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科举开科,李斯封相
咸阳宫。
科举正式开始,天下慕名而来参加考试的人竟然有数十万人,经过几轮考试的筛选,最终入咸阳城参加考试的也有一千余人。
此外,朝中百官根据秦皇嬴政的诏令,可不用参加小考,与这一千余名入咸阳考试的考生一同参加考试,此外,还有资格单独报考自己现任的职务,称职且成绩优异者继续任职,不称职或成绩不足者,罢官。
虽然这种做法十分不公平,仍然会被同考的考生骂是朝廷特权,但是为了朝廷的稳定,为了得到朝廷百官的支持,不得已而为之。
朝廷官员的特权是为了稳定朝廷百官,李斯为了稳定平民,向秦皇请示。
李斯去见秦皇:“臣李斯,参见陛下。”
正在看登刊了科举考试的报纸的嬴政侧着脸说:“李斯呀,你有何事?”
李斯说:“陛下为朝中百官行了特权以稳定朝廷,天下百姓深感不公,李斯以为,也应稳定平民之心。”
嬴政说:“一帮黔首,安敢与朝中大臣相比。”
李斯劝谏道:“陛下,科举初开,就令百姓深感不公,恐怕百姓会对科举失去信心。”
嬴政放下报纸,对李斯说:“朝中大臣纷纷向朕进言,毕竟危及到朝中大臣的地位,朕为稳定朝廷,不得不开此特权。这样,李斯,你通告天下,此特权仅开一次,此后严格要求人人平等。朕只开这一次特权,以后谅那些大臣不敢有怨言。”
李斯利用报纸告知天下人:科举初开,朝廷官员大改会使朝廷打乱,进而导致天下大乱,为保护朝廷,特暂行此特权,但仅此一次,以后的科举考试严格要求人人平等,不论何人,不可徇私舞弊,违者立斩。
咸阳城,考场。
嬴政穿平民服装在各考场巡视,看着考生们奋笔疾书,武生们施展拳脚。一想到这些人将会为大秦效力,嬴政感到从未有过的快乐和舒适。
平民看到享有特权的一些朝廷官员刚考完试离开考场,就立刻赶回到朝中处理政务,也深深受到打动,不再有抱怨。倒是见到一些瞧不起平民百姓,举高自傲的那些官员,考生们则暗自下定决心,自己一定要去顶替了他们的官职,考试进行的十分顺利,迫于秦法的威严,也没有人敢作弊。
会稽无锡,王翦军营。
王翦的副将对王翦说:“将军,十天期限马上就要到了,我们该作何准备?”
王翦叉着腰说:“不必准备,无须告知众军士,这虽然是演习,但是战场上,敌人可不会告诉你,他们是否会来袭击,什么时候会袭击。本将军也想看看,我营中的军士应对袭击的表现如何。”
副将说:“可是,将军,您与公子高有赌约,输了的话,在众军士面前歌舞,恐有损将军威严啊!”
王翦瞥了副将一眼说:“你觉得本将军会败?未及战,先言败,这若是在两军交锋之际,你说出这样的话,我定斩你。”
副将赶紧跪下说:“将军,末将知错。”
王翦大笑道:“哈哈哈!无妨,为将者,为军士歌舞,以鼓舞军心,这又有何不可?况且,本将军不认为会败给公子。”
王翦决心要借此机会试试自己营中军士的能力和表现,没有做任何准备,也命令副将不要告诉任何人。
另一边,尹高和樊哙开始商量对策,如何进攻王翦军营。
尹高说:“王翦将军军营兵士纪律严明,防守严密,士兵毫不松懈,若要潜入,恐怕有难度。况且,王翦将军知道我们会袭击军营,定会提前准备,我们要潜入军营就难上加难了。”
樊哙思索了一番,献出一计:“公子,让俺带一队人从侧面突然发起攻击,搅乱他们,然后公子再带另一队人潜入营帐,活捉王翦。”
尹高对着沙盘思考了一下,然后说:“此计可行,只是还需要改进,我们绝不能准时进攻,十日期限一到,先派人侦查军营,三天后,选在夕阳时分,发起攻击。”
樊哙疑惑地问:“为何不选在深夜,我们的装备十分适合在夜间行动啊。”
“王翦将军军营守备在夜间最严,直接在夜间进攻,反而更加困难。夕阳时分,三十人全部行动,分别从左右两侧攻击,使用游击战术,但是要让军营中的人看到我们三十二人全部出动,没有遗漏。”
樊哙说:“俺知道了,是让王翦误以为我们所有人都在打游击,而不是想要声东击西,这样军营内部的守备就不那么紧张了。”
“对,我们打游击,多次骚扰偷袭,拖延时间到夜幕降临,等到军营中大量骑兵追赶时,一半的人佯败四散而逃,另一半人隐藏,回营汇报战况的军士定然会对王翦将军说只有一半的人在逃。拦截住汇报战况军士,然后趁着夜色,潜入大营,进入大营后不得暴露自己。”
尹高和樊哙在沙盘上进行多次推演,确定作战演戏计划。
咸阳。
科举考试放榜,科举榜前人山人海,十分热闹。百姓们都在期待,这声称可以让平民升官的科举究竟让多少平民封了官。
与此同时,举贤堂则十分冷清,扶苏与其门客站在举贤堂的门口看着科举榜前的人潮,不禁叹息。
为大秦,这是好事,为扶苏,这会令扶苏处于劣势。
举贤堂也有许多人偷偷参加了科举,许多能人贤士也果然上了榜,举贤堂只剩一部分人还在追随扶苏,比如项羽。
咸阳宫,朝廷超半数的大臣都被罢官,这些被罢官的大臣虽心中不甘,但也没有一丝怨言,只好携着家产做平民。同时,这次科技考试也让天下出身卑微的许多贤才能士入朝为大秦效力,其中不乏旷世奇才。
通过考试,秦始皇正式擢升李斯为大秦丞相。王绾免去丞相之位,担任上卿。张良被封为廷尉,此外还有彭越、韩信、萧何等大才也得以入朝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