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春将阑 > 第8章 美人计(七)【增】

春将阑 第8章 美人计(七)【增】

作者:清欢慢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2-06-05 00:29:36 来源:文学城

殿中气氛庄严肃穆,在太祝令①的主持下,先皇后的周年祭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祭礼快到收尾时,殿外远远传来喧哗之声,隔着数重宫墙,只听得铜鼓骤响,如铁蹄奔腾……

崔灵蕴缓缓抬眸,看到夏侯伊站在帐缦后,悄悄做了个手势。

她定下心来,从容安抚众人,让祭礼得以如常进行。

四月癸酉,雷击大火,未央宫东阙罘罳②[fú sī]灾,宫中出动数百内侍和羽林卫,直至申时才扑灭。

**

角楼之上,崔灵蕴临风而立,骇然望着远处断壁残垣中腾起的烟雾,“魏良吉疯了?他是浇了桐油吗?火势怎会如此大?”

邓源和夏侯伊面面相觑,似乎也没想到事情会闹成这样。

姜兰雪犹豫着道:“娘娘……不是魏良吉的手笔,这是……”她声音哆嗦着,神情中满是敬畏,“天火烧城门,大凶之兆。”

邓源和夏侯伊顿时瞠目结舌,都齐齐望向了她。

崔灵蕴心头微凛,“此话当真?”

姜兰雪点头,惴惴道:“魏良吉都快吓死了,他的确安排了心腹,可还没来得及动手,就亲眼目睹雷电夹击,凭空掠出火焰,瞬间席卷廊檐。”

崔灵蕴掐着掌心,定了定神道:“元郎送出去了吗?”

夏侯伊道:“您放心,都办妥了。算算时辰,这会儿应该到西南边的内卫区庐了。”

邓源补充道:“夏姑姑亲自安排人接应的,她在宫里二十多年了,不会出岔子的。”

“陛下那边还没有消息?”她望着东边奔忙的人群,轻声道。

夏侯伊摇头道:“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皇后娘娘,”谒者冯淼匆匆奔了上来,“椒房殿那边怎么安排?太祝令和各宫嫔妃都要回去,可是未得您命令,把手掖门的不肯放行,这会儿闹将起来了。”

“让太祝令回去,其他人都留下,告诉她们,本宫今晚也歇在椒房殿。”崔灵蕴吩咐道。

“是,微臣这就去传话。”冯淼匆匆拜别。

姜兰雪轻声道:“那些娘娘们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您得亲自过去,才能镇得住她们。”

崔灵蕴点了点头,回身吩咐夏侯伊,“东阙那么大的动静,想必也惊扰到了另一边的长乐宫。你亲自带人去安抚几位太妃,就说本宫暂时脱不开身。”

夏侯伊躬身道:“老臣遵命。”

厚重的黑云遮蔽了未央宫上空,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

**

安抚好众妃后,天色已昏。

虽然她什么都没说,但众人隐约也猜到了几分,尤其是魏娙娥。有她的协助和配合,一切都顺利了许多。

掌灯之时,殿外风起云涌电闪雷鸣,顷刻之间大雨如注。

像是有只无形的大手在拨弄,殿中纱幔翻舞漫卷,仿佛一眼望不到边的招魂幡。

崔灵蕴心头一凛,不禁裹紧夹袍抱住了肩。

萧宝璋的反击,如蚍蜉撼树,除非奇迹发生,否则绝不可能获胜,这场大雨是老天在为今日和将来的死难者哭泣吧?

渭城此刻是什么状况?和当年的承明庐一样,到处都是尸山血海吗?

那夜的惨状她并未亲眼目睹,只是隔着数重宫院听了一夜的惨呼哀嚎。

她起身出了寝阁,借着枝灯明灭不定的光焰,摸索着走到了殿中巨大的蟠纹金银错青铜熏炉前。

当时阿姊大腹便便,就坐在对面罗汉床上,而她和萧琼羽缩在熏炉前瑟瑟发抖。

殿中椒香混着檀香,令她觉得觉得胸口阵阵发闷。

一道闪电横空掠过,将眼前一切映地雪亮,她看到罗汉床上有一道小小的黑影。震耳欲聋的雷声将她的惊呼吞没,大地似乎都在震颤。

崔灵蕴坐倒在地,头晕耳鸣,待她缓过神来,才发现是萧琼羽。

雨声嘈杂,她心神俱疲,一句话也不想说,就这么静静地倚坐在熏炉前。

两人谁也没有说话,静静对峙了片刻,直到外边罗幕外想起急促的脚步声。

“殿下?殿下您在哪里……”萧琼羽的贴身宫女端着烛火找了过来,外边雨势渐趋平静,崔灵蕴的心也定了下来。

她徐徐起身,屏退了宫女,走到罗汉床前,试探着伸出手去触了触她瘦弱的肩,“琼儿——”

萧琼羽使劲儿躲开了,恶狠狠地盯着她道:“你把我弟弟藏到哪里去了?”

崔灵蕴尴尬地收回手,轻声道:“一个安全的地方。”

“我不信,”她猛烈地摇头,漆黑的眼瞳中闪动着比寒雨还要冰冷的怨恨,“你是不是想趁父皇不在害死他?”

崔灵蕴蹙眉道:“这话谁教你的?”

萧琼羽突然‘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抽抽噎噎道:“我要常妈妈……你把常妈妈还给我……”

崔灵蕴神色复杂地望着面前的女童,她知道不该和孩子计较。

理智让她一直保持着平和公正,可是心底的不忿和不甘却像疯长的野草般。

她像她这般年龄的时候,为何就不能如此任性恣意呢?

当然不能,她苦笑着想,人家是当朝唯一的嫡公主,而自己那会儿连做梦都担惊受怕,唯恐会流落街头。

“等我死了再说吧!”她轻飘飘地撂下一句话,唤来萧琼羽的教引女官和侍从好生看管,径自回了寝阁。

**

一夜无眠,天刚亮时才堪堪闭上眼。

“娘娘,娘娘。”有人在帐缦外焦急地唤她。

崔灵蕴努力醒过来,只觉头脑昏胀,烦躁至极。

姜兰雪冲进来,搂住她的肩,脸色煞白道:“昨夜有人窥探小皇子寝室,被大长秋的人抓住后暂时关押了起来,谁承想……方才去看,竟然气绝身亡了。”

崔灵蕴不由万分庆幸,却又觉得分外恶寒。

“夏尚书那边如何?”她揉了揉太阳穴,哑声问道。

“应是无恙,她人脉很广,在宫中执役多年,颇有威望,既然决定站队,自会全力以赴。”姜兰雪道。

崔灵蕴无精打采地依在姜兰雪肩头,恹恹道:“只要元郎无恙,就什么都不怕。”

“你这样子,还是再睡会儿吧!”姜兰雪扶她躺下,关切道:“外边的事不用挂心,有我和夏侯呢!”

崔灵蕴冲她感激地一笑,“你适应得好快,当年就该和我一起进宫。”

姜兰雪努了努嘴,没好气道:“我倒是想呢,奈何你姐姐不同意。我猜她是嫉妒我青春貌美……”

崔灵蕴笑着去捂她的嘴巴,“死者为尊,不许乱讲。”

姜兰雪捉住了她的手,按下去道:“好好歇着吧!”

崔灵蕴合上双眼,还没睡实在,恍恍惚惚又听到了更大的动静,她一骨碌坐起,刚奔到帘外就听到有人高呼道:“陛下回来了、陛下回来了!”

她连忙唤人梳洗更衣,正上妆时夏侯伊急急奔了进来,那苍老佝偻的身形映在铜镜中,像是比往日高大伟岸了几分。

崔灵蕴正自称奇时,听到了他因激喜过度而发颤的声音,“娘娘,大喜,大喜呐!听说陛下回京了,此刻去了贵府,老臣估摸着,应该是要将崔大人官复原职了。还有,执金吾亲率二百缇骑,包围了中书令李府……”

妆台前忙活的宫娥们一时间全震住了,崔灵蕴也有些傻眼。

难道真的是苍天有眼,诛佞成功?

她征询似的望着夏侯伊,见他点头如鸡啄米,可她的心却始终高悬着。

前夜临睡前,萧宝璋激动难耐,在她耳畔絮叨了半天。他平时没那么多话,因为他们并非寻常夫妻,而且中间还隔着一个人。

他踌躇满志的样子,却丝毫也感染不到悲观至极的崔灵蕴。

李家走到今天并非一蹴而就,哪怕是天子,也不能靠不入流的手段轻松将其连根拔除。

起初她一直在劝萧宝璋韬光养晦,等羽翼丰满后再徐徐图之。

可他只是一味敷衍,从不当回事,她便明白自己僭越了,他是天子,有自己的骄傲和考量,不会把一个闺阁女子的浅薄言语当回事。自此,她就不再说什么了……

一个多时辰后,前殿的黄门郎过来报喜,说崔炤官复原职,即将重返政事堂。

暮色苍茫时,崔灵蕴正在飞阁之上,看到了在内臣的簇拥下,意气风发的萧宝璋。

与此同时,渭水下游,一处土丘上高高挑起了七盏明灯。

荒草丛生的河滩上,大批人马正朝着此处汇聚。

数十名神容狼狈的护卫跪成了一圈,中间摊开的披风上,横躺着一个老者,紫袍金带在灯火相映下煜煜生辉。那人浓眉长髯,鬓发苍苍,虽轮廓刚硬,但此刻却神容枯槁满面沉痛。

他仰卧在冰冷阴湿的草地上,望着夜色渐深星辰升起,像是终于缓过来了。他微微屈了屈手指,一名眼尖的年轻护卫立刻膝行过来,恭恭敬敬地扶他坐了起来。

另一名文士模样的中年男子围过来,以袖拭泪,语气激昂道:“主公节哀,大郎尸骨未寒,吾等不可轻易为悲伤所击垮。”

夜风徐徐而过,吹散了老者眼中氤氲的泪花,他略一沉吟,吩咐道:“东明,你去趟冀州,务必请二郎速速回京,就说李家有难。”

吕东明是李京墨父子最信任的幕僚之一,多年来为了李家鞍前马后从无怨言,可听到这话,却神色犯难,踌躇道:“属下和大郎走得近,要是亲自出面的话,恐有不……”

李京墨横了他一眼,声色俱厉道:“二郎纵有些任性,可也绝非不明事理之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算为了自己,他也必须回京一趟。”

吕东明见此,便不敢多说,俯首道:“属下遵命。”

他自知此去凶多吉少,当即把心一横,狠狠磕了几个头请求李京墨代为照管家眷。

李京墨故作惊诧道:“不过是跑个腿罢了,能有何凶险?你跟了老夫这么多年,你的父母妻儿也是老夫的亲眷,岂能不照应?”

吕东明知他一诺千金,当即放下心来,再三拜别后,点了几名护卫,连夜北上往冀州去寻李珑宥了。

五日后,李珑宥的亲信来到左冯翊③,拜见了正在女婿家养伤的李京墨。禀报说自家主人正联合并州刺史,准备集结一支军队到长安来清君侧。

李京墨大惊,差点跌下病榻,连忙回绝道:“万万不可,还没到动兵的地步,切记,边军不可入京,否则一旦酿成董卓之乱,那老夫就是千古罪人。”

冀州来使又奉上一只木匣,里面赫然盛放着吕东明的首级,解释道:“使君胸中块垒难消,不愿赴长安。吕先生自愿以死谢罪,这才让他不计前嫌,答应西行……”

李京墨胸中激荡,强压住翻腾的气血,以袖掩面哀呼道:“相煎何急、相煎何急呐!大郎人都不在了,他还这般睚眦必报,真乃禽兽也!”

榻前侍奉的老仆忍泪接过盛放着吕东明首级的匣子,请示道:“主公,该如何处置?”

李京墨痛心疾首,“就说是路遇盗匪不幸殒命,等过了这道坎再好生安葬,东明的家眷要重金抚恤,请夫人亲自打点,不可怠慢。”

老仆应声退下。

李京墨定下神来,打量着跪在地上的三名冀州来使,为首那青年英姿勃发,神采飞扬,倒是有点次子的气魄,遂蔼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跟着二郎多久了?”

青年拱手回话,“末将高岑,乃魏郡人士,从建佑七年就跟着郎君了。”

只有短短两句话,可李京墨已经得出了想要的答案。

看来这年轻人不仅是李珑宥的亲随,还是心腹之一吧。他当年是赌气离家,跑到魏郡从军的,最早在都尉高诩麾下做传令兵,后来慢慢闯出名头,家里才知道的。

“这些年,辛苦你们照顾二郎了。”李京墨作势要下榻去扶,“快快请起……”

高岑哪里担当得起,忙膝行过去,与药童一起拦住了他,推说要回去复命,不敢再久留,这才得以脱身。

长安城的形势正在逆转,声势浩大的倒李风波并未持续多久,很快就随着冀州军进入河东郡而偃旗息鼓。

①太常寺属官,主管祭祀。官衔下大夫。处天人之际,以言告神,在祭祀中迎神送神,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贞。

②古代设在门外或城角上的网状建筑,用以守望和防御。颜师古注:“罘罳,谓连闕曲阁也,以覆重刻垣墉之处,其形罘罳然,一曰屏也。”按,《五行志上》作“罘思”。

③左冯翊:官名,亦为行政区名。治所在长安(今西安市西北),相当于郡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章 美人计(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