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穿越种田之过日子 > 第22章 上山

穿越种田之过日子 第22章 上山

作者:彦平方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12-09 18:11:28 来源:文学城

前头说过,钱家沟背山面水,背的却不止一座山,而是一条山脉。从钱银家出来,一行人沿着一条小路走了不久就到了山脚下。山脚下的植被不算茂密,钱途随便看了看,就是些荆条低矮灌木,稀稀拉拉的都露出几分秋意,这山常有人来,早走出几条路来,顺着其中一条往上,一直走到最矮的山头上,才看到疏疏落落的乔木和松木。

从这座山头再往里还有几座山头,连着村里最高的一座山,人称“压高山”,传说曾为仙人居所,秋雨才落,鸟鸣啁啾,压高山山腰之上几缕白雾缭绕,俨然透着几分仙气。钱壮指着压高山说:“我爹常说那山不能去,去了就有去无回,你们都要记着。”

“我爹也说不让去。”三蛋儿在旁附和。钱途仔细看那山两眼,直觉幽深一片,不觉点头。钱壮这才又带着他们沿着山梁往上走。再往上松木就更多了,这里蘑菇种类不多,通常都在秋雨后的湿雾中长起,听钱壮说多为松蘑、肉磨和嘎吱蘑。进了一处茂密的松林,蘑菇渐渐多起来,松蘑鲜嫩,肉磨肥美,嘎吱蘑厚实,很快每人的篓子里都多了一层蘑菇。几种蘑菇都不值钱,村里人采来多为尝鲜,看采的不少了,钱壮就招呼大家停下来,带着几个弟妹去了山的另一面。

这一面多是灌木,到了地方,几个小的就直奔几丛榛子林而去。三蛋儿和二丫去了一丛,这一路钱霞和明瑞熟了些,带着他去找了另一丛,钱壮则带着钱途一人挎着个笼子往山下走,等几棵熟悉的树木进入钱途的眼中,他起先以为自己看错了,等到了近前,看到那散落在地上的褐色果实和半开的长满刺的圆球,嘴巴都合不拢了。

“这是风栗,可好吃了。”以为钱途不认识这果子,钱壮从地上捡起来一粒,放到钱途的手心里,说:“尝尝。”

钱途低头看着手心里他看了几十年的果实,可谓思潮翻涌。他上辈子的家乡就是有名的板栗之乡,他爷爷奶奶就是靠着板栗的微薄收入供他一路上了大学,到他来这里之前,他们那个地区的板栗已成为著名的板栗生产基地,每年生产的板栗都供不应求。

捻起手中的风栗放在口里轻轻在外皮咬出一道缝隙,用手顺着缝隙掰开,外面包裹着红色里皮的嫩黄色果肉就露了出来,把果肉放到口中,甜糯清脆带着自然清香的味道就在口中蔓延开来,是板栗的味道,个头虽小了些,却比他上辈子家乡的板栗还要好吃。

“那个,”钱途感觉自己的声音都有些颤抖,“这风栗咱们这儿多……多吗?”钱壮正蹲在地上捡风栗,闻言说道:“不多,咱们村就这里有十多棵,其他村没听说有。”

钱途仰头看看身旁足有四十米高的风栗树,再往四周看,还能看到十几棵,再远就没有了。

“这东西难得,那……那咱村的人就没想过多栽些?”钱途也蹲下往手里的笼子里捡风栗,忍不住问。

钱壮就笑:”栽来干啥?就这么大点儿东西,剥又不好剥,还不值钱,也就孩子欢喜,捡点儿就为了给孩子当零嘴,多了也没用。再说,栽在哪儿?地都是用来种粮的,栽山上还不是跟没栽一样。”

“……”钱途无言以对。做为一个不知道怎么来到这里、曾生活在现代化社会的人,他无法跟钱壮解释风栗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可最基本的经济价值在数量跟前也无用武之地,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甚么也不说。

因无人刻意打理,风栗树下也长有不少的荆条圪针,和其他杂草,直径不到一厘米的风栗落在其中捡拾起来十分麻烦,加上风栗还未全开,两人转了几棵树,一人捡了多半笼子,钱壮就直起腰:“够了,再多咱们拿不动,等下次来了,咱们再捡。”

钱途磨磨蹭蹭地起身,走时还有点儿恋恋不舍,好在俩人半路上碰到一丛带刺的长着红色果子的植物,钱壮唤妥婆儿,俩人一人摘了几片拨啦叶,用树枝别成碗状,一人摘了一大碗,钱途心情才好了些。

找到钱霞几个时,他们也摘了不少榛子,和一些野果子,正在歇着,看到两位哥哥手里的妥婆儿都高兴的不行,钱途让他们都去摘了一片叶子,每人分了点儿,碗里还剩下一小撮,就端着塞给了一直默不吭声坐在一旁的明瑞手中。

明瑞的第一反应就是躲,随后才发现手里的东西。妥婆儿在这里并不是难得的野果,从小到大他吃过不少,不过有人摘给他吃还是十岁之前他爹娘还在的时候,看着叶碗中红通通的果子,他不由怔怔地有些出神。

榛子颗粒比较小,未免漏出去,都放到了带来的袋子里,足足装了两半袋子,之前摘的蘑菇也有两篓子多,算算时辰,他们出来也多半日了,等吃完妥婆儿,钱壮和钱途把篓子的四周用树叶塞上,把板栗倒进篓子中,上面再铺上蘑菇,直至装满,一人背了一个,明瑞和三蛋儿背着榛子和野果子,明霞背着剩下的蘑菇,二丫年岁小,又是女子,来时就只带了笼子,没背背篓,就挎了两个笼子,里面放着折下来的山枣,回去给小四小五小六吃。

这一次上山收获还算不错,下山时他们还碰到几拨同样上山采蘑菇的村民,都是满载而归,其中也有刚成年或半大的小子,看到他们还捡了风栗,笑嘻嘻的说过两日也要来捡,大家说说笑笑,很快下了山。

农家一日只吃两顿饭,晚饭吃的早,日一偏西,村里家家户户的屋顶上都冒起了炊烟,山峦、农田、茅屋、炊烟,秋叶依依,流水潺潺,交织成一幅唯美的乡村图画。

到家时,李香正忙着做饭,小四小五小六听见声音先扑了出来,钱壮精力好,放下背篓从怀里掏出半路上摘的妥婆儿递过去,三个小的端着树叶碗乖乖的跑到一旁去吃。

钱途可没有钱壮那样的好身体,一放下背篓,觉得自己整个都虚脱了,全身酸疼,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脚步虚浮的仿佛踩着棉花,他可没想到就只出去多半天而已,竟会累成这样,正晕头晕脑地,一双手过来扶住了他的胳膊,连着手的腕子纤瘦,右手袖口处隐隐露出淡绿色藤蔓状胎记,他被着双手带到了苹果树下坐好,倏尔手里又被塞了一碗温水。

端起碗大口喝了几口,钱途的脑袋清明了些,再看那人已转身去收拾背篓,却是一直对他退避三舍的明瑞。

这是不躲着自己了?这倒是好事,人既进了他家,不管他俩以后会不会成亲,明瑞都已是他的家人,他可不希望俩人见面总是同之前那般别扭。

收拾完背篓里的东西,钱银和李香留钱壮钱霞在家吃饭,钱壮兄妹谢绝,背着一篓子蘑菇并半袋子榛子,以及多半笼板栗回了家。

蘑菇是要晒一晒才能吃的,钱途他们采来的蘑菇很干净,李香将上面一些碎草摘下来,找来两个荆条扁框,把蘑菇铺在上面放在日头下晒,榛子和板栗也需要晒一晒,李香将他们放在簸箕里,也放到了外面。

小四小五小六吃完妥婆儿和二丫带回来的山枣,又偷着吃了些榛子和板栗,晚上都没怎么吃晚饭,被李香骂了一顿。

钱途没啥胃口,吃了几口早早就回屋睡觉,饶是如此,次日起床时全身尤其双腿和双肩又疼又僵,根本抬不起来,比找黍子那天还要严重。吃饭时手指都是哆嗦的,李香看着心疼,叨唠了两句,到底没舍得多说。好在,即便她不说,钱途短时间内也是下不得地了,只能呆在家里,每日在院子里转悠。

就在他呆的发毛之时,村里却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

事情还要从钱壮当日帮宋舒说起,且说从那一日许诺给宋舒修屋顶后,钱壮每日闲暇时候就去后山上割茅草晒起来,秋阳烈烈,几日下来就晒了七八捆,钱壮打量着够用了,捡了活少的日子,用扁担挑着去了宋舒家。

宋舒住的老院这些日子变化不小,院里的杂草都收拾干净了,宋舒还在一侧刨了一小块菜地,不知在谁家挖了些白菜和萝卜栽了,看起来绿油油的,很是新鲜。三间屋子的窗棱也都修了修,糊上了窗纸,大门没有换,破烂的地方让宋舒用木板补了几处,看起来结实不少,倒掉的院墙也都用石头垒了垒,不过垒的马马虎虎,估计用手一推就散架。

钱壮进院时,宋舒正坐在房檐下,拿着一把荆条编东西,笨手笨脚的样子一看就是新手,听到动静抬头看见钱壮,赶忙站起来打招呼:“你来了。”态度比那日倒是缓和了不少。

钱壮自是不计较这些,“诶”了一声算是答应,把担子上的两大捆草放下,又往山上跑了几趟,总算把积攒的茅草和黄土都担了下来,这期间,他吩咐宋舒去借了梯子和铡刀回来。担完草,钱壮又将宋舒家的水缸挑满,就同宋舒一齐铡了半捆茅草混在黄土中,用水活成了有粘性的泥,又将茅草捆扎好,方蹬着梯子上了正房屋顶。

屋顶上的茅草大部分都烂完了,就剩下下面一层椽头。把剩下的**的茅草清理干净,由宋舒在下扔,钱壮在上接着,把一部分捆扎好的茅草搬到了屋顶上,钱壮又下来担了一担黄泥上去,这才蹲在上面铺起茅草来。

铺茅草是精细活,铺的不好透风漏雨不说,还容易被风挂掉,好在钱壮学过一些,干起来有模有样的,宋舒也不闲着,看到茅草或是黄泥没了,就往上递一些,两人通力合作,竟是干的甚是顺当,很快铺了半个屋顶。

就在两人干的热火朝天之际,一个不速之客晃晃悠悠地进了宋家老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