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大明建昌侯 > 第二百三十七章 头疼

大明建昌侯 第二百三十七章 头疼

作者:一语不语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10-16 02:57:45 来源:转码展示1

夫妻之间,没有过不去的坎。

对于张皇后来说,即便丈夫说要彻查,她也只认为是那些文臣在煽风点火。

“陛下,延龄在西北的压力太大了,西北的将官都跟朝中文臣是一体的,谁会遵从他的号令?现在他奏报功劳都跑出来怀疑他,真不知他还怎么安心领兵打仗。”

张皇后还是要极力为弟弟争取。

朱佑樘道:“皇后你放心,朕会再着令宣大一线的巡抚、总兵官、布政使司中人,让他们全力配合,谁敢不遵从他的号令,便是与朝廷为敌。”

话是这么说,朱佑樘自己想了想,这种旨意下达下去有意义?

阳奉阴违的事还不是一堆?

“臣妾就这一个能上得了台面的弟弟,陛下可要为他做主……”

她一副哀怨的样子,让朱佑樘苦笑不已。

似乎连张皇后都知道,两个弟弟的水平差距不是一星半点,为了能保住张延龄,甚至牺牲张鹤龄都行。

谁让张家老大真就一点能耐都没有?

……

……

下午。

皇宫内,朱佑樘接见了正要离开京师的仁和公主朱效盈。

朱效盈入宫,本来就只是为跟兄长作别,但显然她为了达成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趁机中伤于张家兄弟。

“……皇兄,自古以来依仗于外戚的朝代,总会出事,皇妹我对于历史并不太了解,但相信皇兄对此更为了解……”

告辞的话都还没说,就开始说外戚的事。

朱佑樘皱眉道:“仁和,你想说什么?”

仁和公主道:“外人总在说张家老二多有本事,为朝廷做了多少事,又多么得皇兄信任。但在皇妹我看来,此人还跟以往一样不守规矩,一个不守规矩的人连做人都做不好,如何指望他为朝廷做事?即便一时能靠一些钻营的手段,为皇兄所信任,长久下来也必定会出事。”

朱佑樘不耐烦摆摆手道:“如果你不是来跟朕作别的,你可以走了,离开京师,朕不拦着你。”

当皇帝的已经为张延龄的事很头疼,你这个皇妹本身不参与到朝政,还有脸在朕面前说三道四?

“皇兄……现在是他跟文官作对,您到底是要仰仗于朝中的阁老大臣,还是要仰仗于一个不学无术的外戚……”

“够了!朕的话你没听懂是吗?”

朱佑樘也怒了。

怎么说,你还不听呢?当是朕的妹妹,就可以胡言乱语了?

只是同父异母的妹妹罢了,朕跟你有多少亲情维系?你有皇后家的人跟朕的关系亲吗?

怎么一点数都没有呢?

朱效盈轻轻哼一声,心里还有所不满,行礼之后告退。

……

……

朱效盈第二天早晨就要离开京师。

趁着没走之前,还非要去永康公主朱效茹那数落一番,姐妹二人好像是找到了共同语言,骂张家兄弟的话,姐妹俩你一言我一语的,一个时辰都可以不重样。

“永康,你是说,之前你跟那小子还有生意上的纠葛?他骗了你多少银子?我替你去跟皇兄说,这小子,还敢算计到我们皇家人头上来?谁给他的脸?”

“皇姐,或许……不是你所说的那样……”

朱效茹是生气于张延龄不肯免他的赌注,但问题是,这件事好像也不是张延龄强迫她做的。

是她非要去跟张延龄打赌,输了怨谁?

本来张延龄栽培你的驸马,算是很给你面子了,好像是你朱效茹先背信弃义非要从张延龄手上捞好处,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吧?

朱效盈蹙眉道:“不在京师这几年,都不知京师里到底出了什么事,以前总在听那俩兄弟的恶名,怎么现在连你们跟他都有牵扯?他还堂而皇之到朝堂做事了?真是……唉!”

朱效盈都快无语了。

“皇姐,现在最担心的其实是德清,你也知她……有些执拗……”

“提到德清就更过分,又说要当道姑的,又说要嫁张家老二的,她不是一向最知情守礼?”

“要不皇姐你劝劝她?”

“算了,我马上要走了,家里还有很多事,实在不行你也跟我一样,到北直隶随便找个城池住下来,何必在京师里耗着?家里的事太多。”

朱效盈是对张家兄弟颇多意见,但那毕竟不能当饭吃。

三姐妹之中,她混得最好,人家有家有业的,怎会真的舍家舍业去跟张家兄弟斗?

“那皇姐你一路走好……”

“会不会说话?你这张嘴,也是越来越像个市井之妇,要有涵养。”

……

……

朱效茹和德清,在翌日上午一起送朱效盈离开。

送走大姐。

二姐和三妹一起到朱效茹府上,坐下来,又谈到张延龄的事。

“听说他在西北虚报战功,现在朝中都已经快要把他按到沟里去,他还真有胆子,什么功都敢往自己身上揽。”朱效茹自然也不信张延龄能在西北取得大明几十年未曾有之功劳。

德清好奇道:“皇姐,他也不过只是奏报杀了几百个鞑子,怎就成虚报战功了?”

朱效茹:“……”

“以他之前为朝廷做事的能力,何必又靠虚报战功,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我想他……应该是确实取得了如此的功劳。”

别人对张延龄没信心,德清对张延龄却是信心百倍。

这股信任,让朱效茹很无语。

朱效茹道:“皇妹啊,你是哪根筋不对?我没记错的话,他在皇宫里也没给你好脸色,也就是说他都不想娶你,就算你这是落花有意人家流水无情,你干嘛还要执迷不悟?”

德清急道:“皇姐,我只是在就事论事,怎就成了……执迷不悟?换了以前,不是连你我都不信他能为朝廷做事?还觉得他是不学无术的无耻之徒?可后来不也知道,他不但才学广博,更是为大明立下那么多功劳,盐政还有工部核查……还有他到山东,冒着生命危险把李士实和宁王的事查清楚……我只是以此来推断,他不至于去虚报战功罢了。”

朱效茹很无语。

这个皇妹还真是会“就事论事”,怎么听起来都好像是盲从。

“算了,你中毒太深,当姐姐的劝不动你,就说一句……你以后当了道姑,夜深人静的时候记得会想一向我今天说的……那姓张的小子害死人!”

朱效茹也果如她姐姐所说的那样,这张嘴愈发不饶人,简直是毒蛇泼妇的典型,只是她自己不知道。

知道也不会承认罢了。

“皇姐,不如我也跟你打赌吧,我敢说用不了几日,会有更多的战报传来,到时都会知晓他原来并不是无能之辈,我相信以后大明朝无论是文政,还是军政,都会有他的一席之地!”

“疯了疯了,你真是疯了!都是被那小子带坏了,看来你是该出家冷静冷静,要不也别当道姑了,直接去当尼姑,我看更好……”

……

……

一天时间。

边疆又有不少消息传来。

一直到这天下午,朱佑樘在皇宫里接见了马文升、周经、徐溥和刘健四人。

“……这里有宣府的奏报,说是鞑靼人在东线破白羊口而入的兵马,已从白羊口撤回,是在前日晚上的事,建昌伯已派人重占了白羊口……”

朱佑樘特地把这几个人叫进来,就是为告诉他们这个消息。

你们说他是在虚报战功,可现在的情报显示,东路的鞑靼人的确是撤退了。

这怎么说?

马文升道:“但并无雁门水北岸之战的具体战报传来,兵部派去核查之人,昨日下午才动身出发,估计需要个三五日才能抵达宣府,再往西走的话……”

朱佑樘伸手打断了马文升的话。

朱佑樘看着徐溥道:“徐阁老,你对此战报如何看?”

徐溥现在也愈发感觉到压力。

要说昨日里,他对于张延龄虚报战功,近乎是可以确定的事情。

还没到两天一夜,他已经开始动摇了。

问题就在于,各方战报的汇总,都说是战局在往大明朝有力的方向发展,要是张延龄什么事都没做,何至于大明朝在白羊口周边会突然转守为攻,甚至会说重新拿下白羊口?

“陛下,还是等具体的战况传来,再做定论不迟。”

徐溥也在庆幸自己没有出去给刘璋作保。

这种事简直是朝堂上无意义的吵嘴,若真是被张延龄取得那样的功劳……

对徐溥来说,后果不堪设想。

“既然没有更多的战报传来,那朕只有等西北进一步的消息,朕已经着令兵部,从宣府调动几路巡查的人马,将宣大一线有可能存在的鞑靼散兵击退,诸位没什么意见吧?”

朱佑樘也突然撸起袖子放开胆子。

既然知道鞑靼在东路的人马已经从白羊口撤走,那派出人马扫平这一线的官道、城池等地,也是必要的。

没有人提出意见。

“既然诸位卿家不反对,此事……兵部就照做吧。”

……

……

四人从乾清宫出来。

刘健显得很担忧道:“为何现在看来,此人还真能在西北做出什么文章不成?以往那么多治军的总制,为何就未曾有这般进取之时?”

连刘健也动摇了。

但也仅仅只是动摇,毕竟他们还是觉得,张延龄不可能取得那般的功劳。

马文升道:“其实还有个消息,说是建昌伯后续在带兵追击鞑靼兵马时,又斩杀数十人……消息尚且未能确定。”

徐溥道:“所以你未对陛下奏明?”

“嗯。”

马文升点点头,却又叹道,“但如此的战报,陛下又怎会不知?”

徐溥皱眉。

皇帝不可能不知道张延龄后续又有战功,但皇帝没当着他们的面说,大概也是因为之前的战功还没有确认,也就懒得说出来,再跟他们做争论。

“这不是好事啊。”周经由衷感慨一句。

徐溥看了看周经。

虽然现在他们没把周经当“自己人”看,但周经的话还是站在文官立场上在说的。

皇帝有事都不跟我们直说了,看起来是皇帝避免不必要的争执,但其实不也就变相证明皇帝已经不完全信任我们了?

要不是我们非要去争论张延龄的功劳真实性,皇帝何至于有事都不跟我们说呢?

若非马文升提到张延龄后续还有战功,或许这件事我们都不知晓。

“事情太过于……离奇……”刘健道,“若是真被他在西北做出一些事来,那以后……”

又是说话说半截。

没办法。

问题太紧迫。

这比鞑靼犯境还让他们头疼。

若是张延龄真在西北取得大功劳,那以后就不但是户部、盐政、赋税、工部核查这些事会被张延龄插手,以后西北军政怕也会被张延龄逐渐攥在手里。

若是被外戚有了军权……

那才是他们所担心的外戚乱政之始。

周经和马文升同时在打量刘健,眼神都有些古怪。

好似在说。

当初让他去西北的人,好像也是你们吧?当初想的难道就是他去了西北,一定是寸功没有?就没想过他真会取得大功劳的问题?

你们非要推波助澜,让他去到大明朝的要害职位上,就该想到一切后果,而不是现在于此做不必要的感慨。

四人还没走出多远。

但见萧敬和陈宽一前一后正从东华门那边过来,手上好像还拿着盛放紧急军务所用的铅封木匣,往乾清宫方向赶。

徐溥走过去问道:“两位公公,可是有大事发生?”

萧敬只是往这边看一眼,没回话,捧着木匣继续往前走。

陈宽则停下来,跟四人行礼问安。

“陈公公,到底是怎么回事?”徐溥再看萧敬的背影一眼,面色凝重。

他自然能嗅出不一样的风声,感觉到问题不妙。

陈宽此时也知没必要去追萧敬,只是苦笑道:“西北军情上奏,咱家是不敢随便问的,要说的……都在那里面,要不诸位等陛下传旨。”

“那到底是谁的奏疏?”徐溥现在不知道密奏上说的是什么,只能问是谁奏的。

这总该不是什么大秘密了吧?

“是建昌伯,还有派去监军的御马监张永,以及治军的军领,还有高山卫、天成卫,哦,好像还有宣府派去的人……”

听了木匣中可能盛放的奏报之人的名单,在场四名阁老部堂不由面面相觑。

看这架势。

是未等兵部派去核查战功的人抵达,之前雁门水一战的战果,就要有定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