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在山西打一场剿灭流寇的人民战争!”朱由思在朝堂上,当着众臣的面提出解决山西的乱局的核心思路。
现在,在所有大臣的眼里,皇帝是对他的胞弟朱由思言听计从,俨然朱由思才是当今朝廷第一人,温体仁为此是嫉妒的很,走了一个周延儒,又来一个朱由思。看到皇上对朱由思说的话又露出心领神会的样子,大臣心里知道这肯定又是两兄弟商量好的结果。不过,朱由思说的“人民战争”这种称法倒是新奇的很,百姓就是人民,人民战争又或者是百姓战争,不知道又是怎么一回事。
“殿下,你说的这个人民战争,倒是跟大家说说,怎么个打法。现今我看看山西处处都是暴民,哪来的人民跟良民。”温体仁阴阳怪气地问朱由思。
朱由思看着眼前疑惑的众位卿家,笑着问了一个问题:“各位大人,我且问大家,我在一缸清水倒入一碗浓墨。想要让这些浓墨消失最快的方法是什么?”
崇祯听了朱由思这个问题,他一时也想不到什么办法。“由思,那我就把染了墨的清水全部倒掉,不就消失了么。”
“皇兄,倒掉的方法,虽然便捷,但不就浪费了一缸清水了么?”听了崇祯的方法,朱由思摇摇头否定了。眼前的大臣你看我看你,没有人想的到即能保留清水,又能除去墨的方法。
此时,崇祯旁边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也想回答这个问题,在崇祯眼神允许下,说话了。
“殿下,众位大人们,咱家也想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曹化淳尖声说道,他看着朱由思若有兴致的样子,说道:“殿下,是不是往缸里不停地加水,用清水把墨水全部融为一体。”
“曹公公答对了,没错就是加水。用清水来对付墨水。如今,山西困局就是反贼数量过于庞大,官兵数量不足。反贼攻城略地,残杀百姓。我们知道,山西其他府县百姓不知道。朝廷要做的就是,让其他府县的百姓以及地方豪强商贾知道,流民的凶残会让安居乐业的百姓家破人亡。让他们自己组织起来对付流民。这墨水就相当于反贼,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本来的清水稀释墨水,而不是让清水被墨水染黑。”朱由思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让众大臣理解了人民战争的含义,真是生动形象啊。
“由思,你这个比方真的是十分贴切啊。众位卿家,你们明白英王的意思了么?”崇祯问群臣,群臣交头接耳,大部分人算是明白了。
孙承宗摸着胡须,眯着眼看着朱由思,他对眼前这个年轻人是越来越欣赏了,他身上的蓬勃朝气让孙承宗觉得,这个年轻人身上有着中兴大明的能量,好像刚刚即位的崇祯一般!
孙承宗出列说道:“殿下这想法虽好,但我们又有什么方法,让山西如此多的百姓知道反贼之害呢。”
“这就需要劳烦各位大人,想办法通知各府县的所有举人、秀才、童生等,利用评书、小说、连环画之法来告诉百姓,流民的凶残。这些士子,平时饱读诗书,现在国家有难,应当出力。百姓最爱听故事,那我们就编故事讲给他们听,让他们知道流寇便是土匪,杀人不眨眼。百姓畏惧了,自然会自发抵抗。”
朱由思这话一出,满堂哗然。
“皇上,这样不可啊,天下士子就应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啊。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养士,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啊。”温体仁反对到,堂下也是许多附和声。
崇祯听到这话就不高兴了,质问道:“温体仁,我问你,城都破了,还能读书?现在山西丢了几座城了,里面的士子,还有心思读书?既然你觉得英王的办法不行,你作为首辅,你来想办法。朕给你一个月时间,给朕把山西流寇解决了。不解决了,首辅不要当了。”
温体仁一见崇祯龙颜大怒,瞬间没了劲,半天不敢说话。倒是他的副手,崇祯最信任的臣子之一的户部左侍郎毕自严开口了:“皇上,殿下的法子虽好,可该由谁来操办此事呢。山西之大,如今各地又流寇出没,交通受阻。谁能担起统筹调度之责。”
“是啊,皇上,这所谓的人民战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见崇祯气消了,温体仁敢说话了。
“皇兄,臣弟推举一人可担此大任,此人在山西门生亲故遍地,可以重用。”朱由思又一次在朝堂上推举人才了,此前朱由思推举的孙传庭和卢象升的能力与成绩,已经证明了他识人之能。
孙承宗听到朱由思的话,他猜到了朱由思要推举的人了。孙承宗开口问道:“殿下说的是,山西提学佥事袁继咸吧。”
“正是,孙老猜的不错。”
连孙承宗都听说过的人,自然不是一般人。袁继咸,字季通。他正是傅山的老师,三立书院的院长,门生遍布全晋。在原本的历史上,袁继咸因拒绝降清,以身殉国。与文山(文天祥)、叠山(谢枋得)并称“江右三山。”
有了孙承宗的助力,温体仁等人也不敢反对了。崇祯下旨,袁继咸升任山西提学使,开始操办利用山西在籍的士子,进行宣传工作。后来的事实证明,朱由思的人民战争使得山西各地民众由于畏惧流寇屠城,开始自行招募乡勇,抵御流民。这极大减缓了高迎祥等部进攻太原的脚步,为卢象升入晋作战和晋军组织反击提供了时间,这些又是后话了。
本章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