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大汉未央 > 第17章 第 17 章

大汉未央 第17章 第 17 章

作者:冯轸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5-31 03:04:12 来源:文学城

“你母亲的事你不要多管,她自己种下什么因就会结什么果。更不要怨怪皇帝和太后,一切都是你母亲当初的野心造成如今的后果。你只管把你自己的日子过好了就行了,就是你母亲也是这么想的。”

“......丹阳,知道了。”

再一次踏进长安,街道两旁已不像是上次那样冷冷清清,到处素缟飘扬的悲戚之态。街上行人,马车来来往往。有汗水涟涟为生活奔波的贩夫走卒,有衣冠楚楚侃侃而谈的士人,有沉默寡言却如出鞘的剑一样锐利的羽林郎...一片歌舞升平,浩浩长安的景象。

就是心情也与上次截然不同。

“二十多年了,我馆陶终于回来了。”

这次没有像上次那样简单地梳洗一下之后就进了宫。而是先往宫里递了消息,休整了一晚上,第二天才去宫中拜见窦太后。

走上长乐宫殿的高台,馆陶公主突然回身停了下来。

堂邑侯和儿子儿媳女儿全部都跟着停了下来。

“殿下,怎么了?”

馆陶长公主并未回头,也未说话,仍是居高临下地看着地下平整的岩石路,长长地穿过宫门,连接长安城四通八达的道路。

这让她想起了两年前,先帝的灵柩归葬皇陵的那天,她站在高高的城楼上,看着被白色包裹的送葬队伍,浩浩荡荡地穿过宫门向着远处前进,再不复回......

就像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那一刻她的心情是解脱的,畅快的,又充满豪情的。

是的,她父皇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而属于他们母子几人,属于她馆陶的时代正要开始。

想到这里,馆陶长公主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面带微笑地对一众人说道:“我们走吧。”

只是畅快的心情,在踏进殿中见到窦太后下首的某个人时,立刻变得复杂难言。

两年前回来时,她留在长安的时日不长,再加上双方有意避开对方,两人竟是一次也没见过。

这次回来,她想过两人肯定会碰到,也想过再见到时她会是怎样的心情。没想到,会来得这样的猝不及防。

馆陶长公主脑中清晰地知道自己向窦太后行了礼,又向景帝行了礼。两人都是一脸的高兴外加激动,让她赶紧起来,不用多礼。

然后她就听到自己用平静的声音向他说道:“没想到从兄也在。”

而那个人看起来比她还要平静,简单地施了一礼,并嘴上说道:“臣窦婴拜见长公主殿下。”

“表兄这样就显得生分了。”

“君臣有别,礼不可废。”

“呵,若是天下人都像表兄这样知礼懂进退,这世上该是少了许多纷争。”

“长公主玩笑了。”

“不,我说的是事实。就是不知道表兄在家中是否也是这样端着规矩。”

“既是家中事,就不敢拿到长公主殿下面前说了。”

“表兄向来有自知之明。”

“长公主殿下谬赞了。”

眼见着两人充斥着刀光剑影的你来我往,丝毫没有要停下的意思。窦太后心中一紧。

再让两人继续下去,还不定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连忙打断道:“好了,你们兄妹也很长时间没见了,就别像以前那样促狭了。”

既是窦太后开了口,两人也就都闭口不言了。

气氛一时显得有些尴尬。

然后就见到窦婴起身向上首的窦太后和景帝躬身行礼说道:“臣想起家中还有事,就先告退了。”

知道旧事的窦太后和景帝怕这两个人一会儿又呛起来,巴不得他赶紧离开。

待窦婴走后,这殿中的气氛才算是恢复了正常。

期间,窦太后一直欲言又止地想告诫女儿几句,可是女婿在场,那些前尘旧事又不好就这样摆到明面上来。

只能憋在心里想着下次母女两个单独相处时再说。

聊了一会儿,一大家子又去长信殿拜见了薄太皇太后。薄太皇太后强撑着病体见了他们。

“回来就好,既已回来,就好好地在你母亲身边侍奉她吧。”

“孙女多谢皇祖母。”

至于谢什么,祖孙两个都心知肚明。

“咳咳...不必...只要你记得答应我的事情就行了。”

“孙女自然铭记在心。”

薄太皇太后本来还想留薄子衿单独说几句话,可身体实在撑不住了,便让他们都退下了。想着等下次精神头好点的时候再单独传召她。

只可惜,薄太皇太后没有想到,没有等到那一天,她就先去见了高皇帝。

还没走出殿门,一行人就迎面碰上了端着药碗进来的丹阳长公主。

丹阳长公主明显还对两年前的事情记忆犹新,见到馆陶长公主,手上的托盘差点因为没托住打翻在地。

看着馆陶长公主的目光都是戒备和恐惧。

馆陶长公主忍不住笑出声,“皇妹是见到我太激动了吗?”

除了调侃了一句,倒是没有多为难她。

只是在擦肩而过的时候,靠近丹阳长公主的耳边道:“有时间咱们姐妹单独聚聚。”

吓得丹阳长公主头也不敢回,逃也似地端着托盘,一刻不停地小跑进了内殿。

就连托盘上的药碗晃出了一大半药汁都顾不上了。

馆陶公主见状,笑得越发开心。

笑过之后,想到刚刚见到的薄太皇太后的样子,比起两年前先帝刚去时更加衰老憔悴了,周身仿佛萦绕着一股暮气沉沉的死气......

说实话她乍一见到真是吓了一跳。她以为祖母称病是召她回来的一个借口,或许确实身有不适,那也只是微恙,没想到会如此的严重。

临出宫之际,馆陶长公主悄声附到窦太后身边,问道:“阿母,祖母她......”

闻言,窦太后脸上露出了一个奇异的表情,似悲又似喜,“太医令说你祖母...时日无多了。”

得到确认的那一刻,馆陶长公主分不清自己的心里是什么心情,或许就和她的母亲窦太后一样。

惆怅?悲伤?轻松还有解脱?她也说不清楚。

对于祖母,她有敬,有畏,有疏,有远,却从未有过亲近。或许少不更事时,她也曾对祖母有过孺慕之情,也曾期盼过她能像对待广元一样,对待她。

只是不管是祖母还是她,她们本就不多的真心都在这高墙内苑的阴谋算计里消耗殆尽。唯余一声长长的叹息。

但毫无疑问的,她的祖母是一位睿智的,令人尊敬的长者,为他父皇,为这大汉朝的江山,思虑良多也付出良多。

窦太后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捅了捅一脸怔愣的女儿的手臂,“馆陶,馆陶...”

连唤了两声,馆陶长公主才回过神。

“呃...怎么了,阿母?”

窦太后眉头蹙起,满是忧虑地开了口,“馆陶,你跟阿母说实话,你对...你对窦婴那个孩子...你们两个......”

馆陶长公主脸色先是一变,继而不快地打断道:“阿母,你想到哪里去了。都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和他早已各自成家,连孩子如今都已娶妇,我们还能怎么样。我和他都不年轻了,而年轻时候的那点子感情是最不值得推敲的,早就已经随着时间耗光了。如今只希望各自安好便好了。”

窦太后半信半疑,“那你刚才那个架势......”

馆陶长公主冷哼一声道:“还不许我有点意难平怎么着!”

窦太后这才放心道:“你这样说我就相信了,刚才那么说我反倒不那么肯定了。”

“阿母,您可真是......您到底把我当成什么人了?”

这要不是自己的母亲,换了任何一个人,她早甩袖子走人了。

窦太后得到了想听的答案,也知道女儿是真要恼了,连忙顺气道:“你瞅你这脾气,还这么冲。阿母这不也是担心你吗,既然你心里有数,阿母也就不多唠叨了,免得招人嫌。”

想了想窦太后还是不放心地又交代了一句,“纵使你们俩...没成,可也是有血缘关系的姑表兄妹。都是亲戚,以后就好好地当作亲戚相处吧。”

“知道了......”

堂邑侯府。

晚膳过后,堂邑侯犹豫了一下,还是跟在妻子后面来到了她所住的院落。

馆陶长公主忍不住讽刺道:“今天是刮起了哪股留客风,将君侯一股脑地给吹过来了。”

堂邑侯也没在意,仍是平常道:“没有其他的事情,只是想和公主商量一下,留在封地的几个孩子是不是应该派人去接过来了?”

馆陶长公主今天本就因为见到那个人而不好的心情越发焦躁,直接怒道:“这就迫不及待地想接你那个静女,还有她生的那三个小贱种过来吗。”

堂邑侯强压下心中的愠怒,冷静道:“静女和三个孩子都是我陈家的人,自然没有一直留在封邑的道理。”

馆陶长公主冷笑一声道:“你到现在还在做着你的春秋大梦呢,即使你再喜欢怜惜那个女人,这一辈子她也只能做个妾,她生的孩子也只能是庶子。一辈子为我儿牵马缀蹬。”

堂邑侯心中一痛,终于被妻子的话给激怒了,“我与她自小定亲,若非长公主横插一脚,她早就已经成为了我的妻,何必现在要看长公主的脸色。”

馆陶长公主愤怒更甚,直接挥手给了丈夫一巴掌,“你以为我想嫁给你这个窝囊废,若不是先帝......”

听到馆陶长公主提到先帝,堂邑侯的脸色也变了几变。当年家里都为他开始准备与从小定亲的静女的婚事了,却突然接到了尚公主的圣旨。

族中其他人自然高兴非常,皇帝的女儿,太子一母同胞的姐姐,尚了公主,至少可保他陈家三代无虞了。他们立刻要将他与静女的婚事作废。

他自是不愿放弃自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感情深厚的未婚妻。于是不顾族中的反对,将此事呈于先帝。

可先帝却说已昭告天下的旨意没有收回的道理,就让那个静女给你为妾吧,也算是成全了你与她自小的青梅竹马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