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穿成反派他长兄(穿书) > 第27章 【第二十七章】

穿成反派他长兄(穿书) 第27章 【第二十七章】

作者:孤荷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11-15 12:33:41 来源:文学城

【第二十七章】

“阮大人。”待旁人悉数退散之后,温廷安上前一步行了一礼。

“此番任务,你的表现出乎本官的意料。”阮渊陵柔缓抚揉着左掌拇指处的尾戒,一双邃眸,犹若仲夏松涧里烹煮过的清泉,细长的眼褶处蕴藏着某种凌冽凉薄的温度,但也藏有一丝锐意与锋芒,衬得他不怒而威,气度斐然。

仔细端详着她时,阮渊陵想起两人初见之时,这小孩儿还仅是总角的年纪,丱发双髻,一席绿松石色茧绸小袄袍,搦墨铺纸,在温善晋的谆谆督导之下,坐在金丝楠木的杌凳,垂着乌绒的小脑袋,郁郁寡欢地临摹着鞫谳分司后的一纸判状,不知不觉间,白驹过隙,小孩儿已然出落这般大了,同雨后竹笋般,身量清隽修直,快要高过他的肩膊。

温廷安不避不让地迎视他,道了一声:“大人过誉,一切皆是朱叔的功劳。”

看着了她掩藏在眸底的一些疑窦,阮渊陵遂是收持住心绪,淡声吩咐她落座,手掌稍稍抚住膝肘,且先问道:“今夜在閤门做抄手,看了数个时辰的公牍与奏章,收效如何?”

阮渊陵问她这一问,绝非闲情叙话,定是要让她交代一些要紧之事的。

“禀大人话,收效颇丰,”温廷安道,“朝中党争势同水火,风雨暗涌,温家虽然是慎独持静,也未能幸免于难,三日前有一小报,冒天下之大不韪仿造圣谕,攻讦家父,巡抚御史吴嵬吴大人联袂兰台七位谏官,上奏为家父正名,昨日官家下了一道手谕,针砭兹谣,悬赏万贯以取缔该小报,且命大理寺究勘兹事之经纬脉络。”

阮渊陵点了点头,嗯了一声,浅啜一口瘦西湖龙井,淡声道解释:“如此,你大抵也晓得了本官昨夜为何造谒国公府。放眼这大邺,外有金谍觊觎,犯禁屡禁不止,内有欺罔圣听的小报,在洛阳城内恣睢造势,加之春闱会试将近,温家倏然被人落井下石,这几桩事体撞在了一处,绝非偶然。”

“本官听闻枢密院今夜要抓人,那个作饵的梁庚尧,可能是伪诏案子的破局之人,本官打算差人捉来,但碍于西廊坊禁军把守森严,遂命你偷梁换柱,把谍者替本官送一趟。”

按此意思,区区市井报堂之流,之所以有恃无恐,敢造出一折假圣旨,还将祸水引向温家,背后可能有大金谍者在暗中挑拨教唆,意欲在朝野之中掀起动乱,大理寺领了这一桩大案,要诀狱推鞫的话,得先寻做伪诏的报堂。

洛阳城内报业繁荣蒡葧,大大小小报堂拢共有千户万户,逐一搜检显然不切实际,阮渊陵决意从梁庚尧身上着手,寻根溯源,这位大金谍者极可能与伪诏一案有所牵涉。

至于贸然将梁庚尧擒走,搅乱了枢密院与刑部一手布下的引蛇出洞之计,阮渊陵倒是乐见其成。

大理寺统摄三法司,与枢密院刑部不睦已久。开朝以来,圣人崇武,从个质库拨冗百万贯公用钱给枢密院,禄奉超出同品文官的三成,作蓄兵养锐之用,但枢密院大手大脚用公款,馈以酒食,会饮双阙,歌舞相继,助长了奢靡贪猥之风,这其中,尤以庞家、钟家为首,他们过得春风得意,反衬得三司地位逊色,纵然有台谏官弹劾此邪风,但官家为了息事宁人,将折子一再压下。这梁子算是真正结下了。

温廷安在閤门翻阅完公牍之后,早已晓悟阮渊陵寻她做事的内情,她垂着眸,倏然问道:“大人寻我做这些事,归根结底,可是为着元祐议和的旧案?”

“是。”阮渊陵觉得温廷安还算是聪慧的,抚掌淡笑道,“这一屋子聚在此处的人,都与这一桩旧案有所纠葛,不论是沈伯晗,亦或是崔元昭、朱老九。”眼下之意,她亦复如是。

温廷安自然知晓自己是何处境,庞家位极人臣,温家渐而式微,温青松望着孙辈靠科举入朝为官,好为温家扎稳脚跟。

阮渊陵终于说明真实用意了:“你父亲,身为元祐议和案的谈判使臣,去岁暮春时节前去大金议和,这件事想必你已然清楚,但议和一案疑点重重,为何庞氏率领的精锐会倏然落入敌网,于一夜之间溃不成军?为何金人急于求和?为何温家决意要走议和这一条路?”

阮渊陵问这些话,也没让温廷安答的意思,权当承上启下:“这些当年,此些疑处都没个交代,就这般囫囵地翻篇而去,你父亲遭罹贬谪,庞家屡迁高位,而今岁,议和似有崩裂之事,邺金之间的战事怕是会再起,这些疑绪,你身为国公府的世子爷,是嫡长孙,难道不欲调查清楚真相么?”

温廷安陷入了短瞬的沉默,这些疑窦,她确乎该调查清楚,但这意味着与阮渊陵合作,昨夜她窥听墙角,温老太爷的立场是明哲保身,极力反对温家重新被旧案所牵涉,若她贸然选择与大理寺暗中往来,互通谍报,怕是不久就会被人发觉出端倪,毕竟崇文院里的管事长贵与墩子,俱是耳通目明之辈,她今夜出来一趟,怕是回去必会遭致盘审,纵然没有盘审,至少也让他们心生疑窦,此后继续在阮渊陵麾下干事,怕是会暴露马脚。

她也作了它想,假令在阮渊陵麾下行事,今后有大理寺作为一重靠山,今后若与温廷舜若生隙故,这厢对她起了杀心,打算将她抽筋剥皮做成人骨灯笼的话,相信他看在她的身份,也不会断然取她性命。最为主要地是,沈云升亦是阮渊陵麾下的暗桩,若是与沈云升深入交好,日后他能作为她的第二重靠山。

温廷安在温老太爷的严令与自家性命之间来回权衡,重心明显偏向了后者。

月色稀薄,槛窗之外的水榭溢出了一缕清辉,月晕偏略地斜照而来,落入温廷安的眉眸之间,投射出清隽俊朗的轮廓,她瞳仁澄澈如水,倒映着一室的烛火,阮渊陵看她晌久,知晓这小孩儿担虑什么,不由软了口吻,沉吟一阵,温沉道:“让温太师同意你在本官这里做事,倒有一个光明正大的法子。”

温廷安问:“什么法子?”

阮渊陵道:“通过三日之后的升舍试,若是成为雍院内舍生,此后治事部分的课程,本官亲自主课。”由他在三舍苑主课的话,那么,温青松自当是不好劝阻,或是勒令族学学丞更换授课博士。

在柔和的光线之中,温廷安缓而慢地瞠住了眸子,让一个大理寺寺丞级别之上的大人物,屈尊来三舍苑内舍给律学生员讲授律论课业?放在前世,相当于最高人民法院的领导,莅临一座高校当客座教授了。

“吕鼋吕博士验过你的底子,虽不明白你畴昔为何藏拙,但笃定你是一位有真才实学的人。你的墨帖和律论,本官也过了目,跻身前三甲,是不成太大问题。”

阮渊陵的话,在冥冥之中,与她的母亲吕氏重叠,他呼吸微微起伏,嗓音变得轻重分明,尾音沉昧:“温廷安,凭你的经才韬略,万不应止步于乡试才是,还是说,你之所以藏拙,是出于何种隐衷?”

温廷安垂着眼眸,阮渊陵果真在事前,将自己的底细调查得一清二楚,原主是连乡试都没过的,连个举子都称不上,能进入三舍苑念书,全仰仗于温老太爷的颜面,遣人疏通族学那头的关节,让她当个天降的插班生。

温廷安定了定神,视线落在烛火处,恭谨地拱袖道:“承蒙大人恩泽,晚辈今后定会认真学读,大人所述之事,晚辈会好生思量一番的。”

她没答他后半截话,阮渊陵也未深问下去,点到即止,适时,吩咐一个随扈递上了一只桤木方匣,道:“你尚还是个生员,今次替本官办事,涉了险,受了惊,任务也执行得颇好,这是你的报酬,可拿起充作学廪。”

这里是计值一百贯钱的银票,换算一下,相当于前世的五万币值。

长房每月的例奉不多,温廷安能拿到的只有四五两银子左右,这一张银票,相当于她平素月俸的十倍,她自然不会收:“大人礼重了,大人能让晚辈挹取一回于閤门抄报的机会,晚辈做些小事,应该的。”

“你父亲是本官的老师,于本官而言有知命再造之恩,早年也见过你几面,这份情面本官是得认下的。去岁元祐议和案一出,惊彻举朝,温家成为众矢之的,你父亲首当其冲,而本官当时还是一介五品官吏,位卑而言轻,对你父亲莫能襄助,今次有了些能力,本官扶植你,便就是在替你父亲洗冤澄屈。”

阮渊陵话到了这一步,终归到底,是为着帮温善晋洗濯旧案遗留的屈耻,温廷安若是执意不受,反倒显得小器,她剀切地道:“多谢大人。”

他又嘱告:“这几日,莫管旁的,劫人这件事的收尾卒务,交给我来办胁持就好。你好生在族学备考,身作崇国公府的嫡长孙,外头那么多双眼睛都在盯着你的一举一动,这一回,莫教明珠再暗投才是。”

阮渊陵说到这里,看了温廷安一眼,她立得不远,后襟处露出一截脖颈,他不经意看到了她脖颈处,欺霜胜雪的白肤之上,落下了一道淡青色长淤,似是剑痕。

他眉端掩上了一丝霾色,正欲问,此间,东次间遥遥地传了一阵叩扉声,大概是那个梁庚尧提前恢复了神识,值夜的随扈行近前来,做了一个揖礼,附耳在阮渊陵近前说了什么,大抵是大金谍者不愿招供云云。

阮渊陵眉心微微锁住,硬朗的面容上覆落一抹凝色,遽地起身。

剩下审人录问的事,便与温廷安无涉了,她谨声道:“大人,晚辈先回府了。”

“去罢。”

沈云升还要留夜照看梁庚尧的伤况,预防此人咬舌自刎,遂未与温廷安一同离府,马车已备好,随扈为她打着雪篷子,临上马车前,温廷安叫崔元昭唤住了。

温廷安踅身抬眸,骤然滞了一滞,崔元昭垂着雾蒙蒙的水眸,颊面透着一抹异常的胭红色,递上来了一只香囊,用的料子是上好的罗绢金线,针法精湛软腻,一截清透劲直的碧竹绣于其上,底部设色曼丽纷繁,绣着一个瘦金体的『安』字。

“承蒙温公子那日仗义相助,元昭一直铭恩在心,时在念中,这枚香囊是元昭的小小心意,针脚虽粗拙,但希望温公子收下。”

崔元昭羞赧地言罢,便匆匆离去,连温廷安反应的余地都没有。

温廷安怔忪地望着这一枚香囊,俨似望着一只烫手的山芋,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直至此刻,她适才觉察不大对劲,崔元昭送她香囊,名义说是报恩,但她那闭月羞花的眼神,似乎是在看着意中人。

温廷安心中一恫,捂着香囊的手,不自觉颤了一颤。崔元昭本应当是与沈云升才是命中注定的一对,这一对红线不能拆,温廷安本也是个女儿家,自当是无法接受崔元昭的心意。

崔元昭误会了,她觉得寻个时机同她解释清楚才行。

车把式仍旧是朱老九,载着温廷安一路回至崇国公府,临行前对她道,半个时辰前找了个替身,扮成了她的模样回府,待她一回到国公府,那个伪装之人便会伺机离去,不会留下任何端倪,也不会让温老太爷和长房各人生疑。

历经一整夜的动荡,温廷安委实疲累至极,轻手轻脚地回至了濯绣院,偌大的上房之中,人籁俱寂,只有外院的耳房里,掌着数盏桐油灯,烛火湛湛昏昏,陈嬷嬷、檀红和瓷青俱是歇在了那一处,温廷安动作格外轻,并未惊厥了她们。

吕氏亦是歇下了,寝院里熄了灯盏,温廷安亦是舒了一口气。

不过,似是觉察了自己的动静,她看到温善晋披着一件长袍,在药坊里掌着灯,明面上是在炼药,实际上是在等她。

“父亲。”温廷安去了药坊问了夜安,轻声粗略地交代了一下自己今夜所行之事,最后将阮渊陵赏给她的一百贯钱银票递呈了上去,温善晋一面执着蒲葵扇,给着药炉罐子煽风点火,一面好整以暇地瞅着她,顺手推拒了那张银票,揶揄道:“哎哟,今夜不是只让你跟吕博士的儿子探讨些律论么,怎的还同他打起架来,算上跟钟瑾的那一回,算是两次了,温廷安,瞧你这鼻青脸肿的狼狈样,就不能给我省点心?”

温廷安一怔,朝药坊外暗觑了一眼,发觉有一道人影伏在了墙面处,似是长贵的身影。长贵是温青松的耳报神,疑心重,城府深,若是让温青松知晓今夜她今夜去了何处,具体做了什么事,一定会是洪水冲了龙王庙。

温廷安反应过来,装模作样地道:“父亲,您言重了,我们不过是因着一桩无头尸判案生了分歧,争执不下,但绝对只动了嘴没动手,争执了挺久,吵得吕博士防不胜防,说让我往后别再造谒府上了。”

父女俩插科打诨好一阵,长贵蹲守了半晌,没听到什么重头之事,适才幽幽离去了。

待隔墙的耳终是消失了后,温善晋终于正色了一回:“所以,你决定在阮渊陵麾下干事了?”阮渊陵是他最得意的学生,不论是德行还是才学,都臻至上乘,让温廷安投靠自己的学生,若是将来温家真的经受不住党锢之难,倒了台去,他亦是能够安了心。

“这一桩事体,我还在思量之中,我不是为了阮大人,而是为了父亲您,为了这一桩旧案。”温廷安正色道。

温善晋喟叹了一下,一张沾满了咸腥药渍的大掌,浑不在意地摸了摸她的鬓发,不轻不重地薅了一薅:“你长大了,为父甚慰。”

温善晋初衷是不愿让女儿牵涉入陈年旧案之中,但造化总是这般爱捉弄人,父辈造下的孽,种下的因,总要儿女亲自去偿还,有时教他不得不信天道轮回。

“既然是阮渊陵给你的银票,你自己收着就行了,以后的三个月,定是少不了要用钱的地方,你有钱财傍身好走路。”

温善晋话辞柔和,但语气极为坚决,温廷安无法撼动分毫。

待濯漱罢,她静静坐于床榻之中,不知为何,又想起雪夜里劫车的那一位少年刺客。

今次给他出其不意的下了麻骨散,将其行踪暴露给禁军,若是此人睚眦必报的话,一定是不会轻易放过她的。

朱老九说这人擅用软剑,轻功绝佳,可能与前朝的大晋玄甲卫有紧密的牵涉。

温廷安又想起昨夜窥听墙角时,温廷舜这厢也跟着一起,甚至,他比她潜伏的时间还要早些,她感觉温廷舜今夜不会坐以待毙,但思及他的腿疾,行走不便,又怎能雁过无痕,来去自由?这又教温廷安很是踌躇,不敢确证刺客到底是不是由他伪饰。

在床榻上辗转来辗转去,温廷安仍旧无法入眠。

假令要去刺探温廷舜的腿疾痊愈与否,倒不失为一个好法子,但就怕投鼠忌器,绝非一个良策,论城府与谋略,她到底还是过于粗浅,温廷舜要杀她的话,就如碾死一只蝼蚁那般简单,她不敢贸自触了他的逆鳞。

除了有原书剧情做梁柱,此外,她对温廷舜近乎一无所知。

她得想一个刺探他的法子。

翌日,冬夜的晨曦天光亮得格外得迟,温廷安爬起了身,起了个大早,换下了一身湖蓝蜀绣对襟袄子,儒服穿在了里头,她抱着几叠整理好的书卷,装入书箧之中,想了一想,吩咐檀红与瓷青将金疮药与芙蓉膏备上。

临去马车前,她特地问了一下专门在文景院伺候的婢子,拣了个口风甚紧的问:“昨夜二少爷是何时回寝屋的呢?”

那个婢子答:“昨夜念书至亥正牌分,比寻常要早了半个时辰,因是夜里寒气重,二少爷的腿疾旧犯,便较早歇了。”

旧犯?是真的犯了腿疾?还是明知故犯?

温廷安悟过了意,此一回去崇文院拜过早安,便有意观察温廷舜,发现他一行一止倒与寻常无疑,行步颇缓,她将马车停泊在府门前,等着与温廷舜同乘一辆马车。

温廷安今日有意守株待兔,温廷舜见她在等,也并未多问,泰然磊落地撩袍坐入车厢之中,少时,正当她行将伺机寻话之时,却见他目光落在了她身上,薄唇轻哂:“你身上有异香。”

其实这一抹香,是崔元昭的香囊里散发出来的。

“不错。”温廷安冠冕堂皇地道,“不满你说,一直装作念念学学的刻苦之态儿,真蛮累的,昨夜我拿吕祖迁做挡箭牌,去抱春楼□□去了。”

温廷舜眸底哂意更浓,“抱春楼做的是女色营生,长兄不是好男色么?”他深深看向温廷安,话里话外俱是试探,“怎么,这抱春楼开始做起了挂羊头卖狗肉的生计?”

一抹惕色掠过温廷安的眉端,她以手支额,浅笑盈盈地扫视他,“照你说的,为兄也这样觉得,做好事也根本不尽兴,你可知晓,昨夜为兄行好事之际,突然遭贼秃报复,这厮不由分说,往为兄脖子上轧了一刀子,但好歹也算保住了一条命。”

温廷舜淡淡抿唇,绵里带刺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依,长兄惯于万花丛中过,合该收敛了些才是,否则下一回,那个贼人的刀偏了那么一寸,长兄可没这般走吉运了。”

温廷安云淡风轻地付之一笑,以自嘲的口吻道:“论洁身自好,为兄可弗如你,不过,为兄听闻文景院的丫鬟说,你昨夜腿疾复发,早了半个时辰便是歇下了,腿疾可要紧?为兄带了些上好的金疮药和芙蓉膏来,昨夜为兄走得急了些,也忘去书屋嘱告你了,夜里冷风大,就算是轻功了得之人,那腿也到底扛不住冻。”

温廷舜道:“蒙长兄关照,昨夜确乎疼得厉害,有个眼拙的丫鬟原要拿跌骨膏,却是错拿成了石盐膏,因为夜深,读书读昏了,连对方的偷梁换柱之策都未看出,其实这也不是要紧之事,但陈嬷嬷眼不容沙,连夜将此人拖下去杖罚发落。”

他淡淡说着,接过了温廷安递来的金疮药与芙蓉膏,“不过,长兄的这药膏里,若是掺了盐霜,我也一定会用,毕竟我深信长兄不会害我。”

感谢追文的小可爱,追文辛苦啦QVQ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7章 【第二十七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