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大汉未央 > 第95章 第 95 章

大汉未央 第95章 第 95 章

作者:冯轸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01-13 04:11:09 来源:文学城

“如果小子此刻说自己以后会如何,不免有说大话之嫌,但此次匈奴之行,小子的确略有所感,希望能用自己所学,为陛下,在匈奴与边境之事中尽一份微薄之力。也是得益于上官对小子的赏识,小子在大行署中的官职已有提升。只要小子勤恳做事,定有为陛下尽忠的一天......”

“哼,真是天真,天下想要为陛下效忠的人多如牛毛,凭何一定是你呢?”

“小子知道自身有许多的不足,但唯有一颗心比任何人都要坚定。”

尽管长公主并不认为面前的人,当真有一天能位列三公官拜九卿,但从他的话中,听到了难得听到的真实,没有为达到目的,一味的说大话,说空话,而是基于自身的情况,说出这一番话来。

所以馆陶长公主也没有再为难他,“你先退下吧,管好你的嘴,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张骞也知道只凭他这些话,就想令长公主许配爱女是不可能的,只能压下心中的急切与不安,行礼告退。

陈阿娇比他更急切,刚欲开口,又被馆陶长公主一记眼刀瞪了回去。眼睁睁的看着心上人离开,只能发泄般地发出了几个音节,就瘫坐了回去。

下一刻又猛地起身。

引来馆陶长公主一声厉喝,“你要作何?”

“还能作何,回我院中......”说着粗粗行了礼,挂着一张脸气呼呼地走了。

馆陶长公主也没心思计较她的态度,见次子还在,不耐道:“你也退下吧。”还不等陈蟜有所动作,又改口问道:“你觉得张小郎君如何?你妹妹若真是死活认定了他......”

说到这里,馆陶长公主颇有些咬牙切齿,“可算是良配?”

陈蟜怕母亲真的一时情急之下对张小郎出手,不敢在此时触她的霉头,回道:“妹妹之事自是由母亲做主。只是......论人品,张小郎温厚疏阔,不是那奸猾之人。”

到底是没忍住,还是为张骞说了一句好话。

只是说完就有些后悔,见馆陶长公主面色没有变化,才算是舒了口气。

随即在馆陶长公主的挥手中退了下去。

待室内只剩母女两人时,凌月才开口,“阿母,儿倒是觉得,除了家世身份上,张小郎君倒不失为一个好的人选。若是既看重品貌,又要求家世,见过如此多的宗室功勋之后,只有一个辟强表舅远超他人多矣。其余,只说平庸的还好,多数人就如那烂杏子般,看着丑陋,吃进去更是要生疾。”

馆陶长公主被这一比喻逗笑了,用手指点点她的头,“你才见过几个人啊,就敢说只有一个辟强,其他人...都是草包。”

“也不用太多,光看舅舅的几位表兄就知道,大多数的宗室藩王是何种模样。他们少时好歹还在长安,舅舅也不是没有派师傅教导他们,如今去了封地还不是不成一点样子。而那些本就远在藩地的世子们呢?大概更不堪了。”

“你这小人儿怎会知道这许多?”

“舅舅看各藩国的奏疏时,我听到的。哎呀,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阿姐万不能嫁与这样的人。无论怎么看,张小郎君都要胜于他们不知凡几。人品是其一。”

“哦,这么说,还有其二,其三?”馆陶长公主立刻被勾出了些许意动,一方面是对小女儿还会说出什么感到好奇,一方面也的确对大女儿的婚事有了些微动摇,听一听小女儿的想法也未尝不可。

“这其二嘛,阿姐的脾性您也知道,对上那些同样金贵的王太子,侯世子,两人婚后怕不是每天要上演刀剑加大棒,还能有几分夫妻情分呢。如果王太后或者侯夫人尚在,定会偏心自己的儿子或者孙儿,阿姐又岂能讨到便宜。您就是心疼阿姐,到时也鞭长莫及。而这也正是我要说的其三......

阿姐若是嫁入藩国或者侯国,可是要离开长安前往夫家的封国的。您舍得?或者说您能放心吗?”

“张小郎君也就是家世不显,可往上追溯几代,高祖那时也不过就是乡里不入流的小吏,还不如现在的张家,好歹人家也是郡中的豪门,只是在长安中不显罢了。高祖那时能想到夺了秦朝国祚,开创大汉江山吗?”

“为了说服我,连高祖都拿来说教了。这话也就在我面前说说,切不可在外面说。”馆陶长公主教训道。

“是,儿明白。儿还有最后一言,便是成全阿姐又何妨,总归张家门第低,若是阿姐以后反悔,到时和离归家,仍是不愁高门勋贵的求娶。”

馆陶长公主此刻已是被说服了大半,只是一时还不能下决断,所以只是道:“你容阿母再想一想。”

凌月本以为自己阿母会想一段时日,哪想她的动作会如此快,第二日便令人唤来了张骞的姑母,也就是凌月曾经的乳母张氏。

面对略显紧张的张氏,馆陶长公主也没有扯什么铺垫,直接开门见山道:“你的侄子张骞入了孤的眼,孤欲将爱女阿娇许配给他。你意下如何?”

张氏万没想过是因此事被传唤,或者说根本不敢想堂堂长公主欲下嫁女儿至她家。她的侄儿她看着自是处处都好,可在长安的顶级权贵眼中根本什么都不是,如何会......

正是因为过于震惊,所以张氏好半响都没有反应过来。

直到馆陶长公主不悦地唤了她两声。

“怎么,你是对这门婚事不满意?”

张氏忙伏地请罪,“殿下恕罪,妾焉敢做此想,能得殿下青眼是妾与侄儿的荣幸,只是妾惶恐,妾家门第如何配的上翁主千金之躯。是以妾...妾实是不知...不知该作何反应。望殿下恕罪......”

馆陶长公主的脸色这才好转,“你起来吧,也不必妄自菲薄,张小郎能入了孤的眼,也是其人品过于诸人。至于家世,重要也不重要,孤不看重,那它就不重要。既然你已知晓此事,那便知会家中父兄,尽快准备走六礼,订下亲事吧。至于婚仪,宾客宴请之类的,可与我身边的淇玉商议,到时再一起回禀孤。”

“孤对你母家之事只略知一些,你再与孤详细说说......”

“是,妾的父亲尚在,母亲前些年因病已故去,父亲没有再续娶,家中事务由我阿嫂也就是骞儿的母亲打理。妾家算的上人口简单,父母只有我与阿兄,阿姐,一儿两女。兄嫂也只得骞儿一个儿子,另有两个女儿。两个侄女,大的比骞儿小两岁,小的与小翁主差不多大。若说整个张氏宗族,倒是子孙繁盛。妾的祖父那辈是四兄弟,一代又一代,到了妾这辈,不怕殿下笑话,堂兄弟姐妹妾都不一定认的全。”

这点馆陶长公主倒是深有体会,刘氏宗族繁衍至今,已是不知生出多少人口。要她来认谁是谁,她也认不清。

“关系远的就不必说了。孤已经大概了解了情况。后面的事,还需要你费心了。”

“诺,遵殿下吩咐。”

“还有你的女儿,按说咱们两家结亲之后,她再做月儿的侍女,多少有些不太合适。只是月儿已经习惯了她的陪伴......孤想着让她以伴读的身份继续跟在月儿身边,既不**份,也能让她继续看顾月儿,你觉得呢?”

张氏自无不是,忙道:“还是殿下思虑的周全,妾与小女但听吩咐。”

这边,窦绾与凌月在说张氏今晨被传唤过来一事,凌月心中一动,怕是她阿母要松口了。

就在这时,陈阿娇闯了进来,张口也是张氏被传唤过来一事。

“你说阿母唤他姑母过来是何意?莫不是要将人赶出长安?”

“也许是你要得偿所愿了也说不定......”

很快,凌月便一语成真。

“你的婚事阿母便依了你,既是你自己的选择,那便做好承担一切的准备,不管是好还是坏。”馆陶长公主唤来陈阿娇,郑重对其说道。

既然人选已经定下,馆陶长公主也向景帝和窦太后禀告了此事。

景帝一听便觉不满,“阿姐,实在没必要委屈阿娇,对方家世过于低了。”

馆陶长公主笑道:“知你疼爱阿娇,便厚赐她些嫁妆吧。至于家世,阿娇已是翁主,出嫁了,亦是,谁又敢低看她呢。”

景帝退而求其次,“那朕赐张小郎一个爵位。”

馆陶长公主亦是婉绝了,“一个小郎君,既无尺寸之功,又非功勋之后,突蒙圣恩,难免引来不满。就像我说的,多赐予些嫁妆尽够了。”

景帝终于不再说什么,只能勉强答应,“朕这个做舅舅的也只能在财物方面多多弥补了。”

窦太后的第一反应也如景帝般嫌弃小郎君家世不显。

馆陶长公主回道:“家世显赫的,您外孙女看不进眼里啊。”

窦太后不搭理女儿,直接唤外孙女到身边,“阿娇啊,你跟外祖母说,是不是你阿母硬要给你订下那个张小郎。不用怕,外祖母给你做主。”

“哎呀,外祖母,非是如此。他...张小郎,挺好的......”提到心上人,再是娇蛮的人,也不免生出羞涩。

窦太后又岂会听不出来。

“看来我们阿娇很是中意他啊......”

“外祖母......”

“罢了,既如此,外祖母也不好做那恶人。到时予你多多的陪嫁,让你风光嫁给你的小郎君......”

待到没有其他人时,窦太后对自己的女儿说道:“当年,阿母没办法成全你,总要成全一次阿娇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