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知不觉来到崇祯四年的十二月,马上就要过新年了。崇祯四年年末,全国各地,难得消停。
但这朝堂恐怕除了面对满人的时候,能搞的大家鸦雀无声,其他的时候就是一群人叽叽喳喳吵不停。对,就是叽叽喳喳。这可不是我说的,而是这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说的。
“别吵了。你们一个个好歹也是读了几十年诗书,所谓的名士。在朝堂之上,叽叽喳喳,成何体统,是不是没把朕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啊!”崇祯猛地拍了一下龙椅,伸出他僵硬的食指,指着面前一个个争得面红耳赤的官员,气不打一处来。
看着眼前失了态的崇祯和瞬间偃旗息鼓的群臣,朱由思也是无可奈何。就如历史一样崇祯时期的朝堂党派林立,党争严重,眼前大臣可以说是没有一个人有宰相之能。
就拿眼前的争执的内阁首辅周延儒和同在内阁的礼部尚书温体仁来说,两个人的关系形同水火,年迈的内阁次辅徐光启还要从中调和。
这要是有个张居正或者于谦,国家还能是这团烂摊子么?
“如今全国各地流民四起,尤其陕西关中地区。北边的满人现在虽然消停,来年春天必定卷土重来。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朕问你们有什么殷实国库的法子,你们内阁想了一个月竟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主意,朕要你们何用?”崇祯站了起来,大步走到台下,直接站在了群臣面前,坐在龙椅旁的朱由思也赶忙站了起来,跟上了崇祯的步调。
“周延儒,你说要开源,开源开源就是新增几个名目的农业税来收天下百姓的税。如今,天灾不断,又有这么多兵事,百姓苦不堪言,尚且无心耕田,哪还有钱有物交税。”崇祯直接对着周延儒质问道,身材瘦削的周延儒不敢抬头。
“皇上,周大人所言,征税于农,确实稍欠妥当。皇上登大位之初,已是废除一系列苛捐杂税,我朝农税相比前朝属实更低。此时流民四起,乃天灾所致,贸然加税,有损陛下仁爱之英名,而且只恐流民更甚。”周延儒旁边胖胖的温体仁慢慢说道,意味深长。
对于温体仁的话,朱由思还是十分赞同的,明末农民问题已经是非常严重,明亡于流民,这话绝对没错,开源绝对不能在农民身上下刀子。但温体仁接下来的话,真是让朱由思大跌眼镜。
“温体仁,既然周首辅的开源不行,朕倒是看看作为内阁大学士的你,有什么法子。”崇祯注视着温体仁,看着他肥腻的脸蛋,心里属实没指望他。
只见温体仁,端正了身子,说道:“开源不成,自当节流。我认为,如今国家税赋大半充作军饷,应当裁减无战事之省份的兵员,如江浙等地。作为补偿,可减免江浙等地农商之税。两者相抵,省下来的军饷远大于减免税赋的数目。”
听到温体仁这话,朱由思不禁冷笑了起来。温体仁的法子看着划算,好像于国无害,实则是为一己私利。明末虽然社会动荡,但大多在北方中原。江浙一带有海盐之利的同时受战事影响小,商业已经相当发达,手工业也是到达一个高峰。只要加增江浙闽两广等南方沿海地区商税,实际上就能极大减轻朝廷财政的压力。只可惜这朝中大臣,很多都是南方人,家中产业在那呢,为了一己私利,三番五次阻挠崇祯加税!
虽然现代时的柳相佑本身也是浙江人,但如今他是英王,他要为国家大局着想。
“温大人所言甚是。”
“此法甚好,望陛下采纳之。”
温体仁说完,群臣出现了许多支持他的声音。温体仁看着身后支持他的人群,看着周延儒狼狈不堪样子,嘴角洋溢着胜利的微笑。
崇祯看着这个温体仁,对他的混账法子的用意,虽然是心知肚明。但看着这支持他的群臣,也不好发怒。毕竟他身处的位置是皇帝,若是光靠所谓皇权镇压,打这群混账的板子,君臣必然要离心离德,与国无益。
但崇祯身后的朱由思却没有这么多顾虑,一个响亮年轻的声音从崇祯身后响起。
“温大人倒是算得一笔好帐。”朱由思这一句话,说的是掷地有声,群臣瞬间被他吸引。听到朱由思这略带嘲讽的语气,温体仁的脸上瞬间没了得意的笑容。
“英王大人,年纪尚小,不懂这之中道理,可不要乱说话啊。臣这法子可是内阁通过精确计算得出的,一年可省银两当以十万数衡量。”温体仁看着崇祯身后的朱由思发出冷冷的质问声。
“温大人,姑且不谈江浙减税作为补偿之必要,本王问你,江浙若兵员不足,沿海倭乱再起该如何。即使没有倭乱,江浙沿海海盗有多少,你可知道。何况若江浙常备精兵,在保卫本地的情况下,还能支援其他省份。如今流寇虽还只在陕西关中,但日后河南出现大规模流寇,这可就威胁南方了。如今,北方边塞军事压力严重,兵甲尚且不足,你还要减南方的员,减南方的税,温大人当真是公忠体国啊。”朱由思这一通批判,说的是温体仁面红语塞。
崇祯看着眼前站出来的朱由思,说出了他憋在心底的话,脸上原本暗藏杀机的神情渐渐变成了肯定赞同的神态。周延儒看到朱由思对温体仁的批判,又观察崇祯表情的变化,他立马明白朱由思的胆气何来。他可以借用朱由思敲打眼前这个一心只求上位,处处与他为难的温体仁。
“英王殿下虽然讲的是有道理,但殿下说的情况都是假设,看我大明之军的今天威势,洪总督调兵之能,陕西流寇平定尚且指日可待,又何况是河南,更不说蝼蚁般的江浙海盗,蜉蝣岂可撼树。殿下年纪尚小,不懂朝政,还是不要乱说为好啊。”温体仁话里是锋芒毕露,他的支持者也是随声附和。
面对眼前的乱象,崇祯回到了龙椅上,他虽然满腔怒气,但也不知道怎么说。身体深处的灵魂,曾经的他只是个埋头苦干的程序员,甚至连个小组长都当不好。如今却阴差阳错还成为这天底下最有权势的人,让他管的是整个国家啊。如今,这盘局面,他已经是竭尽所能,不善言辞的他,根本不喜欢跟文臣打嘴炮。但他知道,他这个弟弟,说的绝对是对的。
“温大人,你可记得,英王殿下,第一次上朝堂之时,你还夸他天资聪颖,才智过人,说我看轻殿下。如今又拿殿下年纪小说事,大人可真是善变呢。我周延儒虽为首辅,但愿以学生之姿,听听英王殿下解决财政危机的方法。”周延儒先是走向温体仁,然后又面向崇祯和朱由思说道。
“陛下,老臣也愿以学生之姿,向英王殿下请一下增收国库的良法。”老迈的内阁次辅徐光启突然站了出来说道。徐光启也是看不惯温体仁的骄横,但实在自己年事已高,又专心修订历法,心有余而力不足。
见首辅和次辅都这么说了,群臣也应声附和,温体仁一时语塞也说不出什么话。周延儒这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使得好啊。
“由思,既然,众爱卿都以如此姿态,向你请教,你也不要顾忌,有什么法子就说吧。”崇祯看着意气风发的朱由思,眼里充满了兄长的关爱。
朱由思看到崇祯与大臣都这么说,也不再顾忌什么,直接说出来,他心里一直想说的法子。
“皇上,既然要让臣弟说,那臣弟就说了,如若说错话了还请皇兄保我啊,毕竟臣弟年纪小,还是个孩子嘛。”朱由思看着崇祯笑着说。
崇祯也立马明白这话的意味,也哈哈大笑起来,笑着说:“朕答应你,护你周全。”
“臣弟遵旨。”朱由思听完突然变得严肃,拿着专属于自己朝板,来到奉天殿的中央。
“皇上,臣弟朱由思启奏,今大明内流民四起,外建奴横行,国库空虚。解决此问题,臣弟赞同周大人开源之法,但臣弟以为当开海禁,加各省商税,以充实国库!”朱由思一字一顿,字字有力,说道。
本章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