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大汉未央 > 第90章 第 90 章

大汉未央 第90章 第 90 章

作者:冯轸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01-13 04:11:09 来源:文学城

“小子等拜见太子殿下。”

刘彻面对着即将成为他的伴读的一众少年郎回了同窗之礼,而非是君上对臣下之礼。表现的非常谦逊。

“诸位成为孤的伴读,孤甚感欣慰。诸位的学识与品性都是父皇称赞过的,所以今后还需仰仗诸位,相信孤定会获益匪浅。”

说着,睨了一旁侍候的宫人。宫人立刻心领神会,轻手轻脚地走了出去。

不一会儿一队宫侍一人端着一张案几鱼贯而入,每个人分别站到一个小郎君面前,将案几放下再依次退出。

而每张案几上都放着一张书写的帛绢,以及笔墨。

众人似乎有些明白又没有完全明白。

刘彻笑着解释,“孤是向各位请教有何可教孤,或者诸位可有专美于前的学识可与孤共赏。或者有何心得可让孤知晓。无论是何都可写在诸位面前的帛绢上。距离午时还有三刻,就用这三刻钟的时间吧。”

诸小郎君这才彻底明白,太子是要考他们。明白过来的这一刻,有的人淡然提笔便写出心中所想。有的人苦着一张脸,完全没想过太子会设题考他们,以至于大脑一片空白,完全不知写什么。有的人鼻尖已经渗出了汗珠,写写停停......

而所有人的表现都被刘彻看在了眼中......

这边,一众小郎君刚离开,窦太后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让宫侍急急去请馆陶长公主。

馆陶长公主一听是窦太后传召,似乎还是很急的样子,匆匆收拾了一下,就进了宫。

“母后召女儿是有何紧急要事?”

“我外孙女的终身大事。”说到这个,方才还笑着的窦太后,马上换了个态度,“阿娇虚岁已经十八了,亲事还未定下,你这个做母亲的就一点也不着急。”

听出了自己母亲话中的责怪,又想到长女......像她这个年龄的女娘,孩子都该满地跑了。馆陶长公主也是说不出的无奈。

“母后,女儿无能,让您也跟着忧心,可......嫁娶一事......到底也是看缘分的。女儿宁愿养着阿娇,也不愿她同我一样结苦果。”

这话一出口,窦太后也不好再继续责备。

馆陶长公主倒是先反应了过来,“您如此急的叫女儿过来,莫不是看好了哪家小郎君?”

窦太后点点头,“我同你说过的,与我同一批进宫的良家子,又同时被吕后选中赐给诸侯王的红侯太夫人,她的孙儿。”

得益于窦太后时不时的念叨,馆陶长公主自是知道这个人,但“她家有年龄合适的小郎君吗?”

如此想着,馆陶长公主也就问出了口。

窦太后笑着道:“我也当那孩子年龄尚小,几年前也确实不过才**岁,便没想到他家。今日再见,才恍然惊觉,那孩子已长成了偏偏少年郎,可为良配。”

馆陶长公主却一副兴致不高的样子,“几年前才**岁,怕是比阿娇要小上不少吧。阿娇本就霸道,再配个年纪比她小的,怕不是两人得天天上演攻城战。”

窦太后横她一眼,“年纪稍大些的,哪个不是已经娶了妇,再过个几年,怕是孙儿都有了。”

见馆陶长公主说不出话来了,窦太后又放缓了语气,“辟强虚岁也有14了,也就比阿娇小了三四岁,也不算什么。而且辟强那孩子,看起来少年老成,是个脾性温和之人,定能包容阿娇。”

馆陶长公主这才被说的有些许心动。

“那改天女儿带阿娇去拜见红侯太夫人?”馆陶长公主问询道。

窦太后用手指点了点她的额头,“你也是关心则乱,虽是咱们看好辟强那孩子,也没有上赶着上郎君家的门。你这样,过两天我召红侯太夫人领孙儿进宫来叙叙旧,你也带阿娇进宫来,这不就让两个孩子见上了吗。”

“好是好...唉......”馆陶长公主想到了上次梁王领侄子彭祖进宫与阿娇见面的事,总有种不安,却又说不出来什么,只能道:“那便如此吧。”

回去的路上,馆陶长公主又突然想到一事,那便是两人的辈分,刘辟强是楚元王的孙儿,与自己是同一辈,按辈分阿娇还得唤他一声堂舅,两人整是差了一辈。

随即馆陶长公主又摇了摇头,这辈分重要也不重要,端看上位者有何需要罢了。尤其是宗室枝繁叶茂,几辈之后,辈分更不足为虑了。

想到这里,馆陶长公主摇头失笑,她的确像母后说的,关心故生虑,恨不得方方面面都找补全了,见不得一点遗漏。

也是阿娇那丫头太磨人了。实在是怕她又生事。

无论此刻的馆陶长公主如何的磨牙,回去后还得好言好语地跟长女说见红侯太夫人与其孙儿之事。

“见就见吧,反正我也很久没有进宫看望外祖母了。”看起来很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却着实出乎人预料。馆陶长公主本以为她又会发一顿脾气,随即拿气死人不偿命的话一口回绝。

如此倒是省去了她的口舌,但馆陶长公主也不忘警告,“你外祖母与红侯太夫人有旧,无论你与其孙儿成或者不成,都不可在其面前放肆,令你外祖母失了颜面。”

“那你何必让我去见?不去不就何事都没有了?”

眼见着馆陶长公主要发火,陈阿娇赶紧道:“我又没说不去,不就是个竖子小儿......”

在馆陶长公主的瞪视下,忙改口,“......小郎君,我倒要看看是何种模样......”

猗兰殿这边,到了时辰,刘彻命人收走了诸人身前的绢帛,随即令人端上膳食,留人用了午食才送人离宫。

待人一走,刘彻挥退众人,迫不及待地走入屏风后,与凌月一起看诸人写在绢帛上的东西。

边看边问道:“月儿觉得诸人如何?”

“舅舅给你选的伴读,自不会差,皆是眉目俊朗的小郎君。”凌月刚说完,就皱起了眉,实在是一团团黑乎乎的墨汁印在干净整洁的绢帛上,令人不适居多。

再看写这份绢帛的人,窦桑林。

“窦...表侄这字...还需多练......”

刘彻道:“父皇绕不开皇祖母那里,我们便只当照顾亲戚,还是一个晚辈便可。”

凌月瞬间就明白了刘彻的意思,只做亲戚,并不会倚重,只要不捣乱,便是大字不识一个又有何妨。

想到刚刚在屏风后看到的诸人的样子和表现,凌月说道:“我观窦表侄不像那种会耍小聪明的人。”

“但愿。”刘彻随口敷衍着,已经看向了别的帛书。

和窦桑林的简直是两个极端,字不仅潇洒飘逸,写的还是庄子的逍遥游,自有一番风流。

刘彻都忍不住赞一声好字。

再看名字,刘辟强。

“便是这手字,已经强过诸多人了。而且你用三刻钟的时间作为限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默写出,下笔丝毫不乱,可见是有功底的。”凌月评价道。

刘彻点点头,“月儿说的是。”

两人对这手字都甚为喜欢,所以虽然对逍遥游这篇文章并不陌生,但还是反复看了两遍才放下看其他人的。

直相如与汲黯的帛书中,也能令人一眼看出,两人也是崇信道家的。

周球则是写了医与养生一道,算是家学渊源,他的父亲周仁便是以医得见景帝。

刘襄写诗一首,并附上了自己的一点理解。

如果前面几人是重于文识,那么公孙贺与韩说则偏爱于武功。

而韩焉大概是擅长于技艺了吧,画了一副众人投壶嬉戏图。虽碍于时间限制,略显简单,但很工整并不显得凌乱,也算称得上是有此天赋。

刘彻看着那张图,笑对凌月道:“这个人就是先前与你提及的善投壶的那个。”

“你看起来甚为中意他?”

“只是觉得有趣。最中我意的当然是月儿了,所说的每个字都与我不谋而合。”刘彻说着不自觉地要挠凌月圆润的小下巴。

凌月瞪着他的手,“别以为我不会反击,信不信我挠你痒痒。”

刘彻干脆道:“不信。”

这下子凌月被彻底架在那里了,便是不想动手,也不得不伸出手......

只是,攻防双方一瞬间就调转了,“哈哈哈......表兄,哈哈哈......你的激将法用的真......哈哈哈......差劲......”

只有嘴上仍不服输。

刘彻只觉得这小模样当真可爱极了。就更不想手下留情了。

以至于十一四个小皇子闯进来时,以为两人在打架。

十四叫嚣着要帮凌月打十兄,而十一三人呆愣着互相看了看,一时不知该出手帮哪个。

当然,没有他们三个,刘彻也能将十四按在地上摩擦。

凌月则趁此机会脱了身,坐在两人不远处喘匀了气。

十一皇子赶紧上前问道:“表妹,你和阿兄......你们......”

凌月摆摆手,“我们没有打架,是你阿兄,得了几个得用的伴读,又考验出了各人大致的性情,所以心情大好,用行动表达一下呗。”

刘彻闻言,踢开终于老实不再挣扎的十四,在凌月身边仰躺下来。

“知我者月儿也。”

凌月冷笑,“我随口胡扯的。”

刘彻的表情有一瞬间的凝固,随即又笑开来,“月儿说什么都是对的。”

这下换成凌月一哽,“脸皮真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