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极殿内。
“既然皇兄吩咐,臣弟就在此给在场的贡生们,提一个问题。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一情节,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在这里,我也想问各位,敢问当今天下,何人可谓英雄?”朱由思问道。
众位士子面面相觑,一时间大家谁也不敢先回答。枪打出头鸟,生怕答案不合英王的意思,得罪了英王。
“各位贡生,大家不必多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朕在这保证绝不以言治罪。”崇祯看着不知所措的士子,向他们作保证。
“殿下,学生杨昌祚认为,圣上是天子,是万民之首。年少登位,除尽祸乱朝政之阉逆,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勤政爱民,实属天下之大英雄也。”一个士子,高声说道。虽然这些都是事实,但他竟然能这样当众拍皇帝的马屁,也算是有勇气之人。
他说完,一群人随身附和着他。众位大臣也是相顾一笑,没有说话。
“杨兄,我认为你是误会了英王殿下的意思,英王所说之英雄,当是圣上之英雄,为圣上排忧解难,安定社稷之英雄。”叶一苇淡淡说道。
“叶一苇说的不错,其他人可还有想法。”朱由思对叶一苇的话,十分赞赏。
杨昌祚听了十分尴尬,便不再多说,沉默是金。
片刻沉默之后,又有一个人站出,拱手说道:“学生吴国华以为,若有汉之淮阴侯、宋之岳武穆,这样可领百万兵,军纪严明,百战百胜的将军,来为圣上收复辽东,以报国仇,可称得上是英雄。”
“吴国华所言确是,若我朝能有韩信与岳飞,或者有开国功臣徐达等人,满人如今也不会有今天之势。”崇祯对吴国华所说的话非常赞同,但有一个名将尚不是关键,毕竟如今军事的问题还不是首位。
吴国华说完,有一面容相较其他士子年长很多的人,清了清嗓子,站了出来,说道:“皇上,殿下,学生刘理顺也有一己之见。”
听到其包含阅历,略显老态的声音,再观其人,面上是遍布皱纹。年纪应该年近中年,两鬓已近斑白,在场的人也是诧异,还有如此年纪大的贡生。
“刘理顺,看你的样貌,年龄实属不小。朕问你,今年几岁了?”
“回皇上,学生今年已是五十,说来惭愧,这已是学生第十次赴试。”刘理顺此言一出,是震惊四座。
“刘理顺,你有如此恒心与坚持,我实属佩服。你这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难道就是一心为考个功名,当个官么?”朱由思好奇地问道。
“殿下所言也是学生应试原因之一,论天下读书人,苦读十年,谁不想一朝进士及第,春风得意。但学生求取功名的原因更有其他。如今,天灾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学生来自山西,秦晋之地适逢大旱。千里之地,无寸土之粮。饿殍遍野,人人易子而食啊。学生之考试目的,可借用宋之大家,张横渠之四句。读书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学生认为当今天下之英雄,便是合着四句之人,为圣上攘外安内的王佐之才也!”刘理顺看着众人,话语沉痛,透露着忧国忧民之思。
“好啊,好一个横渠四句,刘理顺,你之所言,朕十分赞同。由思,你对这个答案满意么?”刘理顺的话,戳中崇祯的痛点。崇祯身体中的那个张家民,小时候家境贫困,上学的时候没钱,是经常挨饿,但他的父母却一直坚持送他上大学,身下口粮给他读书的时候吃。后来当了程序员,虽然工资丰厚,但一直很节俭。对于亲人却十分感恩,父母兄弟姐妹,予取予求。这也是为什么他对朱由思如此关爱信任的原因,他是真的把朱由思当作亲弟弟。刘理顺所说之饥饿,张家民(崇祯)是感同身受,他太了解底层民众的辛苦了。
看着崇祯红通通的眼眶,朱由思明白,这就是崇祯想要的答案。
“刘理顺所言正中我意。皇兄,我想这个问题可以结束了。”朱由思拱手说道。
崇祯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殿试落下帷幕后,终于到了士子十年寒窗,苦等久矣的发榜时间了。在北京城各个进出城门上,贴着皇榜,三甲合计两百余人。但最重要的还是前三人,分别是状元刘理顺、榜眼吴国华、探花杨昌祚。当然,值得说一句,二甲第一名也就是第四名是为朱由思录诗的叶一苇。
皇榜前是人头攒动。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里有上榜得意洋洋的士子们,也有“天谴春风领春色,不叫分付与愁人。”年年失败,面如死灰的伤心人。当然,更多的是看热闹的平头老百姓。
朱由思八步成诗的事迹更是在整个京师流传,进而随着他的其他事迹向天下流传,朱由思的名气是越来越大。各地大儒看到朱由思临场所作之诗,都无不赞叹。在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一文中,这样记录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余观余之文章,思若后人见之,会有何感。未几,然忆起英王建极殿八步成诗中所言,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不禁叹所作诗之妙,余也随之释然。是日更定矣……”
这样一个凭空冒出来的天子胞弟,真是令天下人好奇。这其中当然还有各地的藩王,他们更加对这个朱由思来历疑惑,更重要的是,他不同于其他处处受限的藩王,他有天子的信任和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