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穿越后继承了一座青楼怎么办 > 第 76 章

穿越后继承了一座青楼怎么办 第 76 章

作者:春溪笛晓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6-27 11:59:41 来源:转码展示1

都来了国子监, 饭自然在国子监吃。xinghuozuowen

别觉得这是食堂饭,味道肯定不好,朝廷对读书人是最好的, 学校不管公立私立都有拨款搞基础建设, 甚至还给成绩优异的学生发钱。

作为金陵第一学府,国子监的伙食是极好的, 不少国子监掌厨出去自立门户,都会宣称自己做的是“监食”,每天都客似云来。

徐昭明这群小纨绔经常翘课, 今天好不容易来了, 还集体穿得花里胡哨,一进食堂便引来不少人侧目。

他们是什么人啊,他们从小就养成了不管别人目光的良好习惯, 兴冲冲地领着盛景意去尝鲜, 还让掌厨把国子监的招牌菜都开小灶给他们做了一份。

徐昭明给盛景意推荐了红丝a当主食。

a其实是种宽面片,类似于后世的面条。

红丝a又更讲究些, 是把虾肉捣成泥揉入面中, 这样面条煮熟之后便呈现淡淡的红色, 别的不说, 卖相就极好, 再配上鸡肉熬成的淡金色鲜汤, 瞧着更是色香味俱全, 叫人食指大动。

若是觉得太单调,还有各种口味的浇头可以选, 一般监生叫上这么一碗红丝a就算是有滋有味地吃完一顿饭了。

徐昭明他们和盛景意吃饭的次数已经不少了, 各自拿了份饭菜过来也不急着吃,而是叫盛景意先一样样地尝尝看。

他们这么热情, 原因有两个,首先是盛景意头一次来,说不准往后就不会过来了,他们得尽尽地主之谊,叫盛景意把好吃的都尝个遍;其次是盛景意舌头刁,要是她尝完挑出可以改进的地方,岂不是可以改善他们以后的伙食?

他们这段时间都在盛景意那边蹭过饭,亲眼见证着谢家厨子做出的饭菜从平平无奇变得越来越可口,但凡盛景意提过建议的菜,下回再端上来时都好吃了不止一点点。

盛景意来都来了,可不能让她就这么走了!

寇承平等人存着这样的心思,自然都积极地让盛景意夹自己爱吃的菜,场面看起来十分热闹。

旁人不晓得他们在打什么主意,只觉得这群小纨绔真是走到哪里闹到哪里。

不过想到一会徐昭明要代表国子监和百人团那边选出来的人比拼,众人心情又有些复杂,只希望徐昭明下午能继续好好发挥,千万别答题答得好好的,飞花令和诗词接龙给掉链子!

飞花令虽然文会传统项目,可徐昭明这人是个人尽皆知的小纨绔啊,他文会都没参加几次,能玩得过从小泡在书堆里的李弘吗?

徐昭明等人可不晓得旁人的心情,他们吃过饭,又去找掌勺的人如此这般如此这般地提了一堆建议。

能到国子监当掌厨的可都是行家,盛景意一开口他们便知道遇到舌头特别刁的人,马上把帮厨学徒都叫上,针对国子监菜品进行新一轮的改进。

到厨师大会开完了,外头吃饭的监生都已经散去了。

还没到下半场文会开始的点,徐昭明便领着盛景意在国子监里头转悠起来。

国子监经费很足,各项设施齐备得很,盛景意在里头逛了一圈,感觉和她印象中的大学校园差不多,除了少了点现代化设施别的都没差别。

绕了半圈,还能看见座修在小坡上的图书馆,楼房建得不高,却凭着地势成了国子监最高的建筑,瞧着便很有引人向学的氛围。

盛景意对那座藏书楼很感兴趣,跟着徐昭明等人拾级而上,来到了藏书楼底下。

藏书楼周围是连片的竹林,看起来清净得很,盛景意正要进里头看看,就听见竹林深处传来一阵隐约的议论声,似是有什么热闹可以看。

寇承平顿时来了兴趣,拉住一个从那边过来的监生问:“那边怎么了?”

那监生答道:“刚有人在墙上题了首新词,不少人在那边看呢。”

寇承平一听只是新词,顿时有些索然无味,说道:“那墙不是经常有人写诗题词吗?有什么意思。”

那监生听出了寇承平的不以为然,便说道:“你去看看就晓得了,写得挺好的,字也写得好极了。要不是人太多了,都催着我走,我还能再多观摩观摩!”

寇承平不感兴趣,徐昭明和盛景意却来了兴致,循着那边的动静找了过来,很快便见到一面宽阔的白墙。

但凡是文人聚会的地方,大多能找到这样的墙,毕竟许多人都有一语不合提笔往墙上写诗的习惯,比如王安石写的《书湖阴先生壁》、苏轼的《题西林壁》等等。

要是一个地方连面能写字的白墙都没有,那家人肯定没文化!

小纨绔们平日里闹腾惯了,此时见那面白墙前挤满了人,不由吆喝着替徐昭明和盛景意开路:“让让,让让,知道是谁来了吗?我们今天的准擂主来了,一会他可是要去为我们国子监争擂主的,你们别耽搁了他啊!”

这话一出,其他人的目光便从墙上转到了徐昭明身上。

徐昭明一点都没有不好意思,昂首挺胸地从其他人让出的那条道走了进去,还乐滋滋地说:“都是运气,都是运气。”意思是大家不用太佩服他!

众监生瞧见他这得意样,倒不知该说什么好。

算了算了,今天他好歹是为国子监争光了,随他去吧。

盛景意跟着徐昭明挤进了最里面,一眼便看见了墙上题的新词。

那是一首《钗头凤》,写得缠绵又伤感。

红酥手,黄g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碰掮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寇承平本来不太感兴趣,看完了竟也觉得不错,不由问左右的监生:“这谁写的啊?”

“听说是那位陆先生写的。”有人答。

“哪位陆先生啊?”有人追问。

“就是张祭酒请来的那位陆先生啊,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位。没想到陆先生不光诗写得好,词也写得这么好啊!”

众人又对着那首新词议论开了。

盛景意却拧着眉看着墙上的那首《钗头凤》,不知怎地便想到早前寇承平说的那段往事。

这又是“几年离索”又是“山盟虽在”的,越看越像是陆观写给唐氏的。

可他们现在都各自嫁娶了,还跑来写这样的词算什么?

想想在《孔雀东南飞》里头,焦仲卿拦下准备再嫁的刘兰芝说她“蒲苇一时纫”,最后的结局是两人相约共赴黄泉。

陆观写下这首词感慨往日旧情,莫不是要唐氏效仿刘兰芝?

这什么意思啊?

盛景意拉着还沉浸在新词里的徐昭明往外走。

徐昭明见盛景意神色不对,词也不看了,亦步亦趋地跟着她走出围在诗墙前的人群,关心地问道:“怎么了?”

盛景意想到的,寇承平也能想到,他把早前给盛景意讲的八卦又和徐昭明讲了一遍。

他的感觉和盛景意一样,这首《钗头凤》怕是陆观写给唐氏的!

连他们都能看出来的事,许多知道内情的人瞧见这首《钗头凤》怕也能猜出是写给谁的。

寇承平自诩是个风流人,不过他也觉得陆观这事做得不太地道。

哪怕你真的有感而发,也不好在别人夫妻俩能看到的地方写这么一首词,要是让人家夫妻俩生了嫌隙怎么办?

徐昭明听完寇承平的嘀咕,见盛景意一脸不高兴,立刻说道:“看我的!”

徐昭明屁颠屁颠地跑去找到平日里负责修缮房屋的人,没一会便讨来了一桶刷墙用的白漆,上面还插着好多把猪鬃刷子。

“走!”徐昭明招呼道。

盛景意先是一愣,然后会意地和寇承平等人一起跟了上去。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诗墙之下,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拿起刷子开始刷墙,三下并两下地把题着《钗头凤》的墙面重新变回一面簇新的白墙。

周围的人等他们一人一刷子把墙全刷白了才反应过来,纷纷怒道:“你们这是在做什么?”“你们干嘛把别人写的词给刷没了?”“你们看不懂就别看,我们还要看!”

还有些认出徐昭明几人来的更是说他们要胡闹到外面胡闹去,别在国子监整幺蛾子,嫌弃之情溢于言表。

寇承平这人就是你横我比你更横的类型,你好声好气和他说话他还听一听,你要是对他冷嘲热讽,他回起来也是不客气的。

寇承平当即便骂了回去:“我们爱干什么干什么,关你们屁事?”

两边顿时变得剑拔弩张。

眼看脾气火爆的寇承平就要拿起剩下的白漆往众监生身上泼去,一个文官打扮的男子站出来打了圆场:“散了吧,都是同窗,别在国子监闹起来。”

众监生认出了来人是今日随韩府君一起来的庚通判,都不再作声,恭恭敬敬地朝庚通判见礼。

庚通判打发走来看新词的监生,才看向梗着脖子站在那的寇承平等人。

他对这群小纨绔没有恶感,只好奇地问道:“你们怎么把别人的词给盖掉了?”

寇承平与盛景意几人对视一眼,又与庚通判把自己的猜测说了一遍。他说道:“两个人都另有姻缘了,难道不该各自安好?”

庚通判是“归正人”,并不知道当年这段往事,听寇承平这么一说,也觉得唏嘘。

文人最重名声,都说百善孝为先,朝廷也一向宣扬“以孝治天下”,父母不在了尚且得踏踏实实为他们守孝三年,更别提父母在时当如何侍奉父母了。

妻子与母亲之间的矛盾调和不了,再恩爱的夫妻都没用,要么和离要么家宅不宁!

庚通判也想明白寇承平他们刚才为什么不据理力争了,这些事不好往外嚷嚷,没声没息地把诗盖住便是了。

他语气和煦地勉励道:“你们也是好心,下回别与其他人吵起来就好。”

盛景意也认出了庚通判。

上回她去临京路上与那太学生程怀直同行,便听程怀直提及过庚通判当年的英雄往事。

眼前的庚通判一身文官衣袍,却还是看得出身材高大、气度朗然,有种与普通文士大不相同的飒爽。

盛景意刚才那股憋在胸口的闷气已经散了,好奇地问起庚通判北地的情况。

徐昭明他们想来不太关心大人们的事,虽依稀听说过庚通判是在北地长大的“归正人”,却不晓得当年庚通判具体都做了什么。

他们听到盛景意发问后也齐齐望着庚通判,活脱脱一群好奇宝宝。

庚通判没见过盛景意,见她提及当年之事,奇道:“你听谁说起的?”

盛景意抿着唇笑道:“上回我堂兄与一位叫程怀直的太学生遇上了,他说是来金陵见您的,路上还和我们说了不少您当年的事。”

庚通判恍然说道:“原来是程贤弟,他这人最爱交游,说是朋友遍天下也不为过。”

庚通判虽不是爱提当年勇的人,却还是禁不住这群小纨绔期待的目光打开了话匣子,边与他们一同走走出竹林边说起当年之事。

别看他现在是个文官,每天做着不痛不痒的闲差,当年他可是上阵杀过敌的,他打过游击战,夺过兵权,当过首领,一度让h人十分头疼。

他岳父也不差,曾经联合其他人打开城门迎王师。

可惜啊,王师终归还是退回了江南,他这个带着人归附朝廷的“归正人”也成了不受重用的闲官,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看到朝廷收复北地……

前头的事盛景意等人都听得兴致勃勃,听到王师退却那部分他们便不太感兴趣了。

见文会场地不知不觉已近在眼前,盛景意便挥挥手与庚通判道别,跟徐昭明他们备战一会的攻擂赛去!

庚通判见他们跑远了,不由摇了摇头,暗笑自己刚才竟和这么群无忧无虑的少年郎说起北地之事来。

就这群不知愁的少年郎,哪里能明白北地在他们这些人心里意味着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