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吹梦到西洲 > 第1章 海潮

吹梦到西洲 第1章 海潮

作者:写离声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4-07-20 19:39:14 来源:文学城

“所谓榜下捉婿,只是一种说法,自是两厢情愿,岂有硬捉的道理。”

“侍中千金有咏絮之才、倾城之貌,与梁子明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曲江池畔探花宴上,两人以诗相和,一见倾心,何来逼迫之说?”

“老夫知道你们曾定下亲事,此事是他对不住你,老夫身为师长,替他向你赔个不是。但子明与你……”

老刺史没把话说下去,只是捋着花白的胡须,皱着眉,用布满血丝的眼睛打量着海潮。

海潮低下头,看见自己的脚。

脚趾甲里嵌着污泥,脚背和脚跟到处是草鞋磨出的伤口,有的结了痂,有的还在流血,血里混着尘灰,脏得看不清皮肉本来的颜色。

这是一双采珠女的脚。

她一下子明白了杜刺史没说出口的话。

梁夜和她不一样,他们不是一路人。

她连大字也不认识一箩筐,更不会和他和诗。

可她还是不信,因为那是梁夜,她在襁褓中就认识的人,与她相依为命七年的人,她以为一辈子不会分开的人。

收到梁夜托人带来的退婚书后,她不甘心也不相信,一连走了三天的路,走到州城,向杜刺史问个分明。

杜刺史是梁夜的恩师,也是他的伯乐,非得他亲口说这事是真的,她才肯信。

所以她走了三天的路,磨穿了三双草鞋,又在州府外面站了一整天,才拦下了杜刺史的车马。

现在,连梁夜最敬重的恩师也这么说,她该死心了。

然而她还是不信。

海潮抬起头,眼睛里像是进了沙子,又干又涩:“梁夜不会的。”

杜刺史叹了口气:“你们多久未见了?子明进京有三年了吧?人是会变的……”

他似有些不忍,停顿许久,方才道:“子明非你良人,小娘子……且看开些罢。若有什么我帮得上的……”

海潮木然地摇了摇头。

杜刺史放下车帷,向舆人道:“继续行路。”

海潮呆呆地站在路中间,车轮辘辘地滚动起来,她方才回过神来,拔腿追上去:“杜使君——”

车马停了下来,老人重又掀开车帷,满脸倦容:“还有何事?”

海潮从衣襟里摸出一个布包,双手捧着:“这是和退婚书一起送来的银子,称过了,总共十四两七钱,这是他的钱,杜刺史见到他时,还给他吧。”

杜刺史不接:“这是子明补偿你的三年衣粮,也算他一点心意,你收着吧。”

海潮执拗地伸着手:“他退回来的几两碎珠子,我收下了。这些银子不是我的,我不要。使君见着他时,还给他吧。”

杜刺史似乎是不想与她纠缠下去,抬了抬手,便有仆人接了过去。

车轮又滚动起来,扬起的尘土扑了海潮满脸。

海潮这时方才发现追车时跑掉了一只鞋,她走过去捡了起来,发现带子断了,这是她最后一双鞋。

她拍了拍上面的灰和干涸的泥土,把鞋揣进包袱里,一脚深一脚浅地往回走。

她不记得自己是怎么回到家的。

她一口水也没喝,嗓子干得冒烟也不管,在门口呆坐到日落。

漫天云霞变成了绛紫深蓝,海面上吹来的风变冷了。

海潮站起身走进屋里。

她往大锅里舀了水,生了一把火,待水开,取了一把甘储(1)粒蒸上,然后在炉子前坐下,从衣襟里取出梁夜给她的退婚书。

纸是好纸,洁白柔韧,墨是好墨,漆黑油亮,在火光里泛着铜彩。

这样的纸和墨,便是城里富户家的郎君也用不上。

梁夜是真的发达了吧。

她把信笺展开,小心地捋平。

一页纸,几行字,每句不是四个字就是六个字,是梁夜以前说过的那种“骗死李六”的文章。

以前他从来不这么写信的,她认识几个字他心里有数,总是用她认得的字来写信,估摸她不认得的还在旁边配个小画。

而这封信里,有一半的字她都没见过。尽管如此,最后十六个字她是认得的——

“千万永辞,各生欢喜。三年衣粮,便献柔仪。”

她在心里默默翻来覆去地读了几遍,然后把纸揉成一团,扔进了炉膛里。

迈出第一步,后面就容易了。

她一不做二不休,从床底下拖出一只四尺来长的大藤箱,拖到炉灶前,掀开盖子。

她一个粗枝大叶的人,屋子里乱得没地方插脚,唯独这藤箱井井有条——所有和梁夜有关的东西,她都仔仔细细、整整齐齐地收在里面。

现在她一样样往外掏,就像剖开一只她小心养大的动物的肚子,一样样掏出它的内脏。

先是这半年里新做的里衣和足衣,都是细麻布和细蕉布裁的,她自己舍不得用的好料子。

火舌很快把这些都卷了去。

她有点心疼,费了不少料子和功夫,本来改改小能穿的,可她觉着扎眼,宁可不要了。

和梁夜有关的一切,她都不要了。

他留在这里的旧衣,有大有小,每件都缝补过,洗得稀疏发软,都快烂了。

他在破麻布上练的大字、写在粗藤纸上的诗文。

小时候他给她扎的纸鸢,做的风车,草茎编的蚂蚱,竹篾做的灯笼。

他们一起捡的贝壳和海螺,奇形怪状的大鱼头骨。

还有许多长长短短的蜡烛,是她在富户家做工时捡人家用剩不要的,等有空时融起来,添上烛芯,就和新的一样。

梁夜总在夜里读书,灯油烟大熏眼睛,买不起蜡烛,她便想了这么个法子。

如今他富贵了,再也不愁用不起蜡烛了。

海潮没把蜡烛投进炉膛,一根根点着了,各处摆上,把整个屋子映得亮堂堂的。横竖都要烧掉,她也结结实实享受一回。

最后轮到书信了。

托书不易,他进京三年,总共也就捎来十来封,每封她都读过无数遍,反复展开、抚平又叠起,纸都磨毛了。

她一封接一封地投进炉膛里。

只剩下最后一封,她迟疑了一下,还是将信展开。

麻纸中夹了一枝干枯的梅花,在枝头时大约是雪白的,但到她手上时已经变作枯黄。

这是梁夜刚到长安时给她写的信,寥寥几行,她都能倒着背出来,可她还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认真看了一遍。

「正月十五日,夜白:岁月易得,又是一年上元。入京逾旬,诸事纷纭,迄今少定。寓于务本坊景云观,一切安好,惟中夜不闻潮声,难以成眠。

昨夜大风雪,拂晓乃止。晨起见院中白梅盛放,颇可观,想君未尝见此花,折一枝附于书。

今夕佳节,金吾不禁,同窗相约观灯于朱雀门大街,吾畏寒,亦无心游赏,婉言谢之。待君来时,庶可同游。

随书附绵若干,绨布一端,与君絮来年冬衣。春寒料峭,万勿入海。纸短,书不尽怀,伏惟珍重。」

纸尾还画了一枝梅花。真花枯萎了,画出的梅花仍然像刚开出来的一样。

自从收到这封信,海潮就在心里种下了一个模糊的梦。

有一天,她会去长安,会和梁夜一起去看上元夜的灯火。

海潮把信投进火焰里,很快,纸上的梅花也被熏得枯黄,随即化成了黑灰。

这时锅里的甘储蒸熟了,散发淡淡清香,她这才想起自己肚里空空。

她吹温了,扒了两口,却再也吃不下去。

这时炉膛里的东西烧完了。她把剩下的蜡烛也投了进去。

蜡烛很快融成蜡油,烧尽了,火焰低下去,熄灭了。

和她梦到过无数次的,长安上元夜的灯火一样,渐渐地熄灭了。

屋子里一片漆黑。

黑暗像墙一样压过来,海潮透不过气来,心口闷闷的,隐隐作痛,好像里面有什么东西在撕扯,好像要从里面把她的心撕裂了。

她一刻也呆不下去,拖着发麻的双腿,把剩下的甘储拌了点鱼酢,用蕉叶包了,推开门走出屋子,向海边走去。

月亮升起来了,凉浸浸的光洒满海面。

波浪微微起伏,像是睡着的海在轻轻打鼾。

这时候海边没什么人,各家的船都靠在岸上。

潮湿冰凉的海风灌进她身体里,熟悉的咸涩充斥她的肺腑。

她好像又活了过来。

不就是上元灯会么?没有梁夜,她也可以去。

她可以自己去长安,看景云观的梅花,看朱雀门大街的灯火。

从合浦到长安,盘缠大约不少,但她可以慢慢攒。

她是采珠和驾船的好手,她不怕苦,又有一把子力气,慢慢攒,总有攒够的一日。

海潮这样想着,带着几分负气的狠劲,解开拴船的麻绳。

就在这时,身后响起个苍老的声音:“这是海潮?”

海潮听出是沙婆婆的声音,停下手里的活计,转过身叫了声“阿婆”,一边从怀里掏出蕉叶包给她。

沙婆婆接过蕉叶包:“大风要来了。”

海潮抬头看看明净无云的夜空,笑了笑:“哪有风。”

沙婆婆打开蕉叶包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自言自语似地说:“小心啊,大风要来了……”

这老婆婆是村里的孤老,听说年轻时是越地的巫人,会看天象,还会算命,偏偏丈夫和两子一女都死在风浪里。

小女儿死后她就有些疯疯癫癫的,经常逮着出海的人说要刮大风,十次里有九次不准,剩下一次也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但是村里人可怜她,东家喂一顿,西家喂一顿,也就将她养活了几十年。

谁也不知道沙婆婆究竟几岁了。

没人把个疯婆婆的话放在心上,可今夜不知道为什么,当老人那双层层眼皮遮盖的浑浊眼睛看向她时,里面有某种东西,让海潮的心突突地跳了两下。

“不怕,起风我就回来。”她说。

沙婆婆含糊地“嗯”了一声:“你怎么一个人?小夜不陪你去?”

“阿婆又忘啦?他三年前就去京城了。”

“还没回来呀?”

“他不会回来了。”

“怎么不回来了?”

海潮鼻子一酸,忍住了,轻快地说:“他考上进士当上官了,要娶贵人家的小娘子,不会再回来啦。”

“啊?”沙婆婆张大嘴,“怎么娶别人?他不娶你啦?你们多好呀,一个人似的,刀劈不开水泼不进的……”

海潮鼻根发胀,忙岔开话:“阿婆快吃甘储吧,该硬了。”

沙婆婆点点头:“哦。”

埋头吃了一口,又抬起头:“你耶娘在河里埋了女酒,回头小夜回来了,喊你三叔他们一起挖出来……”

“说了他不回来了!”海潮有些急了,“他和别人好了,这辈子都不回来了!”

沙婆婆眼神空洞又茫然,像是听不懂她的话。

海潮后悔高声,跟一个疯疯癫癫的老婆婆说这些做什么呢?

她抬手帮沙婆婆理了理雪白的头发,小声道:“吓着阿婆了吧?外头凉,早些回家,我去打渔啦。”

沙婆婆还在喃喃自语:“疍家女儿出嫁,女酒少不得,你阿娘酒酿得好,多少年没喝到了……”

海潮听不下去,飞快地解开绳索,把船推下水,跳进船里,用力地撑了几篙,小船向广阔的海面驶去。

她依稀听见沙婆婆的声音飘荡在水面上,听不怎么真切:“可惜啊,可惜啊……”

一口气撑出近一里,回头望时沙婆婆已经看不见了,镶满白骨壤(2)的海岸成了一道崎岖的黑线。

海潮时而撑一篙,时而让海流带着船往前飘。

那是离得最近的珠池,在海下十丈,嶙峋的礁石堆叠,像一座海下的城池。

听村里的老人们讲,“城”里长着许多成百上千年的老蚌,但是碰不得,一靠近就会引来护珠的妖怪。只有从城里溢出来的蚌才是给人采的。

传说是真是假海潮不知,但自她出生以来,试过入城采珠的只有两个人,便是她的父母,也的确都死了。

到断望地(3)时,天边已微微发白。

海潮停了船,躺下闭目休息了会儿,然后起身扎好袖子和裤管,挽上竹篮,拿起采珠刀下了水。

春日清晨的海水依然很冷,入水的刹那她不由自主哆嗦了一下。

但她很快便适应了,像一尾灵巧的鱼,往水下潜去。

珠城诡谲的轮廓出现在面前,在水中晃动着,像是被人遗弃的鬼城。

村里人都说海潮的身手和水性强过她耶娘当年,但她一次也没有靠近过断望地。

今日她也没准备靠近。

可入水之后,她向“珠城”里望去,透过岩崖的缝隙,看到一团光。

像月亮,又多了层朦胧的晕光,仿佛少女含泪的眼眸。

海潮像是受了蛊惑,挪不开双眼,不知不觉地向着那团光晕游去。

就在即将越过“城门”的一瞬间,她突然醒过神,发现已游出太远,再往深处游,肺里的气就不够把她带回水面了。

她转过身,双脚在湿滑的岩石上一抵,借力向水面游去。

她屏得肺里生疼,好不容易看见了船底黑色的影子。

就在她破开水面,扒住船舷,竭力爬进小船里时,周遭忽然暗下来,乌云遮蔽了太阳。

起风了。

海潮心道不好。

靠海为生的人都知道这种“妖风”,不是风高浪急的季节无端刮起来,是海要“收人”了。

她顾不上歇息,忙拿起橹使劲划动,可风浪越来越大,一个浪头打来,小船像一片风中的落叶,整个掀了过来。

海潮被抛进了浪里,好在她闪避及时,没叫倒扣的船砸中脑袋。

可是海浪刹那间就把船推远了。

她在山一样高的浪涛里沉浮,渐渐体力不支,脑袋也混沌起来。

眼前渐渐模糊,冰冷咸涩的海水变得暖和起来。

海潮忽然一个激灵清醒过来,发现自己已经沉入水里,海水灌进了她的口鼻。

她挣扎着破出海面,好在浪头又把船掀了个个儿,推回了她附近。

她连忙扒住船舷,用尽浑身的力气爬进船里,仰天躺在船板上,大口大口喘着气。

她知道该想办法离开这片海,可浑身酸疼,筋疲力竭,连手指都没法动一动。

耳边的风浪声渐渐小了,船也不再剧烈颠簸摇晃,她迷迷糊糊地看见海上似乎起雾了。

海潮从未见过这么浓的雾,白茫茫的一片,海水、天空、海岸……整个世界好像都融化在了雾里。

湿漉漉的雾气钻进她口鼻,钻入她肺腑。

她自己仿佛也要化在雾气里了,四肢的酸痛渐渐消融,整个人懒洋洋的,上下眼皮直打架。

在海上睡着多危险,海潮自然知道,可她抵挡不住这股深入骨髓的困倦。

(1)甘储:出自《南方草木志》,原文“储”字有草字头,打不出来暂时用“储”代替,据考应该是一种淀粉含量丰富的植物,疍民用作主食。

(2)白骨壤:学名海榄雌,一种红树林植物。

(3)断望地和珠池的相关记载出自《岭外代答》,有私设。

——————————————

终于开新文啦,这本不管题材和文风都比较冷门,是古代志怪加悬疑,我个人非常喜欢,可以算是自割腿肉之作。

女主海潮是一个很平凡又很不平凡的女孩子,我对她除了深深的母爱之外,还有一种敬意。至于男主梁夜……就不剧透了,希望宝们通过故事的展开逐渐了解他。

海潮和梁夜生活的时代大致是架空唐代,不过玄幻部分的背景没有那么实,时代也会有一定的跨度,不同单元故事的背景可能上至汉魏六朝下至隋唐五代。其中有几个故事灵感来自六朝和隋唐的志怪传奇,但基本上只是灵感来源,私设非常多,在写到具体篇章时再加以说明。

总之希望大家可以喜欢这个故事,享受阅读的乐趣。

老规矩,庆祝重聚,给宝们发红包~

————————————————

部分参考书目:

《搜神记》

《搜神后记》

《拾遗记》

《唐前志怪小说辑释修订本》

《唐五代传奇集》

《博物志》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词汇研究》

《酉阳杂俎》

《中国方术考》

《中国神话传说》

《中国民间传说》

《中国神话史》

《神话之魅:中国古代神话图像研究》

《南方草木状》

《桂海虞衡志》

《岭外代答》

《南方民族原始信仰文化》

《岭南疍民文化景观》

《历代宅京记》

《六朝事迹类编》

《汉魏晋南北朝佛寺辑考》

《魏晋南北朝史》

《花舞大唐春 何家村遗宝精粹》

《唐代金银器研究》

《正仓院考古记》

《唐代家具研究》

《唐代妇女生活》

《唐代诉讼制度研究》

《唐代旅游地理研究》

《长安的春天(唐代科举与进士生活》

《山树与臣绢(唐代城市商人与商业)》

《唐代工商业》

《唐律疏议》

《唐代基层文官》

《唐六典》

《唐代州级官府与地域社会》

《唐代社会概略》

《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

《疫病年代:东汉至魏晋》

《从未央宫到洛阳宫:两汉魏晋宫禁制度考论》

《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

《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海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