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现言 > 穿成年代文女配后倒掉了鸡汤 > 第23章 23

穿成年代文女配后倒掉了鸡汤 第23章 23

作者:乐木敏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1-03-22 10:39:06 来源:文学城

学前班的小孩子,才六七岁的年龄,却是把村里大人们,学舌、背后议论人的毛病学得七八成。

“唐念念喜欢楚昭南。”

不知道这阵邪风是从哪个山缝隙里刮出来的,突然就变成一阵龙卷风,在三十三个孩子中间传开了。

唐念念上的这个小学,是在村里面。在这里上学的,是五大乡左右临近村里的适龄儿童,大家在上学之前大都见过。

不用网络,谣言一样长了腿,传得像是板上钉钉。

孙耀英听说了,打趣唐念念,“你喜欢楚昭南了?喜欢他什么?瞧你的小脸脏的!”

唐念念在学校已经解释了二三十遍,是同学们半懂半迷糊的起哄,是和玩过家家一样的玩笑话,没想到大人会过问。

被大人问出来,就有些认真的意味了。

“怎么不是他喜欢我?”

“有志气。”唐万年笑呵呵地说,“你要是真能嫁到楚家去,才算是帮了家里大忙呢。听说楚老板的生意又扩大了,这几天忙活着进机器装设备,扩大厂规模,开始招人了。”

“真的?那估计又要赚一大笔钱了,这是钱滚钱啊。”

羡慕,却仅仅是羡慕,没有什么启发和触动的。

楚家这边,杨千琴一样听说了谣言,她揶揄楚昭南,“唐念念?就是来家里找你的那个扎揪揪的漂亮小姑娘?长得不错,你喜欢就行。”

“不喜欢。”楚昭南烦声说。

楚向忱提醒杨千琴,“别给孩子说这些,他真的早恋了,有你哭的时候。”

“孩子们的玩笑话,大人们当笑话讲讲就算了,你怎么还当真了。”杨千琴说,“儿子,我提前告诉你,谈恋爱可以,真结婚了可不能娶唐家的女儿。打牌的场合,十次有八次能见到唐万年,一个大男人整天游手好闲的,和孙耀英关系好的几个妇女,哪个不是爱搬弄是非、背后议论人的。这样的夫妻俩,这么一大家子,真成了亲家,招惹不完的麻烦事儿。”

杨千琴是有远见的,原书里不就是这样吗?要不是唐念念谎称怀孕,嫁进了楚家,估计杨千琴肯定不会让楚昭南娶唐念念的。

“我出去玩了。”楚昭南把碗筷一推,跑出门去玩了。

“这孩子……”杨千琴问丈夫,“宝儿去坪市上学的事情,问得怎么样了?”

“说这几天能给消息,我再问问。”楚向忱说,“我看儿子没那么排斥在五大乡小学上课了,要不等初中再转去坪市上中学。”

“那怎么行,说好去坪市上小学的。赚钱再重要,哪有儿子重要,我们辛苦赚钱还不是为了他吗?”

财富不同,接触到的世界不同,观念不同,决定了孩子的起点不同。

楚昭南从出生,就站在了唐念念望尘莫及的高处,难怪楚昭南会睥睨地看着唐念念。

还好,现在,唐念念没有一丁点想嫁给楚昭南的想法了。

五大乡划分的田地里,有四个连起来的池塘,是被人承包着的。

最近听说,承包那人家里有事儿,想把池塘转让出去。一个池塘五百,四个池塘两千块钱,赠送一个半荒废的猪圈和倒塌一半的砖房。

唐万年是在打牌时候,听到别人说的,“两千块钱,贵是贵了点,能盖三间红砖瓦房了。可大小是个生意,如果收益还不错,三五年能回本。”

“两千块钱是纯池塘的本钱,鱼苗呢?饲料呢?这都不要钱?”孙耀英张嘴回怼丈夫,“庄稼人就老老实实种庄稼,别想着赚快钱,以为谁都长着楚向忱的脑袋?”

“说得也是,家里哪里有闲钱做生意。”唐万年唉声叹气,被孙耀英说落得脸上挂不住,“你这么生气做什么,就是听大家说了那么一嘴,回来说给你听听。”

“谁能赚钱谁去赚,和咱家没关系。”

在桌腿旁边蹲着,正在玩叠纸的唐念念抬起头,“池塘在哪里呀?”

“十三亩那块地往南走一百多步,要说离咱家的地块不远。”唐万年说。

唐念念去过田地,大概知道位置,她认真地记下了。

十三亩地,不是真的有十三亩土地,而是一个大地块的统称。

至于为什么起这个名字,唐念念问过唐万年,唐万年敷衍,“谁知道,老一辈开始就这么叫。”

很多事情,稀里糊涂的,就已经成了规矩。

唐念念顺着堤坝,沿着田间的小路往南走。

农闲时候,田间小道上没什么人、没什么车,偶尔有一两个是从南乡往北乡串门的路人。唐念念走了大概四十分钟,才到了十三亩地,她不确定,只能数田地里的坟头。

记得上次来捡麦秆时候,有个墓碑很显眼。听在田地里收麦子的农民说,那里就是十三亩地。

走啊走,终于看到四棵树,和一座塌了一半的矮房子,走到近处,就看到了池塘。

四个池塘,中间各有条约三米宽的通道,连成一片。池塘岸边不知道是谁家的地块,种着小麦,池塘边上长着郁郁葱葱的野草,水里不时有几尾鱼活跃地游来游去,带起阵阵水纹涟漪。

唐念念绕着池塘走。

池塘现在的承包人叫唐秀德,按照辈分,唐念念叫人伯伯。

唐秀德正好在池塘边上抽旱烟袋,看到个扎着揪揪的奶娃娃正背着手,从远处走过来,他把烟袋在鞋底上磕了磕,“你是谁家的娃,怎么一个人跑这么远?”

“我来看鱼。”唐念念指着水面,“好多大鱼。”

“等起鱼的时候,鱼更大,能有这么长。”德伯两只手比划了个长度,“提起来有十几斤重。”

“都有什么鱼呀?”唐念念好奇地问。

“鲤鱼、鲢鱼、草鱼……”德伯说了好几个品种。

唐念念看着平静的水面,她问,“我和爸爸去赶集,见过卖鱼,不知道那个是什么鱼。”

“这么长的,是鲫鱼,煲汤、清蒸最好。”德伯用拇指和食指比划长度,“长的,就是草鱼,过年时候炸着吃。”

过年时候,唐念念见孙耀英把洗干净的鱼挂在院子里的晾衣绳上,那大概就是草鱼。

“鱼贵,还是猪肉贵?”唐念念又问。

“你这娃娃,这么小年龄就知道精打细算过日子。”德伯笑得不行,“村里三三两两户家里大都养得有猪,养鱼的就这么两家,物以稀为贵,小娃娃你应该听过这个道理吧。要不是家里有事儿,没人照看这鱼塘,我是不舍得承包出去,再等几个月就到年底了,起鱼又是一笔钱,现在转出去真是不划算。哎,看我,和你一个孩子说这些做什么。”

唐念念问德伯,“你需要钱?”

“老伴生病,前些年鱼塘赚的钱全部贴补进去了,身边离不了人,我得陪着她去住院。”德伯从水里捞了一条黄鳝,用草捻成绳子,捆在鱼头上,让唐念念提溜着,“这个没刺,最适合小孩子吃,回家让你妈给你们做着吃。”

唐念念提着手里沉甸甸的鱼,她稚气地问,“要是我爸爸承包鱼塘,我是不是就能每天吃鱼了?”

“至少是比别家多吃几条,吃到你不想吃。”

总比萝卜白菜炖粉条有滋味吧。

唐念念没养过鱼,鱼缸里的鱼都没养过,更何况是承包鱼塘。

她仔细地盘算着,一亩池塘能养两百多条鱼,四个池塘能养多少条鱼,一条鱼的成本是多少,收成能是多少,脑袋里的计算器噼里啪啦地敲了一顿后,觉得这件事情还是有赚头的。

不然,德伯不会做这么几年。

池塘边上现在是荒草,承包过来后,可以种上果树,苹果树、梨树,树旁边低矮地方,可以种上瓜果蔬菜、花生、红薯。塌了一半的房子,稍微修葺之后,能勉强住人,房子左边现在是空地,可以修整出来做菜园,种些青菜、韭菜之类的,能去集市上售卖。房子右边是猪圈,村里别家大多在院子里建了猪舍,养起了肥猪,过年宰杀了自家吃,或者是售卖出去,孙耀英爱干净,没在家院子里养猪,现在可以把猪养在池塘这里。

岸上养猪,猪的排泄物排到池塘里,水里养鱼,水上还可以种些莲藕什么的。

等等,这不就是书本上学过的生态农业模式吗?

唐念念发动脑筋用力地想,好像是有农林牧结合、粮桑渔结合、鸡粪喂猪猪粪喂鱼,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和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通过食物链网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

这是九十年代才大力推行的生态农业模式。

唐念念越想越觉得靠谱,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地开发,垂直利用增加使用效率。

“巨款已到账、巨款已到账、巨款已到账……”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怎么说服唐万年和孙耀英承包鱼塘。

“吱”地一声,是自行车的车轮子在地上摩擦着,一个车轱辘抵在唐念念膝盖上。

唐念念在闷头走路,反正路上没车没人的,她就没留意。

抬头看向,那个不长眼睛撞向自己的人。

楚昭南跨在自行车上,满头的大汗,模样却清爽干净。

唐念念往边上让一步,让他先过去。

楚昭南一脚踩着脚踏板,另外一只脚推着地,滑了几下,等车子转起来,立刻松开脚,两只脚踩在脚踏板上,一圈一圈地蹬着走。

楚昭南在学骑自行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