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穿到明朝考科举 > 第116章

穿到明朝考科举 第116章

作者:五色龙章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4-18 05:42:35 来源:转码展示1

第116章

崔燮把一盘干透的铅芯和自己试用的配比料方托付给崔良栋,让他多配几份,尽快地烤干,今日就去找一家精心的烧造窑,用不同火力烤出来。

崔良栋也是听了两个掌柜的工作报告的,看着盘子里黑乎乎的铅芯,期待地问:“公子这做的可是涂眼墨?”

涂眼墨?哦,眼线笔啊……差点忘了。

不过这个矿石的东西不能往眼上涂吧?现在涂眉毛都没多少人用画眉石了,肯定对皮肤不好,上妆效果也不好。这种石粉也不是沾了水就能待住的,要是粉末干掉后落进眼睛里,对眼睛有伤害可怎么办?

他们做小买卖的,也不能光顾了赚钱,不把客户利益放在心里啊。

他摆了摆手说:“这些铅……画眉墨我看质量不好,硬要配上彩图卖,反倒拉低了居安斋的身价。我昨天拿纸试了试,倒是觉着用它画画不错,就是太软了,容易碎,所以就想和着土烧一烧,跟烧陶烧瓷似的,烧硬了不就好用了?”

崔良栋托着盘子想了想,眯着眼问:“那公子要几块现成的画眉石不就得了?那石头本来就结实的很,这墨软,是为着画眉方便先碾碎子又粘起来的。”

……

就你知道的多!

崔燮暗暗地翻了个白眼儿,说道:“哪有用石块写字的,总得是个笔的样子吧?不论怎样,先叫人按着这样儿多弄些墨条烧制,回头再找匠人用极软的木头削成笔一样大小长短,中间开槽把这墨条塞进去,我拿来写字。”

他认真地叮嘱崔良栋,说这东西做得好也是能卖的,叫他让人盯着多烧几遍,烧好了立时试验效果,记下分量、火候,不成就添减墨粉,试出容易上色,适合在软薄的棉纸上写字的墨条。

他这般交待,看着就跟当初卖南货铺子一般紧要,崔良栋自是不能轻忽,就找了自己的亲侄子小申哥盯着办。

他侄儿现年也才十八、九岁,见在庄子里跟着亲爹管事,正愁没有进府的机会。如今得了这么个正经差事,自是得紧着办好,一连几天都蹲在人家窑外盯着,终于试了出了三种又软又黑、写字特别流利的配方。

这三种墨色深浅略有区别,但写起来都挺趁手,再硬一点太易划破纸,再软一点就容易掉渣,显得不干净了。

他烧笔芯时,还顺手试出了能和铅笔相配的纸。

铅笔毕竟不如毛笔,他们揉铅芯时两头搓出的尖儿落在纸上,一下子就把纸勾破了。或是有时写着写着折断了,断掉的边缘就像个小刀片儿似的,也能在纸上拖出个大口子,而且越是细薄的好纸越爱破。

做公子的,写字时又偏得用好纸,要是找不着合这墨条相配上的纸,烧出来墨条也写不了字,那这墨条又有什么用?他这烧墨的人又有什么用?

小申哥想得明白,做事自然不肯敷衍:一会儿烧墨条、一会儿试纸,折腾了许多天回来,终于研究出了结果——

生皮纸、棉纸、宣纸都不好用,竹纸略微好些,必须是吃了矾水、涂布过白粉的纸笺才行。若有那种涂布粉腊、用石头砑光过的厚实笺纸就更好了。

他捧着东西回去跟叔叔一说,崔良栋便觉着侄儿办事用心,足当大用。于是也叫他跟着自己,拿上那些东西和这些日子记的帐,叫他在公子面前露露脸。

小申哥头一次进府,头一次见着大公子,眼都不敢抬。他半是紧张,半是激动的,说话都有些结巴,磕磕绊绊地把自己这些日子怎么烧铅笔、怎么试纸张的过程都说了。

崔燮拿过笔芯,见他都拿绳子缠结实了,拿起来就能写,便先夸了他一声“精细”,而后拿起笔试了试。写字时手感滑利,握笔也舒服,和用墨条时差不多,只是字迹颜色浅些,大约和5B、6B的铅笔差不多。

他舒舒服服地写着字,小申哥看他脸色舒展开了,像是极满意这笔的样子,忍不住又补了两句:“这墨条最好是在厚笺纸上写,纸越厚、越结实滑韧越好。小的猜着,居安斋卖的笺纸毕竟最好,京里人都争着买的,公子若用那些写字,岂不又好用又有面子?”

……罢了,他们家还没阔到拿四钱银子一张的纸笺写字的地步。

崔燮摇了摇头,笑道:“你的铅笔烧得不错,回头就照这个烧他几斤来。回头咱家人随身都带一只,正经的东西不用它写,平常随手记个事,写在墙上、桌上都行,拿水一擦就掉了。就是沾了衣裳也好洗,不似墨汁那么坏衣裳。”

不过京里的笺纸太贵,用着心疼。还是他们迁安的纸便宜,就让老家的人捎东西来时都给他带点普通的粉笺来就好了。

他拿着那几枝用麻线缠得粗粗胖胖,笔尖旁还露着线头的手工铅笔,立刻就换下了平常用的柳炭条,迫不及待地带到学校去了。

八月上旬会讲多,复讲少,正是记笔记的高峰,他体会着用新铅笔的快感,一时抄笔记,一时去彝伦堂借书、抄书,连羞耻的贴考卷PLAY都扔到脑后了。

他把这事淡化了,别人却加意留着心呢。这次贴卷后,他的考卷没编订入册,积攒到秋末再交到翰林院封存,而是连着当月的仿书一并叫高太监遣人取走了。

高公公自己就是翰林小班教出来的,司礼监这职业清雅一点儿也可以叫内相,看文章和墨帖的眼光自然相当不错。拿到卷子先不看内容,只那满纸圆光黑大的馆阁体,就替皇上点了点头。再看文章词句,也是破题深刻,立论周密,气大声宏,如同一个滔滔雄辩之人在眼前议论,令人不得不折服。

这文章写的!

这精神!这气脉!这文法!

跟他那首应制诗简直不是一个人写出来的!

高公公反反复复看了多少遍,几乎从文字中看出了潜沉在崔燮思维中的唯物辩证法,越看越觉得他的文章沉厚,有根底。

科举文章本出于经术。唯经义吃得透,理学学得明白,能发自己的念头,才有底气写出这样气势雄浑的文章。若经学工夫不足,文章写得再花团锦簇也没根基。纵然竭蹶步趋,尽力拟学别人的文章,文字也是虚浮拘束的,他们这些浸淫理学的人一眼便能看出其空虚软弱。

这几篇文章确实不像那些读读经义、背几篇时文,写出来糊弄人的东西。这个崔燮读书虽晚,却不愧是个神童,是真正吃透了经义,心里有一番道理的!

不愧是他推荐给皇上的才子!

高亮不禁忆起了两人相识以来的情形,越发感慨自己慧眼如炬,识才士于微贱。

将来若是崔燮有运道考了进士,他这也算是个能流传青史的识人故事;若他就是科场运蹇……那也是几十年后的事了,到时候再说吧。

他将那几篇文章里的佳句记下,随时准备应付皇上考问,又让侄儿多留心留心崔家,别叫他们孤儿……老弱的受人欺负。

高肃大包大揽地说:“爹放心,儿子常去照应他家生意,太太和你媳妇的胭脂、眉黛、香肥皂都是他们家的。我还跟崔公子订了他家的新花露,等做好了,我多买几瓶来孝敬你老人家。”

高太监笑道:“我一个老公用什么花露,给你太太就是了。”想了想又说:“中秋节我得进宫侍奉,你在家陪着你太太过节,请个好戏班子,叫你娘子、孩儿们都松快一天,务必热热闹闹的,别吝惜银子。”

高肃叹道:“好戏班子如今难订了。我打居安斋那选美大会之后就想订一家扮过三国美人儿的,可惜晚了一步,叫万指挥家一口气订去了锦云、福寿两个班子。邵娘娘家也订了一个兴安班,我打听着英国公张家和梁公公家也订了,不知是哪个班子。而且那戏扮出来是晚上看最惊艳,他们恐怕不肯匀给咱们家。”

高太监在宫里什么没见过,对这些民间的小把戏根本看不上眼儿,不以为意地说:“不过是个三国戏,哪家不会演,非得看他们的不可么?你斟酌着办,咱们自家过得热热闹闹的就好。”

他虽这么说,高肃却不敢轻忽了这事,挑戏班子时都先问问,会不会居安斋那样式的妆容和演法儿。

问着问着,他自己忽地一拍脑袋,明白过来:居安斋请的都是不大出名的戏班子,排出来的却是从没有过的新鲜戏,那不得是他们自己出的主意吗?

叫他们东家来问问就是了!

居安斋的老东家在乡下,少东家却住在崔府上,那家他还去过,跟崔家的小监生也曾谈笑风生……就从崔家下手,叫崔监生帮办此事,岂不比他自己找一个小商人省事?

他也不怕麻烦,宵禁之后又悄悄地乘着小轿到了崔家,把他从崔家二老的正堂里喊了出来。

崔燮一见他便有些歉意地说:“大人那花水还没得呢。若是这时候就急着用的话,我家脂粉铺里倒有些外国来的真正花水,明日就叫人给你送去?”

高肃道:“不用不用,咱不是看那个来的,是来找你帮个小忙——

他连茶水都不喝,迫不及待地说:“你可知道他们居安斋七夕办了个选美会?那会上将戏子、小唱们都打扮得和仙女儿似的,演的也和仙女儿似的。我家太太就好看个新戏,我也想孝敬二老,请那些班子中秋唱上一场,谁知那几家班子叫人包了。我正烦恼着这事呢,忽然想起居安斋的少东不是在你家住着?能不能叫他给我想个办法?”

……年轻人,你这算是找着正主了,晚会总导演就在你眼前坐着呢!

崔燮抿了口茶水,矜持地说:“高大人不必着急。三国戏都是从前元就流传下来的,想来哪儿有班子不会唱的?原先居安斋请的几家也不是什么有名的班子,大人随意找一家,也都能唱的。”

高肃摇了摇头:“你们监生公子不能出去看戏,自是不知道他家那大会有多热闹。唱戏、唱曲儿的都打扮的跟天仙似的,眼那么大,嘴那么小,脸儿那么红……点着灯看的是画儿,灯一灭,人就从画儿里妖妖娆娆地走出来了——”

想起那画面,他都禁不住咽了口唾沫。看着崔燮那一脸平淡,仿佛是什么都不明白的神情,带点儿微妙的同情和骄傲说:“总是别人家想不出那个法子,也弄不出那么动人的场面来。我家里也有美人儿大图,倒也能做出画屏,但就是弄不出那样天仙绝色的佳人来。回去跟家里养的唱的说了,她们也不会画那黑眼圈儿。”

什么黑眼圈儿,那叫眼线……

七夕晚会总导演、总策划兼总监制崔燮淡淡一笑,说:“这个眼线倒好画。我家店里新制了一种眼线膏,家里人正试用着,说是比用眉笔方便,也好上色。只要拿极细的笔或是柳条,蘸一点儿抹在眼上就行。

“至于那戏……小启哥虽然住在我家,可他年纪小,也懵懵懂懂的,想来大事还是他家大人订的,也许掌柜知道的还更多。明日我叫他去店里说说这事,大人甚时订了戏班子,只管着人告诉居安斋一声,让他们店家的人跟班主讲解排演法儿,演练好了再去大人家里,岂不更省事?”

高肃点了点头:“还是你想的周到,我一个锦衣卫百户、给皇上办差的男子汉,亲自过问戏班的事也不好听。”

不过问戏班,却得过问义母和内人的事:“你家卖的那‘眼线膏’是专门涂眼圈的?外头不都用螺子黛么,那膏什么的好涂吗?涂了好看吗?”

其实是比眉笔好上色,而且健康。这是他翻遍了化学书,看来的民国方子,用纯天然药材“猴姜”研成粉末做的。因为粉状的眼线没有粘性,他怕抹着抹着就掉了,研究了整整一章的化妆品知识之后,又挑了做口脂的甲煎香油拌和药末,搅成膏状。

口脂加了甲煎后就有光泽,不容易掉,还可以当指甲油抹。这甲煎又是药材加香油煎成的,能涂在嘴上,肯定没有毒性,只是加了油的不如眉粉好卸妆。反正当今女性化妆时都先涂一脸大白,粉底厚厚的,也算是有个隔离,多洗几次脸就下去了。

崔燮笑了笑,谦虚地说:“在下也不是商人,没的为了件货品就欺哄高大人这样一心关照寒家的人。那眼线膏好不好的,我再看两天,若好就叫人给大人送去,若不好还要请大人在外头寻了。”

高大人一拍桌子,铿锵地说:“我岂能不信你这读书人,信外头的奸商?我就在家等你的好消息了!”

他昂首阔步地走了,崔燮也回书房去找崔启,低声说了高家中秋要唱三国戏,得叫居安斋的人帮办的事。

崔启正在房里描着关云长水淹七军,叫那些波浪和光影弄得死去活来,出门遛了这一趟还没清醒过来,愣怔怔看了他一会儿才点了点头:“明天我早晨就去跟计掌柜说,让他找个布置了全场的大伙计盯这事。”

崔燮看他迷迷糊糊的,人都有点儿傻了,怜爱地拍了拍他的头顶说:“回去睡吧,别天天熬夜,看把骨头都熬软了。你的个头儿也有点……”

崔启比量了比量自己跟他的身材,是稍微矮了一头皮,却丝毫不感觉羞愧,坦然说:“我爹身材也甚不长大,当初不也娶了我娘,生了我?男子汉人品好才要紧,天底下哪儿那么多大汉。”

这口鸡汤灌的干巴巴的,崔燮拒绝喝。

他强令崔启回去睡觉,自己锁上房门,打开脑内2T的硬盘,闭着眼研究各国美女眼线的画法,预备给高家的戏班子画出个眼线教程。若是可行的话,回头还能印刷成册,卖化妆品教材。

不……

不行……

单出化妆教程反而不合适,居安斋这么清雅的书斋,最好还是走纯文人路线。

这个图画得简单些,当使用说明书跟着眼线膏一起卖更合适。反正胭脂铺本就是卖化妆品的地方,店家为了卖货卖的好,想法子做得精细一点儿也是正常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