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大明建昌侯 > 第九十章 不信也没招

大明建昌侯 第九十章 不信也没招

作者:一语不语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10-16 02:57:45 来源:转码展示1

张延龄打量张懋神色。

张懋那句“独食难肥”完全发自心底。

但我凭本事吃独食,就算你不服,有本事你也吃独食去,看我闷声发大财就上门来找麻烦,这算何意?

“英国公,其实在下呢从来都不是吃独食的人,你也知,以我的能耐也吃不了独食,我这里有个绝密的消息,就算不能赚个几百几千两银子,也能让你府上的门人少花费个几千几百两银子,不知是否可作为让英国公旁观的条件呢?”

张延龄一脸慎重,好像有什么大买卖要跟张懋谈。

张懋老脸上带着横皱,轻咳一声道:“但说无妨。”

张延龄故作神秘道:“是这样,我正在协助陛下和户部改革盐政,这不准备在各盐场改煎盐为晒盐,可大幅提高产量,所以今年各盐场夏盐的出产必定比往常年多很多,到时盐引也会出更多,现在盐引的价格必会走低……”

“英国公,你看这是否重大信息?”

张懋听了这话,吹胡子瞪眼差点跟张延龄犯急。

这就是你所谓的“大信息”?还能不能有点技术含量?

“建昌伯,由你来协助户部来改革,还要改煎盐之法?你可有想过这么做万一没有成效的后果?”张懋显然对于改革什么的并不赞同。

没办法,这世道就是这样,人不思求变,总想着以过往之法则横行于世,从未想过改变后的世界会是怎样。

关于张懋的反应,张延龄早就料到。

这世上要行改革何其之难?

之所以他的改革会推进,一来是皇帝对他的信任,还有就是朱佑樘派人做了试验,亲眼看到了成果,再加上朱佑樘对于盐政改革苦无良策,才会“铤而走险”。

但对于这时代的人,想实事求是,让他们以实践出真知,太难了!

张延龄打个哈哈道:“这么机密的消息,我都告知了英国公,若英国公不信也没招!”

张懋气恼道:“药材的生意,你不能再欺行霸市!”

“没问题。”张延龄见张懋开了条件,想都没想便答应。

之前靠苏家垄断药材生意,完全是因为当时京师周边的商贾怕被牵连通番之案,都暂且不敢做药材生意,让苏家赚得盆满钵满。

现在通番案子的风头已经过去,张延龄本来想垄断也垄断不了。

再说了,药材那点生意所赚的钱,有点鸡肋。

张延龄是个有大志的人,赚钱同样有大志,现在京师药材生意一年一两万贯的总体利润,已经不放在他眼里。

张懋见张延龄答应如此爽快,反而有些迷惑。

这小子就如此轻易就范的?

“英国公还有旁的事?没的话,在下还有要紧的皇差去办,这不陛下还让我将满仓儿案子的奏疏呈送,就没多少时间接待英国公。”

张延龄居然下了逐客令。

张懋迟疑道:“你若反悔当如何?”

张延龄笑道:“在下以后还要仰仗英国公,岂会言而无信?若我真是言而无信之人,将来也无法在诚信为本的生意场上混,英国公可放心而归。”

“对了英国公,可别忘了我提醒过你有关盐政的事,别最后亏到血本无归就好!哈哈!”

……

……

张懋还是走了。

他对这次跟张延龄有关药材生意的谈判结果很满意。

只是过程……

尤其是张延龄临走所提醒他的那番话,还有最后张延龄一脸得意的笑容,让他回想起来总觉得心里发毛。

回到家,他马上把李家管事的人叫来。

“老夫已去找过建昌伯,他已同意把京师药材的生意放出来,以后你们做药材生意再有阻碍,只管来找老夫,老夫会找人收拾他!”

张懋绝对不是坐以待毙之人。

这次去张延龄府上,名为谈判,其实也是对张延龄下最后通牒。

你要是还继续垄断,那我就动粗的,虽然老夫不像你一样拥有隆宠,但有兵权在手,到时找人去给你捣乱也不用亲自派人去,最后甚至都查不到老夫头上。

大明朝这些手上有权的人,都会想尽办法为自己捞取利益。

没办法。

钱太香了。

既然我有权,为何不以权谋私?

以道德规范约束,还是以法律威吓?

对于普通人来说道德和法律管用,但对于像张懋这样权势通天的人来说,任何的约束都是扯淡。

“对了,有关盐政方面的事,你们知道多少?”张懋对于盐引的事还是不放心。

张懋也知晓,他手下的白手套,此番竞价盐引都买回来不少。

在所有商贾看来,这都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

李家管事的道:“回公爷,从户部那边得知的消息,说是今年夏盐产量连丰年的五成都不到。”

张懋道:“为何老夫听闻,户部正在改革盐政,还说要改煎盐为晒盐?”

李家管事一脸嘲笑之色道:“此消息早就为各地盐商所知,尤其是徽商那边他们一早就得知消息,还知是国舅建昌伯协助户部在改晒盐之法。”

“那你们还敢在盐引上大肆高价购买囤积?”

张懋都理解不了这群商贾的心态。

李家管事解释道:“公爷您只管宽心便可,正是因为此番改晒盐的是建昌伯,众盐商才有恃无恐,此人本就没什么大能耐,就算最近出了点风头,那也完全是因陛下的宠信,给他点颜色就敢开染房!”

“本来各盐场收成就不好,他还愣要改晒盐,必定耗费人力物力,如此一来今年夏盐产量本可有丰年五成,现在怕是连三成都不到。”

“以徽商的精明都有恃无恐,我等更何须担忧?”

正如张延龄所料。

大明朝上下对于改革是持反对态度的,且是那种丧心病狂的排斥。

在他们看来,改革就是一切动乱之源,这也跟大明朝士绅商贾都是小农思想有关,他们可从来不思求变,只想着按部就班墨守成规。

以至于在听说朝廷对晒盐有改革之后,他们便一致认为大明朝要被张延龄折腾一番,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盐产量进一步降低,然后他们又可以闷声发大财……

张懋听了这话,再以他自己的见识琢磨一番,也点点头表示放心。

张懋叹息道:“虽然张延龄此子最近是出了点风头,但不过是昙花一现不足为虑,你们只管把生意做好,老夫只等晚年享清福!”

言语之间似已憧憬起晚年多纳几房美妾,儿孙满堂,田宅大屋挥金如土的美好生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