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穿成外室子的网文写手 > 第9章 秦禄明

穿成外室子的网文写手 第9章 秦禄明

作者:芒果椰汁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3-19 00:31:15 来源:文学城

经过一番友好的交流,顺带商量了他话本的价格,李祁越发感觉这秦老板家世定然不凡。

给李祁报酬时,并不在意钱财,注意点反倒在李祁和他故事内容本身上。

好似他这丰来书肆只是兴趣所在,不为谋利。

别说,还真有可能。

最后商讨的结果是,第一版印刷500本,每千字一钱买断,第二版印刷开始以分成来结算稿费,且卖的越多,分成越高。

若是有戏曲、说书拿去改编,也由丰来书肆负责,给李祁分成。

结局自然是皆大欢喜,双方都很满意,秦禄明表示一周之内,第一版的样板就能印刷出来,顺利的话,两月之内就能上架。

为此,李祁还取了个文绉绉的笔名,【知言】。

李祁本还担心这新开的丰来书肆没有人来,到时候书卖不出去怎么办?

才又被秦禄明普及了一番这古代话本的运营模式。

通常有新书出来,由某家书肆负责印刷出版,其他书肆也会看情况,是否适合自家风格等,进购几本摆在明显的位置。

若是购买的人多,还会继续向这个具体负责的书肆进货。

李祁表示理解,生产商和零售商。

并且正版的书,还有专门的画师进行人物绘制,夹杂在正版书籍里。

如果愿意秦禄明表示他可以带李祁去亲自与画师交流,沟通一下绘画,李祁在看了些这为画师的成果之后就表示不用了。

这画师水准还是颇为不错的,至少比这辈子马马虎虎练了几年的李祁,好的不知哪里去了。

他一个业务的,闲的慌了去指导人家专业插画师,还是等样品出来,再看成效。

随后李祁意外发现了报纸的存在,是一份《国报》,这意外的发现,让李祁深刻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他穿越到这个世界十几年了,竟然才发现还有报纸的存在!

一询问,果然又是太宗手笔,李祁……李祁已经麻木了。

《国报》由官府出面发售,多记录国中大事,最新这版就是北方战局大胜。

问题也来了,有点社会关系的,不需要报纸就能知道,平常百姓又不太关心,真的隐秘的,又不会登录在报上。

这就造成了《国报》十分尴尬的局面,知道信息的不需要,不知道的更不需要。

李祁旁敲侧击问了一下,报纸的宣传形式如此好,为何只有《国报》这一种。

“太宗所定,官府之外,任何人不得私办报纸。”

李祁这才反应过来,这个时代到底民智未开,一但被有心人利用,报纸就成了绝佳的宣传工具。

即便在他前世的年代,人人义务教育普及,都会受到一些破绽百出的舆论影响,何况现在。

最后李祁拿着一两五钱银子出来时,已是傍晚。

剩下一两五钱要等样本确认,正式印刷第一版时才付款,而且之后也不用李祁亲自来拿,到时候送到李府就是。

一回府,正好赶上晚饭。

李祁吃完就被李文彦带去了书房,询问起近日生活状况。

李文彦的句句关爱、声声询问,一点点的汇成暖流,在李祁的心底流淌。

李祁最怕的,就是自己还不起的爱,前世让他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今生又有这般将他放在心上的爹娘。

也是为了李文彦,不让他担心,他才同意来到李府,哪怕顶着外室子的尴尬身份。

不然他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就算苦一点,在外面又不是活不下去,何必来遭人白眼。

父子俩聊了好一会儿,李祁也跟他爹说了他在写话本的事,李文彦向来开明,自然是满心支持,还表示有需要尽管说。

顺带告诉李祁再有一个月,就是李老太太六十大寿,需不需爹帮他买礼物,李祁自然拒绝了。

礼物这种东西,他又不是能独立生活的成年人,不需要太贵重的,况且来府上一周多了,老太太面都没见到,明显不想理他,礼物什么的,表个心意就成。

李祁要回去时,才突然想起今天的秦禄明,观其言行举止,在京城应当是有些背景的。

“对了,爹,你可认识秦禄明?他就是我给你说的丰来书肆的老板。”

“秦禄明?这人我不认识,京城里姓秦的人家,就我所知,便有好几家,不过我记得没错的话,户部尚书秦崇礼家,他下一代的辈分就是‘禄’字,或许他跟秦尚书有关,明日我就去帮你问问。”

李祁一笑,“多谢爹。”

“你这孩子,跟你爹谢什么,‘谢’这个字,就在外面说,才是知礼,留在家里就是疏远。”

李文彦摇头,眯着眼,摸起自己还没留长的胡须。

“是,我知道了。”

“行了,回去吧,早点休息。”

回到自己的小院内,点起烛台,李祁开始思索他第二本话本的内容了。

说起来,这个时代的写书出版,可都是以年来计算,就算是近年来刚萌发的职业白话文话本写手,也大多是几个月或一两年一本。

而他们的一本书大多也就在几万字左右,多的也不过十来万,反倒是前朝的话本,有些话本能达到几十万字,还是以半文言形式写出来的,这样的话本通常耗费数十年的时间,着实令人敬佩。

所以之前那秦禄明虽然知道,李祁写的《梁丘传》没有写完,也并没有催他赶稿,只要明年能交就行。

但是,就算李祁没有水字数,全是干货,以他前世混男频的速度,一天两三千字还是妥妥没问题的。

看他几天就搞出了三万多字的《梁丘传》第一册就知道了。

李祁大纲计划是写五册,也就是近二十万万字。

换在前世也是一本书的字数,别说百万起步的男频了,连二十万起步的女频都比不上。

但毕竟时代不一样,这个时代的书习惯精雕细琢,李祁自然也会尽量精细。

还是那句话,超越时代半步是天才,超越一步是傻子。

并且这个时代印刷术还没那么发达,印出来的字也大,三四万字的书籍,跟后世二十万字书籍大小相当。

第二册的内容主要讲的就是主角梁丘怎么对抗蛮族,怎么行军打仗的故事了。

第一册中梁丘的少年时期占了大半,后来进军队,慢慢混出点声望,也没用多少笔墨。

李祁运用后世的写作手法来写一个英勇善战的天生将才,自然不会单单停留在形容词的堆砌上。

事实上,这也是这个时代刚萌芽的话本行业新人,时常犯的错误。

李祁在看书时就发现了,这些话本在塑造一个人物时,时常描写他衣着外貌,风度气质,但却没有将这个人物形象真正落实到位,他的所作所为,他的言谈举止,都应该与这个人物的定位相符合,而不单是外貌形象描写。

当然,这些话本也有李祁比不上的地方,毕竟大多是些真正读了数年圣贤之书的读书人,花费数年时间所写,书中一些诗词歌赋,也是作者亲自所写,这也是李祁的不足之处。

论文化底蕴,还是略输一筹。

不过李祁自然知道,什么叫‘以吾之长攻彼之短’。

既然那些话本问题是人设立不起来,他当然就要在这一方面狠狠下功夫。

并且,他的书是迎合更广大的人民市场,要那么多华美词藻,以致曲高和寡干嘛。

第二册里对梁丘的描述,就是运用多个真正的事例,真正的战斗场景,来写梁丘的军事才能。

什么英勇善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沉稳多智、力能扛鼎……没有事实的支撑,就只是一堆不停堆砌的形容词。

只有描写主角真实的战斗情景,才写出主角的品质。

李祁甚至将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战役运用到了梁丘和他好友韩语堂的身上,各种排兵布阵,后勤调度,兵器磨损,马匹饲养等,都写的极为详细真实。

在冷兵器时代,军队大致可分为攻城部队、守城部队和野战军,梁丘带领的这只不断壮大起来的部队,就属于野战部队。

作为这只部队的精神领袖和武力代表,梁丘硬生生的在整个国家混乱恐慌的时候,把部队培养出了钢铁般的意志和纪律。

跟蛮族作战甚至多次以少胜多,与那些蛮族几百人就攻破几千人守护的城池成鲜明对比。

这个时候的国家已经非常混乱了,北有外族入侵,南有各处叛乱,中央也是新君继位,朝廷各种焦头烂额。

所以朝廷的命令根本到不了前线,甚至中央方面的重心还在平息国内叛乱上,根本没将眼光头像边防,他们可能以为这又是一次习以为常的北方游牧民族的抢劫,多抢几次就走了,自然还是先搞死那些逆贼。

是以在梁丘的上司死后,没有朝廷命书,委派接手人物,他也顺理成章成了这支部队真正的掌握者。

之后更是带着大军打回了被蛮族占领的城池,并以此为基地,为夺回燕城而徐徐图之。

然而无法与朝廷取得联系,物资的匮乏,粮食的短缺,也限制了这只军队继续作战。

还好有座城池作后援,不至于让全军战士饿死,但没有朝廷送来的物资,梁丘也只能带着将士们开耕生产,韩语堂更是愁的每天都在掉头发。

但总得来说,事情在向好的方面发展,梁丘的存在,就像是个精神支柱,支撑着这个国家的边疆,让百姓心中有了个依靠。

慢慢恢复城池的生产生活,又渐渐地向周围辐射,逐步清缴周围的零散蛮族人。

在李祁的笔下,《梁丘传》第二册以各种战役为主,部队不断扩大,后期就是占领城池,恢复民生,外加大搞生产和基建了,甚至第二部写各种战役的时候,梁丘借鉴了不少他前世历史上的著名战役。

第三册应该就写起来更顺了,毕竟文章的整个基调已经铺好了。

李祁慢悠悠的写着他的第二册话本,这种没有编编催稿的日子真的是太美好了。

就在李祁第二册快要写完时,丰来书肆来人,说第一册的样本已经印好,要他去看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