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穿到明朝考科举 > 162.乡试可跳

穿到明朝考科举 162.乡试可跳

作者:五色龙章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4-18 05:42:35 来源:转码展示1

第162章

黎明时分,几位御史提调、监临官巡视了一遍考场,将每个考号外分派一名府军卫军士监守,勒令考生不得再随意起坐走动,首场乡试才算正式开考。

早前交到顺天府礼房的卷子发下来,里面各夹了一张印好的试题纸,纸上整整齐齐印着二十三道题:三道四书题,二十道五经题,考生们按着自己本经从这些题里挑出要做的四道。

若有五经学全了的才士,或者也可将二十道五经题都做了——只要有本事都答了,不论答的好坏,也能搏个“学问该博”之名,板上钉钉要取中的。

崔燮当然没那个精神和学力。以他老师、前辈们传下来的经验,场中七篇作文,所重惟在首篇,到后面考官的精力不足,也不会细看,直接上写过的熟文,乃至从前看过的场屋文字也无妨。考官便是认出来了也不会怪你剿袭,反而不能不取,因为那是经别的考官考核过的,水准足以取中。

若是别的考官做主考,他倒也可以抄上一抄,但李老师做了主考官,他身为弟子,与李老师名誉相牵,更不能有一丝错处。这场乡试足有两千三百余人参加,解额却只有一百三十五人,考试一结束立刻会有落第秀才到顺天府击鼓告李东阳循私录取——

他若抄了别人的习文,落第的考生知道了,都得攻击考官取士不公,取了他这无才之辈;若是用自己的旧文,有心人更可能会以此陷害李东阳提前透题给他……

程敏政再过十来年就会倒在这上头,他怎么敢冒这个险!

崔燮深吸一口气,把七道试题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找出题目出处,便掩住卷纸,静心默写出第一道四书题:“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这一题出自《大学》,原文在释“诚其意”一章。闲居,独处也。厌然,消沮闭藏之貌。朱子曰:诚其意者,自修之始也。君子之自修,便是诚其中而形其外,以其不自欺而慎其独也。

君子如此,小人却做不到“慎独”一点,在独居时便会放纵本心而肆意为恶。小人并非不懂得善恶之辩,不知要行善去恶,只是为善难而纵恶易,唯有在见到君子之后会自惭其行,掩其恶事,诈为善行,将自己伪装成善人。

然而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这些掩饰如何能蒙蔽得过君子呢?

譬如当今的万贵妃,自太子年长、地位稳固之后也装出个温婉娴淑的贤妃款儿,放开让天子生了那么多儿子;譬如当初的汪太监,打着整治贪污、为国征战的名号大肆杀戮凌虐清流,在边关杀良冒功;譬如万阁老,度着汪直失宠时上了一封请关西厂的奏疏,俨然也是个忠直谋国的老臣;再譬如某些御史言官,为了沽名卖直,上表劝阻天子降恩于某锦衣卫千户,不许他调升试镇抚使……

像他这样聪明善见的君子,一眼就看穿了那些小人的本质!

考卷上当然不能直指时事,但崔燮一笔就先把君子、小人划分开,站在真正君子的高度上,居高临下痛批那些佯作君子,暗中却行尽奸恶之事的小人:“以自欺者欺君子,小人之意伪矣!”

破题依着自己的心意破,承题却还得照应,或者说照抄一下原题,稍稍改动,写作了“夫小人,非昧善不善,乃闲居则肆其为,见君子则用其揜著,自欺不已甚哉!”

承题中“揜著”二字,便是将原题中“揜其不善,而著其善”缩写一下。

小人见君子将掩其恶而著其善,这岂不是自欺?这句“自欺”又照应了破题中的“以自欺者欺君子,”破、承两句自相应照,又与题目相承,浑然无迹,他自己写着就觉得痛快淋漓,胸中还有无数文句奔涌着要从笔下倾倒出来,确实是个好开局。

这一天十几个小时要写七篇文章,中间还要吃三顿饭,越到晚上精力还随着体力一起趋向枯竭,平均分配下来,每篇文章至多只有一个小时构思。若是第一题就卡住,不光会消耗时间,更会消耗他的信心,后头的题目只能一篇比一篇更艰难。

如今他第一题耗的时间少,打完草稿可能还不到半个小时工夫,就有更多的体力和精力应付后面的题目。

下一题出自《论语》,乃是《论语·述而》篇中的:“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孔子少年贫贱,曾为钓鱼射猎之事,但其钓鱼时不张网捕捞俱尽,射猎时不射正在休息的宿鸟,由此可见仁人本心。又有物见人,又小及大,可见圣人仁爱天下之志。

但这一句单独成段,答题时必须可着原文句子来做,没有破原题破到注释的道理。破题中又不能出现题中之物的原名,一律都得以“物”代之,所以对孔子之仁只能点到“爱物”一步,由爱物推及夫子之仁。

他便朴实明白地提取原文中心思想,破了一句“即钓弋以观圣人,见爱物之仁焉。”钓弋为常事,纲鱼、射宿则猎取过份,而夫子不用这等手法,岂不正显见夫子之仁?

从爱物,再要推到仁人,怀天下。

射猎是为了人民生存,若仅为爱物而不射猎取获,百姓则无由生存,那么珍爱生物则是本末倒置。是以圣人不取此举,而是渔猎以法,该吃吃、该用用,先饱百姓之腹,尽祭礼章程,只是不要因口腹之欲竭而渔,给动物繁衍生息的余地。

孔子在动保和人权之间的抉择就是这么有道理。

“夫子曰:于斯世慈祥之福,其小者矜全乎物命,其大者即感召夫天和。”这种选择简单朴素,还蕴含了点儿生态平衡的道理。动物的繁衍生息,也反过来能令人民猎取不尽,食物丰沛、国家安稳,达到人类与动物的和谐共存。

而这种和谐,正显示了夫子“爱物”的仁德!

第二道题目作完,太阳也还斜斜地挂在东北,天色比发卷时亮多了,也还不刺眼,风从门外吹来,拂得卷纸微微颤动,正是做题的好时候。

崔燮把第二份草稿压到桌边,闭上眼做了套眼保健操,顺便在脑海里读完了第三道题。

乡试卷子上第一道题是人与人,第二道题是人与自然,第三道题并没一路滑向动物世界,而是高到了朝堂上——是《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章的“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

这句话他印象格外深刻。府试时,永平府王府尊在收卷后出对联考他,其中有一联他答的便是:“万年天子,必尊爵一、齿一、德一,达尊归一,宣丹诏,晓亿万生民。”

当初正是这一句入了王府尊的心,阅卷时才偏向他几分,点他作了府试案首,不然整个永平府千数考生里,又岂能没有比他答得更好的人?

这道题目是他的幸运题啊。崔燮笑了笑,将题目抄到卷纸上。

达者,通也。通天下之所尊,有此三者。也就是能令天下人都无可置疑地尊重的,唯有“爵、齿、德”三物。

朝廷重爵位,以别上下;乡党重年齿,以彰孝义;辅世长民重德行,以淳德化。此三者非自以为尊,而天下尊之,又因天下尊之,以别上下,明伦常,厚风俗,而能使朝廷安定,百姓贤孝,道德淳厚。

这三道四书题是五房考生必考的,竞争也格外激烈,五经题则只要和自己同房的考生相较,难度总比四书这三道小些了。

崔燮将三套卷子翻出来,从头到尾检查了了一遍,看“圣人”前面空没空格,有没有犯到当今和他父祖的讳,有无错别字……都查清楚了,便对着朗朗日光誊抄到卷纸上。

十二页卷纸已写了三页多,空的半页和后面八页则是留给字数更长的五经题的。

崔燮晾干卷纸,小心地收到卷袋里,看看天色还早,便低头做起了五经题。守在考号外的府军卫士紧盯着他,惟恐错眼放过了作弊之举,见他抬头又疑他要去出恭,忙分出一只眼看巡场官来了没有。

不过崔燮早做好准备,这一天也没离过考号,解溲也是在预备好的恭桶里。虽说气味不佳,但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总好过考着半截儿叫巡场官来钤印,两个守军夹裹着去茅房,还要受着外帘官和军士看贼一样的目光。

午饭、晚饭都是贡院供的,口味还不及小学食堂订的营养餐,质量更次,幸好已到了秋爽天气,吃着还没什么异味。

多亏了前些日子高强度的模拟题,他的做题速度倒练得飞快。到得晚饭时,他也正好做完了最后一道诗经题,索性省了一餐,忍着饿检查完错漏,将题目抄至考卷上。

天色此时还黄亮亮的,从号房门外照进来的阳光正落在卷纸上,离扶出起码还得有一个小时工夫。他便闭着眼坐在椅子上,打开脑内PDF从头至尾检查了一遍——这样查不耗目力,在脑海里看得又清楚又全面,比用眼睛看着查还快。

将七篇制艺从头到尾查完,也还不到掌烛的时候,崔燮却不想再等下去了,起身对号军说:“我要交卷。”

那号军极有风骨,绝不因他长得好看就以为他不会作弊,全程不错眼珠地盯着他收拾好卷纸和草稿,又陪他到场内收卷官处,登记交卷。收卷官签章用印,转手便将试卷弥封,拿去给誊录官誊录成朱卷,送到诗经房请同考官批阅。

考卷从下午就陆陆续续地送到考官房中,崔燮并不在交得最早的一批,同期交卷的也有两三人,夹在一堆朱卷里并不显眼。两位同考官虽然知道崔燮也在这场乡试,盯的却是提前教的那几位考生,一边判一边议论着考生的答卷。

崔燮单凭那本《王窈娘琵琶记》底本就在翰院出尽了风头,翰林院上下差不多都知道他的名字。两位同考梁储、张璞又是主笔杨廷和的同年,与他关系亲近,都曾看过那院本,也判过他给太子伴考的试卷,略知崔燮写文的风格,判卷时就在猜哪份他的卷子。

这篇“气清笔健、理足神完”,像他的风格;那篇“骨力坚凝、丰裁峻整”,看着也眼熟;最早交卷的那篇虽然略有几句不够精炼,却也“格律严谨、理法精密”,是西涯公弟子应有的文章……

两人讨论了一下午也没结果,索性先饱餐了特供考官的精美肴馔,吃罢饭再拿新递进来的朱卷消食。

作者有话要说:这篇抄自清代朱卷汇编,蔡振武卷

清代朱卷汇编太棒了,还有评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