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大明帝国之崇祯大帝 > 第六十八章 毛文龙的选择

大明帝国之崇祯大帝 第六十八章 毛文龙的选择

作者:千骨一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6-29 19:02:41 来源:转码展示1

“你来负责东江镇政务,本将军没意见,但丑化说在前头,”毛文龙冷声道:“若你敢贪墨军中粮饷,不能保证大军所需一切供应,别怪本将军无情!”

“将军安心,”吴甘中也好不势弱的厉声道:“若本官之下敢做出贪墨之事,本官亲手斩之,若将军发现本官贪墨粮饷,或不能保证大军征战之物供应,将军便斩杀本官于军阵之前!”

“好,本将军等着!”

最终,在孙承宗的见证下,毛文龙与吴甘中定下军中之约,从此,毛文龙负责东江镇军务,而吴甘中则全面接手东江镇一切政务,包括江东镇兵马的一切所需。kanshushen

“江东镇,便交由你二人了。。。。。。”

出京半月多了,孙承宗乃兵部尚书,必须尽快回朝,兵部还有很多事等着他去主持。

“这是陛下令我给你的私信,,,,,,,”登船之时,孙承宗拿出朱由检亲手写个毛文龙的书信,双手递到毛文龙面前。

毛文龙为之一愣,随后反应过来,急忙跪地,双手接过书信。

孙承宗将一切看在眼里,等毛文龙恭敬的结果书信后,孙承宗才道:“毛将军请起,陛下说过,此乃私信,非圣旨,毛将军可不必跪接。。。。。。”

毛文龙没有将此话当真,要是真不用跪接,刚才还没跪下前,孙承宗就开口了,真不真心是一回事,但跪不跪又是另外一回事。

“朝堂之上,有本官在,将军大可放手去做,若有人敢在朝堂之上诬陷将军,本官定以死相谏!”在外将领最怕的就是后院起火,这点孙承宗深有体会,为了安毛文龙的心,所以才当面向毛文龙保证。

“多谢孙帅,末将定不让孙帅失望!”毛文龙对孙承宗是真的敬佩,也非常信任这位老将军。

“恭送孙帅!”

在毛文龙看来,孙承宗就是军中宿将,就是他们边关将领的领头人,有这位老将军在朝中,他们也安心不少。

送别孙承宗后,毛文龙独自将自己关在房间内,深吸一口气候,才缓缓打开朱由检的亲笔信。

“将军不负朕,此生朕亦不负将军!”

“东江军务,是退是进,是攻是守,将军可一言而定,无需请示朝廷。。。。。。。”

“粮饷不足,朕给你补,军备不足,朕给你送,兵马不足,大明数百万虎贲,任由将军挑选。。。。。。”

“万万大明百姓,百万大明将士,便是将军后盾,将军大可放手去做。。。。。。”

朱由检给毛文龙的信很短,也很简单,没有给毛文龙什么封赏,也没有承若什么高官厚禄,更没有给毛文龙划大饼。

但毛文龙看后,身体微颤,皇帝如此信任他,如此看重他,毛文龙还有什么所求。

“传令,点兵,”毛文龙小心翼翼的将朱由检写给他的书信收好,这虽然是朱由检的私信,但关键时刻,却可以当做圣旨来用,“大军集结獐子岛,本将军,要报仇!”

毛文龙军令一下,整个皮岛一带兵马皆被调动起来,向獐子岛集结,数百艘战船来回穿梭。。。。。。

而将这一切皆看在眼里的吴甘中什么也没说,带着各级官员,开始建立相应衙门,正式开始接手东江镇政务。

吴甘中安顿下来的第一件事,便是向朱由检些奏章。。。。。。

“噗噗噗~~”

在军营不远的树林内,一只鸽子挥舞的翅膀,想京师而去,看着信鸽远去,一道身影缓缓走出树林,正是那名立了大功,被毛文龙调取军中的护卫。。。。。。

“启禀陛下,南京急报。。。。。。”

每日,朱由检都会受到南京急报,韩爌等人到南京之后,每日一报,将南京试科之事一一向朱由检汇报,大小事情都详细上奏给朱由检。

通行保护韩爌等大臣的锦衣卫每日也送来密报,没有任何问题。·

而负责整编南直属上直军的曹化淳也每日送来急报,魏国公徐宏基非常配合,不但主动将南直属上直军武勋全部解职,让他们举家前往京师,听后朱由检调遣。

更是出面镇压不服的武勋,同时将武勋之中吃空饷,贪墨等事一一写在奏折之中,送到朱由检面前,而魏国公也写了请罪书,将自己的那些事一一上奏。

朱由检看后扔到一旁,正如朱纯臣所说,像他们这些国公,吃点空饷,贪墨点钱财,朱由检根本不会重罚。

徐宏基如此识相,朱由检微微迟疑之后,暂时将徐宏基的事都记下,等以后想用的时候,再翻出来不迟,现在嘛,徐宏基还是非常有用的。

朱由检需要这种有身份,又懂事,还听话的公国级大佬来镇压那些世袭武勋,要是徐宏基保持这样的状态,朱由检给他一生荣华富贵,也不是不可以。

“袁可立、杨嗣昌、都任、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

看完这份名单,朱由检久久不能平静,这些人,如今或在南直属任职,或参与南直属试科,是朱由检从官员名单之中跳出来,让他们即刻入京之人。

袁可立就不用说了,四朝元老级人物,门生遍布朝野,被朱由检重用的户部右侍郎倪元璐也是这位大佬的门生。

此人一生历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帝,为‘’四朝元老”。为官刚正不阿,敢为民请命,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清官廉吏和抗金名臣,

可惜年世已高,本来是在南京挂个闲置养老,没想到祸从天降,新帝朱由检竟然要去除南直属朝堂,这位老大人再次奉旨入京,不知道新帝要怎么安置他。

杨嗣昌就更不用说了,历史上崇祯皇帝最为依仗的大臣,内阁首辅,靠着崇祯皇帝的信任和一身本事,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镇压农民军,差点就平息陕北起义。

可惜还是没能力挽狂涛,最终身死道消,难以挽回明朝灭亡的结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