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穿到明朝考科举 > 第144章

穿到明朝考科举 第144章

作者:五色龙章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4-18 05:42:35 来源:转码展示1

第144章

谢瑛领导的锦衣卫正在京城展开打击整治流氓恶少专项活动,每天日操之后就在京里巡查,不计早晚。崔燮有时从国子监下学出来,或是从李学士家回来,就会撞到巡视的锦衣卫。

有几回甚至遇到了谢瑛。

搁在早前,谢瑛就要装不认得他,转身离去了。可如今他们已经当着两位学士、舍人面前攀过交情,这关系不定什么时候都能传到天子面前,也就没必要再装不熟了。因此几回在路上相遇时,不光崔燮要打马上去问候一声“谢大人”,谢瑛也会拱拱手,含着浅浅的笑容,温和地应一声“崔监生”。

当着满街的人,也就是这样了。

谢瑛仍有点儿要避嫌的意思。反倒是他手下有几个见过崔燮的校尉,见他读书读到了天子眼里,竟还能跟锦衣卫这样亲热,都觉得他知恩念旧,人品不错,愿意和他多说几句话。

偶尔崔燮从李家读书到晚上,回来赶上夜禁被查,若有相熟锦衣卫正在旁边巡视,就会过来替他开释。

崔燮跟他们道谢,那几名校尉也偶尔跟他抱怨抱怨——管理京里这些恶少都该是顺天府的事,他们该抓的人抓不着,该查的案查不好,还得锦衣卫来收拾烂摊子。

他们成日价巡街查案,顶风冒雨,头上千户管得又严,不许随意取要百姓的东西,如今喝口水都得自己掏银子……

崔燮想着谢瑛天天在烈日风雨下巡视,简直对他们的话感同身受,体贴安慰道:“我等士民居住京师,能保得平安度日,都有大人们的功劳。我每日早晚出行,也觉着京师风气渐好,想来这辛苦也不是白费的,来日恶徒扫清了,朝廷与百姓们自然都会记你们的功劳。”

锦衣卫同志们一洗旧日官僚风气,不仅脚踏实地地干起了严打工作,工作中都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了!他们这些治下的普通百姓能不为国家和谐之风添砖加瓦,给锦衣卫提供点力所能及的服务吗?

崔燮深受感动,回家就召开了一次全家代表大会。会议上转述了李东阳学士所传达的上谕,更申明了要紧跟成化天子的政策,支持锦衣卫扫清京城魔氛的意思。

具体而言,他决定在京城里开几处茶棚,供应茶水、点心,让锦衣卫们公干路过时能歇歇脚。

老太太听说突然要铺开这么大的摊子,又干的是没做过的东西,便不大有信心,低声问他:“咱家前儿个才在庄子上修了大屋、建了窑,哪儿来这些银子开茶棚呵。”

云姐近日跟着祖母学管家,脑子里多少也有些东西,便也低声问道:“咱们家卖的胭脂水粉还更好,哥哥若要支持锦衣卫,何不直接送些治春癣、手皴的药?这也都是实用的东西,多的银子投进脂粉铺里还能赚钱,岂不比开那种小摊子强?”

和哥倒没什么意见——自打陆先生回家探亲后,他跟他二哥是一样的题海待遇,考得他见着崔燮腿就打颤,更别说还敢提什么意见了。

崔燮耐心地解释道:“开茶棚子也不一定要赔钱。搭个棚子花不了几两银,咱们也不用做得像正经茶楼那么精致,就供些平常的茶叶和热饮子,夏天弄点果子凉水……我想如今锦衣卫正四处巡城呢,若有个休息的地方,再给他们免些银子,肯定都高兴。这既是朝廷的善政,咱们帮衬着些总没坏处——父亲不是还在云南等着回京呢。”

老太太想到儿子,想的连心口都疼了,也不吝惜银子了,咳声叹气地说:“我也不敢盼着他能回京来,咱们就当结个善缘,叫锦衣卫再别来抄家拿人就好。”

反正这都是一时的事,等谢千户他们这阵子忙过去,不用成天在外头巡查,那茶棚子干不干也就在两可了。

崔燮安慰了老太太两句,便叫人去老家把刘庄头提回京来,由他亲手找中介寻地方,上县衙签红契,雇人建起茶棚。

建这棚子的本心他没告诉家里人,只告诉了刘庄头:“往后若有巡城的锦衣卫来吃茶,要什么你就上什么,不用要银子。再盯着点儿他们每天到摊上的时辰,算着他们要去时订些熟豆浆、新鲜吃食,不用怕花钱,单记一本帐上交给我就行。”

刘庄头眨了眨眼,纳闷地问道:“那咱们这帐找谁结呢?”

崔燮高深莫测地一笑:“那你不用管了,我自然有地方结。”

少主人不愿说,刘庄头便不问了,他只做。

他几个月前刚从刘家回来,见过不少旧主故亲,说了崔家无数坏话,正是责任感满满,要在满目外人的崔家保住他们老刘家大外孙子的时候。如今崔燮要交代他一件不能叫老崔家人干的事,他自然无比上心,亲自盯着租了摊位、建了结实的木棚,叫人打了长桌椅,又买了炉子、木炭、粗瓷碗壶。

这些东西统共也花不了几两银子,看摊的也不用往别处雇,就用附近的孤老、妇人帮着烧烧茶、蒸蒸糕,每日支半升米粮当工钱就够了。

茶棚里日常供些行人喝的粗茶,多少搁些好茶、糖、果脯、核桃、芝麻等物,再备着炒熟磨好的糜子面冲茶汤。吃的就叫那些提着篮子到处送吃的的觅汉、妇人来卖。他们自己蒸些米糕、面饼,仅供着锦衣卫免费喝茶块点心,费的钱其实也能从别的顾客身上赚回来。

待他把一切安排得差不多了,崔燮便给谢瑛写了信,告诉他崔家搞了茶摊的事,叫他每天巡查累了,就带人到自家摊子上歇歇脚、喝口热茶。

城中四方几条大街上,凡是挑着红底镶白边的幌子,中间绣着“清茶”两个大字的茶摊都是他开的,锦衣卫过来一律免费。

谢瑛转天便回了信,笔迹略显急促,叫他不要这样破费——没的那些小子干着皇差,拿着朝廷薪俸,还要到崔家白吃白喝的。

崔燮留送信的长随在堂上坐了坐,就在那封信背后提笔回覆:“不曾白供,已要了他们的千户抵债。”

他把信重新滴腊封好,附上几盒新制的防皴手药、面脂、口脂,叫那长随带回去。

谢瑛看着信纸背后那行字,气也不是,笑也不是。但把那十四个字多品读了几遍后,那点气他乱花银子的念头倒淡去了,只剩下一股亲热的喜悦盘绕在心底。

叫缇骑们去吃就去吃吧,费的银子反正也有他这个千户来抵。他要什么不能给他?

唯一遗憾的就是他这善举不能扬名了。

崔燮终究是朝廷命官之子,又是在读书科考的,名声要紧。单结交他一个千户也就罢了,好歹有个恩人的名头在;若还叫人知道他供着巡城的锦衣卫白吃白喝,再落个故意买好天子近侍的名声,可就不好听了。

谢瑛看了一晚上的信,转天操训结束,要带众人去巡城时,便告诉几个领队的那些茶摊的所在。只说帐他已经结过了,叫他们巡查累了可以去歇息,喝口热茶,但不许故意糟蹋东西。

众校尉和小旗们这些天巡街巡惯了,猛然听说千户大人包了茶摊,能供他们喝口热茶、歇歇脚,竟也都感动不已,都扒上来跟大人道谢。

说起那几处茶摊,又有人忆起是新开的,问他怎地早不包个摊子、店铺,偏这几家刚建起来,就想起包下那几处叫属下歇脚了。谢瑛笑着看了他们一眼,淡淡地说:“你们吃着皇粮,办着皇差,自己掏银子吃了几顿茶饭就觉着委屈了?本千户一个月也就支那么几石米,自然只能包得起新开的,便宜的摊子。

“诉委屈之前,先想想东关外那伙拐卖妇女的拐子捉到没有,城西斗殴的恶少中有两个逃走的潜藏在何处,小甜水巷里被抢的那家找着犯人没有……”

缇骑们叫他训得不能抬头。

但他也不光训人,带着人巡街时,恰遇上个挂有“清茶”字样的新摊子,便大方地叫缇骑们跟着他过去歇歇、吃些东西。茶棚里原有些客人坐着吃茶,见锦衣卫们气势汹汹地冲过来,就连坐都坐不住了,双股战战,恨不能立刻就跑。

可人腿哪儿能跑得过马腿,他们还没站直身子呢,那片红衣缇骑就已经翻身下马,拥着一名穿青碧曳撒的年轻官员进了棚。

那群锦衣卫竟没呼喝他们离去,也没像传说中那样随意拿人,而是捡了几张空桌坐下,叫人上茶水。

看茶摊的老人叫刘庄头反复培训过,记得见了锦衣卫不能怕,直着两条腿走过去,露出个似哭似笑的神情,问谢千户:“大人想要点什么,请看水牌。”

水牌是白木板上用石墨笔写的,如今倒有不少小摊、小店用这个,板子随便漆漆,笔能到居安斋白要,请先生写一回要不了几个大钱,比刻的水牌便宜。

牌子上的茶水倒还挺全,有泡茶、点茶、香汤、面儿茶……棚边还有大锅滚着的豆浆。

谢瑛看着这茶棚,只觉着虽然简单,却无一处简陋,都是极用心思的,不比那些大的茶馆儿差。

他倒不觉着饿,只点了一碗泡茶,叫手下随意点,众人看着他的脸色不错,也都放开量点了自己爱喝的泡茶、香汤,或是能顶饱的面儿茶。

那看摊的老人陪着小心都记下了,让炉边的妇人盯着紧煮,还拿了米糕和蒸的软饼来问他们要不要尝几块。

谢瑛自要了两盘,也让他各桌都上两盘。撕开一块尝了尝味道,应当都是早上新鲜做出来的,在炉子上热过,也挺喧软香甜。

就这么坐在崔燮家的棚子里,吃着他家做的点心、茶水,又不用掏钱,真有种叫他养起来了的感觉……

暂叫他养两天也不错。

等来日他当了官,自家就在衙门外弄上这么个地方,也长长久久地养着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