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大晋皇后娇宠日常 > 第6章 第 6 章

大晋皇后娇宠日常 第6章 第 6 章

作者:嘻嘻99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6-10 00:42:11 来源:文学城

“这孩子一早起来在做什么?”云老夫人一面往外走,一面问文嬷嬷。

文嬷嬷就把王元元让人去小厨房要炉子的事告诉了云老夫人。

云老夫人下了台阶后,往东一转,就走到了王元元所在的廊下。

王元元正拿花剪,剪那几盆栀子花和茉莉花的枝叶。

看到云老夫人过来,她就将花剪递给了春红,百梨适时的拿着帕子过去为王元元擦手。

王元元扶着云老夫人坐在了摇椅上,又从百梅手中接过了茶杯,亲手奉给云老夫人。

云老夫人接过茶杯喝了一口后就笑道:“这是茉莉花茶,又是你让丫鬟们晒的?”

王元元站在云老夫人身侧笑道:“是呀,这还是旧年晒出来的。”

云老夫人听她说完就抬眼看她。

她看王元元的眉眼间全是一派轻松淡然之意,颇有一种泰然处之的感觉,自是十分的欣慰。

她们身处这乱世,若是每日都担惊受怕的过日子,那这日子该多没意思。

她外孙女之前骤然得知赐婚的消息时确实惊惶了一会儿,不过她能很快的调整过来,并且不以为意,而是仍旧悠悠然的过日子,才是大家贵女的气度。

倒比云夫人母女几个那副得志猖狂的模样要好一些。云老夫人仍旧将茶杯递给百梨,随后她就起身走到王元元的小炉子前,看这炉子空空的就问她:“你巴巴的把这炉子要了过来,怎么这会儿又不用了?”

王元元指着东南角晾晒着的大米和生姜丝道:“那米还没晾干呢。”

云老夫人也不知道她要捣鼓些什么东西,她看王元元这里井井有条的,想起了那件要紧的事,她叮嘱百梅要照顾好主子后,便又回了正房。云老夫人走后,王元元让小丫鬟们把老姜切成块在廊下晒干,她还吩咐百梨:“到时候把这老姜和花椒混在一起,分成十份,交给文嬷嬷。让她将这个烧水后,给外祖母泡脚。”

百梨连忙应了。

王元元见那大米已经晾的差不多了,便又带着春红在炉子前捣鼓着做炒米茶。

这个炒米茶做起来倒也简单,将晾干的大米倒入无油无水的锅中,小火慢炒就是了。

王元元坐在小几上,耐心的翻炒着小锅里的大米,待到炒至微焦时,她就放下木铲,让春红将炒米茶倒进了两个陶瓷罐子中。

她让百梨到时把这炒米茶也一并交给文嬷嬷。

百梨欣然应了,走上前来帮着春红扶罐子。

早起做了两件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后,王元元的心情极为的舒畅。

她见这里暂时无事了,便又坐回榻上,拿着一本讲美食的随笔看了起来。

百梅知道她看书时最喜欢喝青桔茶,便亲自去茶房为她沏了一杯青桔茶。

将茶杯放到王元元随手能拿到的地方后,百梅又点燃了一支润肺的药香。

沁人心脾的药香味让王元元的心思愈发的清明。

这一上午的时光,就这样悠悠闲闲的过去了。

用完午膳后,王元元稍微小憩了一会儿就去正厅找外祖母说话。

门口的小丫鬟看到她沿着回廊走过来,开口便要通报。

王元元却冲她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这小丫鬟知道自家姑娘想跟云老夫人开个外笑,倒也没做声,只笑眯眯的为王元元撩开了帘子。

百梅和百梨等人没有跟进去,只站在廊下等着。

王元元进入正厅后往左一拐,略走几步路便走到了里间。

她刚想探头看看外祖母是不是在背对着她,就听里面传来了文嬷嬷说话的声音。

“咱们的人还没找到老王妃和郡主,偏偏三老爷那边又一口咬定说老王妃去了,说要给那何氏扶正。”文嬷嬷叹道。她说的何氏就是原慕王现云三老爷的那个得宠侧室何氏,她生了两子一女,现三个孩子也都成婚生子了。

“他休想。”云老夫人听后愤愤的拍了下桌子,她抬头冷哼道:“漠河那边有密道,况且我们派去打听的人也说,他们并没有看到什么王妃,郡主的。清如和我妹妹必定是逃出来躲起来了。”

文嬷嬷也道:“是呀,我们再多派些人手去找找老王妃和郡主吧。”

她说到这个,云老夫人就有些为难了,她对文嬷嬷道:“国君虽然同意让内宫的人留在我们身边,却把我们外面的人手都裁了去。现在派去漠河的那几个人还是侯爷之前留下的几个死士,我们手上没人,又不能大张旗鼓的找,这事实是有些难办。”

“外祖母。”王元元听到这里,再也忍不住站了出来,她对云老夫人道:“我有个办法。”

“什么办法?”王元元自小就喜欢和云老夫人玩这样忽然冒出来的游戏,王老夫人看到她倒不以为意,只问她可有什么办法。

王元元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云老夫人听罢沉思片刻后道:“求恒王帮忙倒也是个法子,只是侯爷现在要避嫌,连太子和纯王都不在明面上联络,他未必愿意出面。”

“可只有恒王才能帮到咱们,他毕竟是王爷,手上人手肯定够。咱们现在虽然到了晋国都,可云国境内还不是很安宁,多拖上一日,姨祖母和清如姐姐就多上一分风险。”王元元略有些焦急的道。

“你想亲自去求恒王?”云老夫人听后敏锐的察觉到了王元元的意图。

王元元点了点头道:“非常之时,只能行非常之法了。”

若按照云老夫人的初心,她是自不愿意让王元元在婚前与恒王单独见面的。

可老王妃是她的亲妹妹,她心里到底放不下她。

云老夫人天人交战了一番后,还是答应了王元元,只是让她务必带着文嬷嬷一道过去。

……

“你说小郡主...不对,王姑娘今天早上一直在看书,做吃食?”恒王听完暗探说的话后,心内十分的惊讶。

暗探连忙应是。

恒王确认自己没有听错后,便挥挥手让暗探退下了。

他坐在椅子上,看着桌案上的文房四宝发呆。

他可是知道王元元那几个表姐都在做些什么的。

她们要么是在和母亲算计着能要到多少陪嫁,要么就是在丫鬟的服侍下保养肌肤,为婚礼做准备。

倒真的没人像王元元这般悠闲的。

她是生性恬淡呢?还是没有将这门婚事当回事儿呢?

恒王原本因为那日的惊鸿一瞥对王元元有些在意了,可在看到王元元好似没有将这桩婚事放在心里后,他的心中又有些不舒服。

可这不舒服的感觉只持续了一会儿,恒王就让自己不要再去想王元元了。

因为现在各国间的局势有些紧张。

自大盛亡后,经过百余年混战,方成六国林立的局面,六国中以楚国、晋国实力最为强大,陈国、齐国次之,云国、唐国再次之。

这其中云国和唐国实力虽弱,却因身具盛朝皇室血脉,在六国间地位特殊。

他们晋国此次出兵灭掉了云国,别的不说,定会引起楚国和齐国的不满。

这其中齐国与云国领土相邻,而云国的领土中有一座名为阳城的城池是云国的军事要塞。

他们晋国靠着阳城,随时就能出兵攻打齐国首都。

齐国为了自身安宁也会出兵攻打晋国,让他们把阳城割让给齐国。

而楚国和晋国实力相当,自是不希望他们晋国实力大增,所以此次战争楚国一定会支持齐国。

父皇就是摸准了齐国一定会向他们晋国宣战,担心云国皇室和旧臣闹起来会两面受敌,才会以联姻的方法安抚云国皇室,并采取各种和缓的手段收拢云国臣民的人心。

现在云国皇室与旧臣既以安抚好,那么父皇接下来应当会想办法化解与齐国的这场风波了。

虽然朝中包括太子和纯王都觉得父皇会与齐国开战,可恒王却觉得,父皇可能会将阳城等城池割让给齐国作为军事缓冲地带,以求安抚齐国君。

有楚国这么一个大敌在前,他们能吞下云国的大半数领土及资源已实属不易了。

若是他们晋国真的与齐国开战了,那楚国君就会成为那个渔翁得利的人了。

既是想明白了晋国君的心思,恒王在看到太子和纯王为了派谁出战而斗成一团的时候,反而沉默了下来。

他现在的实力还不足以与太子和纯王争锋,还是把草原那边的势力经营好再说吧。

“王爷。”正在恒王想事的时候,他的贴身太监轻手轻脚的走了进来。

“有什么事情吗?”恒王头也不抬的问道。

八福一面将手里的帖子双手举到头上,一面轻声对恒王道:“顺德侯府的老夫人送了帖子过来?”

顺德侯府的老夫人为什么要给他下帖子?

恒王没想明白为什么,便让八福把帖子递给他。

八福恭敬的上前,将帖子递给恒王后,又往后退了几步。

恒王打开帖子,看清上面的内容和帖子下的署名后,有种荒缪的感觉。

云老夫人为什么要和他约在酒楼见面?她要是想见他.......

等等。

恒王忽然忆起他的小郡主就是在云老夫人面前长大的。

会是她约自己吗?想到这个可能,恒王竟是有些期待。

第二日出发前,恒王难得的在铜镜前照了半响。

王元元坐在酒楼的雅间里,想到待会儿要见到恒王略微有些紧张。

可她为了姨祖母和清如姐姐是一定要来求恒王的。

她的外祖母和清如姐姐的祖母是亲姐妹。

云老夫人嫁给外祖父先云国国君后,先云国国君又将外祖母的亲妹妹指婚给了自己的异母弟弟慕王爷。

慕王爷和外祖父一样宠爱妾室,老王妃和慕王爷只生了一子,之后便再无所出,只是守着儿子过日子罢了。

偏偏清如姐姐的父亲在清如姐姐一岁的时候得了痢疾去了。清如姐姐的母亲受不了这个打击,缠绵病榻一段时间后也跟着去了。

自那以后,老王妃就只守着清如姐姐过日子了。

外祖母见慕王爷的妾室仗着生了儿子嚣张了起来,原想给老王妃做主的。

可彼时她自己尚且自顾不暇,外祖母看中了她那便宜舅舅,想要让他继位。

可她外祖父却心仪心爱贵妃的儿子。

老王妃不欲让姐姐在这个时候为了自己得罪慕王影响夺嫡大业,便进宫来劝外祖母。

外祖母虽然咽下了这口气,可为了给老王妃做脸,就时常把清如姐姐接到宫里。

她和清如姐姐自小一起长大。

清如姐姐是一个十分温和又善良的女子,对她也十分的宽容,她看清如姐姐就像自己的亲姐姐一般。

她不能眼看着她们可能在险境里,一些事情都不做的。

就在王元元沉思的时候,外面传来了动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