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穿到古代,我反了! > 第40章 第 40 章

穿到古代,我反了! 第40章 第 40 章

作者:易楠苏伊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3-04-17 12:40:54 来源:文学城

转眼过去一个月,张虎儿和张四儿拿到他人生中第一笔工钱。

这天张三儿也到这边拿成绩单,他又参加考试,这回考生数目不仅没有变少,反而增多了。皆因之前是抽取部分人群上课,这个月却是全县男女老少都在扫盲。

张三儿成功拿到小学毕业证书,之前他应聘上了建筑队,现在有了毕业证,工钱也能多一百文,自是乐得合不拢嘴。

张三儿搂着张虎儿让他请客。

张虎儿也不客气,从兜里掏出几样钱币亮给他看,“他们没有发铜钱,而是给了这个,说是在县城的店钱都能用。”

张三儿接过硬币,这钱做得很精致,像是钢又不太像,一枚比铜钱了近一半,但是上面的面额却大了许多,足有一百文。

除了这个大的硬币,还有其他大小不一的钱币,比如一文、五文、十文、二十文和一百文。

一文是最小的,比铜钱还小一点。材质也最轻,五文和十文都是铜质,只是大小不一,但是颜色更亮,说是紫铜材质。二十文和一百文是纸币,上面印着繁复的花纹,印着钱币的阿拉伯数学居然还可以发光。也不知是怎么造出来的。

当然材质归材质,张三儿担心这些钱花不出去。铜钱和银子到哪都能用,可是这种钱币只有现代党才能用,外面的人根本不认。

张三儿心里一个咯噔,“那我们快点把它花掉。”

张虎儿和张四儿颔首。

原本三人该回家,但因为这件事决定进城购物。

今儿县城特别热闹,许多人发了工资第一时间不是回家,而是入城。

张虎儿在水泥厂干活,那里男人比较多,大家说话也比较随意,他有个工友就是城里人。张虎儿很爱跟他聊天。他曾听对方提起过,县城的百家惠超市生意特别好。里面的东西物美价廉,而且它是陆县长开的。

她发的钱币,她家的超市肯定认吧?

于是三人一路打听,终于找到百家惠超市。工友说得没错,这超市生意真的好。而且不是一般的好。

门口挤满了人,斜对面的那家是粮店正在吆喝,“我们家也卖粮食,就是从她家进的,价格一样。到我家买吧。”

张虎儿三人挤不进去,于是就提议去对面粮店逛逛。

于是张虎儿从兜里掏出一枚硬币,壮着胆子问掌柜,“你家收这个钱吧?”

王掌柜一看,立刻笑了,“收啊,这个能当铜钱使。用它还更方便呢。你要是用铜钱,我还得收你损耗费。麻烦着呢。您看看需要什么?”

张虎儿大感惊奇,“损耗费?”

王掌柜笑着解释,“咱们县城这些店的东西大多数都是从百家惠进的货。人家不认铜钱,就只收这个。要是搁你,你愿意收哪个?”

张三儿奇了,“为什么要从百家惠进货?”

王掌柜被他逗笑了,“当然是她家货便宜啊。”他拿着一包盐,“瞧见没?上好的精盐,白得跟雪似的,一斤只要20文钱。我到隔壁县拿的下等盐都不止这个价。要是换成你们,愿意去哪买?”

三人就像土包子似的,看着这上好的盐。虽说他们是男人,平时不怎么进灶房,但是农村人吃饭不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吗?

盐是必备之物。长期缺盐不仅身上没力气,还容易白头发,没有哪个农民不知道盐价。

张虎儿倒吸一口凉气,他眼里冒着精光,“那我要一百斤。”

他拿一百斤运到别的村子,倒手只赚一文,也能赚一百文啊。

王掌柜被他逗笑了,“那可不行。陆县长说了每人每月仅限一斤,多了就得按照一百文一斤。这是为她做活给的福利,你得拿你的工作证来登记。多了我就得罚款。”

三人一听还限量,倒是不那么激动了。也对,这么好的精盐卖一百文都是便宜。

三人又看了其他物价。除了盐,还有糖,上好的白糖,也是像雪一样白。也有红糖,价格都比较便宜。当然这些也要限量。

这件是粮店,除了卖盐糖,最多的是粮食。

有玉米、大米、面粉、小米、红豆、绿豆、黑豆、芸豆等等,上面都标着两种价格。一是工人的价格,二是普通客人的价格。两者之间价格有的相差很大。

差距最小的是玉米、大米和面粉。其余种类差距最为明显。

“这是什么油?怎么这么便宜?”张虎儿指着一样黄澄澄的油问。

“这是玉米胚芽油。”王掌柜回答很爽快,“咱们本地产不了这种油。是陆县长弄来的。”他手指了指天上。

县城百姓当中传言陆县长是神仙,有些百姓叫她红姑。张虎儿一开始是不信的,可是看到这油,他不确定起来。如果不是神仙,她是如何从玉米中提取油的呢?

除了粮食和油,这边还卖各种各样调味品,比如醋、老抽、生抽、耗油、香油、黑胡椒、孜然、花椒等等,价格也是不一。

张虎儿拿着一袋黑胡椒,“我知道这个。上陆县长课的时候,她给我们讲了认知课。其中她就介绍过黑胡椒的价格。一斤值20两银子。”

这上面的物价却很便宜,一两也才卖20文钱。算是相当划算。当然普通客人价格还是相当贵的。

“黑胡椒煎鸡蛋时撒上一丁点。味道不比大酒楼差。要不要来一袋?”

三人犹豫不绝。这一袋就要20文,也太烧钱了。

张虎儿抿了抿唇,思来想去,挑了一袋盐,王掌柜贴心地给他递了购物篮,让他用篮子装。

这购物篮的材质也是张虎儿三人从未见过的。于是不由将目光移向王掌柜。

他指了指天上,一切尽在不言中。

张四儿和张三儿两人要了一个购物篮,往里装了两袋盐。

张虎儿买了一袋玉米油。其实棕榈油更便宜,但是他看中这瓶子了,油用完时,可以装水。以后他上工时,可以当水杯。

这油自然也要限量,每人每月只能买一瓶(350ML)。

张四儿和张三儿也跟着拿两瓶。

之后三人犯了难。哪个都想要,但是又怕浪费钱。

最终张虎儿狠狠心,买了一袋黑胡椒。外面卖这么贵,他想尝尝这东西到底什么味儿。

买完这几样,他们不再买了。

登记完资料,王掌柜拿了印章在工作证后面一页盖了这个月的盐份额。代表这个月不能再买盐了。

付完钱,三人抱着东西出来。

这购物袋是牛皮纸袋,需要花三文钱,他们舍不得,只能抱着。

张四儿跟在两人后头,有些犹豫,“不是说要把钱花光吗?怎么只买这么点东西?”

张虎儿摇了摇头,“不至于一天就倒了。明天拿袋子过来也不迟。”

张三儿指了指百家毁,“现在人手了,咱们进去吧。王掌柜刚刚说的那几样,你们记住了吗?”

刚刚结算时,张虎儿问王掌柜去百家惠,买哪些东西比较划算。

王掌柜说了几样,张四儿记性最好,牢牢记在心里,这会儿也是脱口而出,“蜡烛。她家的蜡烛不用剪芯。”

古代的蜡烛都是用棉线搓成的,烧尽后无法炭化,烧完会直立中间,所以时不时就得用剪刀将残留的烛心剪掉。

“还有糖果,针头细脑,棉布,点心,运动鞋……”

说到这里,张四儿忍不住期待起来,“运动鞋是什么鞋?说是跑跳时,脚踝不酸。我想买一双。”

三人进了店,店员引着他们到柜台,将货物暂存在后面,给了牌子,到时候要跟东西的牌子对应。一致了才能拿走。

暂存完东西,三人看到旁边有购物篮就拿了两个,进了店,就看到不一样的布局。

首先是物品码在货架上整整齐齐,其次是灯,跟图书馆照明时用的灯一模一样。听说不少人将它叫仙灯。

除此之外,地上铺的是瓷砖,像瓷器一样白。干净得能照出人影。三人站在门口低头看着自己脚上的棉鞋。他们走的是土路,鞋底都是泥。有些不好意思踏进这样的店。

这家店的伙计相当多,客人也有不少,看到三人站在门口,立刻有一位伙计上来招呼,问他们想买什么东西。

这伙计态度很和顺,半点没有看不起他们乡下人的意思。

别小看这个态度。张虎儿也进过城,许多县城人听到他是乡下来的,白眼都能翻到天上。更有的会把他当肥羊宰。而他不知道城里的物价,不会还价,通常只有挨宰的份。这就是陆县长所说的“认知偏差”。

时候也不早了为了不耽误时间,张虎儿只想速战速决,于是说了几样。

伙计对店的布局很熟悉,很快就带他们过来。这边的价格跟那粮店一样,都标两种物价。

针是真的便宜。每人限量一盒。他们各买了一盒。

除此之外,糖果、线、棉布都买满了额度。点心没舍得买。这卖得确实挺便宜,但是农民头一次发工钱,张虎儿还是舍不得全部花光。

到了张四儿心心念念的运动鞋前,三人看着上面的数字傻眼了。

其他物价都很物美价廉,但是它的价格颠覆三人的认知。

一双鞋子居然卖200两,这还是工人价。要是普通客人,一双要一千两。

张四儿看着后面一长串的零,差点以为小数点标错了。可是数了数,好吧,人家没标错。

三人工钱加在一起也买不起这么贵的鞋子。伙计大概看出他们的窘境,于是向他们推销了袜子。

古代也有袜子,叫足衣。但是它就像个布口袋将脚罩起来,而百家惠的袜子却有松紧,可以伸缩。

这样一双袜子并不便宜,一双要十文钱。

三人面面相觑,都不舍得买。张虎儿问伙计,“这个可以伸缩的是什么东西?”

伙计从旁边拿了一卷,“这个叫松紧带,可以用在裤子上。我们这边卖的裤子不用纽扣,用它不怕掉。”他从架子上取了一条长裤,手指搭在两送往外面拉,这条裤的腰部随着他的动作向外扩张,但是裤子没有裂开。

张虎儿心动不已,问它多少钱?

“一卷是十尺,100文。买一尺只要10文。要吗?”伙计笑眯眯问。

张虎儿当即要了一尺。张三儿和张四儿也各要了一尺。

“我们家棉花被也很便宜?要不要买一床?”

张虎儿看了一眼价格,好吧,确实很便宜,但是他手头钱快花光了,真不能再买了。拿着东西到前面结算。

付钱时,他们忍着心痛买了一个牛皮纸购买袋。

三人一路到了家,张母守在村口一直等他回来。

张虎儿忙迎上来,“娘,您怎么不进去?”

张母昨天就知晓儿子今天要发工钱,原本在家做了两样好菜,想给儿子庆祝一番,没想到久等等不来。担心儿子出了事,正琢磨着找里长帮忙沿着这条路找找,儿子就回来了。

看到他们拎着大包小包,张母明白了,儿子这是买东西才晚了。

回到家,张母责怪儿子不该这么晚才回来。

张虎儿把发的工钱拿给母亲看,“三儿担心现代党长久不了,这钱以后花不掉,咱们仨人就趁着天色还早去了趟城里,买了不少东西。”

他将东西摆在桌上,示意母亲过来看。

他每拿一样就跟母亲报价,张母听着嘴里不自禁地念叨,小心翼翼地拆了包盐,尝了尝,一点苦味都没有,这样好的盐居然才卖20文一斤,她激动得走到高几前,拿了三根香点燃,给那立在中间的小像祭拜起来。

张母是信教的,她是见庙就拜,见神仙就磕头那种广撒网的信徒。祭拜红姑自然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张虎儿也是随母亲去了。

等张母祭拜完,才过来看这些物品。东西都是一等一样的好,难为还这样便宜。她最爱的就是这松紧带。只有一点可惜,“太短了,给你做条裤子都不够。”

张虎儿脸有些红,“那我明儿再买点?”

张母问了价钱,这东西着实不便宜,一尺就要半斤盐,太奢侈,她拿着松紧带比划两下,“不用了。我在两头各缝一截,缝在裤腰处,照样不掉下来。”

张虎儿将针头细脑拿出来,还有一把剪刀,“娘,这剪刀特别便宜。一把只要二十文钱。您只管用。”

剪刀是很贵的,一把要五六百文。普通人家可买不起。村子里谁家有剪刀,绝对是全村人的团宠,争着讨好。

张母爱惜地摸了又摸。张虎儿拿着那包黑胡椒,问母亲家里还有没有鸡蛋?

张母自然是养鸡的,她在家种着三亩地,养不起猪,就只能喂几只鸡。

开春之后,鸡就爱下蛋。

张虎儿闻言拿了两个鸡蛋,去灶房煎了两个鸡蛋,撒了点黑胡椒,不敢多撒,端过来。

鸡蛋的香味混合着黑胡椒霸道的香味,让人食指大动。

张母也吸了吸鼻子,“鸡蛋这么香?”

张虎儿给母亲夹了一个鸡蛋,“娘,您尝尝。”

以前张母是不吃鸡蛋的,甚至连她最爱的儿子都很少吃。鸡蛋是要用来换盐的。现在不同了,儿子有了一份正式工作,家里日子也好过些,张母不用数米下锅,也不再推让,咬了一口,“嗯,好香。”

张虎儿便把陆蓝紫上大课时,讲的黑胡椒的物价说与母亲听。

除了陆蓝紫会在课上跟大家讲认知。其余老师不会做这种测试。理由很简单:他们没有那么多珍物。

张母也在村子里上扫盲课。自然不知道黑胡椒的珍贵。

此时听说一斤黑胡椒值20两银子,刚刚还夸个不停的鸡蛋也不香了,恨不得吐出来。

张虎儿哈哈大笑,“娘,这是普通客人的价格,我买一包只要20文,我就是想尝尝这东西贵在何处。”

张母松了一口气。仔细咂摸味道,“确实很香。有点刺鼻。不能多放。”

张虎儿连连点头。张母看着儿子欢快的样子,脸上也不禁露出笑容,跟他说起另一庄事。

今天有几个女隶目到村子里测量田地和人口。

张虎儿也没当一回事,“是嘛。估计是为夏收交税做准备吧?陆县长说了咱们农民只用交田税。”

张母有些纳闷,“既然只交田税,为什么要统计人口?”

张虎儿也想不通,“可能是要扫盲吧?”

张母想不通也就不想了,不过她说起另一件事,“隶目们还说,家里田多的,可以养猪。县长提供白猪,只要六个月就能长两百多斤。一户可以养两头猪。你说我要不要也养?”

以前张家肯定是养不起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粮食的亩产提升了一倍还多。儿子又有工作。她家只有三亩地,轻快的很。她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养两头猪。

张虎儿有些担心全村都养猪,回头再卖不掉。

张母却摆手,“不会的。隶目们说他们包销。说是可以制成香肠卖到外地。”

张虎儿想到县衙组建了商队,确实不愁销路,也就放心了,“那就养吧。”

两人正吃着饭,张三儿跑过来,赌气般坐在凳子上。

张虎儿纳闷,“你怎么了?”

张三儿抿了抿嘴,“我们家要分家了。”

张虎儿大吃一惊,“为何?”

张母朝儿子使了个眼色,嘴里无声说了个“猪”字,张虎儿愣了一下总算明白了,“你大哥大嫂是为了多养猪?”

张三儿点点头,“吏目们说按户买仔猪,我大哥大嫂扫盲班没考过,工作也没聘上,就想在家多养几头猪。”

事实上因为养猪闹着分家,并不是张三儿一家。村里有不少人家都想分家。

但是因为多养几头猪就闹着要分家,理由不够充份,被一家之主无情镇压。他们反驳的理由也很实际。多养两头可以,但是你能确定养猪挣钱吗?至少得看今年养的猪能不能挣钱再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0章 第 40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