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穿成锦鲤打造一个盛世 > 第24章 一家商定做美食

穿成锦鲤打造一个盛世 第24章 一家商定做美食

作者:小二甜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4-04 09:36:18 来源:文学城

经李氏提醒,杨小米先给马骥写了一个菜谱,商量先做出菜品,试探市场情况。并列了一串食材,让马骥去寻来给她制作样品菜。还得找一些好吃客,做点评,收集客户意见。

马骥知道李氏还要寻人商量,便也不说破,拿了菜单便雇了辆马车,上镇去采办食材了。

在他刚出村走没三里路时,就遇到了赶着马车回来的忠叔,和杨冠松。

杨冠松到家后,先喝了一口猪骨头汤,就禁不住地夸口王妈妈的手艺愈发精进了。

王妈妈捂嘴直乐,才被小桔子道破香汤的玄机出在自家小妹身上。听得众人一番细说解释,竟是拍大腿又惊又喜,抱着杨小米询问一番,直叹小妹真是福神降世,为家中招来如此福运。

“使得。”

他一口拍板定论,“马叔是什么人,爹在时咱们都熟悉。爹离家快一年,马叔不便在咱家走动,到了镇上必寻我说话,还请我吃过几次燕北楼的好酒好菜。要说来,燕北楼熬的汤,还真不及咱们家的。我相信马叔的为人,这生意,使得。”

有了杨冠松肯定,杨家人做食肆生意的心思便定了下来。

杨冠松又一一说了做食肆的诸多规矩,譬如要拿到官府开店的许可证,这方面和杨小米知道的现代开店三证齐全的要求也差不多,马骥那边应该能搞定。只是不可能像马骥想的那么好,立马就把酒楼开起来,那是明摆着跟燕北楼抢生意,容易遭到对方抵制或打压。

西北这地民风彪悍,敢在此做大买卖的商家都是有着极强悍的背景的,非匪即官。正所谓民不与官斗、更不能与匪争,这食肆的经营定位就不能与燕弱楼相冲,必须有差异化。

“燕北楼为了迎合混居夷人的饮食习惯,大多都卖羊肉食,不碰猪肉。如果我们做猪肉买卖的话,首先问题就是大家的饮食习惯是否愿意接受?”

杨小米发现,杨冠松这个大哥真不是读死书的那种书呆子,不仅阅历丰富,提出的问题一针见血,分析问题的能力极强,三两下就能想出不少点子和办法。

杨竞柏道,“那些狗鼻子,昨儿个闻到我的香汤,明明想喝还说什么,米丫儿说过的那什么酸?”

“吃,不,到,葡萄,说……”

“哎,对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一个个的看到马叔喝了我的汤,要跟我谈大生意了,今儿早我去上田,全跑来跟我叨叨。”

原来,酸香猪血和春笋肉片的美名,已经由吃过的杨氏族老,和田大状一家,在村子里传开了。找上杨竞柏的全是村上的壮劳力,十三四岁到十七八岁的小青年,正是长身体卖体力的时候,一天忙下来都沾不到几滴油腥,个个长得都跟芦柴棒似的,说不馋都是假的。尤其是看到杨竞柏喝猪肉汤吃猪肉后,不仅没事儿,抡起锄头干起活计来,比以往都有劲儿得多,这心思瞬间就跟随本能起舞。

民以食为天!

杨小米一听,大眼一亮,攥着小哥就是一阵嘀咕。

李氏和杨冠松听了,都忍俊不禁。

正在这时,大门被砰砰砰地敲响,传来王妈妈的急唤声儿。

众人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儿,急忙开门,王妈妈冲进门后,转身就把门用力合上了,抚着胸口直喘气儿。

李氏问发生了什么事。

王妈妈道,“全是来问猪骨头汤的,二狗家,李四家,铁柱家,想来咱家讨一口汤喝喝看。我说都喝光了,她们还不信。铁柱家的娘子还一直拉着我说个不停,硬塞给我一篓子窝头……”

王妈一掀手上的竹篮子,果然躺着几个明显是新出炉的粟米粑粑。

杨小米伸手拿来,和小桔子分了吃,边吃边嫌弃。

“娘,难吃。”粗口,干瘪,远没李氏做的香软甜糯。

众人就笑了。

“你呀,小吃嘴,还嫌弃。”

杨小米想了想,回头就自己做。

用上猪油蒸出桔香糕,加上家里自制的桔饼花生碎。猪油的香,吃上一口如同吃了一口香肉,桔饼的果甜味刚好解除油腻感,丰富了味觉,又增加了口感。

杨冠松吃了后,直竖大拇指,吃得开不了口。

杨小米问,“大哥,这个,送,先生,同窗,会吃吗?”

杨冠松一听,看着那满满一簸箕、黄澄澄、香喷喷、冒着热气儿桔香糕,一下明白了妹妹的意思。

杨冠松二话没说,当即提起篮子,就跟忠伯赶回了朔阳镇。

今儿他也是因为母亲让人捎急信儿,才赶回来的。私塾先生也是看在他学文作得好,又接了举人礼,否则一般学生动不动就往家里跑,那是很招先生嫌弃的。

之后,杨小米又想做一篮子送给小哥吃,中途累得小胳膊抬不起,王妈妈忙接过了活计。

田大壮跑来找杨小米时,杨小米正坐在石桌上,读《三字经》,李氏给她揉着小胳膊。

“米丫儿,”田大壮的样子很兴奋,把头晚吃的春笋烧猪肉夸了一通,“我阿叔说,这味儿比上燕北楼的炒羊盒都好吃一百倍,还没那种怪味儿。”

炒羊盒,就是炒羊杂。

怪味儿,就是膻味儿。

他们关内的人多食羊肉,但羊肉对普通平民百姓来说都是奢侈品的存在,这便是之前米丫儿半月才吃到一次肉的原因。

“米丫儿,我把狍子肉都给你,你能不能……做个笋娃子狍子肉啊?”

狍子肉,性温,营养价值比牛羊肉都高,被谓为“兽肉之王”。但也因为都是瘦肉,口感自比不得脂肪肥厚的猪肉受大众欢迎,要做得好吃自有一套法子。

“好。”

杨小米点头一笑,又竖起一根小食指。

田大壮知道,这是代表有一个交换条件,想也不想就答应了。

杨小米坏笑,“一半肉,给刘婶,吃。”

“啊,给那个……”田大壮意识到自己说溜嘴,咬住唇,包子脸打起了褶子,“这是我叔给我打的,为啥要给她?”

“你娘啊!”

田大壮一听,圆脸都快皱成包子了。

杨小米想:这小子大概很想骂一句“去你娘的”。

“为什么?”可惜憋了半晌,知道杨家是读书人,不喜欢粗言秽语,憋出这一句也算难为这小子了。

杨小米晃晃小脑袋,“秘,密。”

田大壮:黑线瞪眼.JPG

李氏在一旁做着针线活儿,看着两小你来我往的,忍俊不禁,终于笑出声儿来。

但她知道女儿那小心思,刘氏小鸡肚肠、尖酸刻薄,实非什么贤妻良母,但有个大喇叭的习惯。要是得了什么好处,一定会宣传得全村皆知。

田家在村里也是有名的大户人家,吃家用度都是村里妇人们眼馋追逐的对象。刘氏很喜欢被人羡慕、恭维的优越感,要是吃了好吃的,肯定见人就夸,逢人就说,还会带起一帮妇人的购买欲。

杨小米立即跑去厨房,拿了两只热呼的猪油粟米粑出来,故意在人家小少年面前晃一圈儿,还不给吃。

可怜的小少年,看着小丫头当着自己面吃得津津有味,瞬间就弃甲投降了。

田大壮的内心:不,他才不是因为贪吃,他只是……他就是想知道那是什么秘密。

……

之后,杨小米每日都会出一个新菜式。

狍子肉做成了酸辣肉包,精面有限,仅仅只出了四个白胖胖的大包子,送了两只给刘氏,称为福神包。

包与狍谐音,倒是很合这道小吃的意境。

但这个时代并没有“包子”之称,倒是有“蒸饼”,包括了所有需要发酵的面食,不论是否有心馅儿。元明时期,南北方多称其为馒头。正式区别,便要到清朝了。

刘氏吃了之后,惊为天人,直问田大壮从何而来。

田大壮按着杨小米教的,说,福神包出自福香居。

刘氏知道燕北楼,却是第一次听说还有福香居。开始还并不相信,以为田大壮忽悠人。但过了一日两日,她害喜严重,吃啥吐啥,饿得头昏眼花时,田大壮送上了桔香饼。

刘氏光是闻到桔香味儿,就没了呕感,吃下一个后,香腻甜脆,还有花生米可以磨磨牙,没有吐。

孕妇口味本就古怪,这一下就不得了了。开始托人甚至花银钱,让人到朔阳镇寻福香居,买包子和桔香饼,当然无果。憋得她整日见了一群村中孕妇,都要叨叨上好一阵儿,说得众孕妇一个个也跟着犯毛病,全跟家里男人叫着想吃包子和桔香饼。

女人怀孕就成了家里的太岁,男人们被闹得不行就四处打听。很快就打听到,杨竞柏吃过好多香喷喷的桔香饼,以为是经常来往村镇上的忠叔,给杨家人从镇上带来的,便要出钱购买。

当然,这也是杨小米每天下午,都要背着小背娄给小哥送吃食,经营出来的口碑效应。

没想到短短几天时间,王妈妈做桔香饼,就把家里的桔饼用光了,卖掉了百多个饼。

……

这一晚,睡前。

杨小米把装满了铜钱的陶罐子倒在暖炕上,一个一个数。

李氏坐在一边绣花,把油灯挪到了女儿身边。这油灯也是王妈妈得了杨小米的提醒,把那猪皮又狠狠刮了一层,省下不少文钱,让老人家很得意了一阵。

“一,二,三……一,二三……”

每数完一百,田小米就用自制鹅毛管子蘸水笔,在纸上写划一笔,写了两个半“正”字。

“娘,娘。”

李氏看一眼,笑道,“米丫儿真能干,咱们这是赚了一吊钱,有一两银子。”

一吊钱,就是一千多个铜板,一个铜板称一文,相当于一两银子。铜板是普通老百姓中流传的常见交易货币,就像现代社会大家都用纸币,支票那种东西都是商业往来,日常生活是不用的。

“娘。”

杨小米把铜板装好,推给李氏,“大哥。”

李氏不解,“这个钱,给大哥?让他帮你进食材?”

杨小米晃头,一字一句道,“讨,嫂嫂。”

李氏真没想到小丫头会说出这话,心想该是前段时间太多媒婆上门说亲,就拿着丫头的采礼谈条件。

村里人虽纯朴,在婚姻嫁娶上也很市侩,都觉得生养女儿是赔钱货,大多成年后被家人换成采礼钱。可是,他们杨家人从来没有把女儿当成累赘。

李氏一下抱住女儿,亲亲那可爱的小脸蛋,声音有些抖,“傻丫头,哥哥们讨嫂嫂,他们自己要努力。哪有妹妹给哥哥赚聘礼钱的,我可不养这么没用的哥儿。

米丫儿是娘的心肝宝贝,是咱们杨家的小福娃,娘只盼你能平平安安、高高兴兴地长大,快乐地过一生。”

李氏认为女儿是怕家里人嫌弃她累赘,被家人换银子抛弃掉,才努力想法子做吃食赚银两,这么小小的人儿,瘦伶伶的胳膊就要揉面、拿菜刀,愈想愈是让人心疼得紧,连连宽慰承诺。

“这些钱,米丫儿自己赚来的,都是米丫儿的。要是米丫舍不得用,那娘帮米丫儿存着,做米丫儿以后的嫁妆。”

李氏将小陶罐子封好了,塞进炕头里的暗隔。

杨小米被李氏亲了又亲,和前世的亲妈一样,对她是真的疼到骨子里的好,更是感动,更想赚更多的银钱,改善家庭条件,大家都过上更舒服的日子。

……

之后,杨小米便开始拓展自己的菜单。

又捣腾出香椿芽炒大鹅蛋,取名,春神报喜

猪网油裹香葱豆皮油炸条,取名,佛手酥。

猪油鸡蛋抱鲜胡萝卜丁,取名,金玉满堂。

这些食材,都是村人们见过,却从未想过能做出来的吃食,经过杨小米巧妙心思,便成了众人交口称赞的美味儿。

不过没几日,家里能用的食材,都被杨小米撸了个遍,便有些捉襟见肘,尤其是最佳美食伴侣猪油消耗过快,所剩无几了。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食大计暂时告一段落。

隔了几日,没有点心解馋压喜症的孕妇们,就受不了了,众人合计着,撺掇刘氏当先锋,找上杨家向杨二郎讨食。

刘氏撑着腰,腆着才三个月不到的肚子,埋怨道,“杨二郎,你也忒不厚道了,拿那么多好吃的勾了咱们一肚子馋虫。现在大家伙儿的馋虫都被养大了,你撒手说没好食料了,这可不成啊!”

“是呀,二郎,你快想想法子,去那个什么福香居再进点那小糕点,成不?我们给你加一成跑路费。”

“二郎,我就好那口佛手酥,你多进点来,我,我给你出两成跑路费。”

刘氏大叫一声,“喂,你们什么意思?明明是我先来杨家找二郎的,我就要桔香饼,二郎你能拿多少我全要。好歹咱们做了几十年邻居,米丫儿跟大壮又那么好。”

她一边说着,一边蹭上前腼着脸做娇羞状、商量折价,吓得正啃着甘庶棒解渴的杨竞柏,一蹦而起,跳到了层檐上。川北屋均修平顶,可晒干货,还能纳凉休闲。

这时,离开近半月的马骥终于带着一大马车的食材,到了杨家。

大黄汪汪叫唤着,甩着大尾巴冲上前,就被扔了一块大骨头,立马认了好。

马骥笑嘻嘻地走进院子,隔着一人多远,朝众妇人行了礼,便道,“几位孕娘子,在下马骥。你们想吃的福香居小食,正是在下专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一家商定做美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