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崇祯有把枪 > 第八章 时间

崇祯有把枪 第八章 时间

作者:梦吴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6-19 19:27:25 来源:转码展示1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戌时。kanshushen

过几日就是立春节气,然而京城天气却依旧很冷。日暮时分,京师大街小巷便空无一人,连做小生意的商贩都早早收了摊。

入夜后,城内街道上不见人影,寒风呼呼的刮着,卷起漫天灰尘,扑打着沿街店铺招牌。

崇祯十六年,横行华北的大鼠疫夺去了京城十余万人生命,那段时间,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死人,死去的人约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以至于往日里繁华喧闹的街市变得人迹罕至,有些路段竟然长起了荒草。

由山西陕西入京的晋商们带来了更坏的消息,李闯流贼即将要东征。

李自成那句“吃他娘,着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的革命口号更加剧了混乱。

京师一些富户开始沿运河向南奔逃,京城正在沦为一座鬼城。

说北京是一座鬼城并不只是说它人口减少,因为房地产泡沫,后世天朝遍布鬼城。然而这里说京师为鬼城是因为皇城之中真的有鬼。

至少史书记载是这样的。

据史书记载,崇祯末年,人走在北京大街上,即便是朗朗乾坤,也能经常望见平地升起朦胧雾气。倘若遇上这种雾气,便会让人头晕目眩。

这当然不是困扰后世的雾霾或者汽车尾气之类。虽说明代早已开始用煤炭取暖,然而煤炭在明代属于奢侈品,从山西运往京城,价格翻了好几倍。普通人家根本无力消费。

弥漫京师的白色烟雾不是雾霾也不是扬尘,而是阴魂不散的亡灵,是感染鼠疫而死的不肯散去汇聚而成的鬼魂。

史书记载:(京城)人鬼错杂,日暮人不敢行。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这句话用来形容崇祯末年的北京城再合适不过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亡不是因为李自成,也不是因为多尔衮,而是因为鼠疫。

京城分为东西两块,东城为平民聚集区,也是鼠疫爆发重灾区。西城作为京官们聚集地,就要好很多。

去年华北鼠疫大爆发后,东西城之间通道被封死,大批锦衣卫番子被雇佣作为西城守卫,瘟疫其间,不准任何人擅自放百姓进来。

马三和燕啸军就是西城守卫中的一员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这晚,这两名锦衣卫番子轮值夜巡。

夜巡这苦寒差事的确不是人干的,也只有日子过不下去的锦衣卫五城兵马司老卒才肯接这活儿。

自崇祯十五年开始,在京师巡夜不仅更加辛苦,而且还有实际危险。

崇祯十五年夏至前后,鼠疫在蒙古草原爆发,老鼠身上的跳蚤被皮货商从草原带到华北平原,很快在京畿地区蔓延。此时的医疗条件对致命鼠疫基本无解,一夜之间,无数村庄人口死绝。

这一年半来,京城每家每户都有人被鼠疫夺去生命。

就连崇祯的远方堂叔,住在城郊的一位无名藩王在赶往紫禁城向堂侄求救的路上,一命呜呼。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只好让百姓自己承担鼠疫恶果。

换句话说,是让他们自生自灭。

数以百万流离失所的难民,躲得过致命的鼠疫,却躲不过本世纪最寒冷的冬天。

可怕的小冰河气候,多少罪恶假汝之名?

西城乃京官聚集地,灾荒之年,官员宠命优渥,身体素质明显高于普通人,所以大都能在疫病中挺过来。

两盏皮纸灯笼急急闪过大街,不做停留。灯笼印着南镇抚司字样,暗淡的灯光下,浮现出两张干瘦似鬼的脸。

“真是倒了血霉,抽中这巡夜的签!”年龄稍长的锦衣卫一手打着灯笼,一手搓着飞鱼服,嘴里哈着热气抱怨道。

他旁边跟随的个年纪较轻,身材消瘦的年轻锦衣卫脸上显出紧张神色,右手握紧把老旧绣春刀,左手拎着灯笼四处张望。

天启年间,朝廷对锦衣卫番子年龄已无限制,京城子弟,只要肯向镇抚司纳捐五十两银子,便能买到这个职位。作为厂卫的最基层,锦衣卫番子油水虽然不丰,偶尔查抄一两个大臣,却也能养家糊口。

不过崇祯朝,纳捐标准提高到一百两。

“马三爷,从前这巡夜不是五城兵马司的事儿吗?咋就轮到咱锦衣卫身上了?”

路过菜市口那条幽暗街巷,年轻锦衣卫哈着热气问马三。

马三真名是什么已经没人记得清了,鼠疫泛滥,跟他一拨儿的番子都死绝了,他是崇祯三年来的东厂,人称马三爷,三爷年轻时在河南少林寺做挑水僧,后被逐出山门,在口外做了十几年镖师,一次给晋商送货中途遇上了鞑子,装死捡回了命,丢了货也不好交差,只好揣着十几锭银子,避开狼群,连走了三天,到京城捐了个番子。

和他巡夜的年轻锦衣卫名叫燕啸军,本是洛阳乡下人,家中排行老六,燕家有百十亩田地,算是不入流的地主,平日与邻为善。李自成攻打洛阳,流贼将燕家全家灭口,抢个精光,十五岁的燕啸军九死一生逃了出来。

“离巷子远点!”马三揪过燕啸军,怒气冲冲,不由分说就是两耳光扇在他脸上,打得燕啸军身体踉跄。

“你他妈找死啊!当心被人闷棍打翻拽去当菜人!”

三爷说罢,握紧绣春刀,身体前倾,口中微微喘气,眼神中露出嗜血表情。

数息过后,巷子里传来衣服摩擦窸窣声,隐约还有女人哭泣声。

“三爷!”

燕啸军拔出绣春刀,却被马三拽住。

巷子里响起火折子燃烧声,一明一暗之间,两个满脸凶残的壮汉绑着个骨瘦如柴的小女孩,举起手中弓弩。

那女孩嘴里塞在条麻布,身体扭动,发出低沉的呜呜声。

“还以为是哪里来的点子!不要命了敢打锦衣卫的主意!原来是天杀的鞑子!”

马三虎步上前,与此同时,三眼铳刺耳轰鸣声响起。

内阁首辅陈演官邸,灯火通明。

陈演从容淡定的撸着稀疏胡须,他的宾客们一边看戏,一边言笑自若。

今日是陈演五十大寿,在古代,五十岁是个很重要的节点,以五十岁为分界线,决定了你以后的岁月是否知天命。

内阁首辅显然是属于知天命的那种,否则也坐不到这个位置,而且还坐得如鱼得水。院子里搭了个戏台,戏台颇为华丽,搭建戏台的木材都是从缅甸运回来的上好良木,价格不菲。为首辅祝寿的戏班更不同凡响。

戏台上是赫赫有名的周家班。

周家班,顾名思义是一个由姓周的组建而是成的戏班子。

这个姓周的人名叫周奎。

周奎是当今皇后的亲爹,是崇祯皇帝的丈人,是大明王朝的国丈。

传言说周奎在发迹之前名叫周逑,取这个名字可见他有心模仿宋徽宗时代的高俅高太尉,可惜天不随愿,周逑在女人成为信王妃之前,只是个街头算命的。

然而风云际会,短短几年,周奎就成了京师地区最有钱的人。

周家班都是清一色苏杭女子,苏杭女子不仅长得水灵可人,唱腔更是一绝。

陈演虽然鄙视周奎卑微出身,却从心底里佩服国丈爷捞钱的手段,据说国丈爷插手京城盐业,生意做的很大。

周家班今晚为陈阁老和他的客人们演唱的是昆曲牡丹亭。

戏台上杜十娘身着华服情真意切唱白,哭诉着郎君对自己的背叛,吴越侬语听的众人如痴如醉,被戏中婊·子杜十娘对嫖客的一往情深所打动。

此时此刻,陈府的高院大宅外石狮子旁躺着两具衣衫褴褛的尸体,面目狰狞望向陈府,嘴唇微张,寒风灌进尸体中,发出阵阵古怪的声音,仿佛在愤怒咒骂这地狱般的人间。

淡淡的酒肉香味越过高墙来到尸体身前,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高墙内,宾客看完牡丹亭,意犹未尽,陈演斥退下人,围坐在他身边的就剩下几位心腹文官。

“周家班真是名不虚传,怪不得好几次问周大人要,他都不给,”

”陈阁老,难得有如此雅兴,请大伙儿来这里听昆曲。”

文官们你一言我一语聊的不亦乐乎,似乎还沉浸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戏剧情节中。

唯有陈演阴沉着脸坐在主座位置上,酒过三巡,放下象牙筷箸,用龙井漱了漱口。

“皇上杀了礼部侍郎,还要抄家,又给太监锦衣卫宫女发银子,诸位怎么看?”

朱由检在皇极殿诛杀大臣的事在京城传的沸沸扬扬,绕过户部直接给太监宫女锦衣卫发例钱的举动更是耸人听闻。

在座文官大都与死去的礼部侍郎熟识,朱由检当朝诛杀大臣,这些人很是不满。

“皇上操劳多度,怕是患上了狂躁之症,”

户部尚书卢若腾冷冷道:

”群臣联名上书,逼他禅位太子?”

卢尚书意见太过激进,应者寥寥。

“朱由检刻薄寡恩,屠戮大臣,搞得人神共愤,还敢自比堯舜!去年逼死了孙传庭,现在又想起追封!视朝廷法度为儿戏!”

众人还要继续倾诉苦水,被陈演打住,他目光扫视众人,缓缓道。

“成祖显灵应该是皇上障人耳目的小把戏,老夫不信,不信他现在有三十万两黄金,皇上用些许小钱收买人心,让他发,老夫倒想看看,成祖还能再显灵几回!”

众人纷纷附和,称赞陈阁老说的是。

“阁老,咱们在山西的人回来说,李自成准备在西安登基,建号什么大顺,摆明了要和朝廷分庭抗礼,流贼正在四处凑粮,看样子很快就要东征了!”

陈演神色凝重,沉吟片刻道。

“这种时候,谁还敢卖粮给李闯?”

“晋商。”

陈演眉头微皱,没想到依靠走私鞑奴起家的晋商现在竟然和李闯做起了买卖。

“三姓家奴啊!大明,李闯,建奴三家通吃,也不怕撑坏肚子?”

“阁老,李闯向晋商买粮这事要不要奏报皇上?

陈演摇了摇头。

“为何要告诉朱由检?咱们也该学学人家,给自己留条后路。记住,以后关于李自成的塘报,都要压在内阁!不许让朱由检看到!他朱由检离开老夫,和瞎子没什么区别,”

他沉思片刻,冷冷道:“朱由检调遣凤阳军入京,看来是想重蹈正德旧事,想要掌握兵权了!人马虽然不多,但此风不可长!”

陈演忽然想起什么,脸上浮出残忍神色。

“让慈宁宫的老宋准备准备,咱们也该敲打敲打这个不听话的信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