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穿成公主后从养猪开启事业线 > 第164章 五四

穿成公主后从养猪开启事业线 第164章 五四

作者:艾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3 00:00:07 来源:文学城

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很悠闲,最初林宸就是这么以为的,任谁都不会觉得处于郊区,旁边有着大片农田,周围除了一个启蒙书院之外就是种田的养猪的的地方能有什么读书人。

可惜她以为是她以为,实际上每天来人虽然没有很多,但也算不上少,最初这些人确实是来看林宸这个靖和公主的,只是后来他们就发现了图书馆的亮点,这里的书是真的多啊!可以说是平生未见的那种多,虽然林宸一直认为图书馆的书少,但是实际上在这个时代,除非是传承了百年以上的世家或者在战争之中发家的那些,能在一个家里找出一个大箱子的书都是厉害了。

那么在图书馆里面有多少书呢?按分类来说,三百千四书五经这些经典书籍,只要是市面上有售卖的,那就指定在这儿能找到,这属于基础类书籍,如果按分科来算的话,姑且应该算是语文,接下来是数学,别看数学在华夏以前好像很小众,只有少数人研究,出名的书就那么几本,实际上真搜罗的话,其实也是能搜罗一书架的,虽然最出名的还是就那些,剩下的不是重复就是成就达不到那几本的程度,但是这也是数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了。

其中的亮点是在林宸和紫宸书院的那些学者们提出要用简单的符号展现他们的各种公式之后,他们还真整理出来了一套简单便捷明了的公式定义,怎么说呢,除了用的符号不一样,整体来说和她以前学数学的时候课本上的也差不多,不过也是,虽然是用文字阐述的定义,但是实质上还是一样的东西,他们甚至把那所谓的阿拉伯数字都折腾出来了好几个,让看到的林宸有点手痒,就插手了那么一下,然后就这么的,数学数字出现了。

林宸当时简直就是惊呆了,这和她学的不说一模一样,也有九分相似,问他们为什么会想出这样的符号,他们直接把易经的卦象一一画了出来,还正儿八经的解释,看看这一“一”,在易经里面代表的是阳,但是也可以看成是一,这两“一一”,在易经里面是阴,但是这不就是二嘛,这一直接竖起来,二呢写的快一点,不就出来了,至于三这个,其实和二一样,其实就和造字一样,虽然林宸不太理解,甚至因为她的数学水平有限,对于这些解释很多都好像懂了但是又没有懂,但是他们这样解释,又有那么一种似是而非的这确实是出自于华夏文化逻辑范围解释的通的感觉,都让她对上辈子这些数字是来自于阿拉伯世界的宣传产生了一种质疑的心态。

可惜,她穿的太早,这些事已经变成了不可知,只是这么一搞,林宸发现以后可能直接就没有阿拉伯数字了,有的只是算科数字,对此,林宸只能说幸好这些东西她以后不用研究,不然真的是头大。

最重要的是礼部觉得这套数字很简单,只要不用于容易被修改的记账这些场合,简单一些也便于使用,甚至很多人使用了之后一发不可收拾。

而林宸作为紫宸书院的最大关系户,这些新成果自然是直接就摆上了图书馆的书架,甚至为了宣传,林宸还自掏腰包印了好些本,每个建成的图书馆都送了好些本,有人看没有不重要,重要的是排面要足。

可以说是典籍里面最少的算科都是如此,那医科这个各朝各代都要官方修书私人写书,有了新的理论发现要写书,有了新的药草研究也要重新修一本书,反正只要是弃文从医研究出了点名堂的,不写一本书来展现一下他原来不是考科举考不上,纯粹是点错技能点了,那简直就是白弃文了。

说是这么说,但是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很多医者就是学文半道转职了去学医去了,有那么一个说法,宋以前的士大夫那是人均合格的医者,他们遇到风寒了,第一反应不是找医者给看诊,而是一手搭另一手把脉,然后开始自己给自己开药,主打的就是自己的病自己治起来更放心。

说华夏的历史就是一个在瘟疫之中的挣扎史,应该大部分人都是没意见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作为华夏文化积累最丰富的世家,怎么可能把家族的命运交给他人,看看史书,越是世家反而越是人口增长的越是迅速,虽然有人会说世家小妾多什么的,但是如果不能保证生下来的孩子健康存活,怎么保证世家的延绵不绝呢。

这样的积累下来,医书的数量也绝对比很多人知道的多得多,没办法,这是一个没有证书限制行业的时代,是个人有书有天分就可以在某方面自行研究,反正研究出名堂了也是先在周边的亲人身上用,效果好了名声自然就出去了。

华夏历史上多少名医不是他们本人从小体弱多病然后开始发奋图强学习医术,然后硬生生的把他们自己修炼成了一代名医,再不然就是亲人或者身边家族里面因为某种疾病瘟疫出现大量减员,这人为之痛心,然后化悲愤为力量寻找治疗方法,然后历经多长时间成了被人称道的好医生。

华夏有个可以说被所有人认可的三不朽,具体言之就是“立言立德立功”,林宸认为成为一个医者绝对是最佳的达成三不朽的方案,除此之外最显眼的就是历代大儒,再不然就是要有卓越功勋的在史书青史留名。

对于医者来说,他们是一群“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具有崇高使命的人,当然所有的读书人基本都是奔着成为良相去的,可惜真成了良相,能受的起历史的考验的就那么几个,而医者也一样,从文转医的数不胜数,到最后成为能被人记住的又有几个呢。

华夏的古代教育无疑是很成功的,每个读书人都以在史书上有一席之地为荣,而医者想要达成这个愿望明显是有点难的,但是作为医者虽然底层逻辑都脱离不开“阴阳五行”,但是实际上又要具体案例具体分析,于是即使学的东西基础都一样,却会因为遇到的病人不同而有不同的感悟,这有了和别人不一样的感悟,那就一定要记录下来,不管是让后人知道还是让后人增加经验值都是很好的,而身为名医,那都是不缺钱的,而且任何一个名医都是他所在的那一片的名流请,没有谁愿意得罪,谁知道谁哪一天就得求上门去,所以他们写的书想要流传下来也是相对容易很多的事,然后你就会发现很多医者世家有很多家传的医书。

林宸不知道这些家传的医书是如何出现在皇家藏书阁里面的,但是如果说这些书每一本都代表着一个医者一辈子的经验那应该是没有人否认的,她就觉得与其让这些书在藏书阁里面不被人发现,不如拿出来放在图书馆让有志于医道的人们看到,到最后,竟然也在图书馆占据了老大的一片空间,而林宸的小惊喜要放在这么多的书里面,确实是能称得上惊喜了。

和这些能占据大片空间的不同,什么琴棋书画相关的书籍那是挤挤挨挨的放在了一起,被命名为艺术类,让看到的人都忍不住为之抹一把辛酸泪。

作为和皇庄、农学院挨着的图书馆,即使农学类的书籍没有那么多,在分类上,还是直接划出了大片的空间,林宸是这样对着农学院和皇庄的人说的,这里是给农学,不管是种植还是养殖预留的空间,就等着他们把这些地方填满了。

早就精通画大饼的林宸是画完大饼就直接闪人,留下被大饼的前景给激发出了无线热情的学院和皇庄众人对着大片的空间浮想联翩。

这些来看书的皇庄和农学院来人最初还会关注一下图书管理员,到后来才发现这农学分类的书里面内容真的是太精彩了,那么多的多种类种植和养殖方法被收集分类然后录入了同类书籍里面,对于他们来说绝对是宝贵的研究方向,这下好了,因为图书馆的书不外借,他们无师自通的自带了小本本,拿上简便的炭笔开始刷刷刷的抄书。

这就显出来当初让他们读书识字的好处来了,虽然当初他们学的时候都觉得他们年龄大了,学了也没用,到现在抄书的时候度感叹他们当初是多么的努力才学的这么好,任何一本书他们都看得懂。

对此,默默围观的林宸撇撇嘴,他们当然看得懂了,这些书的内容明显就是那些出成果的为了方便被传播直接用白话文写出来的,都这样了,他们要是再看不懂,真是白瞎了前人的良苦用心。

在身边的人都开始进入学习模式之后,林宸看着随着时间不再紧绷的保镖们,还是决定去看看林世子这个表哥。

任何一件事想要知道发生了什么听听当事人的讲述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有话说

第164章 五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