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大明从慎重开始 > 第3章 升斗小官之子

大明从慎重开始 第3章 升斗小官之子

作者:一笑澄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6-05 11:18:05 来源:转码展示1

何能噗通一声跪下来,哭喊着道:“少爷饶命……小的练就的巧嘴,不是那个嘴,是这个嘴啊。zhongqiuzuowen”

说着,从身后掏出一支半旧的唢呐,大剌剌吹起来,眉飞色舞,声色俱全。

这曲子,听着怎么有点像……

猪八戒娶媳妇。

何能在外头流浪,几经饿至将死,还好天无绝人之路,让他捡到了一支唢呐。

他也是个人才,自吹成才。

穷苦人家请不起喜乐,便找他来吹,也能混口饭吃。

何能委屈巴巴地道:“老爷为人清正端廉,怎肯写这些书,那是不是上天绣花……想得美吗?”

听多了曲,也能学着腔调,说上几句有文化的话。

严成锦心里觉着可惜,这可是他斟酌了许久才想出来的门路。

给老爹量身定制的副业。

在白手起家里,写书可以说是风险最小的,即便赔本,也只是老爹的体力脑力。

脑力这种东西,睡一觉就有了。

白piao不赔本的买卖啊。

“可惜可惜!”

这梦楼自己呕心沥血熬夜所写,严成锦觉着自己的便宜,怎么也不能让别人占了。

“去寻个火盆来。”

何能寻来火盆后,瞧见少爷竟是想将这些稿纸烧掉,扑过来哭嚎道:“少爷……不能烧啊,不如您给小的,烧了浪费啊……”

…………

紫禁城,翰苑。

此时,严恪松正要持笔整理前朝的史料,一旁同为编修的罗玘感慨道:“这些都是前朝翰林们的心血,就算是新纸,也存放不了几年,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都抄录好几回了。”

“那也要抄,也多亏要抄录,我等才有了这编修的差事,得口饭吃,景鸣兄快抄吧,莫要再伤感了。”严恪松连叹几口气,自己也提不起精神。

眼前这堆典籍,被书虫咬得破破烂烂,是前朝翰林院抄录所留。

抄录整理是一件极为枯燥的事,典籍受潮破损,要重新抄录到新纸上。

自典籍流传伊始,抄录过的书吏不下千百人。

再过两朝,后人又要将他今日所抄录的典籍,再抄录到新纸上,后人亦复前人。

所做的,其实就是一些无用功。

严恪松走神了,方才看的书稿,如蛆附骨般钻进脑子里。

那书,对他这种许久不曾沾‘荤腥’的人,似乎毒药一样的催发效果。

严恪松神思早已云游霄外,在他脑中是一个活灵活现的世界。

相比之下,这典籍是枯燥又乏味的。

成不成名无所谓,主要是想用自己的才华,给百姓做一些贡献……

想了想,严恪松放下笔,起身行礼:“景鸣兄,我想起来家里还有点急事,需告假半日,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就有劳你了,明日,我定偿还罗兄的份!”

“客气什么,有事就回吧。”罗玘和他都是成化二十三年的同年进士,交情不错,自然愿意帮忙。

……

日正中天,严府,

严成锦坐在书案前半天下不去笔,他正想着换哪一本书。

房管事匆匆跑进来道:“少爷,老爷让您过去一趟。”

“我爹下值了?”

“老爷告假回来了,就在正堂。”房管事又想起来什么,颇为担忧道:“老爷回来时形色匆匆,只怕,是因今早给老爷看的书稿,少爷一会儿说话,要谨慎些啊。”

严成锦心头一紧,老爹为官兢兢业业,一年到头也不见得有几次告假。

专程回来?

严成锦来到厅里,看见老爹端着茶盏正坐堂前,脸色看不出什么端倪。

“成锦啊,为父思来想去,学问之道,应当求其放心才是,把你的那些纸稿都拿过来,为父要再看看,好给你指点一二。”严恪松道。

究学之人,朝闻道,夕可死矣。

只要能为后世留下一部佳作,纵然散去这一身清名,又如何!

严恪松此刻也顾不得丢人,越想越是呼之欲出,恨不得挑灯夜战,执笔畅怀。

“……………”严成锦。

难道是真香?

不过,抛去自己夹带的那一丢丢私货不谈,梦楼当真是一本好书,千古奇书,当之无愧。

想拒绝它的诱惑,除非……

看过更好的。

真香也不是不可能。

严成锦就等他这句话了,这么重要的东西,他当然是随身携带的,忙不迭掏出纸稿。

幸亏刚才何能哭嚎着把火盆扑灭了,才没烧成,严成锦暗自给他记了一功。

“爹想通了便好。”

严恪松已是龙行虎步来到身前,颤巍巍地接过稿纸,如获至宝般谨慎地数着,露出释然的笑容。

“爹今日感悟颇多,就如黄河天上水滔滔不穷,爹要将它们都写出来,等爹当了大文豪,你便是,大文豪的儿子!”

“???”严成锦有点恍恍惚惚。

严恪松修编典籍十几年。

挥洒笔墨三千,修撰书籍无数。

但都没有一本是署自己的名字,全他娘的是給他人做嫁衣,他也是有心气的人。

如今手捧着自己要写的第一本书,严恪松竟隐隐有些激动。

严恪松拿着书稿走出几步,却马上回过头来,感受到他那火辣辣的目光,严成锦道:“爹,真的没有了……”

“那就好。”严恪松这才放心让房管事去磨墨,差人去买最好的纸来,迫不及待去书房了。

有道是,人到中年喝枸杞,一杯枸杞半年寿。

严成锦让下人给老爹泡枸杞。

他自己也是常喝的。

书房一会儿传出酣畅淋漓的笑声,一会儿又如古井深潭般沉寂。

直到深夜,书房还灯火明亮。

晚饭的时候,严恪松没在,严成锦偷偷让人加了一只鸡,再苦不能苦身子,再穷不能穷伙食。

吃饱了,才有力气活下去。

饭后回到房里,严成锦让何能掌灯摇扇,看能买到的这个时代的一切资料。

史书写得再怎么详细,也不如身在明朝了解得更清楚,严成锦几乎翻遍了所有能找到的资料。

结合对明史的记忆,这样才能纹丝合缝。

果然和他记忆中的一样。

弘治十一年,五月二十五日,便传来消息,河间府天降暴雨,府域之内的百姓免赋一年。

严成锦就知道自己算的时间不差。

这些日子里,严恪松闷头在书房不出。

他不过四十出头,虽说拿毛笔码字,是个熬人的事。

可他正值壮年,又有枸杞护体,想来无事。

一日早晨,书房的灯火还亮着,里头悄无声息。

严成锦便训斥:“大白天怎敢这般浪费蜡烛?”

何能跟在严成锦后头:“少爷,老爷还在书房里呢,昨夜一直未曾出来,今日一早,小的就去问候了。”

“我爹还在书房里?”严成锦有些意外。

何能道:“在呢,房管事也在。”

人在里头为何没有动静,莫不是睡过去了?

严成锦将信将疑地推开门,地上丢了一地的废纸团。

房管事好像一夜未睡的洞房郎一般,萎靡地不停打哈欠,抓着墨条的手,偶尔磨动几下。

只见,严恪松神清气爽地站在书案前。

相比之下,他红光焕发,双目依旧神采飞扬。

枸杞护体,强大无比!

见他进来,严恪松放下笔,拿起一旁整理好的一沓书稿,喜道:“这是为父这些日子所写,你看如何?”

严成锦接过稿纸,从开头一章往下看,眼神愈发明亮。

与原书有差别在所难免。

但味道,还是那个味道!

自己多加的那几笔,老爹也忠于大纲的基础上,写出来了。

“儿子觉得……还不错。”

凡事留三分,日后好较真。

严成锦没把话说满,一来是怕老爹骄傲上头,二来也是给自己留点余地。

就是不知道,明朝百姓的反应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