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现言 >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 > 第16章 新式学科真奇妙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 第16章 新式学科真奇妙

作者:老实头儿的春天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2-02-07 13:07:39 来源:文学城

珍卿下到二楼找到她的教室,发现里面人已很多,自然是清一色的娘子军了。吆呵,林小霜竟然跟她一样,也上六年级来了。看来这她学习还是不错的。三表叔说过对林家不能“打草惊蛇”,珍卿见到林小霜也没啥想法,但原则还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教室里的祖国小花朵们,多数穿得都是“花里胡哨”的。戴长命锁的小姐姐们,那长命锁材质不同,金银宝玉各种各样……女孩子们耳朵上的坠子,胳膊上的手镯、手串,也都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这些小孩儿戴的东西,简直能开一个首饰铺子。不过,不怕有人见财起意偷东西吗?

珍卿还看见一个穿桃红色洋绸裙的女孩儿,通身上下戴了一整套的翡翠首饰:头上是鎏金镶红翡翠钗,脖子里是沁绿的翡翠项链,手腕子上是一对翡翠镯子。这个女孩儿倒也不是陌生人,就是上回考试跟林小霜关系很好,说她是林家打秋风的穷亲戚的那个,只是不晓得她叫什么。

……

珍卿看见这些人觉得眼花缭乱,反观自己一身丧丧的暗绿深黑,简直黑无常出街似的,完全格格不入。她不免在心里暗叹:果真如袁妈所言,第一天到学校,人人都想有一个精彩的亮相,人人都想让人高看一眼,可不都在穿戴上下足了功夫嘛。

唉,这里的小学生觉悟太低了,俺们后世的小学生们,哪个会穿金戴银、花枝招展地上学?唉,算了算了,她注定是个不拘一格的人,还是先找个座位坐下等上课吧。

这教室算不上大,约摆了二十副桌椅,现在一多半坐了人,后面倒是没啥空位了,第一二排几乎没人坐。看来古今皆同此理,都不愿坐在先生眼皮子底下。

珍卿在第二排找个靠窗的位子坐下,屁股还没坐定就听后面有人叫:“喂,那个穷丫头……”

珍卿正在无聊地想些事情,忽见面前来了两个女孩,很不友善地站在她的桌前,那个一身翡翠配饰的不屑地冷哼:“乡下人真没家教,叫你半天你咋不答应,你聋了吗?”

珍卿坐正身板,瞅瞅来者不善的两人,露出很单纯的笑站起来作揖道:“失敬,失敬,这位姐姐,你啥时候叫的我?我实在没听到,请问有何贵干吗?”另一个穿着杏黄绸衫的姑娘,她那大襟的盘扣上挂了赤红的流苏坠子,映着太阳光真是好看极了。

这流苏姑娘猛一拍桌子,冷声说道:“你少装模作样的,叫了你半天,你撑着脑袋捂着耳朵当没听到,一个乡下丫头仗的谁的势,敢这么瞧不起我们,你倒是说说看?”

珍卿心想:现在是一对二的情况,陌生人间又会选择冷眼旁观,第一天就闹出事怕先生同学对她印象不好。再说这里的同学非富即贵,在不知底细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避免冲突才最明智的选择。

那个翡翠小姐姐抢在她前面说话:“喂,小乡巴佬,我上回跟你一个考室,你不记得了?我问你,你上回考试睡过去,你咋进来的,是不是走后门啦?”珍卿刚张开嘴,想说一句“我是头名考进来的”。

这句拉风的话来不及说出口,忽听后面一个人大声喊道:“先生来了,快回座位。”珍卿回头一看,发现是林小霜喊的这一声。哎,这个女孩儿小小年纪戏太多——刚才跟她对峙的两位小姐,看来是听林小霜说了闲话,惹得这两人一上来就找茬儿。不过林小霜这么怕她说出端底,倒还说明她心虚害怕了。

片刻功夫,梅历雪先生果然走进教室来了。梅先生到讲台先做自我介绍,说她是六年级女班的国文先生,除了课业上的困难,有其他难题也可以找她,他跟另一位女先生一同做班主任的活。

然后梅先生讲了课时长度、课堂纪律,还有如厕、吃饭、看病、请假等诸事,还大致说了正式上课后会有哪些科目。那些科目的名称有的听着挺新鲜。珍卿听了个大概暗暗记下了。

梅先生接着说,六月和七月这两个多月时间,大家主要的任务是掌握教育部推行的一套注音字母。这期间其他的课程比重不大,但要借这段时间把这些课科目熟悉起来。

按教育部的规定,到秋后九月才算正式开学,度过六七月份的这个适应阶段,启明学校九月以后才会排正式课表。

珍卿心想,果然提前开学是有原因的,原来是为了学啥注音字母。她又琢磨注音字母是个什么内容,忽见梅先生对她一笑说道:“杜珍卿同学,请你起立。”

教室里忽然嗡的一声响,大家就看着那杜珍卿同学站起来。翡翠小姐和流苏小姐惊诧地轻叫出声,原来她就是头名的杜珍卿——她是自己考进来的。

梅先生指着珍卿对大家说:“别看杜珍卿同学年纪小,她可是头名状元考进来,你们都是大姐姐,可要照顾小妹妹哦。”张翠翠睨了一眼林小霜,这一眼很不友好。

林小霜现在忐忑极了,她原以为杜珍卿肯定考不上,她对张翠翠说的那些谎话指定不会戳破。

谁知道杜珍卿竟然考进来,而且是第一名。那天明明看她睡那么久,天知道她怎么考的。

珍卿坐下时眼睛一动,知道梅先生大概看到刚才的场面,轻轻地敲打了一下大家。这件事由做先生的说出来,会比珍卿自吹自擂效果好得多。可是有时候,一个学生成绩好又有师长维护她,也会引起同学们的反感和孤立。不过珍卿从小就是孤独长大,倒也无所谓。

说完了杂事闲篇,梅先生作为国文先生,梅先生先给大家发了一份油印的讲义,开始给大家讲注音字母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种注音字母,就像后世的拼音一样,是把一种声母、韵母合起来可以拼出字音的方法。

珍卿从四岁来到这里,是这里的亲妈教她认字。这种认字,就是她直接教给你怎么读,你就记着怎么读就行了,并没有一种拼读的方法。但她妈教的字音有明显的方言口音,跟后世的普通话差别不小。

后来跟着匡先生念书识字,遇到生字也是匡先生教着读字音,还是没有拼读的方法。而匡先生不是禹州本地人,他的字音又带有他自己的方言口音。

珍卿有一段时间,对于某个字该怎么念,真是有点无所适从的感觉。后来,匡先生给珍卿买了一本《熙成字典》,字典对于字的读音有两种标注方法。第一种就是“以字注字”,比如“鼓”字,字典里的词条对读音的解说,就是“从音古”。意思是说,“鼓”和“古”的发音是一样的。

第二种拼读法是双拼制,就是用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声”,用另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韵”和“调”,把他们拼合成所查字的读音。比如说,还是上文的“鼓”字,《熙成字典》里解说可以“果五切”。意思就是拿“果”的声母“g”,跟“五”的韵母和音调“ǔ”,切出来一个新的读音“gǔ”,就是“鼓”的正确读音了。

这两种方法虽然传承多年,但缺陷也很明显:它还是会被方言拖后腿,不好掌握不好运用,不利于汉字的大规模推广。

现在已经是民国了,有识之士推行“教育救国”,要教育蒙童和文盲先得识字。而汉字的字音和字形都不容易掌握,说起来确是很难普及的一种文字。

梅先生讲的这一套注音字母,就是改进旧式的反切法,重新形成了一套语音系统。她先大致讲了“注音字母”的前世今生,告诉大家这套注音字母声母有24个,韵母15个。她先开始教大家学声母。她拿着粉笔在粗糙的黑板上,先写了一个很奇怪的符号“ㄅ”。

珍卿看看手上油印的讲义,上面写的有一样的符号。这里的“注音字母”,明显不是后世通用的拉丁字母拼音。这符号也不像一个字,倒像一个汉字的笔画。

然后梅先生指着这符号教大家念,念完几遍给大家演示了怎么写。珍卿听着就是后世拼音里面“b”的发音。一边跟着重复念读,一边在纸上写这个符号。

后面,梅先生又教了注音字母“ㄆ”,对应后世的声母“p”。还有符号“ㄇ”(对应m),符号“ㄈ”(对应f)。

珍卿学到这一会儿就明白了,这一套注音符号应该就是后世汉语拼音的原始版本——相当于是老祖宗吧。只是这里注音字母标示的符号,跟后世采用的拉丁字母(b p m f d t n l……)不一样。但是作用本质是一样的。

一明白是怎么回事,珍卿学得就很得心应手了。她学习的重点就是把读音跟这些符号联系起来掌握,达到一看到符号就能立马读出来的程度。

之后大家自己练习读写时,梅先生在教室里巡视,时不时停下来,单独纠正大家的读音。

竟然还有不少学生在问,这东西这么怪,学了究竟有什么用。梅先生不得不再把这套注音字母,跟旧式的“双拼切字”法,简略地给她讲一讲,说明这其中的用意。

梅先生见珍卿一边读一边写,听她的发音也很不错,她的两条小腿儿在桌底下还一弹一弹地,看起来学得很快乐。梅先生不由一笑,这小妮儿挺讨人喜欢。

珍卿也很惬意地做着她的小学生,一节课就在读读写写中过去了。休息十分钟后,第二节课还是国文课。先学的四个注音字母,大家大都读写熟了。梅先生结合大家已认识的字,讲了讲哪些字有这些声母。

上午一共有四节课,前两节都是国文课,就学了四个注音字母以及它的简单应用。

第三节是公民课,是上回给珍卿监考的周先生教的。这个周先生看人总是居高临下,显得人很傲慢且瞧不起人似的。至少她给珍卿的感觉是这样。

一听这个公民课的名称,珍卿设想应该跟公民素质有关的。结果周先生花了一节课时间,给大家讲作为学生应有的礼节。比如,见到师长应该怎样称呼、敬礼和鞠躬。还有同学间如何相处如何称呼;上课时有问题或有尴尬的事,需要出去处理一下,应该举手报告(举右手);走进教室、走出教室,应是怎样的姿态;站立和坐下的姿势,也有特别的规范……

周先生不但口头讲解,而且亲身示范。她不但自己亲身示范,还把坐得近的珍卿拉上去,叫她为大家先做他要求的各种动作。珍卿无论做什么动作,这位周先生都有一大通批评的话。这姓周的先生会说:“你们乡下孩子上得起学,难道不学点见人的礼数,你咋啥都不会?”又会说:“光文课学的好有啥用?我们是新式学校,讲的是全面发展,你将来上劳作课、体育课、家政课,也这么笨手笨脚的吗?”

……

珍卿像个傻瓜一样,被爱找茬的周先生拨弄来去,简直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弄得满堂学生看着珍卿的滑稽动作,都在那里窃笑不已。能够逗人笑是荣幸,但这种笑若是轻蔑、轻视的,那可就不妙了。

她觉得这位周先生,要么对她有偏见,要么是情商真的低。但这婆娘说话这么尖酸刻薄的,肯定在哪儿都人缘不好。

等第三节课下课休息,那个戴着满身翡翠的女孩儿,过来跟珍卿说她叫张翠翠,她的同伴流苏姑娘叫潘玉美,他们问珍卿家里是做什么的。

珍卿就如实地回答她们,说乡下老家里有几顷地,县城还有几个铺子,林小霜家的东升粮店就是她家的,不过她家也就是乡下种地的人家。

张翠翠听见立时脸色不好,跑到后面找林小霜去了,珍卿见张翠翠声色俱厉地跟她说话,林小霜楚楚可怜像被张翠翠吓坏了。

第四节课是卫生课,是一位姓史的女先生教授。她讲了很多在后世算是常识的卫生知识。个人卫生方面,除了饭前便后要洗手,还包括洗头、刷牙、洗澡、洗屁股。甚至还讲了女孩子解了大便,擦屁股应该怎么擦,还有擦屁股用什么纸……这帮女孩子听得大惊小怪,好像听到外星人讲话似的。

关于这一点上,真不得不说,人家新式学校就是先进。九先生学问再深,也不可能教族学里的男孩子怎么洗脸擦屁股。有很多卫生知识别说穷人不晓得,连许多所谓的有钱有地位的人也不讲究。

史先生讲了个人卫生,其后又开始讲公共卫生。在这个动乱的时代,各种传染病不时爆发,倒逼着人们要讲究公共卫生。还有西方文化的浸入,也让中国人开始重视起公共卫生。比如,注意学习和生活区的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再比如在公共场合,不要随便打喷嚏、乱咳嗽,不要接近患了传染病的人……

因为时间有限,史先生讲得很概括,很多细节还没展开讲。但同学们听得挺认真,也觉得很新鲜、很怪异,有的内容还显得惊世骇俗似的。珍卿看大家的反应,觉得很有趣,就偷偷在纸上,用毛笔画点先生和同学的剪影。

一上午四节课,珍卿觉得挺充实,虽然有点小瑕疵,但适应得还算不错。

…………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新式学科真奇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