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杠的大自行车钱向东骑得倒挺溜,猛着劲蹬,也能飞得太低。
脚不停歇地蹬到镇上,已经四点多了,钱向东绕了圈,轻易找到黑市在哪了。
小镇本就不大,这个点人群都往那钻的地就是黑市。
钱向东本想把自行车停在道边,都落了锁,刚要转身走,就发现有一道炽热地目光正盯着他的自行车。那人和他的眼神对上,马上就躲闪开了。
钱向东这才猛然意识到,七十年代,自行车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一百多元钱还得外加十几张工业票,并且并不是好买的东西,要是给人扛走了,估计张满仓张军父子都能哭给他看。
赶紧打开锁,寻了处背人的地方,趁着天黑看不清,钱向东将自行车推进空间超市里。
上次在空间超市里溜达时,钱向东大致记住了米面油专区,这次去直奔那个位置。走进了就能看清粗粮细粮被区分着盛在米柜里展售。
钱向东不看粗粮,直接挑了超市里最贵的精大米装了半袋子,又装了半袋子的雪花白面。超市里常规的米面袋子一百斤的,一半大约五十斤左右。
大米白面摞着放进他从家里带来的大布袋子背在身上,路过糖区,随手抓了把大白兔奶糖。钱向东还特意拿个了墨镜,和一条最不起眼的黑色围脖,想了想,又拿了一顶到下颌的男士假发套,把自己彻底改头换面,就算钱母站这,都认不出这是自己儿子。
不过这副打扮倒也不算奇装异服,这时候在电视上出来的港台明星都这个样子,反倒挺潮。
刚踏出超市的门口,眼前就斗转星移,回到了七十年代。钱向东背着东西直接向黑市走去。
有一道黑影紧紧盯着钱向东,见他一离开,马上就跑过去。
那人来到钱向东藏车子的小房后面一看,根本没什么自行车。可他明明看着人将自行车推进来然后才离开的,这自行车一定就藏在这里。
那人不信邪的房前房后地找,就差地缝钻不进去,要不他都要钻里去看看了,就这愣是没找到。
忽然那人一拍脑门,骂人句脏话。他想起刚离开的那个人身上背了一个布袋,那布袋里装的鼓鼓囊囊的,一看就是要去黑市交易东西投机倒把分子。而刚刚骑自行车的那个人,虽然天黑他看不大真切脸,但他那人身上没有东西,是个轻手利脚的,这一点他绝对看的清清楚楚。家里能买起自行车,肯定是个不差钱要去黑市买东西的,这分明就是两个人。一定是骑自行车那个人发现了他,特意耍他呢。
那人骂骂咧咧了几句也只能走了。
一路到了黑市,钱向东才发现黑市比他想象中的要繁华的多,买卖的人可不少。
不过这些人都有一个特点,不管买的还是卖的,都捂得严严实实的,只露出眼睛一条缝。
钱向东这身装扮太新潮,一出来就引起不少人注意。在这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还能戴起墨镜的,那都是有钱人,不仅有钱,还得有门道,最起码是个干部级别的。大多数人还只在电视年历上看过明星戴。
本来还有人以为他是条肥鱼,这么有钱肯定应该是过来买东西的,结果就看他把身上那个瞅着挺沉的袋子往地上一扔,左右看了看,见人家都是捏些一点卖的东西在手里,他就也学着人家的样子,随手捏了一些米面在手里。
钱向东不知道从他一进黑市就被人给盯上了,其实哪里都有势力团体,黑市也不例外。
盯着他的这两个人算是最早一拨在黑市投机倒把的,后来进入黑市的人里面有许多是他们带进来的,又因这两人背后有点门路,隐隐地有点以他们为老大的架势。
平时也就是仗着这点势力在黑市里能选个好地方,易招客人,又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投机倒把办公室的成员,方便逃跑,别的特权倒也没有了。不过这点特权也就够了,许多人想进黑市,都是这两人带进来的多。
这些钱向东并不知道,不过他却也想过这种可能,可没人带他入黑市,他自己也找不到门路,不如先去闯一闯。他本打算要是真分地盘的话,他大不了就交点‘保护费’,反正他有东西,也能交得起,而这年代的人,最需要的就是物资。
“卧槽,这小子怎么回事,这么有钱还来投机倒把?”李兴和震惊地看着钱向东,“远哥,这小子什么来头?”
邵远抽着烟,远远看着无论装扮还是气质都与黑市格格不入的家伙,烟头一闪一闪,邵远道:“不知道。”
“竟是个没跟你打过招呼的,这小子啥意思,太狂傲了吧!”
邵远将烟扔在地上碾灭,“要么就是太狂了,要么就是人家背后势力大,瞧不起咱们,不屑跟咱们打招呼。”
就因为那么一副墨镜,两人一时也没想到钱向东压根是一个摸不着门路的。
李兴和想了想,“远哥,要不我去会会这小子,看他是个什么门路?”
邵远点头,“可以。别难为人,免得真是个硬茬子,闹起来,咱们都折进去。”
李兴和点头,“远哥你放心,我有分寸。”
钱向东刚站了没一会儿,就有人奔他过来。
那人同样捂得严实,看不清长相,刻意压低声音问:“卖的什么?”
钱向东将两个手往前送了送,送到男人眼皮子底下,同样压着声音小声回道:“精米,精白面。”
那男人低头向钱向东手里看去,撵了些米,又看了看面,而后又问:“怎么卖?”
钱向东有前任的记忆,知道米面的价格,黑市的也略有耳闻,便道:“精白面和精大米都是二角八分,一斤粮食要一斤的票。工业票肥皂票什么都行,具体怎么换再商量。要是没票,一斤就三角二。”
那男人道:“贵了。”
“我这可是特等的面粉和精米。”普通市价特等的面粉和精米怎么也要二角二分,这里是黑市,加六分可不算狠。
那人捏着米面的手有点舍不得了,讨价道:“便宜点,我买十斤。”
十斤绝对是笔大买卖了,可钱向东不为所动,七十年代后期,精大米精白面有价无市,有多少人手里捏着钱买不到。一些职工家庭,家里钱有,可粮食白面却是按人头分的,稍微人口多些就不够吃。精白面精米更是买不到,所以钱向东压根就不怕卖不出去,他有恃无恐。
“一口价不二价。”钱向东捏着自己的米面道:“不是我吹牛皮,你满黑市转转,看看还能不能找出第二家我这精细的大米白面,要是能找出来比我这好的,我这些都白送给你。”
这倒不是吹,这都是超市里的精品,七十年代那时候真种不出来这样品质的东西。不过七十年代的粮食是看着不若后世的精细,但化肥也少。
钱向东最后道:“兄弟,一分钱一分货,我弄这东西可废了不少门路,你总不能让我白忙吧。”
那人也是真少见质量这么好的,一咬牙道:“行,一样给我来十斤。”这么好的大米白面当真可遇可不求。
那人又问:“你明天还来吗?”
七十年代的这种行为叫做投机倒把,挖社会主义墙角,被抓住了可是要游街批斗,没收全部财产的。
钱向东肯定不能让人摸到他的规律,戒备道:“不好说,好东西难弄,我也不敢保证下次能不能搞到,还能否有这个质量了。”
钱向东要给人称东西的时候才发现称没有,他超市里倒是有称,但都是电子的,可没这么古老的玩意,顿时傻了。
那人催促道:“你干什么呢,怎么还不给我称?”
钱向东尴尬地看着他,“那个,我忘记带称了。”
那人低声骂了句,而后道:“你等着。”说完匆匆走了。
原来这人是李兴和,他返回到自己的摊位低头一阵摸索,拿出称和一个铁皮大电筒。
邵远问:“你拿这东西干嘛?”
李兴和道:“艹,那个新人来卖东西既然不带称和电筒,卖个毛啊,还说不是大少爷来玩票。”李兴和走进了自然看见了钱向东的穿着,就因为太破烂了,反而让人以为他是故意的。能投机倒把弄到急缺物资的,哪个手里没点门路,怎么也不可能穿得那么穷酸。
邵远惊讶了,“那人什么来头,你竟然上赶着把自己的称和电筒拿给他?”
李兴和道:“来头还没摸清,但肯定门路很大,你不知道他带来的东西都是好东西,咱们这黑市也不是能常见到的。”说着将手伸开,给邵远看手里捏着的几粒大米和沾在手上的一点面粉。
“这可真是好东西啊。这也不是秋收的时候,反而正是春种,这小子从哪里搞来的这种好东西?”
李兴和摇头。
邵远略一思索,“不管他什么来头,告诉咱们的人以后小心点好,别看人家生意好,就抱团欺负人,要是真给折进去,别说到时候我也保不了他们。”
李兴和道:“你放心,话我一定带到,就这品质的粮食咱们都弄不到,我想咱们手里这帮人应该有这点眼色。对了,远哥,这么好的东西,买点回去不?”
邵远看了看摊子道:“买,我看摊子,你给我一样带回来十斤。”说着摸出了钱和票递给李兴和,“他说下次什么时候来吗?”
“那小子倒是谨慎,不肯说。”
“那就不问,你快点过去买吧,省着一会儿人多了。”
“行。”李兴和返回钱向东摊子钱,“每样给我来二十斤,十斤一份,我这是两人的。”
钱向东接过来一看,票子都是面和粮的,有点失望。他不大需要这两种票子,他超市里有的是米面,想吃随便拿,这票子他自己基本上没啥用,以后可以送人情。他想要工业票,最好还能得到侨汇卷,可以买点这个时代的电器。超市里虽然电器多,但都太前卫,不能拿出来。
钱向东一边给他称粮食一边道:“你要是有工业卷侨汇卷拿过来,咱们其他的都好商量。”
李兴和嗤笑,“工业卷也就罢了,侨汇卷你以为那么好弄的?”
钱向东笑:“是不好弄,可我也可以用不好弄的东西换。”
那人面色一怔,“什么意思,你还能弄到什么?”
钱向东笑,“那要看你能弄到什么票?要是真能弄到侨汇卷,你说出来,只要不是太奇货可居,只有总理主席才能接触到的,我就都能给你弄到。”
李兴和心里已经震惊的说不出话来了,他们能弄到什么东西,都是看背后的人在什么职位,基本上不可能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可钱向东的意思是,只能是你能说出来的种类,他都能弄到。这能说明什么,他背后的人脉势力深广,难怪敢只身勇闯黑市,这是不怕呀。
钱向东给他称完东西,低头看看称和电筒道:“哥们这样,我每样多给你称一斤,你能把这称换给我吗?”
李兴和以为他不是弄不到,而是因为现在没得用才会想和他换,倒不会要的太多,就道:“每样两斤。”
超市里也没有这么古老的家伙什,而七十年代又不让自己做买卖,他冷不丁买个称太打眼,想了想道:“可以,但你得把电筒也搭给我,不然我可太亏了。”
这两样东西对于这里随意一个投机倒把分子来说都好弄得很,比钱向东弄来的大米白面可好弄多了。
“行。”李兴和想也不想就同意了。
钱向东给他又每样称了两斤放进袋子了,收下称和电筒,“这两个是斤数多的,你拿好了,别弄混了。”
李兴和一个常期投机倒把分子,一双手练就得一拎就约摸能估算出斤数来,见斤数给的足,点头笑着走了。
李兴和乐呵呵回到摊子把米面给邵远,自己的那份也收好,“远哥,那小子要侨汇卷和工业卷,说用什么东西换都行。”
邵远心里一震,接着就听李兴和道:“也不知道这人后面什么门路,咋敢夸这么大口?”
钱向东的东西好,不愁卖。李兴和这个前脚刚走,后脚就涌上许多人。
一个老太太问:“怎么卖?”
“都是二角八分一斤,不过需要一斤的粮票。要是没有票就三角二分,有工业票或者煤票可以打商量”
那老太太道:“咋这么贵,人家都卖一角六分。”
“老太太,他们那是几等米、面,我这是几等,不用我说,你也应该知道。这怎么可能一样价,你也是看我这好,不才回来买的。”
“那也贵,好不好的,不都是吃饱不饿。”老太太说着,迅速如闪电的就把手伸向钱向东身旁那个面袋。幸好钱向东反应快,先一把抓住,死死捏住袋口。
“老太太你这是干什么,买就买,不卖也不强求,可不能这样。”钱向东赶紧将袋子往身后和墙之间拎去。
老太太面上不见讪意,反而理直气壮,“买货还不让看,这么贵的东西,我买上当了怎么办?”
“小伙子手里有样子,没说不让你看,你随便看。可你这手伸进去一抓,抓到米还好点,脏了回家洗洗还能吃,可抓到面怎么办?”一个早就在旁边侯了半晌,静静等待的老人出声道。
老者身上的衣服虽然陈旧,但并不破烂,也没补丁,穿着一件同样很旧的布鞋,说话做事一板一眼,很是端正,一看就是老式学者的做派。只是身处年代的原因,历经风霜太多,声音都一股子沧桑的味道。但都不能掩饰着住他身上那种独特的气质,清冷的孤傲。
只一眼,钱向东就猜到这人应该是位为人师表的教育工作者。只是这时候的教师并非什么好职业,在这个白卷大学生、工农兵大学生横生的时代,教师只是臭老九,随时可能被学生按个名头拉出去批斗。
对这一时代的教师,钱向东心疼还是多一些的,他们毕生奉献给讲台,最后却落得如此凄凉。
“这位大叔,你买些什么?”钱向东绕过老太太,直接问他。
老者道:“我没有粮票,可以买吗,我愿意多花点钱。我老伴她喜欢喝大米粥,今天是她的生日,难得又碰上这么好的大米,想给她买一斤回去,她都好久没吃过这种精大米了。”
“行。”钱向东很干脆的应着,低头给老者称了足足的大米,装袋的时候趁着老者不注意又塞了一大把进去。
这时候钱向东的摊子前已经聚集了五六个人,老者费力的挤出来,拎着袋子走出来才发现这东西的重量似乎不大对劲,好像比一斤要沉很多。老者转头,就发现钱向东正忙着给下一个称重,抬头瞥见他,对着他微不可查地摇摇头。
瞬间老者的眼眶就湿润了,自从他被革命后,同行的老师,教过的同学,甚至是自己的兄弟姐妹都离他远远的,仿佛他身上有跳蚤,靠近了就能沾上似得。这还是他第一次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善意,老人看着晨曦微露的天空,有星光在闪烁,是不是黎明就在不远处了?
后来卖的都是一斤二斤的,再没有第一个客人那种出手就是几十斤的大客户了,不过就这一二斤的,也很快就卖完了。
“哎呀,还有我呢,怎么没了?”刚才那个嫌贵的老太太尖叫着。
“抱歉啊,东西好,卖得快,下次你要是还想买,得干早。”刚刚钱向东一直有意识地把老太太落到最后,只要有人买货就把老太太给越过去,也是这买的人多,竟然最后就真给越过去了。
钱向东收拾了东西转身就走,被老太太给一把给拽住。
“你明个还来不来,什么时候来,还是这个位置吗?”老太太问。
“这可说不好,得看我明天能不能搞到。我这大米和白面都是特级的,可不是天天能搞到的,今天碰到我,都是你们的运气。”
老太太不肯放钱向东离开,不依不饶道:“不行,明明是最早先来的,为什么你给别人称不给我称。”
“您不是嫌弃贵嘛,我还以为您不要了呢。”
“后来我都说我要了,你也没给我称啊?”
“那一定是太忙了,没听见。”
“那我不管,都是你不给我称我才没买到,你说怎么办吧?”
钱向东的混不吝的劲上来,比老太太还无赖道:“怎么办,那你就把我领你家去吧,等着我啥时候搞到米面再把我放回来。要不就把我这胳膊上的肉给你割下去一块,正好回家炒个肉菜,你看咋样?”说着,钱向东就撸胳膊挽袖子的,给老太太吓了一大跳,松开了手。
钱向东便泥鳅入海一样滑走了。
正好这时候天也放亮了,黑市也到了散场的时候。钱向东没去来时的那个平方房边,而是找了一处小树林钻进去。
超市里还是雾蒙蒙的一片,钱向东记得入口处有一组储物柜,他凭着记忆找过去,随便开了一个储物柜,将称、电筒以及墨镜假发围巾这三样装饰品都塞进去,关上储物柜的门,自动电子码就打出来了。钱向东看了眼上面随机的密码记在心里,就将小票随手撕碎烧成灰。转身推了自行车出了超市门口,再睁眼就又回到了七十年代的这片小树林。
钱向东推着车子从树林里出来,有好几个人好奇的探头看看他,又看看他身后。乍开始钱向东还没反应过来,都走出好远才猛然意识到,似乎这个年代的人谈恋爱都喜欢钻小树林。
钱向东有些好笑,也没放在心上。他随便寻个人问了国营饭店怎么走,就骑自行车过去了。
他来到这里好几天了,在钱家吃的除了稀地瓜粥就是干地瓜粥,就没别的,又没偷吃超市里的东西,嘴里都要淡出个鸟来了。
七十年代是没有私人饭馆的,也不见沿街叫卖的小摊子,一路骑车到了国营饭店门口,将车子锁在窗下,转身就进了国营饭店。不过是上国营饭店吃顿饭,就吸引了不少艳羡的目光,许多过路人的眼睛都在跟着他转,要是眼睛能流涎,估计已经馋下来二尺长了。
一进去,扑面而来的都是年代的气息,古旧的桌椅,老式的饭店。墙上还挂着‘文明经商,礼貌待客’等字样。
坐在凳子上的服务员看见钱向东进来,先是上下打量他两眼,见他穿着太破烂,满身补丁就知道是个穷鬼。肯定吃不起好的,最多买五分钱两个的肉包子吃着解馋。
梳着两个麻花辫的小姑娘冲着钱向东大大翻个白眼,撇着嘴巴傲气凌然的问:“吃啥?”
钱向东知道只有这个时代的服务员最牛气冲天,那可是铁饭碗,还能时常蹭吃蹭喝,在供销社干的还能弄到些便宜的‘瑕疵货’。这个活不是一般人能干上的,得有门路。
钱向东并不在乎服务员的态度,只当成一个时代的特色,他寻了靠窗的位置坐下,从这正好一眼就能看到他停在外面的自行车。
“给我来盘锅包肉,四两米饭。”钱向东淡淡道。
服务员却大吃一惊,看着钱向东的样子像是活见了鬼。
“锅包肉要二两肉票你有吗?还得有八角钱,米饭也要四两的粮票。”
别说钱向东还真收着肉票了,就为这二两肉票,他一斤大米让了七分钱。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钱家是大家庭,那么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他就是有肉也不敢拿出来做。况且,前任和钱家人的关系并不好,一直以来,都处在一种微妙的平衡中。
钱向东掏出揣在兜里还没数的一把零钱和票子,从中数出八角钱和唯一的肉票,一个四两的粮票递给服务员。
那服务员看见这一大把钱,眼睛都看直了。
钱向东敲敲桌子,“喏,钱和票在这,你看看对不对,对了赶紧叫后厨给我做菜,饿着呢。”
服务员拿着钱票向后厨走去,期间频频回头。
钱向东也不管服务员的态度,直接数起票子。这一早上,钱一共赚了二十八块一角,还有一共七十多斤的粮票。
这时候一个工厂的正式职工,一个月工资不过二十三元,每人每月所有粮食加在一起,也不过三十五斤上下,肉票也就几两。
钱向东一下拿出这么多,钱倒还好,主要是粮票一下就七十多斤,顶别人两月了,难怪服务员眼睛都直了。别忘了,这可是一个物资紧缺的年代,有钱不一定能买到想要的东西。
服务员再端过来饭菜的时候脸就变了,她以为钱向东一下能拿出这么多粮票一定是镇上哪个工厂的正式职工。特别是想起这人来时还骑着个自行车,那可是个大件,原来以为是这人进城特意向人借的,现在看来哪是借的,分明就是他自己的。
至于赚下这么多粮票还穿得这么节俭,八成是因为还没说亲,等着攥钱说媳妇呢。而粮票能攥下,没给家里人,这说明他家里条件好,没拖累,不需要他的东西。
服务员这小姑娘今年也十七了,正到了说亲的年纪,看着长相硬朗的钱向东和手里的钱票,主要是钱票,不禁心脏砰砰乱跳。
“您的锅包肉好了。”服务员端着锅包肉放在桌上,眨着两个大眼睛水汪汪地看着钱向东。
钱向东全部目光却都只在肉上,“你把手松开,不松开我怎么吃?”
媚眼抛给瞎子看,服务员气哼哼走了,转而想到,这个男人八成天生就是这么多不解风情的木头性子,要不条件这么好,早有对象了。
她们有眼不识金镶玉,她可不能不识,虽说她是国营饭店的服务员工作不错,但这个男人随身带在身上的票子和钱就这么多,家里条件指定不错。她俩要是在一起过日子,一定能羡慕死旁人。
如此想着,小服务员顿时抖擞了精神,再次端着米饭地走过去。
她将米饭放在桌上,男人竟然连头都没抬下看她眼,她便只能主动道:“四两饭够吃吗,我哥每顿都要吃八两。”
她这么说,是想告诉他,她家条件也很好。一般人家可不会让半大的小伙子敞开坏吃,那就是个无底洞,得多少能吃饱。
钱向东想了会,点点头,“那就再给我来二两。”又摸出分钱票放在桌子上,从头到尾都没看服务员一眼,气得小姑娘不甘心地死死咬着下唇。
锅包肉挺好吃,钱向东一大口锅包肉一大口米饭,吃了没三口,突然就一阵头晕目眩,接着就忍不住涌上来的强烈呕吐感。
钱向东忽然升起一股不妙的感觉,手搭在额头上,果然额头都烧得烫手了。
这身体也太奇怪了,说发烧就发烧,病得突然,一点征兆也没有,难道有什么隐疾。可不应该,这几天他用着十分好用,力气也挺足的,胃口也好,睡眠更是不差。难不成是早上起太早,拼命蹬了两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出了一身汗,被风一冒着凉了。
再看着桌上想念已久的锅包肉,钱向东也吃不下去,只想吐。他忍着恶心站起身往外走,刚走到门口,那个小服务员就喊他。
“哎,同志,你肉还没吃几块怎么不吃了,要不要给你打包,这剩下也太浪费了。”为了附和钱向东的节俭,服务员特意加了这句话。
钱向东想说不要了,可他太恶心了,怕一张嘴就吐出来,这症状,他估计就是风寒了,回去喝点热水吃点药睡一觉就能好。
至于那些肉和饭,虽然可惜,但是他是真的难受吃不下去,更不能带回家,否则没法解释的就更多了,比如他的钱和肉票是哪里的?钱还勉强能说是自己攥下的,可肉票呢?
农村人都是自己杀猪分肉,哪有肉票这一说。
钱向东没去医院,骑上自行车昏昏沉沉地往家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第 5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