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谢玉璋的受宠,朝霞宫的事在宫里便是大事。朝霞宫的吩咐,立刻就有人执行。
宝华公主想知道河西节度使李铭带来的两个义子都是谁,不到一炷香的功夫便有小内侍来回报了:“是行七和行十一的。行七的叫李卫风,行十一的叫李固。”
李十一郎。
那位陛下,原来在这个时候已经来过云京了吗?谢玉璋怔然,她竟全然不知道、不记得。
一个疑问不禁浮上心头——这个时候,她和他……已经见过了吗?
看着谢玉璋又神思恍惚,林斐担心地推推她:“殿下?”
谢玉璋回神,她看了林斐一眼。那黑黢黢的眼睛里幽幽的目光,让林斐感到陌生。
“来人!给我更衣梳妆。”谢玉璋忽然说,“还有,叫小膳房准备两盏香薷饮子,要冰澎过的。”
前世,她和他在这时候有没有见过,她不知道。
但今生,既已知道他来了,谢玉璋想,怎么能不去见见?
她必须去见见他!
“去送给陛下吗?”林斐看着宫人给谢玉璋梳头绾发,问。
“是。”谢玉璋望着铜镜中的自己,回答,“天热人乏,容易食欲不振,我送去给父皇解解暑。”
这是她从前做公主的时候常做的事。
母后临去前,唤她到跟前,贴着她的耳朵说:“你此生之幸,全系君王一念之间,勿忘,勿忘……”
她一直遵照着母后的叮咛,事皇帝至孝。冬日里往紫宸殿送燕窝、夏日里往含凉殿送冰饮子这种事,她做得比四妃都更多。
谢玉璋望着铜镜中的自己。
乌发如墨,肌肤胜雪,两颊粉红莹润,是保养得当、气血饱满之态。这是还没有及笄,养在深深宫闱之中,千娇百宠,不知人生疾苦的自己。
谢玉璋闭上眼。
在被远嫁到漠北汗国之前,她其实从来没有真正理解母后遗言中的含义——失去母后怙恃的她,一生幸福与否,其实全在皇帝一念之间。
她继承了母亲的血脉,音律、舞蹈、字画,都极有天赋。虽然读书上弱一些,但是这些天赋,已经足以获得父皇的宠爱了。
“不愧是梓潼的骨血。”她那多情又善感的父皇摸着她的头,眼中含泪地说。
有这份宠爱,即便没有了母后,她也成为了这个宫闱中过得最好的女子。四妃对她,无不是笑脸相迎,温柔宠爱。宫中诸人,又有谁敢对她有一点点不敬。
母后临终的叮咛渐渐在耳边消散。
可是后来的事实证明母后所言是多么睿智,简直称得上一语成谶。
皇帝一念之疼爱固然能使她享尽尊荣富贵。
皇帝一念之狠心也能让她坠入地狱。
谢玉璋疾步走在长长的廊下,脑子里闪过这些胡思乱想。
因为是去见皇帝,林斐没有跟随,留在了朝霞宫里。身边宫人不知道公主近日究竟是怎么了,竟像换了个人似的,没人敢出声,不管公主走得多快,只紧紧跟随。
但谢玉璋的脚步忽然停住。
身后的一串人都跟着急刹。
“殿下,那两个就是河西节度使的义子。”內侍及时上前,告诉谢玉璋,“厚壮些的那个是行七的李卫风,清瘦些的那个是行十一的李固。”
谢玉璋凝目遥望树荫下的两个青年男子。
此时的李固大约不过十八/九,还在少年人因抽条长个而显得格外瘦削的阶段。
可纵然年轻许多,青涩许多,瘦削许多,李固负手而立的身躯,已经有了令人生畏的锋锐气势。
在非正式的陛见中,皇帝更喜欢让臣子着便装。他还常常点评臣子的穿着。皇帝品味高雅,凡是被皇帝赞过的,立刻便成了云京城的时尚新标。
李固身着不合时下潮流的便服,腰间也无宝刀,可他身上在战阵中磨炼出来的铁血之气又怎么藏得住。
这样一个人,纵站在人群中,也不会叫人忽视了去。
谢玉璋茫然。
她既见过李铭,十有八/九也在什么时候见过李固了,前世怎么竟对他全无印象?
她茫然了片刻,忽然自嘲地笑了。
现在的她,自然看人先观气。可从前未及笄的她看什么呢?
在云京城的盛夏里居然还穿着锦而不是今年最流行的单罗纱,那花纹、配色,无一不落后了云京城的流行风尚至少三年,身上也没有任何值得别人称赞的精致风雅的配饰——这样一个西北地界来的土包子,如何会被从前的她看入眼里呢?
大约看到了,也只当做空气吧。
所以的确那么早的时候就……见过了吗?
“云京可真热,带的衣服还是厚了。”李卫风对李固说,“我看张五郎他们穿的都是单罗纱,看起来很凉快。我们也置几身吧。”
李固对穿衣之类的事情毫不上心,只是却知道他们两个要突然换成了单罗纱,又是成衣铺子里置办的——他们此行并没有带裁缝绣娘,必然只能去成衣铺子购置,那必然又要遭受一轮新的暗讽和嘲笑了。
义父让他们两个结交云京城勋贵子弟,他们原以为不难,谁知道这些京城子弟天天走狗斗鸡,对今日穿的衣服是否好看流行,看得大过了天。
听说这是皇帝带起的风气。云京城上下,尚华服,爱美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还因为生在天子脚下,个个眼高于顶。
靡靡中,他们两个人格格不入。还常常为这些人暗暗嘲笑,受了一肚子气。
李固正想说话,却发现李卫风的眼睛忽然直了。李固一怔,转过身去。
那数日前在含凉殿外回廊下令他惊鸿一瞥留下深刻印象的少女轻提裙裾,正漫步走来。
肌肤如雪,眉眼昳丽,腰肢如柳纤细。每一步都像凌波微漪,步步生华。
李固屏住了呼吸。
直到福春刻意拔高声音喊了句“参见公主殿下!”,李固和李卫风才猛然回神,一时俱都狼狈不已——便是在酒席之上被那些京城的纨绔子弟暗打机锋地嘲笑,他们两个也没有这么失态过。
两个人耳根脖后,都泛起了红色,行礼道:“参见殿下。”
那泛红的耳根让谢玉璋愕然,简直无法相信眼前的青年就是后来那位叱咤天下的君王。
但他的确又真的是,并且还是活生生的、近在眼前的。
谢玉璋的目光凝在他脸上。她其实从未真正这样近距离地仔细看过他。从前她不知道他,等她知道他的时候,在他面前便已经只能躬身垂首了。
君王天颜,谁人敢直观。
“这是谁?”谢玉璋站定,故意问。
“禀公主,”福春作为离得最近的內侍,躬身禀报,“这两位是河西节度使李大人的义子。”
李卫风道:“臣宁远将军李卫风。”
李固道:“臣怀化郎将李固。”
二人道:“参见公主殿下!”
他们二人刚才失了态,此时断不肯再丢脸,硬声硬气地自报家门。声音又硬又响,全无云京城子弟的文雅之气,惹得谢玉璋身边宫娥掩口而笑。
两个青年脸色更红,他们不知道自己因何被笑,在谢玉璋面前觉得十分狼狈。
殊不知谢玉璋心底只比他们更羞惭。
她想起来了,李卫风,为李固镇守北疆的怀化大将军。有他坐镇,大月国、乌蒙国都安安分分守着边界不敢侵扰。
帝王和大将军,她的宫娥怎么敢嘲笑这样的两个人?
她们就和此时的她是一样的无知。
谢玉璋垂眸,又抬起,微笑:“原来是两位李将军,二位将军戍边卫国,辛苦了。”
说完,微微屈膝,行了半礼。
倍受宠爱的云京明珠宝华公主谢玉璋,什么时候向皇帝和四妃之外的人行过礼了?宫人们面面相觑,都乖觉地敛了笑声。
李固和李卫风心底那一点子羞恼全没了,忙还礼道:“不敢当公主殿下称赞。”
谢玉璋目光在二人身上扫过,问:“二位将军是在等李大人?”
李卫风年长,他答道:“正是。”
谢玉璋笑道:“父皇在御花园召见李大人,说不得是在品茗钓鱼,不知道要多久呢。”
转头责备一旁侍立的小内侍说:“怎么不给两位将……”
谢玉璋柔缓的声音在看到福春那张圆圆的、喜庆的、带着讨好的笑容的面孔时,突然滞住。
大穆朝首任内廷总管大太监福春?新帝身边最得用的宦官首领?
他……这时候就已经搭上李固了吗?
“——军看座呢?”谢玉璋听见自己硬是将一句话说完整了。
她毕竟,也不是真正十三岁的谢玉璋了。
她是和亲漠北汗国,苦苦挣扎求生了十年才归来,又在云京城新贵们的折辱打压下沉默生存的谢玉璋。
这样的她,这样的她!还要将前世的命运重复一遍吗?
“是,奴婢这就去。”福春弓着腰,一溜小跑便不见影了。
李固却感到微微的迷惑。
他察觉到,就在刚才,这位蛊惑了他和兄长心神的公主说完这句话后,身上的气势起了微妙的变化。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有那么一瞬,他好像看见少女黑黢黢的眼眸中有火焰般的亮光闪过。再看,她已经垂下眼眸,遮住了一切情绪。
“二位将军稍候,本宫先去见父皇了。”公主微笑。
李固随着李卫风叉手行礼,听兄长说:“谢殿下赐座。”
长幼有尊卑,有李卫风在,这些应对用不着他开口。
那公主却忽地又看了他一眼,颔首从他二人身前走过。
许久,身边的兄长忽然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这一声,饱含了向往、赞叹、失落等等多种情绪。
李卫风什么都没说,李固却感同身受到了他的一切情绪波动。毕竟,望着宝华公主渐渐消失的背影的他,也是一模一样的感受。
大约,他们毕生所见过的最美好的女子,近在眼前,远在云端。
遥不可及。
福春领人搬来了鼓凳,两人看了座。
沉默许久,李卫风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我们要是大人亲子就好了……”
李固没有说话。
倘若是割据一方藩镇的节度使亲子,或许有机会……
可惜,他们不是。
本章掉落红包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第 3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