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穿成反派他长兄(穿书) > 第14章 【第十四章】

穿成反派他长兄(穿书) 第14章 【第十四章】

作者:孤荷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11-12 13:54:42 来源:文学城

【第十四章】

兄弟二人照旧同乘一辆马车,赴往族学途上,温廷安将芙蓉膏自袖囊内取出,言谢归还。

温廷舜寒沁沁撇她一眼,片晌才道:“今后习射课繁多,加之长兄身子娇气,当下就不必归还了。”

温廷安算是听明白了,这厢巴不得盼她手伤不愈,明面上施赠药膏,聊表关切,殊不知话中藏着折损之意,暗中嘲谑她娇气,寻常习射都能把自己弄得这般狼狈。

温廷安薄唇抿成了一条细线,淡淡地驳斥道:“二弟此言差矣,为兄遭了些小伤,只是欠些磨砺罢了,与娇气无涉。寻常男儿郎能做的事儿,诸如盘马弯弓射大雕,只消勤学苦练,为兄也不一定比这些人逊色分毫。”

她说话的间隙,温廷舜适时侧眸看了她一眼,近些时日春意渐浓,御街地坪上的斑驳日影,穿过了锦绣帘幔,为少年俊秀如凝脂的面庞镀金,一对明眸坚执且沉着,眼波流转之时,衬得言辞温和且从容。

温廷舜眸底掠过一份异色,不着痕迹捋平衣袂处的褶痕,他修指抚膝,稍稍偏首,倏然间,意有所指地轻哂道:“长兄很小。”

温廷安一噎没听明白,凝了凝眸色:“啊?”她想到了一些不可言说的物器。

温廷舜捋拂袖裾,露出了一截骨节分明筋络凸显的手掌,伸至温廷安近前,修长如玉的五指指节,徐徐摊展开,淡声道:“这才是寻常男儿郎的手,长兄的手,偏生如此幼小。”

许是一番无心之语,不知为何,温廷安竟是觉知到了一抹拘束,她本欲袖手,藏在背后,可转念一想,温廷舜这是在冷嘲她,假令她畏葸不前,便为露怯之举,正确的做法,当是激流勇进。

甫思及此,温廷安恢复了泰然自若,笑问了句:“幼小么?”

她垂眸看了一眼少年的手掌,佯作要对比一番,遂倾身而去,将手伸出来,虚虚覆在了对方掌背上方的位置,及至两人肌肤相触的一瞬,他们俱是觉知到一种莫能言喻的轻微颤栗,呼吸齐齐滞住。

温廷安感知到温廷舜的薄凉体温,衣袖处裹拥的气息,以及——他的手,比她想象当中的,远要宽厚、硬韧、温实。她一直以为他的手只有习字留下的薄茧,但在粗微的丈量片刻后,发现还有不少结痂了的剑痕。

她下意识摩挲了一下他的掌纹,浅笑:“二弟果真很雄大。”

温廷舜那一瞬顿住,身躯微僵。

偏巧马车停驻了下来,王冕挽帘,朝内恭谨地道:“大少爷二少爷,三舍苑到了——”

结果,他剩下半截话卡在了喉头,震悚地盯着车中景况。

两人同时反应过来,俱是拘束地敛回了手,各自拾掇书箧,下马车后便去了对契的书院。

温廷安成功扳回一局,心情甚好,听着木铎之声亦觉悦耳,先和高台上的沈云升打了个招呼,再是去了雍院,王冕胸中攒着疑窦,温温吞吞地道:“大少爷,您和二少爷在马车里是在……”

“乱想什么,我们刚刚闹不和,掰手腕较劲呢,”温廷安煞有介事叹惋,“结果打了个平手,遗憾呐。”

王冕听后适才安心,要不然,真的要吓死他了!

进了雍院的学斋里,温廷安将书箧放下,今日天气暖和了些,她研墨时,手指也没那么冻了。

研墨毕,摊开大邺刑统注疏第一册,与众人抑扬顿挫的诵起书来,律义驳杂庞博,要背要记要抄的学目尤多,距离一月一次的私试,仅剩四日的光景,温廷安得多费些功夫,快马加鞭才行。

待日晷的光影走了一刻钟,就见律学博士吕鼋踱步入了内,她察觉到,居作于第一排的吕祖谦,回首仰着下颔,挑衅地扫了她一眼。

两人在昨日的小考后打了一个赌,谁胜一筹,便可对输者提出一个条件,吕祖谦端坐得笔直如松,看上去对自己的课试胸有成竹。

吕鼋扫视了一圈学斋,他出了三道课题,一考律义,二考律策,三考律论,督教一众生员逐一作答。三道课题,可谓是一题比一题难。

尤其是第三题,吕鼋逐次拿给外舍生、内舍生、上舍生考核,纵使是上舍生们,答起来亦有些难度,更何况是区区外舍生?

吕鼋考如此难的律论,实质上,并不指望让外舍生答出,只打算好生磋磨一下他们的斗志,让他们看看三月春闱会试上的题,会难到什么程度。他原本认为,此次寻常的课试,夺得魁首者的名头不会有什么变动,殊不知,竟是出现了一匹始料未及的黑马。

律义答得一字不差,不论是注疏,亦或是通义,答得全然精当,毫无错处。

律策里的千字论,论题是围绕新政律法的『当赎门之罚赎』一节里等多个判状,开展政论策辨,寻常生员开篇就事论事,末尾赞捧官家治世之英明,文法与构思多半千篇一律。

偏生此人独辟蹊径,从案牍之中的嫌犯立场出发,巧设立论,以罚赎之律法为主,以人情之伦理为辅,夹叙夹议,不仅探讨官家立法之筹谋远见,嫌犯今后的生活与出路,亦是含蓄指出立法的某些不公:

『官户士族若犯私罪,有讼在官,按新律,可缴铜荫赎,屡犯不改,当以荫免。余窃以为不可,即虽有荫,犯私罪经真决,重犯私罪者,依无荫人法。』

大邺的新律里,官品之家的士人若是犯事,可用赎铜的方式,赎铜并非真正的缴铜,而是折成钱缴纳,每斤铜可折一百二十多文。但这位生员认为新律存在纰漏,罪名要分为犯赃、私罪、公罪,若犯私罪,第一次犯的话,可以荫免,第二次犯的话,则需要县令批写官诰。若犯公罪,案无大小,悉以咨之,上奏听候裁决。

千字篇幅里,文气清峻隽永,笔法精炼丰沛,搦墨泣鬼神,落笔惊风雨,看得吕鼋离案惊走。

更让他拍案叫绝地是,第三大题的律论。

这位生员所书写的判状,竟然几与当朝大理寺寺卿旗鼓相当!

寺卿大人的判状是封藏于馆阁之中,由专人严格值守,外舍生连大理寺的门槛都未能进去,更何况是是庄重森严的馆阁,意味着这位生员毫无造弊之可能。

吕鼋阅读判状之时,晓得此生员有意藏拙,但潜藏于判状之中的大器与胸襟,是根本藏不住的。

他按捺住震色,暂先将兹事压下不表,郑重其事地清了清嗓子,宣读了课试的前三甲。

吕祖迁屏息凝神,寻常而言,第三名第二名,都是位置坐在第一排的生员,也就是他的左邻右舍,而他自然而然便是魁首,在雍院学了近一载的律学,每逢课试,他哪一回不是名列前茅?

吕祖迁倨傲地昂起了下颔,信誓旦旦地端坐着,然后听着了他的名字,被吕鼋念着了后,他怔住。

慢着……他居然被挤至了第二名?

那么,魁首究竟是谁?!

思忖之间,一个臭名昭著的名字,势若穿云裂石一般,响彻在偌大的学斋里,人籁骤然死寂。

温廷舜坐在最后一排,吕老先生铿锵地念出了她名头后,近乎所有生员都朝后偏过头,又是惊骇又是不可置信地凝视她。

太多复杂的眼神,俨似四下疾射而来的箭簇,扎满诸身,扎得温廷安简直如芒在背,

若不是吕鼋在台上肃然坐镇,估摸着这学斋里,要被漫天质疑声揭破房顶。

坐在温廷安左邻右舍的生员们,一脸隐晦地看着她,有人不怀好意地调侃道:“温少爷,您还挺能抄的嘛,抄得时候把答案藏哪儿去了?是誊写在鞋底还是去茅房顺纸团?还是说,是你那个爹,给你偷鸡摸狗地透题了?”

温廷安曾前在课试上,造弊的花样可真不少,最好使的法子之一,是将答案抄写在鞋底,不会写的时候,假借看地面往鞋底掠去一眼,答案的位置十分隐秘,不易教人觉察到端倪,纵使有所发现,也总不能命人将鞋履摘下检索吧?

另一个法子也是屡试不爽,但现在太常寺的上舍生会以学官的身份,巡于考场以司监考之务,去茅房顺纸团这条路根本走不通,众人猜想温廷安能考好的原因,很可能是她将答案誊抄在鞋底儿了,大抄特抄,所以才能考得这般好。

至于最后一种可能,说温善晋给她透题,大家也是真敢想,真敢说。虽然这大邺刑律是她爹修纂的,但三舍苑内的律学课程与考核,并不属于他的卒务范畴。

受到各种流言各种非议,温廷安并不以为意,仍旧俨然自若。

吕鼋将温廷安前两大答题的墨纸,逐一分发下去,让众人共睹。

吕祖迁本是不服,直至他看到温廷安的律义与律策,仅一眼,他的面色有些窘迫,温廷安的卷面比他远要干净整洁,虽说瘦金体临摹得还欠些火候,但字体的布局与排版,堪比雕版印刷,让他打骨子里生出愧情。

再去看题,注解释义都是对的,甚至,有些答案比书牍的脚注还要精炼几分,倘若是抄书上的,答案定是一模一样,但温廷安是凭自己见解写答案,倘若是傔从递纸团代答,那更是不可能,傔从是没读过书的,学识又能渊博到哪里去。

吕祖迁心中开始动摇,凝着墨纸,额庭处渗出冷汗。

身边有诸多人不服,大伙儿阴测测地质询道:“律义与律策,皆能在大邺刑统的脚注与策论宝鉴里,寻着精当答案,指不定,她便是提前知道了先生要考什么题目,将答案提早背诵,或是让其傔从帮衬,再或是用着什么法子造了弊,才抄到如此拔高的水准!”

温廷安不过就是个酒囊饭袋,胸无点墨,到底几斤几两,大家心里都有数,更何况,他已经有整整一载未至族学习课,落下的课业太多,饶是千里良驹也赶不回来。

吕鼋执着戒木重重敲了一下讲台,学斋里人声渐渐歇止,吕鼋看了一眼坐在最后一排的少年,肃声点了一下名字,温廷安恭谨地起身而立,作了一个深揖。

吕鼋昨夜审阅温廷安的卷面之时,第一眼望去,亦是有诸般疑虑。

他徐徐走下讲台,峻肃问道:“温生员,律义、律策、律论,当真是你躬自所答?”

“先生容禀,题目正系学生答,学生才疏学浅,下笔浅拙,实属让先生见笑了。”

吕鼋颇感诧讶,不是因为温廷安的言辞,而是因为她的容止,既是磊落,又是沉着,君子坦荡荡之风,不外如是。

在他眼中,温廷安并不是一个沉得住气的人,性情浮躁懒散,玩世不恭,亦是很在意旁人看法,眼底容不得半点沙。他的犬子吕祖迁对这种人鄙夷至极,曾经告发温廷安召友打马之劣行,指责温廷安人品败坏,温廷安便公然与吕祖迁争过一架,大撂狠话,说要褫夺斋长之位,两人之间自此结下了梁子。

吕鼋是一位严师,讲究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生员不仅要知行合一,人品亦须端正,他方才那番话是在质疑温廷安的品德,若搁在平时,温廷安要么抵赖不认,要么掀桌而走。

可眼下的光景里,衣影俊熙的少年,身板隽立于桌榻前,姿如舜华,灿若游龙,安如松柏,谦逊得礼地应答他的问话,教吕鼋出乎意料之外。

昨日温廷安能答得出争墓木致死之案,够教他侧目而视,今刻表现更为出色,一度让他以为温廷安是被换了个芯子。

吕鼋拿起最后一篇律论,此则丰城曲江内一起牵涉世家大族的盗葬案,整一座学斋,拢共三十人,唯有温廷安将判状全须全尾地写出来了,而吕祖迁的判状只写了一半。

吕鼋挑动一下庬眉,问道:“你可是提前看过盗葬案的判状?”

温廷安沉笃地摇了摇头:“学生不曾看过。”

吕鼋沉思了一会儿,戒木敲了敲她的桌榻,凝声道:“那你便讲一讲律论的写题思路与心得罢。”

律义可以背,律策可以寻代写之人抄诵,但关乎律论的案情判状,总不能差人代讲。

众人屏息凝神,一律看着她。

温廷安淡视了一眼盗葬案的来龙去脉,这一案子的破题点在于犯罪的不止一人,而每一个人造下的罪,又不止一桩,其轻重缓急多有计较,大案生出诸多枝节,枝节里便是一宗小案,易混淆常人耳目。

但温善晋曾在原主幼年之时,带着她去过大内三法司旁听,看刑部、大理寺、监察院等多个部门如何耙梳疑点重重的案情,如何剖析罪犯之行止,如何量刑,如何定罪等等。

当时,父亲尚未罹患肺疾,励精治国,颇为器重一位翟姓的学生,据闻是个极年轻的举人,常拿那位学生的判状给她观摩,说此人是个千载难逢的栋梁之才,不仅律义律策写得好,判状更是精彩绝伦,勒令她时时抄写,承袭此人之墨笔文风,今后大有裨益。原主只陆陆续续抄了半年,往后没了耐心,以手疼为由,就此搁笔。

温善晋算是在那个时候,知晓女儿对律学毫无兴致,造诣也不够,才彻底死了训导她的心思。

不过,抄写判状这段经历,錾刻在温廷安心头,一看盗葬案,过往抄写判状所缔造的思路,在她心中融会贯通,加之前世有长达七年的治法管政的经验,故此,写起律论,可谓是信手拈来。

温廷安开始简明扼要地阐述案情始末,再捻出两位嫌犯所犯之事,逐一凝炼剖析罪行该与何种判法相配,话辞可谓是真真切切,明明白白,纵使是市井妇孺,也能听懂。

渐渐地,所有人看向她的眼神,从质疑变成了惊叹,再从惊叹变成了敬仰。

吕祖迁是听得最为认真的。

待她说完,关乎盗葬案的判状,便是被众人争相疯狂传阅,他焦灼地等待着,伸长了脖子,想要看到那一张判状,过了不知多久,终于等到了,他急切地拿起墨纸端视,一边看,一边冷汗潸潸,心绪动荡不安,这三道大题,温廷安都写得比他要好得多,那他岂不是惨败而归?

还要答应温廷安一个条件,万一,万一温廷安勒令他,穿女儿衣去三舍苑游街怎么办?!

更啦QVQ,明天周四,下午六点更哈,晚点再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第十四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