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重生之吴霸春秋 > 第792章 郡国并行制

重生之吴霸春秋 第792章 郡国并行制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3-20 12:07:12 来源:转码展示1

这个时代,用白茅裹着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瞄

现在,伯噽提出分封庆忌诸子,以此来整合吴国上上下下的郡县,靠谱吗?

还不等庆忌说话,左丞相文种便一脸愤怒的神色,站起身道:“荒谬!”

“大王,御史中丞所言,实在是荒天下之大缪!”

“自大王变法改革以来,我吴国取缔封君领主,地方实行郡县制,便是季子、孙子、伍子这般为大吴立下泼天之功的功臣,只享有食邑,而无一寸封地!”

“倘若大王复立封君,列土封疆于诸公子,岂非重蹈覆辙,使地方做大,朝中权小耶?”

“诸公子之封地,等同于封国也。大王在世时尚可,若大王薨,诸公子势必拥兵自重,割据一方,或使我吴国形同一盘散沙!”

“请大王明鉴!”瞄

闻言,伯噽哼了一声道:“左丞相此言差矣!”

“古者裂地分茅以报人臣之有功,使其子孙嗣之,所以酬祖宗,垂后裔也。”

“我吴国而今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之职权甚大,然,他们何以收拢人心,平定祸乱?”

“大吴之疆域,幅员辽阔,人口之众,已过千万。而其间故他国之遗民甚多,部族亦有所不同也!”

“大大小小的部族,至少六百个!”

“人心不服,何以教化?若叛乱一起,何以平定?”

“唯有诸公子裂土分茅,代大王行事,坐镇各地方,行王道,方可防微杜渐!”瞄

伯噽的这一主张,并非是没有道理的。

吴国现在的人口已经超过一千万,部族众多,国土面积太大。

如何消化那些新的黎庶,成了庆忌最头疼的问题。

这也是吴国而今最为棘手事情。

依靠那些郡守、县令的治理,只能徐徐图之。

一旦地方发生叛乱,必须从金陵调兵遣将,耗时费力,而且叛乱还有死灰复燃的可能性。

若是庆忌分封诸公子坐镇地方,则是不一样。瞄

作为封君,他们具备征兵权、征税权、行政权,除了不具备外交权和立法权之外,届时被分封诸公子,基本上跟一国之君差不多。

这样一来,如果地方爆发叛乱,诸公子随时都能就近出兵镇压,而不必坐等吴国本土发兵……

值得一提的是,推行郡县制,是庆忌在变法之初就干的事情。

要是这个时候推翻,复立封君制度,岂非是前后矛盾,打自己的脸吗?

最关键的是,一旦庆忌分封诸公子,吴国现有的权力势必分散,不利于王权的集中。

庆忌的有生之年还好,毕竟诸公子都不敢违背父命。

倘若太子恒日后继承大统,诸公子岂能不搞事情?瞄

裂土封疆于诸公子的事情,对于吴国而言,有利有弊。

好处在于省心省力,使吴国迅速消化新的人口。

坏处在于各地方做大,不利于大一统。

“裂土封疆于诸公子之事,不必再议。寡人……不准。”

庆忌做出了这种决定。

“大王英明!”

群臣不由得暗暗松了口气,连忙赞同。瞄

毕竟,这华夏列国还尚未大一统,庆忌就急着分封诸子,裂土封疆的话,岂不是可能让吴国陷入内乱,甚至是分崩离析的危险吗?

说真的,在郡县制与分封制之间,庆忌还是更加看好分封制的。

不,准确来说,是“郡国并行制”。

纵观历史上的历朝历代,推行分封制的大一统朝代,有西汉、西晋、明朝。

不过其性质跟先秦时期的分封制,有所不同。

商代已开始分封诸侯,称号有侯和伯。

周武王灭商后,因其国都远在西北,不利于控制幅员辽阔的疆土和统治商代后裔,便大规模的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瞄

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

之后的分封制,封王或有领兵权,或有行政权,或享有疆域,以郡为国……

权力、势力之大小,不可同日而语。

历史总是有一种怪圈,像是死循环一样。

周王室分封诸侯,导致诸侯争霸,最终覆灭。

秦始皇汲取这样的教训,推行郡县制,结果偌大的秦王朝,二世而亡,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因为嬴氏宗族手中没有权力,没有兵马,拿什么保卫大秦的江山社稷?瞄

所以,建立起汉朝的刘邦,又汲取了教训,分封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宗亲为诸侯王,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

再接着,魏蜀吴三足鼎立,三国归于晋。

晋武帝司马炎认为曹魏政权不长久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宗室藩屏的保障。

所以,司马炎大封同宗子弟为王,以郡为国,之后又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酿成了“八王之乱”!

至于朱元璋为什么开历史的倒退车搞分封,大概是防止兵权旁落,不信任外人……

若是庆忌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估计会分封诸公子,只是并不可能考虑封国于域内。

他的儿子们想得到封国,必须要亲自对外开疆拓土,占领蛮荒之地,而后自力更生。瞄

五华诸夏!

这样的想法,早已经在庆忌的脑海中产生了。

“大王,那三万多人的波斯战俘,不知大王准备留作何用?”

太宰计然询问道。

“转运到蜀地,配合卜商他们开凿都江堰。”

“不妥。”

计然摇摇头道:“大王,臣始终认为,都江堰之事,不可操之过急。”瞄

“都江堰工程毕竟在蜀地。蜀国只是我大吴的一个附庸国,都江堰一旦竣工,而蜀人受益无穷,我吴国拿不下蜀地,岂非白白便宜了蜀人?”

闻言,庆忌淡淡的笑道:“吴蜀一家,不分彼此。太宰,蜀国迟早是寡人的囊中之物,迟早成为我吴国的一个郡。”

对于侵吞蜀地的野心,庆忌是昭然若揭的。

毫不掩饰!

都江堰的工程,没有三五年时间,不可能完成。

庆忌就不相信,到时候吴国还不能吞并蜀地。

“唉!”瞄

见到庆忌执意帮助蜀人建造都江堰,计然不由得长叹一口气,倍感无奈。

1秒记住笔趣阁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biiduoxs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