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穿到明朝考科举 > 第305章 第 305 章

穿到明朝考科举 第305章 第 305 章

作者:五色龙章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4-18 05:42:35 来源:转码展示1

弘治十八年这一年,因小王子擅开边衅,朝野上下的重心都放到了战事上。实则这一年也是举子大比之年,中试举子中也出了不少历史名人。

半工半读给崔燮写着《塞上风云录》的徐祯卿就高高地上了榜。

他既是四大才子之一周文宾的原型,又是领导古文运动的前七子之一,文章亦竖起崇古变今之风,个人风格十分明显。考官杨廷和一眼就把他从三千举子中简□□,高高地点到二甲,后来简拔庶吉士时也不顾他貌丑的事实,硬把他塞给了主考张元祯。

张学士想想他的容貌,再想想中试的那些俊秀举子,不禁朝杨廷和抱怨:“石斋以为这庶吉士拿到圣前,还能有个崔和衷给他遮掩两笔,画成漂亮人物么?”

杨廷和抓着他的手求情:“徐祯卿长相虽略差些,可文学优长,朝廷选贤能又不是后宫选美人,略差些的也不是没有……”

反正弘治天子是个不会以貌取人的名君,朝中前有李东阳、后有焦芳,长相不如意人的都能做到阁老、学士,也不差这一个庶吉士了。

张学士叫他说得无可奈何,馆选时便没许人把徐祯卿黜落。但在拟庶常名单时,还是意难平地将崔铣、严嵩等俊秀才子之名列在前头,把他压到了最后。

徐祯卿不晓得自己差点因为长相被人从馆选中刷落,得中庶常之后,便兴冲冲地跟崔燮报喜。

崔燮也替他高兴,眉间忧色略减,握着他的手说:“天幸你考上了庶常。康状元他们原先跟着梁、王两位学士读书时,还能分摊些紧急的稿子,如今他们也都已除授差事,不得像从前那么赶稿了,《塞上英雄录之擒贼擒王》卷和《锦衣卫之塞上风云》就都指望你和征明了。”

徐祯卿过了朝考的惊喜差不多都转成了惊吓,摸了摸自己隐隐酸痛的手腕,果断效法同乡,向崔燮推荐才子。

他在京里认得的人不多,还都叫崔燮搂到手底下写稿了,但馆选出来的庶吉士多啊!一科三十名庶吉士,他还是垫底的那个,前头的肯定有比他更适合写稿的!

崔主编亲切嘉勉了他这份心意,并请他扫祭回来便居中引荐,带一位自己早已看中的才子来崔家。

那是一位与他坎坷的馆选经历不同,凭二榜第二的名次和一张好面容早早就定下了庶常位置的江西才子,严嵩。

崔燮刚穿过来就把自己还记得的明朝大事、名人都写了一遍,印在硬盘里。遇上了这种历史上著名的大奸臣就得把人圈起来,不能叫他们有机会脱离组织,自由散漫地长成奸佞。

特别是他还不知道哪年出生的儿子——

只要严世藩落地,他就得把管教那孩子的权力弄到手,从小军事化教育,绝不能让他像历史上那样玩弄权术,祸国殃民!

但三月底新进士们谢恩毕后,还各有一段回乡祭扫的假期,新庶吉士还不得就用。徐祯卿他们走了没多久,红盐池大捷的消息就传至朝中,之后不上两个月又是河套大捷,小王子诸子与火筛接连授首,回京献俘……

等新人们歇足了假回朝时,这场绵延数代的复套之战已画下休止符,明军对虏患的应对之策也从守关拒贼,转变成了主动出击。

拒敌于城门之外,何如拒敌于敌城之下?

马文升、刘大夏这两任兵部尚书又探讨起了如何收复京北的开平、大宁、兴和三卫,户尚韩文、工尚曾(钅监)则追着已升作吏部尚书的马文升追问该安排谁来安顿内附的小王子、火筛残部。

许其内附,必定得给他们建些房子,拨牧场或田地耕种,也得派官兵监视,防止他们再作乱。

内阁、六部合议了几回,拟定将红盐池新城改作红盐卫,派新任怀宁侯孙应爵暂驻红盐卫,监管鞑靼俘虏修筑城池、房...屋、马场,使其从游牧转为定居。而监管、教化方面就由陕西御史王守仁兼管,务使套虏中的老幼归服王化,安心做大明百姓,熄了做贼之心。

及至朝廷大事都议完了,新科进士们才陆陆续续回朝,徐应祯在江西会馆苦候良久,终于等到了刚刚进京的严嵩。

严嵩此时还是个峻洁清高的年轻人,身无长物,正担心着如何在京赁房。徐祯卿却是吴中富庶风流地有名的才子,又拿着崔燮的稿费,宦囊颇丰,见他正在寻房舍,就主动替他寻了一座三进的小宅,领他去看。

严嵩与他不大熟悉,不肯平白受他的好处。徐祯卿便道:“我与严年兄同考中庶吉士,日后相处的日子还多着,何须计较一时银钱出入?何况年兄诗文迥出侪辈,书学古法,方严浑阔,不是久贫之人。我实话与你说,如今翰林里正有一位前辈看重你呢。”

哪位前辈?

莫非是看中了他这身皮相?

可他家中已有山妻,不能再攀高门!

严嵩缓缓摇头,拱手道:“我知道徐兄一片好意了,还请徐兄替我回复,严某虽然贫寒,却无攀附之志。”

他是高洁了,徐祯卿五日一休沐,跟李献吉、康德涵、祝枝山、唐伯虎等才子高士们喝酒论文的好日子就完了!

他微微绷起脸皮,肃然道:“严兄以为徐某是何等人?你不攀附,难道我就是攀附上官的人么!我来找你,是因崔学士欣赏你的文字,欲请你参与编撰《塞上英雄录》,你也可凭此得些润笔,改善生活。你若不愿意,只当我徐祯卿不曾来过吧!”

他拂袖就走,严嵩反而相信他的好意了,连声道歉,应允道:“徐兄莫怪我之前言辞失礼,严某愿意,严某亦知报国二字。”

他家里清贫,一向舍不得买连环画,可读书时也偷偷在书店里看过锦衣卫,后来又出了少年锦衣卫,刻画的两位国舅机警多智,他也是很喜欢的。

这回的塞上英雄录他虽没正经看过,却听说是国舅写的稿子,里面所记的英雄也不只是武将,还有前科状元王守仁,副都御史杨一清这样的文臣模范,他心中佩服,岂有不愿意的?

何况他也对崔学士闻名已久,想见见这位隐藏画技多年,直到被人弹劾才肯自曝身份的奇人。

严嵩特地换了身略新的青色直身,跟着徐才子到了崔家。

进到崔家后,他感觉自己简直就像《世说新语》中,那个往诣太尉王衍的人,触目见琳琅珠玉。

文宗李阁老曾盛赞过的李梦阳,振诗文崇古之风的何景明,殿试时得弘治天子赞为“变今追古”的前科状元康海,书法大家祝枝山,诗书画三绝的唐寅、文征明……再加上引他到这座花园中的吴中诗冠徐祯卿,真令他感到了“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他一个普普通通的庶吉士,几乎不敢跟这些名人打招呼。

名人们倒是热心的跟他打招呼。特别是天天盼着卸任却卸不下的康海,全然没了刚考上状元时的傲气,挽着这位晚自己届,还只是二甲进士的后辈的手,将他拉到自己那张沙发上。

严嵩受宠若惊,坐都不敢坐深了。

可这阅览室里摆的是迁安样儿的软榻,一坐下去屁股就陷进了羽绒垫里,借不上力,他就想起也起不来了。

徐祯卿拿着分给自己的稿子,极热情地要他看:“你看看这份!这是国舅们从黄河北湾采访回来的,写的是宣府副总兵白玉设伏引黄河水困住套虏火筛的经过,写的极逼真,黄河隆隆奔马之声犹在耳边……当初我们连写了几个月边城城接沙漠,如何干旱缺水,看着这有水的采访稿就是痛快!”

严嵩束手束脚地不敢接,只怕手不干净,弄脏了那印着彩画儿的高档采访本。

他深吸了口气,问道:“此处是崔...氏,我却还不曾拜访过主人,就贸然来此处看国舅的稿子,是否不大合适?”

李梦阳笑道:“严贤弟不必拘束,崔学士听说你今日要来,特地去请国舅们和谢指挥使来给你讲真正的边关风光,要晚些才回来。这塞上英雄录有底稿,有我们这些熟手,你只管放开写就行。”

严嵩略微放开怀抱,擦了擦手,接过了国舅的稿子。

国舅们的文笔果然朴实,比不上他们这些进士。可朴实归朴实,文章结构、内容也是照着高考作文的标准练出来的,详略停当,起承转合都有章法,只都是白话,不如修改后的经得起玩赏。

他看着国舅笔记中边关守将毫无修饰的,甚至有些词不达意的话语,却莫名生出了一片感动,低叹道:“边军如此质朴,却知道报国,咱们在京里已受用得比他们多多了,又岂能不用心为朝廷效力……”

正是如此!

几位正在写稿的前辈都扔下笔夸赞他心怀大义,堪作当今读书的典范!

这份稿子就交给他了,凭他一腔热血,必定能写出令崔学士和两位国舅满意的大作!

他们还有《锦衣卫之塞上风云》《少年锦衣卫之与子同袍》和《每日农经》要写,而且也好久没出去喝酒联诗,讨论文章变体的大计了,也是时候把手头工作交接一番了。

严嵩才刚入朝,就感受到了前辈们信任、爱重和无微不至的热情关照,成了大明画宗崔学士手下一员撰稿人。

到了晚间,崔学士与高邻谢指挥才带着两位国舅和师弟们到了藏会见新作者。

严嵩忙随着众人站起来,看向他从少年时就常在漫画里看见的几位名人。谢指挥果然和画儿里的谢镇抚一样,只是年长沉稳了,添了些儒将风度,不似画里那么锐利;崔学士倒不大像那位通晓八国外语的崔翰林,比画中人更俊秀,也更有种令人不自觉信服的威严。

两位画中人物到了现实中,竟比他从前想象的更好看。他心里颇为激动,又看向崔、谢二人身后的少年人,想找找哪位是他熟悉的国舅。

他算着国舅们年纪应该也有二十几岁,不可能再是十六七的少年了,可在崔燮身后竟带着三个二十来岁的青年官员,分不出哪位是国舅,倒是他们身后又有两名十六七岁的俊秀少年,正符合了他对国舅的想象。

他一面行礼,一面不自觉地看着那两人,像是要把他们俩看成国舅似的,然而崔燮却偏偏指着自己身后一对并不像画儿里人的红衣官人说:“这两位就是写出《塞上英雄录》十数万字手稿的国舅寿宁伯与会昌伯,”又极自然地对两位国舅说:“这位是新来的作者严庶常嵩,往后你们兄弟就要与严庶常多加沟通,好把这本新书做好。”

两位国舅满面含笑,与新作者对面行礼,简直迫不及待就要拉人讲他们的采访经历。

崔燮拦住他们,又给严嵩人绍了负责审稿的李兆先——自打用他审了《塞上风云》,崔主编就发现小李师弟真是个好编辑,又严格又有极高审美趣味,所以连新稿子也都交给他审,自己只管配图了。

崔总编彻底放权,李编辑将来就是这些作者的主管领导,跟新老作者们吃顿饭,搞搞关系,还是很有必要的。

崔燮心目中的新作者不只包括严嵩,还有身后两个如今才十六七岁,长得和漫画里的两位张国舅一样好看的美少年——

一位是李老师的幼子兆同师弟,另一位是杨廷和大佬刚肯放出家门的宝贝儿子杨慎。

不过崔燮不会急着用他们的。

李兆同的父兄都是锦衣卫的作者和编辑,就剩下这个小儿子,崔燮肯定不能逼着孩子当童工。而杨慎则是要当状元的,崔燮不敢打搅他读书,也要把他和王圣人一样养起来。等他当了状元,写出“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样的名词,再给后世流传一段“崔状元评点杨慎:必为状元”的佳话,说不定他又能沾光上个语文课本儿了。

崔燮想得有些忘形,摸手拍了拍杨才子稚嫩的小肩膀说:“我今日还带了两位后出才子来见你们这些前辈。这两人中当出状元、词宗,诸位要多努力,可不要被后生们比下去!”

众人善意地笑了笑,把这两位未来的状元、词宗迎了进去。谢瑛却悄悄拉着崔燮落后一步,张着人听不见,低声问他:“哪个孩子要做状元,哪个要做词宗?”

崔燮跟他对了个眼神,眼波灵活地在空中转了半圈,落到杨慎身上,露出个极清浅的狡黠笑容。

要是李兆同长大了有他父亲的文才,那就是杨慎做状元,李兆同做词宗;若是兆同这孩子诗文比不上杨慎,那他就把状元和词宗都包了,这也是他预言的成功啊。

谢瑛微微低头,掩住笑意,低声答道:“你这预言法儿我也会。等咱们百年之后,后世人书上要写咱们俩当中有一个状元,一个名臣,你信不信?”

状元也是你,名臣也是你,你上得史书,我却能有你相伴,这一生实在不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