱老张家最后的家产……”

“还不是陛下赐的?”张延龄悠哉悠哉。

“话是这么说……”

“大哥不想参与这笔生意,我大可去找别人,难得陛下说给承担损失,你这一点风险都不想冒,还没有替陛下分忧之心,看来以后有任何发财的机会都轮不到你头上……”

张鹤龄听了这话,用一脸愤恨的目光望过去。

最后他一咬牙道:“行,就听你小子的!”

“若是此番被你小子坑,大不了为兄跟你一样流落街头,到时就算陛下不管,咱姐姐和娘也不能坐视不理吧?老张家怎出了你这么个败家子……”

……

……

张延龄也发现了。

只要让张鹤龄顺心,他张家老二就是老张家的功臣,一旦张鹤龄心里不爽,他就是老张家的罪人。

功过是非不在于他做了什么,全看当大哥的心情如何。

好在还算顺利,把张鹤龄的家当全都给骗过来。

张鹤龄之前嘴上说会听弟弟的,把盐引全都卖了,结果最后那六千贯还是以盐引的方式送到了张延龄府上来,不过也正好,反正要卖盐引,一并卖了便可。

在送走张鹤龄之后,张延龄马上把苏瑶叫来。

当苏瑶听说要从户部借盐引,还要大批往外卖盐引时,双眸全都是精光。

显然以她的商业头脑也能看出来,即便未来盐场的官盐出产量不增加,光是靠张延龄这么一番大肆做空的行为,盐价也必定会大幅回落。

“老爷,奴婢这就回去找家父,让他将苏家所有的家产拿出来,作为抵押送朝廷借盐引。”苏瑶当机立断。

张延龄笑着问道:“瑶瑶,你不担心老爷我是在胡闹,最后会让你们苏家亏到血本无归?”

苏瑶很坚定道:“老爷的智谋,苏家人望在眼里,此番绝对不会有错。”

张延龄不由用欣赏的目光望过去,想到昨夜里房帏之内,那个千娇百媚婉转可人的动人小主,真是加个尾巴就是小狐狸精,穿戴整齐就是商场女强人。

真是上得了厅堂,进得了闺房。

身体原主对别的或许没什么远见卓识,但在对苏瑶的问题上……

英雄所见略同。

但想了想,好像身体原主所看中的,也仅仅是苏瑶的美貌罢了。

“这样,我跟朝廷的承诺,是要拿出十万贯来作为抵押资金,建昌伯府和寿宁侯府拿出所有的田宅,至少可价值在四万贯,若是加上之前赚到的就有六万贯多,你们那边拿出个三万贯左右,剩下的一万贯,象征性找点京师商贾什么的入入伙,十万贯就凑出来了!”

张延龄早就把详细的数字在心里统计好。

苏瑶道:“老爷,既然是稳赚不赔的,为什么还要让京师的商贾入伙?”

“这个嘛……我们总要做出一点京师商贾勇于为朝廷承担的假象,最后也不能所有的利益都归我们所有,做个样子。”

“不过这点份额也不形成大碍,现在还不知京师中是否有商贾会愿意入伙,也不要过早去庆幸什么。”

张延龄的意思,别等我以为是把钱财从手指头缝漏出去给人赚钱,结果那些商贾还不领情呢。

苏瑶显得很自信道:“只要有利可图,无论是京师商贾还是北方各地的商贾,都会趋之若鹜,过去几年已有很多的盐商和茶商从边地迁居到京师周边,以他们的眼光岂会看不出未来盐价是要下跌的?老爷只管放心便可。”

张延龄点头。

在叶淇改了开中法之后,本来需要留在边地的盐商和茶商,开始大面积回迁,毕竟以后购买盐引只需要把钱交到户部,留在太仓便可以了。

京师如此繁华之地,安全性比边地高,住起来也舒服,也不用大老远跑。

这也是为何后来杨一清等名臣想再改回开中法时,困难重重无果而终的原因。

一个制度一旦更改了,再想改回去会难上加难,最好的办法就是釜底抽薪,也是要及时拨乱反正。

张延龄把苏瑶拉过来,大手趁机占了苏瑶的便宜。

一直到苏瑶满面通红时,他才笑着道:“这次的生意,可是一笔价值二十万贯的好买卖,做好了估计赚个十五六万贯都是可以的,但是切忌要稳中求胜,不要为了赚钱坏了规矩,最后把徽商的气焰打压下去,比什么事都重要。”

对张延龄来说。

盐引赚钱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让徽商从此一蹶不振。

最好再把徐夫人等势力收揽过来,到时他就要成为大明朝商贾幕后的教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