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穿成科举文里的炮灰堂弟 > 第19章 第 19 章

穿成科举文里的炮灰堂弟 第19章 第 19 章

作者:二月茧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12-01 21:20:45 来源:文学城

在国公府门前下马车,元若甫跨过门房。

旁边小厮笑脸迎上来问候一声,他也不故意给人难堪,转头回了句“辛苦”,其他不多说。

夕照落日,他主仆二人经过大伯家的院前,听见些低沉的妇人说话声。

元若甫不觉停住步子,朝院门口多看了两眼。

按理说堂哥这回县试得了第二,如此大事,要放在寻常人家,多半是要欢天喜地了,可在国公府里,竟然连一盏灯笼都不配挂,冷冷清清的,惹人唏嘘。

这便是高门对嫡长孙的严苛之处,万事都要争第一。

正想着,院门推开,从里面出来几抹熟悉的身影。

素衣罗裙的李氏走在最前,而跟在最后的,正是元若甫的嫡祖母宋氏。

前几日,嫡祖母让刘嬷嬷送了雪梨,元若甫还记着这份人情,平日难得碰面,今晚遇见了,他自然要循着礼数,跟祖母道声谢。

谁知他刚一走近,就叫李氏盯上,那妇人的一双眸子瞪圆,眼底写满明晃晃的恨意。

若不是旁边丫鬟拉住她,恐怕已经冲上来,甩他一耳光。

“三哥儿?刚散学了吧。”

宋氏满面笑意的样子,看似和善,却比李氏明面上的恨,更叫元若甫警惕。

但元若甫面上没显情绪,只顺着宋氏回话。

随后宋氏又问他,今年的春衣做了没,够不够穿,叫他给赵氏带个话,明日过去主屋挑布料。

这些关怀,听在不知情人的耳中,当真要以为他祖孙两人相处得多亲密。

元若甫敛住思绪,谢过宋氏,便向宋氏、李氏告了别,踩着夕阳,往清荷院回去。

等人走远了,李氏的脾气立刻就压不住,言辞直白地问起婆母:为何要对一个庶出小子那般客气?还要请赵氏来挑布料?用不完,送给丫鬟,都不会给他们家!

宋氏停下把玩佛珠的手,细眉也拧到一起,觑着李氏,“好好收一收性子吧!”

李氏顿时哑了口。

见她冷静了点,宋氏语气稍微一软,听起来和气不少,“显哥儿明日进贡院,盼着他好好发挥吧。既然梦见老三家的要害他,就利用自己的长处,光明磊落地去赢老三家,不好么?把心思浪费在无用之处,不停败坏国公府的名声,惹老爷生气,往后,我都护不了你们。”

这回三清庙闹出的荒唐,把元居正气到一整天没吃一口东西,第二日也没上朝,直把宋氏吓了个够呛,赶紧让人送了冰糖和雪梨去清荷院,就想着给大儿子一家好好善后。

幸好老三家的也算好哄。

用了一盒冰糖、十个雪梨便哄好了,才没将事情再闹大,终是息事宁人了吧。

没曾想,才安身了三天,大儿媳李氏又差点犯错。

宋氏若不是看在元若显的面上,早就想扔下无药可救的李氏不管了。

“你也学学你二弟妹,管好自己的嘴。不该说话的时候,绝不多说一个字,那才是真正聪明的。”

李氏这边厢倒也认真听完了婆母的训诫,没再回口一句。

可她自以为的乖巧,依然入不了宋氏的眼。

只等院门一关,宋氏便长叹一声,与身旁的息嬷嬷感慨。

大儿媳是指望不上了,一点沉不住气,还老爱抖小机灵,殊不知早被人识破,自己还得意着呢。

以后她管不动家了,内院事务也决计不能交给李氏,不然会坏了大事的。

又问息嬷嬷,二儿媳和二哥儿是不是该从娘家回来了。

息嬷嬷提起,二奶奶传了封信到府上,信里写,下月才能回京,让老夫人不要太惦念。

“只是,亲家老夫人的身子,怕拖不住了。”

宋氏听了微怔,“算了,都是个人的命。年前染上伤寒,一去一来的折腾,真走了,也是儿女的福气吧!还耽误了咱二哥儿今年的科考呢……”

一旁息嬷嬷听了,没再说其他。

另一边,元若甫赶到清荷院,赵氏又在门前迎接。

他父亲还没下朝,母子俩边进院子,边聊起他堂哥这次县试第二的事。

对此,赵氏半点都不能理解,若是元若甫来年县试考到第二,她一定再去三清庙跪上一夜,还要买炮竹,足足放两天。

元安笑着凑上来,戏说,咱们公子来年可不考第二,大奶奶许是盼不到了!

三人一阵笑,引得元晴出门来瞧,直问娘和弟弟在笑什么,赵氏不肯说,一手揽住一个,一家三口进去屋门。

等元父回来一起用完了饭,天色忽然变得阴沉,空气也开始发闷。

赵氏吩咐丫鬟去院子收晾晒的药材,一时忙忙碌碌的。

元若甫去书房抄书背书,将近子时才歇了笔。

他回床头躺下,听着屋顶瓦片滴落雨水的绵密响动,渐渐合上了眼帘。

都说春雨贵如油,他便在心里祈祷这场雨多下几个时辰。

夜里醒时,雨声还没停,身上不免觉得冷,正要起身去箱子里翻找被褥,他听见赵氏推门进来,也把守在一旁的元安惊醒。

赵氏放下手里的烛台,叫元安去睡,她自己来照顾元若甫就行。

不好拒绝母亲的心意,元若甫安心坐在床头等母亲抱来被褥,帮他仔细铺好了。

之后母子俩坐着说起话。

赵氏看着元若甫,总觉得不可思议,如今的日子越来越好,就像是在做一场梦,还挺害怕这场梦随时要醒,他们一家又要变成从前的样子。

元若甫明白此时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只多喊了两声“娘”,听得赵氏眼泪又要下来。

“今日去书院,还好么?那个陈监院还敢为难你么?”赵氏托住儿子的手,“有事一定要讲,别再瞒着娘了。”

元若甫听娘还在误解,便替陈监院说了回好话,“监院对我很好,非常好,娘别担心。”

又一转话锋,说起林家妹妹要离京去邕城了。

赵氏并不知晓这档子事,详细问了林家妹妹的情况。

元若甫化繁为简,稍稍提了些重点,只说那位妹妹性格活泼,留在京城太受拘束,去邕城反而更开心些。

在儿女教养上,赵氏一向开明通融,要求不高。

此时,她倒很赞同元若甫的想法,认为林潇离京是不错的安排。

隔了瞬,赵氏直接将自己腕上的玉镯子摘下来,让他天亮带去书院转交林苏,送给林潇留个纪念。

“娘,您这礼物,太重了。”元若甫把玉镯子还给赵氏,没记错的话,镯子是他外祖母送的。

“那送个什么合适?”赵氏改问。

元若甫想了会,林潇是尚书府的嫡女,钱财珠钗之类,应该什么都不缺。

于是问赵氏,京城人去邕城生活,最怕什么?

这问题难住赵氏,她低头凝思,好一阵才回说:“冬天的冷,夏天的炎。”

元若甫点头说是。

赵氏却一疑,转眼入夏了,送护膝之类,岂不是更不合适?

“有什不合适?”元若甫微一垂眸,语气莫名失落,“那位林妹妹,往后很多年都不回京了。”

今日在书院听林苏说的时候,倒没感觉到内疚,此刻再一回味,他便很能理解林母齐氏在这件事上的气愤。

“那么小的一个女娃,怪叫人不放心的。”赵氏说着起身,端上了烛台,“我这就回屋,把艾草绒找出来,赶做一副护膝吧!好让林家妹妹带去邕城,留着今年冬天用。”

母亲手艺又快又巧,说一夜做好就做好了。

隔日一早,元若甫在院子里背完书,将护膝收进书箱里。

一路赶到书院,他直奔甲子班的背书区,找到林苏,送出母亲的临别礼。

周围甲子班的同窗皆在用心背书,纵使看见他二人的这一幕,也没在意,更不可能过问。

可其他早到的丙子班同窗见了,却未必不会议论几句。

“看见了没?春天里送护膝!哈哈哈——也就元三公子能干的出来……”

“元国公府没其他拿得出手的回礼了?送这种破烂玩意儿!”

林苏脾性并不好,一听这些话,立时反怼回去,“怎么?元三公子单送了我,没送你们,觉得眼热了?”

正好薛钏也到了书院,提着书箱走过,听见争吵便停下,朝林苏手里的东西瞥一眼,亦是冷笑道:“谁会稀罕那玩意儿?”

其他人跟着附和,乌央乌央的,随薛钏一道进了丙子班。

“我就见不了他身上那股子铜臭味儿!”林苏咬牙恨道,被元若甫拍拍肩膀,才转移开注意力,继续说自己妹妹林潇的事。

原来,林家姑父在邕城出任地方都司,算是品阶不低的武将。

但夫妻俩福薄,一直无后,早就跟林母齐氏提过,想把林潇接过去教养,大有过继的意思。

元若甫听着狠狠怔了瞬,不为林潇今后的生活担忧,只是忽然看透了。

书中故事多在京城发生,并没提过林家在京城之外的势力。

难怪他祖父一心想拉拢林家。

捋顺这一层关系,元若甫又问起薛钏家,打听道:“听刚才薛二公子的口气,好似家中很富裕!”

“就他母亲家里富裕,带了丰厚的嫁妆,”林苏颇有些不甘,“京城每年要办个捶丸大会,都由薛家来操持,有时连官家也会出席……”

听到这里元若甫不由一喜,薛家这般富足,拿出一千两肯定不在话下。

这回他便放心钓鱼罢。

忽然天又开始落雨。

路边的同窗纷纷朝书屋方向跑,元若甫撑开母亲为他备的伞,可林苏已经跑远。

再一转头,就见陆夫子面色焦虑地从身边经过。

正要追上去,只听不远处的湖对面,轰隆一声!

陆夫子愕然僵站在雨里,大喊:“快去藏书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