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 第8章 第 8 章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8章 第 8 章

作者:MM豆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3-13 20:32:43 来源:文学城

呜呼,裴少淮感慨,好不容易,终于叫父亲明白了自己的意思。

“嗯,想知道这是什么。”小娃娃点头,又道,“想识字。”

裴父心中更是欢喜,大抵是觉得儿子承了自己秉性,生来对诗书文卷格外感兴趣……这样聪明懂事的儿子,岂能叫人不喜欢。

“为父这便教淮儿识字。”

裴秉元抱着淮哥儿来到书案前坐下,让淮哥儿坐在膝上,可惜他的书房中并无孩童蒙学的书卷,裴秉元只好先将就着翻开书案上的《诗经》。

恰好翻到了《陈风·衡门》。

裴少淮没有选那些复杂的字,而是从“衡门之下,可以栖迟[1]”一句中选了个“門”字,小手指着,道:“爹爹,学这个。”

“这是‘門’字。”裴父轻声缓语,仔细给小娃娃解释道,“左边有一户,右边有一户,两户相合,即为‘門’也。府里最大的那两扇红门,便是咱们伯爵府的‘門’。”

繁体的“門”字正是由左右两户组成。

裴父说得慢,生怕小娃娃听不懂,还腾出一只手拿起毛笔,给淮哥儿画了门的形状。

淮哥儿跟着念道:“一户,又一户,門。”

裴父见儿子小小年岁能够听懂,心中颇有成就感,赞叹道:“咱们淮儿真聪慧。”随后又教了小娃娃十数个字,只选那简单的,以识字为主。

裴少淮听得认真,并非装出来——他虽是识字的,前世学的却是简体字,如今面对繁体,少不了要从头再学,免得以后一个失手露了破绽。

读书人对字带有敬畏之心,多一笔少一笔、写长了写短了都不行。

再者,裴秉元肚子里是有学识的,讲解时,细细讲了字的来源,为何是这个形状、如何演化成笔画,听着饶有趣味。

不知不觉便过了一个多时辰,裴秉元只顾着教儿子识字,忘了自己原先是打算写文章的。

若是旁人见了,定会大为赞叹这父慈子孝的场景。

要知晓伯爵府这位大老爷,是出了名的“一心读书,不问他事”,若打搅了他写文章,纵是平日性情温和,也是会严厉教训人的。

……

从父亲的书房中出来,小娃子裴少淮想起书中情节——

在原书中,裴少淮、裴秉元这对父子相处得并不好,愈到后头愈是相看厌恶。

因争夺淮哥儿,老太太和林氏相互斗狠,后宅不宁,使得裴秉元不能安心读书,是以裴秉元并不喜欢这个长子。

后来,淮哥儿长大了些,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四处招惹事端。裴秉元本就不喜欢出门交往,却被逼着出去替儿子料理那些事端,人疲心疲,他愈发觉得裴少淮这个儿子是老天派下来催债的。

等到裴少淮成了纨绔,背负恶名,一向温和的裴秉元质问老母亲,道:“瞧你养的好孙儿,宠成了甚么样,整个京都城都没他这般混账的。”

老太太痛心,应道:“你只管生,不管养,如今反倒怨起我来了。”

裴秉元无奈,仰天嚎啕发问:“我不过是想安静读书,怎就这般难?生了这样的儿子,此生恐怕再不得安稳,科考无望矣。”

言罢,折了笔,封了书,烧了书房,那等场面实在叫人唏嘘。

……

现如今,此淮哥儿非彼淮哥儿。

裴少淮心中暗想,他势必不会让这个府邸像原书那般乌烟瘴气,亦不会到处闯祸惹事,父亲想安安静静读书,他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至于父亲最后能否在科考上有所建树,裴少淮就不得而知了。

……

翌日,裴秉元找到老爷子、老太太,说起了昨日淮哥儿主动要识字的奇事,还说淮哥儿天资聪慧,学得很快。

两位老人自然是欢喜,却不全信,毕竟淮哥儿尚不足一岁半,迟疑问裴秉元:“此事当真?”

“当真,母亲若是不信,不如亲自问问淮儿。”

老太太抱着淮哥儿,问道:“淮哥儿,告诉祖母,你昨日跟父亲都学了些甚么?”

小娃娃指着外头,应道:“門,府上的大門。”

裴秉元在一旁补充道:“孩儿昨日教了他‘門’字。”

老太太欢喜加欣慰,笑得眼角都有些湿润了,仿佛看到了伯爵府日后的希望,一口一个乖孙儿,又问道:“咱们淮哥儿想读书?”

小娃娃点点头,应道:“想,读书,识字。”

“为什么呀?”

“喜欢。”

为什么?裴少淮穿到这里尚不足两年,对整个世道一知半解,小娃娃脑子又时常迷迷糊糊,哪里说得上究竟是为何读书呢。

只是直觉告诉他应当读书罢了。

趁此,裴秉元道出了自己的打算:“爹,娘,既然淮儿有此心性,孩儿想,索性就早些为他开蒙,免得耽误了他的天分,不知爹娘意下如何?”

老爷子、老太太虽是欢喜,但并不糊涂,谈及要给淮哥儿开蒙,他们反倒谨慎起来。

这么个小人儿,坐得住、吃得消吗?

别的人家,孩童五六岁才开蒙,即便是极富贵的人家,金贵教养,也至少等到两三岁才会开蒙。

而淮哥儿才一岁半。

老太太道:“淮哥儿才这么点大,是不是太早了些?”她是担忧拔苗助长,适得其反。

“说是开蒙,倒也不是正经开蒙。”裴秉元昨天夜里早便考虑过这些问题了,娓娓道来,“他还同往常一样,该睡睡,该玩玩,只当他闲下来的时候,送到孩儿的书房里来,教他认些字,说说那有趣的典故,亦或是背背诗词,全当是半玩半读,好让他晓得这书里头有这么多有趣的事儿,为往后打些基础。”

原来是这个意思的“开蒙”,裴少淮心想,这不就是古代幼儿园吗?也太小看我读书的决心了罢。

裴秉元又道:“淮儿筋骨还未发育全,力道不够,我不会急着教他端笔写字,断不会叫他劳累着的。”

裴少淮为达成目的,奶声奶气帮腔道:“书房,好玩,好多书。”

老太太点点头,但仍旧有疑虑,道:“你的想法是的好的,只是这一时半会儿,上哪去找这么一位塾师?”

在这科考至上的朝代,想要请一位好老师可就太难了。“但有三碗粮,不当孩子王”,但凡有些学问的读书人,不到穷途末路,未必肯去当私塾先生。那中了举的,已半只脚踏入了官途,必定奔着前程去,余下的便只有秀才公了。

纵是景川伯爵府这样的人家,想要找个西席名师,那也是不易的。

“淮儿年岁小,得是连教带哄,想要请塾师恐怕不易,加之外头的先生良莠不齐,我亦不放心……我思量着,不如就由我与爹一同教罢,不知爹意下如何?”裴秉元提议道,“我教他识字,父亲给他讲讲典故、诗词,也费不了多少时候。”

老爷子、老太太都有些诧异,儿子竟肯费这样的功夫。

又闻裴秉元道:“离下次秋闱还有两年,孩儿日日耗在书房里,也不见长进,倒不如抽些时间出来教教淮儿。”

老爷子欣然同意,道:“那自然是好的。”

……

恰好,沈姨娘带着津哥儿前来拜安,在外头听了全,她没有贸然进去打扰。

等到里头谈完了,她才让嬷嬷进去通报,带着津哥儿款款走进去。

“方才远远的,就听到了老祖宗的笑声,可是发生了甚么欢喜事?叫我们一起也听听。”沈姨娘问道。

每次前来问安,她素来是老太太问甚么,她答甚么,今日竟主动开口挑了话题。

“我们方才正说着,要给淮哥儿开蒙呢。”老太太乐呵呵地应道,下一瞬,老太太注意到跟前问安的津哥儿,明白了沈姨娘话里的话。

老太太抱来津哥儿,问道:“津哥儿,叫你跟着祖父、爹爹,一同识字好不好?”

津哥儿哪里懂甚么叫识字,这话在他听来,就同“祖母带你去玩好不好”是一样的,于是点点头,奶声奶气道:“好。”

老太太喜上眉梢,炫耀道:“瞧瞧,咱们裴家的儿孙,小小年纪就都懂得要读书认字。”

老爷子亦道:“那就都学,兄弟二人往后一起,相互照应,相互扶持。”

裴少淮这个奶娃子略感歉意,于是屁颠屁颠跑到津哥儿身边,牵起他的小手,说道:“弟弟,一起识字。”

此时,他心里想的满是——津弟,为兄真是不好意思,一不小心把你也卷进来了。我本只是闲着无聊想学学繁体字,打发时间,可从来没想过要把你也拉入坑,往后你可不要怪我……

可又一想,庶弟是个极有天分的读书人,做事刻苦专注,让他读书或许是适得其所。

裴少淮心里继续暗想——津弟啊,想必你以后也是要成为卷王的,晚卷不如早卷,不如就跟着为兄一起,兄弟齐心,卷死外头的那些人。

津哥儿很乖,任凭长兄牵着,点点头,应了一声“嗯嗯”。

……

傍晚,等林氏闲暇一些的时候,沈姨娘带着津哥儿来了朝露院。

寒暄片刻,沈姨娘说明来意,说是带津哥儿来感谢长兄的,敬重而客气。

林氏白日不在府上,不明就里,沈姨娘便同她说了“开蒙”的事。

林氏听后,心里欢喜,诧异自家儿子白日里还干成了这样的大事,面对沈姨娘的谢意,她应道:“我当是甚么大事,他们兄弟二人一同读书识字是好事,快别提甚么谢不谢的……他们兄弟俩这般亲近,别叫我们反倒生分了。”

面对沈姨娘,林氏素来都是一个态度——都是阴差阳错下进了这个府邸的妇人,不必相互为难,各自教养好自己的儿女便好。

沈姨娘走后,林氏开心抱起儿子,亲了好几口,道:“我的乖儿子。”

儿女乖巧,继女敬重,妾室规矩,林氏觉着这深院大府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了。

……

自这日以后,淮哥儿、津哥儿两兄弟开始读书认字。

只不过,两兄弟喜欢的“课程”略有不同。裴少淮喜欢父亲教他识字,学习繁体字,追溯字的来源,裴父还专程挑了漂亮的字帖来教识字,赏心悦目,这让裴少淮觉得,这些古朴的文字一撇一捺都那么有韵味。

裴少津还小,识字慢,但听得很专注。他喜欢听祖父讲典故,甚么曾子杀猪、草船借箭、孔融让梨……原来短短几个字,里头有这么多的故事,津哥儿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

每日午休完,津哥儿便急着去书房,嘴里念着:“快点,快点,祖父该说典故了。”

总之,兄弟二人小小年纪,读书识字,过得很是开心。

……

……

五月中旬,是日,林氏带来了个裁剪婆子,把伯爵府的几个姑娘都叫了过来,说是量一量身段,准备做今年的夏裙了。

那婆子测量莲姐儿身段时,最是仔细。

等到莲姐儿带着几个妹妹回去之后,林氏这才来到老太太屋里,说明了自己的意图——做夏裙只是个幌子,主要是为了给莲姐儿量身段。

“这及笄大礼上,采衣、初加、再加、三加,每个环节的衣制都有讲究,短褂、襦裙、曲裾深衣、大袖长裙……样样都少不得,还要缝制精巧,样式得体,不是十天半个月能做出来的。这本应由莲姐儿的亲舅母那边定制好送来,不是我操心的事,我也早叫人传话了,可那安远伯爵府迟迟没有回信,也不知晓有没有准备,只怕到了时候,胡乱送了几套过来,大礼上落了咱们裴家的脸面,又伤了莲姐儿的心。”林氏说道。

安远伯爵府那边的反应,让林氏心里没底。

又道:“儿媳便擅作主张,叫人来量一量莲姐儿的身段,自个儿做一套好的衣裳备着,有备无患。莲姐儿心思细,我也不能叫她知道了多想,才说是要做夏裙。这家店去岁替户部许尚书家的女儿做过衣服,儿媳见过,料子和手艺都是极好的……等织长裙绸面的时候,我再叫人送些金线过去,暗织在里头,贵气而不显,一定好看。”

最后才问:“母亲觉得如何?”

林氏就是有意说给老太太听的,既然是自己真心实意做的事,也费心思了,就理应说出来,叫婆母知道知道。

“你费心了,是你考虑得周全。”老太太点点头,又道,“你叫那店铺不要声张,暗地里做就好……万一安远伯爵府那头送来了好的,还是用他们的,也不能直接驳了他们的面。”

“儿媳省得了。”林氏应道,“过两日,我叫他们送些时兴的料子过来,母亲替莲姐儿选个好的。”

老太太点头应下。

衣制解决了,老太太问起头饰,道:“大礼上用的簪子、钗冠,你甚么打算?”簪子钗冠的打制比衣袍更费时间,也比衣袍更重要。

此事林氏亦早有准备,回答道:“母亲还记得上回参加勇国公家小孙女的及笄礼罢?那金钗冠上镶了多少的玛瑙宝石,瞧着多气派……儿媳没本事,折了好几折才打听到是哪个店铺打造的,正巧那家店手里没活儿,便承了这单生意。当然,咱们伯爵府不能似勇国公那么阔气,镶那么多宝石,免得被人说了闲话。我同掌柜商量过,在侧边、后头换一些珍珠、翡翠,效果也是极好的。”

老太太又是点点头,很满意。纵是裴府有那么多银子,也不敢像国公府那样,镶满宝石……凡事讲究规矩,不能僭越。

老太太问:“可有甚么难处?”

林氏点头,取出了一份宾客名单递给老太太,说道:“这是儿媳列的单子。”

趁着老太太看的时候,林氏说明道:“母亲也知晓儿媳的出身,若是要请这些正宾们,或许还要母亲出面……这单子上,若是有写得不齐全的,也请母亲好好指点指点。”

这一套下来,既明说了自己的功劳,又给足老太太面子。

……

在林氏的辛苦下,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转眼便到了六月。

[1]出自《诗经·陈风·衡门》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章 第 8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