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让一个成年人的心智,从早到晚陪伴一个四岁多的孩子,许延寿真心有点受不了了。xinghuozuowen
因此,许延寿便趁着汉武帝前来的间隙,向汉武帝求了个去皇家馆藏的图书馆阅读的机会。
此前因为在贰师将军家眷事件中,两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然而就目前形势来看,显然汉武帝的观点较为靠谱一些。
胜利者对失败者有时候还是要大度一些的,汉武帝大手一挥,批准了许延寿的要求。
要知道,此时汉朝的典籍资料可以说非常丰富。
当年刘邦随项羽灭秦,刘邦可是先入主的咸阳,在萧何主持之下,抢先进入皇宫、丞相府等重要场所,将秦朝的书籍资料全部搬空保存了下来。
后来汉朝成立,这些书籍资料都进了汉朝的图书馆里面。
而此时皇宫之中保存这些资料的宫殿一个叫天禄阁,一个叫石渠阁。
因为石渠阁距离较近,因此,许延寿在取得汉武帝的许可之后,没事便前往石渠阁看书。
然而,令许延寿比较苦恼的是,虽然许延寿乃西域学博士生,但仍然有不少古文字,他根本就不认识。
无奈之下,许延寿只能挑选能够看懂的较为近代的一些书籍典籍查阅。
然而,就是这些书籍资料,已经让许延寿看到了华夏文化的源远流长,看到了华夏先祖如何披荆斩棘、筚路蓝缕一步一步从原始部落变成了强盛的大汉帝国!
想到前世在做历史研究的时候,经常为一些史料的佚失而感到可惜。
一个念头在许延寿的脑海之中出现了:“等我死后下葬的时候,我要遍寻天下,搜集各类典籍,做好备份,密封好,给我陪葬,待墓穴重见天日之时,让后世之人也能感受到威震海内的大汉的绝顶风姿!”
“赚钱!一定要赚钱!”想到这,许延寿激动的念叨起来,看着石渠阁里面这一摞摞、一排排的书籍,恨不能现在就将其复印出来,眼中放着仿佛饿狼看到食物一样的绿光。
然而,许延寿却没注意到,有一个面容枯槁的老者早已经注意到他了,但这名老者却也没有搭理许延寿,只是默默的查阅资料,或者默默的写一些东西。
此后的许延寿除了陪伴刘弗陵履行自己作为刘弗陵郎中的职责之外,若无其他事情,便前往石渠阁来读书。
日子久了,一直在石渠阁的老者终于对许延寿有了一丝好奇,在看到许延寿抓耳挠腮拿着一个书籍,一脸不解的样子。
“此乃《归藏》,首卦乃初坤。”老者走到许延寿身后,对着许延寿说道。
许延寿吓了一跳,转头一看,看到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赶紧起身拜道:“小子许延寿见过老丈!”
显然这老头虽年龄不小,但明显是消息灵通之辈,听到许延寿这个名字,略显诧异说道:“你就是陛下给六皇子新找的小郎中?”
许延寿再拜道:“小子贱名,蒙老丈听闻,实属荣幸。不知老丈高姓大名?”
“老朽司马迁。”老者开口说道,“籍籍无名之辈。”
听到这话,许延寿心中一震道:“老丈就是司马迁?”
老头一听诧异的上下打量了一下许延寿:“你听说过我?”
许延寿一听,才想到,此时司马迁的《史记》虽然已经写完了,但书中内容却因为涉及很多宫廷隐秘,因此此书一本在宫廷之中,另外一本被其女儿收藏起来。
因此司马迁此时虽然位列太史令,但终究并非三公九卿等朝廷重臣,并非多么出名。
许延寿赶紧说道:“小子此前曾听闻太史公之名。”
司马迁听此,颔首道:“近些时日,见你每日前来,颇为好学,甚好,甚好。”
许延寿喜滋滋的想着:“活的太史公亲自夸奖我,嘿嘿,嘿嘿。”
想着想着,许延寿不禁乐出声来,不好意思的摸了脑袋。
看许延寿在这傻乐,司马迁有些莫名其妙。
过了片刻许延寿反应过来,讪笑道:“多谢太史公夸奖。”
“实话而已。”司马迁摆摆手道,“以后若有不明之处,可直接向我询问。”
许延寿惊喜的说道:“真的?”
司马迁含笑说道:“自然是真的,我还能骗你?”
“小子多谢太史公。”许延寿赶紧再次拜道。
“呵呵,不必如此。”太史公摆摆手道,“石渠阁平时虽有不少人前来阅读,但唯有你年龄最小,但读书却极为专注。”
然而,作为一个知道司马迁流芳百世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着作《史记》,许延寿怎么可能不对《史记》感兴趣。
此前根据许延寿上一世阅读的一些史料所知,后世所流传的《史记》乃是经过删减,或者后世以此为名,部分篇章乃是伪作的。
许延寿忍不住说道:“太史公,素闻您学究天人,不知可有着作流传,能否令小子拜读一番?”
太史公一听,脸色一变说道:“你怎么知道我有着作?”
许延寿假装愕然:“难不成您没有?”
“有些文章,但未有整理。”司马迁先是直接拒绝掉,接着沉吟一番对许延寿说道,“或许过些时日,待我整理一番,在给你看一下吧。”
许延寿面上露出失望的神色,点头说道:“不能拜读太史公大作,殊为可惜。”
当然,许延寿对太史公的这个行为也能理解。
他此生志向就是将自己所着作的《史记》有朝一日,能够“通邑大都”,为世人能够广泛阅读。
然而《史记》之中的内容涉及到汉武帝的言行以及一些宫廷秘闻,至少暂时不能被世人所知。
自然,太史公对许延寿不放心是理所应当的。
不过许延寿倒也不着急,他心中告诉自己,不要着急,有的是时间,待以后和太史公关系搞好的时候,自然会有机会的。
《史记》虽然看不到,但是既然太史公都说了,有不明白的让许延寿直接问他便可以,许延寿自然没客气,拿着手头的这本《归藏》便向司马迁请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