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穿成谦妃后我在清宫修文物 > 第23章 暖砚

穿成谦妃后我在清宫修文物 第23章 暖砚

作者:玛蒂尔答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2-10-29 01:31:08 来源:文学城

“……刘姐姐,师傅今日心情似乎不大好,您确定要在此时求见他么?”

婉襄同小顺子站在乾清宫的值房门前,踟蹰盘桓的是她的心。

她同他点了点头,强迫自己坚定起来“小顺子,麻烦你替我通禀一声,不是今日也有来日,我总是要求见苏公公的。”

小顺子望着婉襄,“若是姐姐早日有这般决心……”

他的话只说到一半,便收拢在一个高深笑容之中,“奴才这就去见师傅。”

小顺子说完便轻轻推开了值房的门,一闪身进去,婉襄站在门外,听不见一点声响。

冬日里过了午后,紫禁城的天总是阴沉着。一到申时便大有潦草结束这一日的意思,到酉正,暮色便完全收拢了。

一阵冬风吹过来,婉襄下意识地瑟缩了一下,身后便传来轻轻的门被推开的声音,“刘姐姐,师傅在里面等你,你进去吧。”

婉襄回过身去再次同小顺子福了一福,便走进打开的那一扇门,朝着亮起了灯光的里间走去。

苏培盛就坐在里间正中央的太师椅上,正在饮一盏茶。

他仍在当值期间,只是此刻雍正并不需要他。所以他仍旧穿着红色蟒袍,从上至下一丝不苟,眼见婉襄进门却连眼皮也没抬,只是仍然将注意力放在他的那盏茶上。

婉襄便行下礼去,“奴才见过苏公公。”

在那一口茶入喉之前,他终究还是给了婉襄一点脸面,“原来是刘姑娘。”

只这样淡漠的一句,也并没有给婉襄留下什么话口子。

自己已得罪了苏培盛,婉襄其实也隐隐有所感,但此刻是无可奈何。

齐妃对她与桃叶的威胁就像是密布的阴云,她们不会每一次都有那么好的运气,得旁人搭救的。

唯有自救。

“与奴才同屋的宫女如今身体已经好了,今日奴才恰好在永寿宫的长街附近遇见了万岁爷,想起万岁爷半月之前曾想调奴才入乾清宫,因此……”

无论苏培盛打不打断她,婉襄的话都只能说到这里。

“万岁爷调姑娘入乾清宫,本是要姑娘照拂龙体。而姑娘既觉得好姐妹的性命比龙体更为重要,今日又何必再来?”

原来苏培盛是这样想的。

或许雍正也是。

站在苏培盛的立场之上,用现代人的话来说,是觉得她没有事业心,白白错过一个大好的机会。

婉襄正在思索自己应当如何答话,苏培盛便将手中的茶盏放在了桌上。瓷器与木质桌面碰撞,发出轻微的声响。

“心软且分不清主次,即便走上去也是无用的。刘姑娘,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吗?”

婉襄抬起头,迎上了苏培盛的目光。

太监总是面白无须,但上了年纪,也会如常人一般衰老。

苏培盛看起来还是比他实际的年龄要年轻一些,面上并无许多沟壑,此刻面无表情,有十分之庄重。

婉襄再拜下去,“公公今日之言,婉襄铭感五内,将来定不负公公扶持之情。”

苏培盛再是雍正身边的第一人,也总害怕有年老力薄,日久恩疏的一日。

她今日既来求他——也是因为她尚有求他的资本,总应当许以好处,如此这般,彼此之间才是平衡的。

下一刻苏培盛便自太师椅上站了起来,唤进奉茶宫女,将她手中的茶交到了婉襄手里。

“万岁爷许久不唤人进去了,我要去瞧一瞧。刘姑娘这便随我走一趟吧。”

婉襄本就是来乾清宫做宫女的,这是她分内之事。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她跟着苏培盛朝着灯火通明的乾清宫走去。

小宫女在前为她们掌灯,他们朝着乾清宫西侧的养心殿走去。

在清朝早期,这里只不过是宫中造办处制作御用物品的作坊,而雍正迁居养心殿之后众多的作坊便逐渐迁出了内廷。

小太监候在门前,婉襄不敢抬头,随着苏培盛走到了距离御座不远的地方。

她原本以为今日长街,他于轿辇之上从叩拜虔诚的她身边经过,彼此之间的距离便已经极远。

可此刻入目皆明黄,他仍旧高高在上,她才终于感受到“天威森严”这四个字究竟代表着什么。

婉襄觉得身体里的另一个自己已经开始微微地发着抖,而后她听见苏培盛轻轻地唤了一声,“万岁爷?”

宝座之上的人抬起头来,语气略略有些不耐烦,“朕此刻不想喝茶。”

苏培盛便回头望了婉襄一眼,看着她上前一步,“今日大雪,至此而雪盛,严冬已至,宜滋阴潜阳,请万岁爷沉心朝事之时亦兼顾龙体。”

婉襄这副身体本就属于十六岁的少女,音色清泠泠,如月下山泉。

上首的皇帝沉默了片刻,方才道:“既是如此,便奉上来吧。”

婉襄始终没有抬头,不知雍正此刻是什么神情,她心中不断回响的只是桃叶的那句话,“若是万岁爷心中已有姐姐,决计不会认不出你。”

他们此刻的距离比白日时更近。

婉襄奉上了茶盏,雍正却并没有立刻接过来,“是今日在长街之上遇见了朕,所以才想起来还有乾清宫这桩公案么?”

大雪之日,却并没有下雪。

周围只有烛花爆开的声音,以及,苏培盛从养心殿中走出去,那极轻微的关门声。

关门时带起了风,御案一旁烛台上的灯花也跳了跳,犹如婉襄此刻极速跳动的心。

在长街上他不是没有认出她,或许只是生她的气。他心里也不是没有她,所以才允许她这般冒犯。

婉襄跪下去,“奴才自知辜负圣恩,未敢有一日忘却。实是永寿宫宫女桃叶于奴才而言曾有救命之恩,因此不得不结草衔环相报。”

这在雍正眼中或许也不过只是狡辩,他是天下之主,没有什么人,什么恩情能够重得过他,应当重得过他。

但他很快便接过了婉襄手中的茶盏,宽宏大量地嘲笑着婉襄,“朕不过随口问一句,便吓得这样。”

他将那盏茶随手放在一旁,重又拿起婉襄进殿之时他手中的那只砚台,“过来帮朕瞧一瞧,朕总觉得内务府新造的这个砚台仍旧不大如意。”

婉襄仍为天威所慑,只是微微抬起头来,他却并未将他的目光收回,同她四目相对之时笑意更盛,拿起手中的砚盒在她眼前晃了晃。

婉襄脑海之中的系统又一次自动启动了,“发现故宫博物院未收藏古物,请执行者扫描相关文物。”

她努力地摒弃了脑海之中的杂念,仍旧一副谨小慎微模样,“不知万岁爷能否将这只暖砚交予奴才仔细一观?”

雍正自然而然地将这只暖砚交到了她手里,指尖短暂相触,如静电一般酥麻之感顷刻之间传进了婉襄心里。

她不得不将方才所生的旖旎心思都忘却了。

婉襄仔仔细细地将这只砚台都看过一遍,等待着进度读取完成,而后她微笑起来,尽量让自己的身体保持着同雍正坐在宝座之时一样的高度。

砚台放在御案上,她自虚空中拈出一支毛笔,佯装自其中取墨,“万岁爷,这只砚台太高了。”

这般高,书写时便会不方便。

冬日笔锋晓冻,墨池夜结,文人造出暖砚,本就是为了砚台之中的墨不凝结,书写流畅。

可若是取墨之时仍旧不便,岂不是顾此失彼?

这只暖砚应当原本就已经是雍正改造过的了,一般的暖砚或于盒下盛热水,或于其下燃炭,使火气透入砚底。

但这一只并不是,于观旁另做了一小炉,状如香炉形,底下有足,上有铜丝罩。如此这般,香炭潜燃,砚亦可暖。

她记得她曾经见过故宫博物院中的一只赤铜暖砚,此物应当就是它的前身。因并不能使得雍正满意,所以没有能够流传下来。

婉襄这般模仿一番,雍正也知问题所在,“那依你之见,应当如何改进?”

从他的笑意之中,婉襄一下子了悟,他哪里是不知道这个砚台的问题出在何处,不过是要使她说话,使她放松下来。

她领了他的情,按照记忆之中那只赤铜暖砚的模样描述,“暖砚做得高了,应当请匠人酌情再做得矮些。”

“此外,火炉之下的如意脚亦做得不好,不若去掉,在御案之上也能放更稳当些。毕竟御案之上多是文书等易燃且重要之物。”

婉襄演示之时,目光曾掠过御案之上。

雍正的东西摆放地十分整齐,只是因品类甚多而显得有些杂乱。

奏折占了绝大部分的空间,奏事折面为素纸,为表郑重意,请安折则以绫绢为面。

一旁有一些以素纸裁出来的小条,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红字,应当是朱谕。上面的内容婉襄既没有时间看,亦不敢看。

他的右手边有一张条幅,上书“戒急用忍”四字,是雍正对自己的提醒。

除此之外,便只有一副以水晶打造的眼镜——雍正年少时便酷好读书,他其实是个近视眼。

婉襄又想了想,觉得并没有其他值得改进之处了,下意识地望向雍正,却撞进他深邃的眼睛里。

“匠人都是不读书习字之人,因此不懂实用,只一味揣摩奢靡华丽之意,反使其偏离朕之本意。”

是望着她时的眼睛,不必蓄藏烛光或是月色,仍是明亮的。

“但婉襄,你并不是。”

本周(指榜期)第三更~下一章就要隐晦地表明心意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3章 暖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