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穿到明朝考科举 > 第141章

穿到明朝考科举 第141章

作者:五色龙章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4-18 05:42:35 来源:转码展示1

第141章

学政大阅诸生之后,崔老太爷的寿辰也就在眼前了。

崔家里一天天忙着准备寿宴、搭戏台,还单在一间小院里搭了灶,请城关一间好酒店的厨子来做席面。下人们自打叫锦衣卫上过一回门,老爷又叫发到了边关,都夹着尾巴过了一年的日子。如今少爷有了出息,他们也算终于走出了阴影,都打了鸡血似的卖力干活,尽心筹备着这场托名寿宴,实则是庆贺他们大公子攀上太子的喜宴。

崔燮与云姐、和哥各邀了相熟的亲友,又给老家发了几份不求回应的帖子。因着崔参议不在家,他们家也没有一个有官身的人够得上和他原先的同僚来往,就没给那些人递过帖子。倒是也邀了左邻右舍,请人家若有空就过来喝杯喜酒。

那些邻居虽然跟他们家相处得不差,可这一排住的多是些低阶官员,有几家就在部院任职。崔参议当初是恶了两位首辅才被发配到云南的,他儿子再有出息也是在国子监的出息,别人只知他有这么个老子,也不大敢和他们交往的太亲密。

人家顾着多年邻里的情份,倒也遣家人、妻小上门来问候,送了礼,只是当家人都不肯上门庆贺。

崔燮早知道会有这种情形,凡有来送礼的都叫家人登记下,等着往后年节还情就是。

虽然客人少,他还是向学里请了一天假,好在家主持这场寿宴。毕竟崔家上下,如今只有他一个男丁支撑场面,他若不在,满院子老弱妇儒也无法待客。

他这回请假既然是有正经事要做,国学里规矩又不比早年严苛了,林监丞也就睁一眼闭一眼,准了他的假。

到得初九那天,崔家上下都换了新衣,院里挂红披彩,装得像过年似的。一大清早,计掌柜便引着戏班子的人来了家里准备。

这班子正是他们捧红的三国班之一,唱貂蝉的那家福寿班。他们家不仅能唱全本的《锦云堂暗定连环计》,还会唱《关大王月下斩貂蝉》。班里有个正末唱关公唱得极好,扮起来高大魁伟、一身正气,虽不一定比得上老三国里的陆树铭老师,但也广受京师人民的好评。

崔燮只说武戏热闹,老小都爱看,那些美人儿戏不好叫邻居和孩子们看,便点他们家来唱《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那福寿班只见了计掌柜一面,便也不争要唱什么,不争定钱多少,巴巴儿地推了几家富贵人家的邀请,一心给崔家唱戏,期盼他家能给自己弄些新妆容、舞台效果。

可惜崔燮一向忙着考试,分不出心设计什么特效,只把写给高肃的那份舞台布置指南删删减减扔给计掌柜,叫他教戏班在台边布置几个人力鼓风机和打光板做效果。

开戏班的薛老板听了计掌柜的指划,自己便在露天戏台上练了好几天打光、吹风,吹得人人都衣襟飘飘,恍如仙人。到崔家试演的时候,还向崔燮陪笑着问:“这些孩儿们都在家里胡乱练的,技艺不好,怕叫客人们耻笑。公子是读书人,见多识广,定是能看出咱们有什么不足,再教我们练好些的?”

崔燮看着台上正末叫打光板反照得都要糊没了的脸,摇头笑了笑:“这么打光,容易显得妆容太淡了,怎么的把他的眉毛眼睛加重些,拉成往上斜的样子,眼睛画成个细细长长的凤眼才好看。”

他回头看了跟在身边的小厮一眼:“你去锦荣堂一趟,让他们拿些胭粉、眼线过来,帮薛老板他们上妆。”

戏班里的旦角们早都画上了眼妆,听听就懂了他的意思,上前帮着正末修了眉毛、画了长眼线,在眼角填上散粉,弄成个往上吊的飞眉凤眼,微微一眯,甚有威严。

戏班老板推了别人给他家唱,为的就是得些这样的好处,捧着他说:“公子果然是知戏懂戏的风流人物!旁人再没有能弄出这些的来了!”

崔燮微微摇头:“我倒没看过什么戏,但偶尔也去过关王庙,里面挂的、塑的关大王都是细长的凤眼,因此看你们这扮像便觉着不像了。”

薛老板忙陪笑道:“是小的失言了。其实小的也早该想到叫他们改妆容,只是如今京里兴看美女戏,神仙戏,哪个肯看正经武戏的?何况这些人都是硬扎硬打练出来的,自恃本事,不爱扮那花俏……”

想当初唱三国的都是要听《三战吕布》《烧博望屯》《单刀会》《飞刀对箭》的,如今都改听居安斋五美戏或是西游记了,为的是爱那云雾缭绕的仙气,真美人与画美人调换时的艳色。这些透着多年苦工的打戏倒没人看了——

约么也就只崔监生这样为了孝敬老人,不赶时兴的人家才会点武戏了。

他眼见着戏苑风头变迁,不禁生出了点儿沧海桑田之恨,在台下咳声叹气。崔燮转过身后,却也暗暗叹了一声:这么一家家地教人怎么布景、化妆也太麻烦了!等他考上进士,就出一套《戏台布景教程》《灯光设计教程》《戏剧化妆》《杂剧精品案例》……

正好这些日子为给太子出卷子,他也在祭酒面前混了个脸熟。将来他要真写出这套舞台布置教材,说不定还能请祭酒写个序,提提身份呢。

他把戏台交待给计掌柜和崔启他们盯着,他自己则进了二老堂上看宴会的布置。如今天在春天里,风稍嫌冷硬,他便叫人包着厅堂外搭起了一片纸廊,中间突出一间纸阁,门开在两侧,又保暖又防风,不用担心老太爷在宴上受风。

厅上已搭了五张八仙桌,宴席的菜单就写里头茶水间的牌子上,用的是十二碟六簋六点心的正宴规格:除了京里常吃的羊肉、套肠、鸡、鹅肉,还添了方伙计他们从福建带来的干参、鱼翅这样的精贵南货;酒是谢家搬来的蒸酿高粱酒,比寻常米麦酿的烧酒更浓香甜郁。

男客这边人少,中午几乎纯是自家人吃。崔燮亲自服侍老太爷用饭,就叫管事、掌柜们也在下头开了一桌。

女客那边人倒还多些,足足凑了三桌,用的是果酒。宋先生帮着老夫人招待邻居家的夫人,云姐自己招呼小姐妹们,请了两个女先儿说书,清唱几套祝寿的套曲儿。

虽然客人少些,倒也是热热闹闹的,弄得像个过寿的样子的。

到得下午,戏班便排唱起来了,丝管声隔着纸阁和紧闭的窗户影影绰绰传进厅堂,倒显出一股缠绵袅婷的别样清音。

这是崔家一年多不曾有过的热闹,到国子监生放学过来,还应会更热闹。崔燮看着庭前不甚高大的简陋戏台,微微一笑,走到门口等着迎候客人。

丝竹钟鼓声从院内传出,他穿着一身大红的新衣站在门口,眉眼间笑意盈盈,简直像等着迎接新娘子的。

可惜这寿宴上不会有新娘子来,最早来的竟是张斋长一家,全家乘着大车来的。崔燮引着他们到后院下了车,到正堂见老太爷和老夫人。他家一女二男偎在父母膝下,也都乖乖地行礼,规矩周全,和上回见面时一样讨人喜欢。

他这回早早备下了给张家儿女的礼物,每人送了一个荷包,里面有打成花生、莲蓬样的小银锞子,正是给小辈的东西。张夫人这回倒没戴帷帽,露出一张温雅的脸庞,笑着叫三个孩子叫世叔,谢过他赐礼。

张小姐生得秀气,倒随她多些,人也端正有礼,客客气气地朝他一福身;两个男孩倒有些调皮,笑嘻嘻地说:“姐姐跟云姐姐好得像亲姐妹一样,我们也该是弟弟,怎么就成了侄儿?”

张斋长似乎想管管他们,伸出手来又舍不得揍,苦笑着说:“这两个孩子都叫他们的娘惯坏了,回头非得狠管他们不可!”

看张斋长教训孩子时脸上连点儿颜色都不舍得挂,真不好说是这孩子叫谁惯坏的。

崔燮叫妹妹带张夫人母女到后院,把张斋长父子让到堂前,命人上了泡茶给他,又叫做奶茶和点心给两个孩子。因怕他们待着无聊,还叫人拿了彩图版的三国和换装套卡来给他们玩。

两个孩子顿时不无聊了,凑在一起翻着书页儿看关羽、张飞、诸葛亮……倒是坐得老老实实的。张斋长啧啧作声,骂儿子:“哪有到别人家做客,自己拿着书看的?快过来服侍你们爹跟世叔说话!”

他这么说,算是真放下暗藏的一点把崔燮招作女婿的心思了,只当是个能登堂拜母的朋友相待。

崔燮按住他,跟两个孩子说:“你们尽管玩就是了,别拘束着,看书累着就去院子里转转。”

张斋长摇着头说:“和衷你真个是不曾成过亲,哪儿能这么放纵孩子?这俩小子跟活猴子似的,紧管着还管不过来呢。”随口说了几句育儿经,又便打趣地问:“你是怕我们这群人不来怎么着,当主人的不在家布置,竟急的要到门口儿抓人了?”

崔燮笑道:“早上来拜寿的乡邻都走了,只等着斋长这样的贵客莅临,等得我心急如焚,可不得出门站站。好在张兄不是外人,不用我在这儿陪伴服侍,你若无聊就到院里听戏,我再出去候候别的尊客们?”

张斋长笑道:“什么尊客,不过是咱们天天见面的同学罢了!我也不是什么客,用不着你陪着,看你这么坐不住,倒是我陪你在外面候候?”

同学当然不是尊客,他在门口儿候着要等的也不是同学,而是那个谁啊……

他笑了笑,起身说:“哪儿有叫客人帮着待客的。张兄且安坐,我叫崔启先陪陪你,待同窗们都来了再回来。”

张斋长还欲留留他,正巧刚要说话,外头就来报有客上门。崔燮亲自出了二门相迎,结果迎来的仍不是自己要等的人,而是诚心堂的几位同窗,以甯斋长为首,几人坐着一辆大车过来的。

崔燮打点起精神接待他们,叫福寿班的人即刻开戏。

场上声音起、灯光照,画着浓妆的鲁肃出场念白,几台鼓风机照着他的袖子吹,吹得他大袖飘飘,真似魏晋风度。台下几个监生顿时一阵喝彩,笑着说:“每回在和衷家看戏都与别人家不同,真似仙家戏苑。”

“不错,每看着和衷在学里抄笔记、作功课的模样,都以为他是个不通庶务的书呆子,谁知道他家里样样都比外头新鲜!”

“岂止戏新鲜,他家这个奶茶也比外人家做得好。我从外头摊子上也喝过,说是正宗的五美大选用的奶茶,喝着就淡薄许多,没有这个香味。”

“回头得叫和衷……和衷呢?”

几位同窗回头满场寻找,却都找不见崔燮的身影。张斋长站起身来劝道:“他家里人手少,自去门口迎客了。咱们这些人难道还要他招待吗?都安安生生地听戏罢!”

老太爷老夫人也在廊下纸阁里听戏,听到书生们夸赞自家孙儿,都颇觉与有荣焉。见这群人要找他,便叫崔梁栋来,吩咐道:“你去替燮哥在外头迎客,叫他也坐坐,跟监生们听听戏——好热闹的关王爷戏,咱们有不少年没听着哩!”

崔燮站在门外连接了几趟人,几乎把自己洒过帖子的都接着了,却总没有自己亟盼着的那身影。崔梁栋过来接他时他还不想走,可天色渐晚,他得主持开宴,不能耽搁了同窗们晚上回去住宿,也不得不走了。

他白天的激情和喜气都化成了担心,皱着眉头想着:该不会锦衣卫又安排什么临时工作了吧?还是宫里出了事?

谢瑛既然答应他要来,就不可能这时候放他鸽子啊。

他进去命人开了宴,托着酒钟四处敬酒,代祖父招呼同窗,不时询问祖母那边少什么,又叫和哥陪着张家的两个孩子在小桌上自己吃喝。

虽然是这么喜气的宴席,来的人贺寿之外都明里暗里地恭喜他得入皇上和太子的眼,前程可期,他却依然没什么实质的喜意,一颗心都拴在了门外——

就在他不知第多少回南边瞟时,门外终于有人进来,却是他那小厮小松烟,白着个脸,拖着腿晃悠悠地进来,拱手低声禀报说:“公子,锦、锦衣卫……谢大人,就、就是上回抄咱们……”

崔燮惊喜地“啊”了一声,在他头上轻敲了一记,低声教训道:“别胡说,那是当年在通州救过我一命的恩人!”

几位坐得近的同窗凑上来问道:“怎么了,怎地如此慌张?”

崔燮的笑容终于从脸上沁入心底,满面泛着华光,说道:“不要紧,是有客人来了。我出去迎一迎,看看是不是我那恩人谢千户。”

他几乎是拎着小松烟往外走,同窗们看他脚步匆匆,打趣道:“和衷家真是高朋满座,这一下午就等着大人们了吧?怪道你当主人的总在门口儿守着。”

崔燮推开房门,笑着说:“哪有的事,各位兄长不是我亲自接进来的?大人们倒都是门子接的,可见我这个主人还向你们……”

正说着,门外就听到一片不甚整齐的脚步声,几个穿着丝质长袍的人同进了院子。左手稍靠前一步的是个穿着雪白直身,头戴三山帽,满面笑容,眉眼温润俊秀的青年,进院位朝他点了点头:“崔监生,谢某应邀而来为令祖贺寿,不想路上遇到李学士和杨舍人,晚了一步。”

这就是崔燮说的恩人谢千户?

好俊秀的容仪,原只以为锦衣卫都阴禁诡诈,不是什么好人,不想还有这样的人?

满屋的监生都站起身来,看着他,又看着他身边的两个人——

一个都不认得。

只能看出他们穿的是道袍,头戴方巾,都是神仪清肃的文人。一个是从五品或六品的学士,一个是从七品舍人,都是侍奉在天子身边的、极清贵的文官,却不知为何跟着这个锦衣卫同来。

是单纯的同路,还是他们跟这个锦衣卫也有交情?

这位谢千户究竟是何等人物?

众人一时叫这三人联袂而来的模样惊住,忘了行礼。倒是崔燮先从期盼成真的欢喜中醒过神,看见了他身边的两人——他只认得其中一个,就是未来阁老李东阳大佬。

他快步走出厅堂,先向三人逐一施礼,谢道:“学生不曾远迎,有失礼数,却不知李学士与杨大人怎会下临寒舍?”

谢瑛解释道:“我来时路上遇着李学士和杨舍人,他们碰上些小事,我顺手帮他们处置了,为此耽搁了些时间。办完事后我本欲自己过来的,却不想李学士和杨舍人听闻我要来给令祖贺寿,也要过来。”

李东阳问道:“怎么?和衷敢是只欢迎谢千户,不愿见我们?”

崔燮自然连声否认,忙招呼两人入座,目光悄悄地落到了谢瑛脸上。

他是怎么救的人,短短一下午就跟李大佬和他的小伙伴建立这么深厚的革命友谊了?

谢瑛淡淡地瞥了他一眼,神情莫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