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现言 > 重生之实业大亨 > 第189章 买房置地

重生之实业大亨 第189章 买房置地

作者:过关斩将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1-01-13 14:11:19 来源:转码展示1

李卫东又仔细的打听了一番,才知道了事情的缘由。maixi9

青河市原本有个南门楼子,南门楼子里面是城里,南门楼子外面是农村。后来因为嫌南门楼子阻碍交通,就把南门楼子给拆了。

不过南门外的叫法还没有改变,那里依旧是属于农村地区,李卫东小的时候,那里还是连绵的麦田。

改革开放以后,城市逐渐扩张,南门外那片地方,由农村变成了城乡结合部。青河撤地改市之后,这片城乡结合部又被划归市中区南门街道办事处管辖,彻彻底底的成了城市地区。

而南门外的那些农村自建房,摇身一变也就成了城市自建房。当然房产证这种东西,在当时是没有的。

就居住环境而言,这种所谓的“城市自建房”,比家属院要好多一些,占地面积大,随随便便就占了二三百平房,还有个大院子,只要有电有自来水,能当别墅住!

不过这种自建房也有缺点,首先这种自建房往往都是土坯的,连快砖都舍不得使用,毕竟农民建房,也没有那么多钱垒砖墙。

第二就是治安问题。自建房的治安肯定不如家属院,免不了会有些小偷小摸的,所以住这种房子,需要养狗看家。

在城市自建房中,看这户人家富不富裕,只要看这家人养的狗就知道了。

若是能养一只黑背,再喂的膘肥体壮的,见到陌生人就吼,那说明这家人肯定有钱,有个词叫狗仗人势,家里有钱有势的,连养的狗都会凶上几分。

若是养只普通的小土狗,还瘦巴巴的,见到人就耷拉尾巴,说明这家人肯定不富裕,连家里养的狗都是怂货。

而这种城市自建房,算是中国最早的商品房。

早在1982年的时候,国家为了解决住房的问题,便在四个城市进行了商品房试点,当时试点的商品房,一套卖六千块钱,还能分期付款,不过在当时却已经是天文数字了。

这种试点的商品房很少,只有特区把政策延续下去。

到了1988年,国家进行了修宪,除了承认私营企业合法地位之外,最重要的一条修改就是“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这一条确立了我国新的土地使用制度。

从那时起,土地交易就被摆上了台面,而商品房也开始真正的出现在老百姓的视野当中。

各单位的家属院,都是单位建好了房然后分给职工的,这肯定不能拿来进行交易。

农村宅基地上的自建房,只要村里没有意见,私下里倒是可以买卖。

可那时候城市户口比农村户口值钱多了,人都是往城市里跑,哪有去农村的,所以也没有人回去买农村的自建房。

于是唯一值得拿来买卖的商品房,就是所谓的“城市自建房”。

这种城市自建房没有房产证,当时也没有商品房交易的法律法规,基本上就是双方签个合同,按个手印,一手交钱一手交房。就算是交易完成了。

卖房子的人前脚拿钱离开,买房的人后脚搬进去,顶多再去街道办事处开一封介绍信,跑一趟户籍部门,把户口迁过去,就算完事了。

单位的家属院虽好,可毕竟是单位的房子,比宿舍高一档而已。自建房哪怕是简陋一些,好歹是属于自己的房子!

中国人嘛,总是想要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所以在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的时候,能从家属院搬到这种城市自建房,也都是有钱人,这种城市自建房差不多都要卖一万块钱左右,能住得起这种房子的,也都是万元户。

赵国栋便是如此,他花了九千八百块钱,买了一套城市自建房,算是圆了自己“有房一族”的梦想。

……

得知赵国栋要搬家,李卫东也没闲着,帮忙搭了一把手,还顺便开车,带着几个帮忙搬家的朋友,一起去了赵国栋的新房。

所谓的新房,实际上也是几年前建造的土坯房,房梁全都是木制的,房顶上铺着瓦片。外面刷了一层大白,里面挂了腻子,看起来也挺新的。

北方的土坯房,墙面往往比较厚实,住在里面东南夏凉。而且北方的空气比较干燥,房内不容易受潮,搭理起来比较容易。

这新房最好的就是有一个大院子,方方正正的,足足有五六十平方,后世很多独栋别墅都没有这么大的院子。

“这大院子,看着真让人眼馋啊!”李卫东心中暗道,他突然觉得,自己是不是也应该买一套这样的城市自建房。

“不对,买一套可不够,这一套房也就三间堂屋,比家属楼里还少一间屋呢!我要是买的话,就买三四户连在一块的那种,然后把土坯房推倒重新建,最起码也得是那种仿古的四合院吧!”

想到这里,李卫东决定开着车在四周转转,看看还有没有合适的城市自建房,自己也弄几套。

“这片地方不行,我记得这里过几年就拆了,变成水产市场了。”

“这里也不行,九八年的时候,这里也都拆掉,建成了街道办事处的小区,一户人也就还建了一套房。”

“这边这块地好像批给了审计局,零几年的时候就成了审计局的宿舍。”

“这里后来倒是变成了商品房小区了,但小区建的太早了,还建的也不多,二十年后全成了老破小,连个停车位都没有,买不上价!”

李卫东一路找房,一边回忆这片区域未来变成了什么样子。

那种十几年内就要规划拆除的区域,是不符合李卫东的要求。李卫东花钱建一套中式四合院,要是十几年就拆了,肯定比较亏本。

就算是要拆,也得挑那种2011年以后才拆迁的区域,因为在2011年以前的拆迁,大都得不到太多的补偿,能换来同等面积的还建房已经算是不错了,很多拆迁户想要住进还建房,还得另外交上几万块钱。

到了2011年,《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出台以后,房屋拆迁所获得的赔偿才逐渐多了起来,那些所谓的拆二代,也是从那时起才逐渐出现的。

除此之外,拆迁以后要建什么,也是要考虑的。

要是拆迁以后建一个公园,那拆迁户肯定得不到多少补偿;可要是拆迁以后建一个高档小区,那拆迁户获得的补偿就会多很多,哪怕是要两套还建房,也是高档小区的还建房,以后房屋升值,绝对稳赚不赔。

终于,李卫东找到了一片合适的区域,这里虽然要偏僻一些,周围甚至还能看到田地,但几年后路都修好了,通了公共汽车,去市中心也不过是十分钟的路程。

而且这里距离河边还不到五百米,未来河边会开发成沿河的风景区,到时候这片区域将拥有极佳的居住环境。

李卫东的记忆当中,这片区域到2013年左右才拆迁,然后建成了一片大户型的高层住宅,还有一些是四百名米的大平层,有180度的观景阳台正对着河面。

毫无疑问,这种住宅建好以后,很快就成了青河市的富人区,到了2021年,这片区域两万每平方米的均价,对于青河市这种勉强能挤进三线城市的小地方来说,真的是太吓人了。

……

晚上返回家中,李卫东就跟父母谈论起了卖房子的事情。

“你要买房?”李登科老爷子眉头一皱,接着说道;“现在这房子,咱们才搬进来三年吧?怎么又要买房!”

“这不是想换个大房子,让你跟我妈住的舒服点嘛!”李卫东开口说道。

“我觉得这里就挺舒服!换个地方,我连找个人下棋,都找不到。”李登科摇了摇头。

李登科老爷子在运输公司里工作了一辈子,对运输公司早已经有了感情。他的朋友也都在运输公司,现在退休了,每天出门找当年的老伙伴们聊天下棋,是李登科的日常。

如果换了居住的地方,人生地不熟的,找个人下棋都难。

母亲周云秀则开口说道:“我觉得,再买套房子也好,卫东现在长大了,也该谈个对象了,谈了对象,以后结婚的话,家里多了一口人,这房子确实有些紧张了。而且卫民也还在家里住,嫂子小叔子住一起,毕竟不太方便。”

在当时那个住房紧张的年代,一家三代人住在一起是很正常的,那时候不要求什么有了房才能结婚,结婚以后跟父母住在一起也是应该的。至于嫂子跟小叔子同一屋檐下生活,是常有的事情。

但要是有条件的话,有那个嫂子愿意跟小叔子将就在同一套房里,谁不愿意自己家住一套房!

周云秀是觉得,儿子长大了,又有本事,应该有自己的家庭。然而李登科却有些舍不得儿子出去住。

只见李登科很是不满的瞪了一眼周云秀,开口说道;“你这个妇道人家懂什么?咱们现在年纪大了,还不得指望儿子么?肯定是儿子去哪,咱们老两口就得去哪啊!”

“你又不是没有退休工资!”周云秀白了李登科一眼。

“那也不行!养儿防老,现在我老了,就指望儿子呢!”李登科一副吹胡子瞪眼的模样,接着望向李卫东:

“还有你,瞎折腾什么,你当初弄到这套房,不也废了好多的功夫?现在说不要就不要了,那之前的功夫不是白费了!”

“我要这套房的时候,哪知道个人还能买房啊!再说了,当时那种情况,有便宜能不占?现在个人能买房了,我手里又有钱,你说咱买不买?”李卫东笑盈盈的解释道。

“卫东,别听你爸的,这房子,咱买!”周秀云接着道:“咱花钱买的房,好歹是自己的房子,自己的房子住的踏实!你放心,等你买了房子,你爸不去住的话,我去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