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大军师联盟 > 第530章 贾诩感动到下跪?!

大军师联盟 第530章 贾诩感动到下跪?!

作者:恒安德佩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07 14:09:58 来源:转码展示1

“报—!”

正在这时,不远处响起悠悠一声传报。

刘焉抬眸望去。

但见,儿子刘璋急匆匆赶来,神色略显紧张,甚至顾不得行礼,便开口道:“父亲,南阳汉庭的诏书来了,要调您往南阳任侍中。”

刘焉早有此预料,因此神色没有半分波澜,反而长出了口气,似乎放下了一切:“该来的终究还是会来。”

“可是父亲.”

刘璋自然清楚父亲的意思,此前他们便对此有过深入的沟通:“这侍中的位置也太低了,刘虞还能混个宗正当当,父亲您居然会跟刘表、刘岱平级,简直欺人太甚。”

的确。

跟刘虞、刘焉相比。

刘表也好,刘岱、刘繇也罢,全都是晚生后辈。

这两人在朝堂中叱咤风云的时候,他们还不知道在哪儿闲逛呢。

如今,刘虞从幽州牧成功跻身在朝廷当宗正,而刘焉作为同一时期的大佬,居然只是个侍中,这样的待遇,不管放在哪里,都没人愿意。

不过

刘焉已经不在乎了,成王败寇,没有身首异处,已经要烧高香了,还想什么三公九卿,能保住一条命,便要谢主隆恩了。

尤其在经过此次益州士族的叛变后,刘焉对此更是有了清晰的认知,南阳汉庭在益州的势力,绝对要比自己想象中厉害得多。

校事府在这里盘踞了多久,刘焉是半点知觉都没有,对方到底掌握了自己多少意欲谋反的证据,他也不清楚。

如果皇帝陛下真要对自己动手,趁夜强攻州牧府,十余枚伏火雷霆弹下来,自己就要嗝屁了,还敢奢求什么高官厚禄?

“行了。”

刘焉摆手打断儿子的愤怒,眸光一凛,厉声呵斥道:“不要随意窥测陛下的用意,某些事情不是你能理解的。”

“走吧。”

言至于此,刘焉吐口气,把手一招:“去见天使。”

刘璋只能拱手,强行将怨气咽下:“儿知错了。”

一行人这便穿廊过院,直奔前厅。

果不其然。

此刻厅中已然聚集了很多人,全都是在等刘焉赶来,宣读诏书。

当刘焉出现的那一刻,益州的官员纷纷上前:

“主公!”

“您来了。”

“.”

刘焉摆手示意众人安静,主动迎上去:“臣刘焉,见过天使。”

黄权赶忙将刘焉搀扶起来:“刘使君,您客气了,既然人已经到期,咱们便宣读诏书吧。”

刘焉颔首点头:“没问题。”

众人纷纷列队站好,躬身致敬。

黄权站在上首,将诏书展开,朗声诵读: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益州牧刘焉代天巡狩益州多年,尽忠职守.”

“.”

“念在其年老体弱,自当安享晚年,特招其回朝,伴朕左右,益州暂时交予黄权代行刺史之职,其余官员照旧。”

“.”

益州文武官员听到诏书如此,各个暗松了口气。

从某种意义上说,益州官员不仅没有造祸,甚至占了大大的便宜。

毕竟,南阳汉庭的福利待遇,可是要比益州官员强上太多,而且他们以这种身份进入南阳的仕途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避免了参与考课。

要知道,如今的考课已经不比前两年,因为朝廷官员逐渐趋于饱和,公车署越来越多的待定岗位,寻常士人未必可以真正跻身入朝局。

益州官员的职位虽然暂时没有动,但层级却提高了n个档次,完全不可与当年在益州,同日而语。

或许

唯一值得悲秋者,便只是刘焉了。

从掌握军政大权的一方诸侯,直接变成了个小小的侍中,甚至混得还不如自己在灵帝时期的职位,多少有些欺人太甚的感觉。

但饶是如此,刘焉依旧拱手抱拳,朗声回应:“臣刘焉领旨谢恩。”

众益州官员纷纷山呼:“臣等领旨谢恩。”

黄权阖上诏书,亲手将其递给刘焉:“刘侍中,您放心吧,一切都只是暂时的,凭您的从政经验,将来必可再受重用。”

刘焉神色淡然地接过诏书,脸上没有半点波澜:“唉,已经老了,只想能安心渡过晚年,什么官职,已经不重要了,大汉是全新的大汉,需要新鲜的血液,而非是我们这帮老东西。”

“陛下的诏书,我个人没有丝毫异议,甚至满心欢喜,因为这样,我才能真正安享晚年,这才是目前我最想要的。”

黄权暗自惊叹,曾经的刘焉是何等的杀伐果决,他还是有所耳闻的,但不曾想,对方能在这个时候,保持这般冷静,的确非常人也。

当然!

黄权不是在惊叹刘焉的忍耐力,而是在惊叹皇帝陛下的安排。

刘虞、刘焉给予不同的对待,恐怕即便是在此刻,皇帝陛下对于刘焉,也没有彻底放下心来,这是他控制刘焉的一种手段。

“益州便交给你了。”

刘焉将诏书收起来,冲黄权绽出一抹淡笑。

“您放心,在下必竭尽全力。”

黄权颔首点头,冲刘焉拱了拱手:“何况,益州还有这么多官员在,相信益州很快会安定下来,不会让南蛮,有可趁之机。”

刘焉露出惊骇之色,饶有兴致地点点头:“怪不得陛下会让你来当益州刺史,这回我倒是真可以安心离开了。”

呼—

长出了口气。

刘焉彻底放松下来,开口询问:“敢问,刘某何时启程?”

黄权轻声回答:“尽量快些,赶在冬节祭天大典之前最好,在下会派专人护送,以免刘侍中路上发生意外。”

“冬节祭天大典?”

刘焉微微抬眸,似乎陷入了回忆,唇角略微扬起个弧度:“我记得上次参加祭天大典,应该还是在七、八年前吧?”

“好。”

言至于此,刘焉肯定地点点头:“既如此,明日一早,我便启程离开,争取南阳,准备参加今年的祭天大典。”

黄权提醒道:“刘侍中,祭天大典在雒阳举行,不过您还是跟随陛下一起,先往南阳吧,万一陛下有别的安排,咱们也不至于错过。”

“恩。”

刘焉应一声:“有道理,理当先见陛下才对。”

黄权淡笑:“既如此,在下便安排护送的队伍了。”

“多谢黄使君。”

“刘侍中太客气了。”

“既如此,刘某告退。”

“恩。”

送走刘焉以后,黄权径直转回上首,目光望向下方的益州官员,朗声言道:“诸位,在下乃是原校事府益州长史,原本也是咱益州人士。”

“或许,在场的同僚中,还有人认识我,因为当年我也在蜀郡做过官,只是后来有诸多不易,方才转投南阳,通过考课,进入校事府。”

“当然!”

言至于此,黄权话锋一转:“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咱们目前乃是同僚,一起为皇帝陛下做事,自当团结协作,稳定益州。”

“虽说目前朝廷的使者已经赶往南面,邀请南蛮首领来雒阳参加今年的冬节祭天大典,但这并不意味着,南面已经和平。”

“相反!”

黄权声音洪亮,强调道:“咱们需要对南蛮更加上心,不能让其有机可趁,若是其拒绝了朝廷的邀请,也算是为咱们杀入南面,提前打下了基础。”

众益州官员齐齐拱手,铿锵回应:“我等谨遵刺史令。”

“好。”

黄权深吸口气,目光转向一旁老将:“严老将军。”

当下,严颜横出一步,欠身拱手:“末将在。”

“你可以把永安方向的兵马调走,以最快的速度,赶往灵关道驻守。”

“末将遵命。”

“在路过蜀郡时,切记派一支精悍的小队过来,朝廷会有一部分伏火雷霆送过来,需要你的人提前学会使用。”

“伏火雷霆?”

严颜心神不由激动起来。

他可是听说过这种东西的威力,南阳汉庭也正是因为有了它,才能无往而不利,横扫天下诸侯,没有半个对手。

如今,这种神兵利器,居然要交给他们来使用,简直令严颜倍感震惊,毕竟他们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乃是降卒,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接触到此等核心兵器。

“没错。”

黄权肯定地点点头:“正是伏火雷霆。”

严颜惊诧不已:“可是,我们才刚刚成为.”

不等严颜把话说完,便被黄权摆手打断:“你放心吧,对于你们而言,伏火雷霆或许堪称是神兵利器,但在陛下眼里,这种东西都快过时了。”

“即便如今大汉再次一统,但朝廷始终没有放松警惕,一直在致力于研发全新的兵器,伏火雷霆对于朝廷而言,压根就不算什么,你们安心使用便是。”

黄权不愧是黄权。

他太清楚益州官员的脾性了。

虽然,严颜没有什么恶意,但不代表别人没有什么想法,黄权大大方方地说出朝廷仍有神兵利器在手,对于益州官员而言,乃是一次发乎于心的震慑。

严颜惊诧不已,郑重点头:“原来如此!”

行伍出身的严颜非常赞同朝廷的做法,所谓居安思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虽然伏火雷霆已经令朝廷统一天下,但皇帝陛下却能继续奋进,努力研发。

赞!

太赞了!

只有这样的皇帝,才能令大汉子民真正过上太平祥和的盛世。

太平永远都是建立在强悍军力上的,以前的皇帝似乎忘记了,但从底层历经万千辛苦,爬起来的皇帝,势必会铭记于心。

最为重要的是,如今的皇帝陛下尚且年幼,在他的率领下,未来的大汉必定会更加强盛,这才是中兴真正的意义。

当下,严颜拱手抱拳,铿锵言道:“黄使君放心,待末将返回驻地,会立刻调动兵马,赶往灵关道。”

“不过.”

言至于此,严颜话锋一转,轻声回应:“这次末将赶来,原本便带着一支小队,若是朝廷送来了伏火雷霆,直接交给他们便是。”

“哦?”

黄权皱眉:“严老将军莫非不带他们走?这路上万一”

严颜摆手打断,铿锵回应:“老夫走这条路数十年了,放心吧,肯定不会出问题的。”

黄权自然清楚这样省时省力,便点头答应道:“好吧,既如此,老将军快去快回,千万别耽误了时辰。”

严颜拱手:“喏。”

黄权紧跟着道:“此次叛乱的益州士族,除张肃外,按照朝廷律法,一律夷灭三族,资产收归朝廷,张肃押送往朝廷,交由廷尉主审。”

“另:十日后,由中兴钱庄主持公开拍卖会,处理各大士族抵押的资产,具体细则由中兴钱庄负责解释。”

参与生意的益州士族比较多,但参与叛乱的,相对比较少,叛乱者的资产可以全部充公,但没有叛乱的人,还是要按照既定的程序,走完剩下的路。

不过

对于南阳汉庭而言,其实已经足够了。

只要能把资源型的资产收回来,剩下的即便还给益州士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东西在刘辨眼里,也不值几个钱,全当是收买人心了。

*****

南阳,宛城。

文德殿。

刘辨端坐在上首,手里拿着从益州送回来的飞鸽传书,心情大爽:“没想到啊,这么容易便解决了益州的问题,甚至都不需要走蜀道。”

“是啊。”

即便是贾诩本人,也不由地为之惊诧:“没有走蜀道,对于咱们而言,算是大获全胜,不过即便真要动手,益州也必定是手到擒来。”

“刘焉已经上了岁数,他在益州的这些年,充其量只是做到了稳定局势而已,若论发展,是万万不及陛下的。”

“其实,他必定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因此这才决定真正归顺咱们,否则旦有三分奈何的话,凭刘焉的性子,势必会做出抵抗的。”

刘辨还是比较赞同贾诩观点的:“没错,刘焉的确是个野心勃勃之人,若不是朝廷的力量全面凌驾于益州之上,经济战打得再好,恐怕也没办法令其归顺。”

“陛下英明。”

贾诩深躬一礼。

能够在大获全胜之时,依旧保持冷静的头脑,不夸大其词,这样的皇帝当真是难得一见,即便是贾诩自己,也暗自敬佩。

“陛下。”

言至于此,贾诩再次言道:“从目前各地送回来的信笺看,乌桓蹋顿、难楼等人,已经入关,在朝廷的护送下,向冀州进发。”

“还有鲜卑的柯比能、步度根,西凉的迷当大王、蛾遮塞等人,也在徐晃、马腾等人的护送下,朝着关中进发。”

“恩。”

刘辨颔首点头:“不错,他们能来,算他们识时务。”

贾诩继续道:“不过陛下,咱们是让他们直接赶往雒阳呢,还是来南阳?来南阳的话,可能时间上,多少会有些不足,甚至乌桓等人来到南阳不久,便又要北上雒阳。”

单从路程上说,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

不过

既然贾诩能够预料到,那么刘辨同样可以。

他只是淡然一笑,似乎不那么在意:“让他们直接来南阳,等人聚齐以后,咱们再一起赶往雒阳。”

“至于时间问题.”

刘辨极其自信地道:“这一点,文和不必担心,后半年来,朝廷修建的铁路,已经从南阳抵达了雒阳,只需要一天时间,便可抵达。”

“铁路?”

贾诩先是一愣,跟着恍然大悟:“便是那个靠钢铁铺成的轨道吗?”

刘辨从来没有跟贾诩提过,因此对方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只晓得这是奇巧阁最新发明的东西,目前正在实验当中。

“没错。”

刘辨肯定地点点头:“正是此物。”

贾诩愣怔:“铁轨乃是死物,如何才能将我等送往雒阳呢?陛下,需知朝廷迁都,可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动则成百上千人啊。”

“放心吧。”

刘辨则依旧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朕可以保证,一定能安全且准时的赶往雒阳,绝对不会耽误了祭天大典。”

“此物尚且处于绝对保密时期,目的便是要震慑乌桓、鲜卑、羌胡等异族,尤其是羌人,数次作乱我凉州,威胁关中。”

“只要此物能够展示出来,相信要不了多久,羌人必定各个安心,不敢对朝廷随意造次,从而真正令凉州长治久安。”

汉末时期,大汉时常发生战乱,而百分之七八十的战斗,全都发生在凉州地界,归根到底的原因,乃是朝廷对凉州的控制力薄弱导致。

现在,刘辨已经在发明蒸汽火车,只要能把铁轨铺到凉州,那么便相当于把朝廷的控制力,铺设到了凉州,不论是兵马也好,还是补给也罢,都能在短时间内送达。

嘶—!

贾诩惊诧,倒抽一口凉气,眼神中露出骇然之色。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凉州人士,他太清楚凉州的处境了。

的确。

正是因为朝廷对于凉州的控制力,相对比较薄弱,这才导致羌人屡次进攻凉州,甚至在严重的时候,还会影响到三辅地区的安危。

更有甚者,灵帝时期,有朝廷官员建议舍弃凉州这片土地,集中力量保证关中安全这样的屁话。

但不管怎么说,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大汉的凉州的确是一个事故多发区,虽然目前暂时没什么战事,却不代表将来不会有什么战事。

能在此时便想到安定凉州,足以证明皇帝陛下,是一个高瞻远瞩的皇帝,绝非统一天下,便成为安享胜利果实的庸才。

“陛下此言当真?”

贾诩依旧有些不敢相信。

“自然。”

刘辨肯定地点点头:“不出两年,朕会让你看到家乡的变化,它会是下一个幽州,更有可能是下一个南阳。”

幽州在建立三个水库以后,老百姓的日子也愈发的红火起来,这在整个大汉历史上,都堪称是奇迹一般的存在。

而现在.

皇帝陛下居然还能把凉州,变成第二个幽州?

贾诩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但既然皇帝陛下如此说,他又不自觉的深信不疑,当即便跪倒在地,朗声道:“臣替千千万万凉州的百姓,谢过陛下的大恩。”

“文和,快起来。”

刘辨赶忙摆手,示意贾诩起身:“朕说过了,天下子民尽皆是我汉民,朕会一视同仁的,又岂能坐视凉州百姓,陷入战火?”

当然,大家都是这么说话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又有哪一个皇帝能真正做到呢?

凉州百姓素来就是不受人待见的,他们生活原本便贫瘠,还要承担戍守边疆的任务,但是朝廷对于他们,没有恩赐,永远只是索取。

可谁能想到.

如今的皇帝陛下却不然。

他靠三大水库,让幽州成为了塞上江南。

只要有了水,庄稼就能长成,只要有了庄稼,老百姓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现在,皇帝陛下又准备对凉州下手了,如此一来,凉州的百姓肯定也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是显而易见的。

这让土生土长的凉州人贾诩,焉能不感动?

贾诩缓缓起身,已然是老泪纵横:“陛下仁德,千古难觅,臣贾诩愿为陛下效死命,哪怕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

“文和,你说什么呢?”

刘辨面上浮出一抹淡笑,轻声道:“以后在朕的面前,绝对不允许再轻言死字,朝廷每年给你们安排的体检,就是让你们好好活着,健康活着。”

贾诩咧嘴浅笑,郑重点头,立即改口道:“陛下放心,臣等必定好生活着。”

刘辨摆了摆手:“行了,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你速速给他们飞鸽传书,直奔南阳,不得有误,至于铁路的事情,暂且不必提及。”

“陛下放心。”

贾诩再次拱手道:“此事乃是机密,臣岂能不动。”

刘辨淡笑:“如此甚好。”

呼—

贾诩长出口气,心满意足:“既如此,臣暂且告退了。”

刘辨点点头:“去吧,好生工作。”

贾诩颔首:“喏。”

望着贾诩离开的背影,刘辨淡然一笑,心中暗道:“没想到,贾诩居然还给我跪下了,那么大岁数的人了,我可承担不起。”

“哈哈。”

军师联盟的声音跟着响起:“其实可以理解,毕竟贾诩是凉州人,他对那里的环境,是非常了解的,所谓同理心,便是这个道理。”

“正因为他明白凉州百姓的疾苦,才能真正为辩爷的举动所感动,能够下跪致谢,的确不太符合大汉的理解,但是可以理解。”

求自订!月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