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世医馆还是一如既往的忙碌,由于看病的人太多,赵阿瞒被挤的一时找不到北,还好杏林看见了他,道:“阿瞒,你怎么过来了,马奶奶的身体又不好了?”
自从王琪交代了之后,济世医馆的学徒们只要有空都会轮流去赵阿瞒家里看看。时间一长,双方也都相熟了。因着是杏林揽的这份差事,他往赵阿瞒家里跑的最勤。见他们祖孙二人实在艰苦,杏林便整理了一些家中穿不着的衣服给他们送过去。虽然都是些旧衣,但是对于缺衣少食的赵阿瞒和马婆子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赵阿瞒见杏林还挂念着奶奶,心中感激,忙道:“托福,奶奶的身体已经好多了。还要谢谢医馆的照顾。这是奶奶亲手做的,请杏林大哥一定要收下。”
赵阿瞒说完便将揣在怀里的东西拿了出来。
杏林打开一看,竟是刚做的米糕,还发着热气。
“我们那都是顺手的事,马奶奶身体不好,还做这些做什么。”杏林笑道。
“对杏林大哥来说是顺手的事,对我和奶奶来说却是救命之恩。”赵阿瞒无比认真的道:“奶奶说过,滴水之恩,一定要涌泉相报。等以后有机会,我一定会报答杏林大哥和医馆里的各位的。”
杏林被逗乐了,“你这孩子真会说话。我正好从家里带了几件衣服,想着抽空给你送过去,既然你过来了,也省的我跑一趟了。”
赵阿瞒摸了摸身上的棉衣,不好意思的道:“杏林大哥已经送了我们不少东西了,我怎好一直收?”
“没事,反正都是我弟弟穿过的,他个长的太快不能穿了,扔了也可惜。你这身量正合适,千万不要嫌弃才好。”
人家都这样说了,赵阿瞒也不再拒绝,很干脆的道了谢。
“你这孩子真是懂事,除了照顾奶奶,还要打水洗衣煮饭。”杏林道:“我那弟弟可是连井边都不敢待。”
前几天井里淹死小孩的事闹得人心惶惶,知道他想说什么,赵阿瞒忙道:“大哥放心吧,我会很小心的。”
“我知道你会小心,不过这井边河边的还是少去为好。等我下次过去的时候帮你把水缸打满,你就不要去井边了。”杏林笑道。
“谢谢大哥。”赵阿瞒当然不会麻烦人家,只是一个劲的道谢。
拿着济世医馆送的衣物一路走回了家,刚到门口,赵阿瞒便看到隔壁的门被推开了。
“丫头姐姐,终于碰到你了。这几日去你家里找你,你都不在。”赵阿瞒十分高兴的道。
没想到会遇见他,丫头脸上一僵,随即有些不自在的道:“哦,这段时间有点忙。”
上次并没有帮赵阿瞒求医,丫头心中有愧,又不好意思找人家说清楚,只能一直刻意躲着不见。丫头心里想着,赵阿瞒是聪明人,等不到郎中,又在她这里扑了几次空,估计也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本以为两家可能就要不相往来了,今天无意间撞上,见赵阿瞒丝毫没有记恨她,还热情的打招呼,丫头的心里更加愧疚了。她纠结了良久,还是问了一句,“那个,马奶奶的身体怎么样了?”
“还要多谢丫头姐姐,济世医馆的杏林大哥已经来过了,不但给看病,还送了很多衣衫和吃食。”赵阿瞒的眼睛笑成了一弯月牙。
“医馆里的人已经来过了?”丫头瞪大了眼睛,有些不敢相信。
“是呀,你看,这都是他们送的衣服。”赵阿瞒扬了扬手中的包袱。
虽然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既然医馆里已经来了人,这事也算圆满的解决了。虽然和自己无关,但是多日来压在丫头心中的负罪感还是被冲淡了大半,她如释重负,笑着道:“来了就好,来了就好。哦,我还有事,等晚上再去看马奶奶。”
目送着丫头的背影消失在街角,赵阿瞒抬头看了看天,心里盘算:“该生火做晚饭了,家里的米只够吃两天了,明天还得想办法挣些钱才是。”
晚间,整个王宅灯火通明。王家的餐桌上,饭菜自然非常丰盛。可王家实际上的主人王烽却闷闷不乐。
听说花了二十五万两银子只买了两幅字画,王烽心里十分的不高兴。可惜大话已经说出口了,银子也花了,生气也于事无补,还会得罪王耀。王烽也不想出钱不讨好,只能在心里憋着。
“二哥,是不是让你太破费了。”二十五万两银子毕竟不是小数目,王耀也觉得有些过意不去,但却不后悔,只是道:“回京之后,我会派人把银子送回来的。”
虽然心中不快,但王烽却不敢收王耀的银子,只能装作若无其事的道:“看三弟说的,这点银子,二哥还是出的起,不用太放在心上。”
王耀也不是看不懂眼力价的人,知道今天这一把一定让二哥心疼的吐血。给银子王烽铁定不要,王耀只能尽力从别处做些弥补。
“这样吧,最近兵部要采购大批的锅碗瓢盆还有其他一些生活用具运往西南的军营,杂七杂八的算下来,少说也得有个一百万两银子。二哥既然也做杂货生意,店里少不了这些行当。兵部尚书是岳丈的学生,和相府交情不浅,不如我跟岳丈说说,将这笔生意交给二哥来办。”再三斟酌了一下,王耀还是开了口。
一百万两的买卖,就算只有三成的利也有三十万两可以赚,更何况还不止三成。王烽立马来了精神,连连道:“若是能得了这笔生意,自然是好。”
王琪的关注点却不在银子上,反而道:“兵部采购那么多厨具,难道是西南那边要打仗了吗?”
若不是王耀提起,王琪差点忘了,距今大概五六年之后,大梁国确实和西南方的吐蕃起了几次摩擦,有一场战事一直持续了两年。听说二叔他们当年也是趁着这次战事,狠狠的发了一笔国难财。
上一世,王琪在府里唯唯诺诺,和王耀也见不了几面,后来又被赶出了家门,自然不知道王耀和王烽私下里有什么往来。如今想,王家之所以会惹上灭门之祸,估计很早就埋下伏笔了。
没想到王琪那么敏锐,王耀表情一僵,随即转瞬即逝,“这些年虽无战事,但边境毕竟驻守了很多将士,寻常的采购也是在所难免。琪儿,我们家是商贾,身份敏感,说话做事方面还要谨慎呀。”
“就是,有银子赚就行了,朝廷里的事有相爷和三叔呢,还需要大哥来操心?”终于见王琪吃了瘪,王隆连忙抓住机会冷嘲热讽,仿佛要把今天一整天受的气都发泄出来。
没有理会王隆的阴阳怪气,王琪对着王耀拱手道:“是,三叔,琪儿知道了。”
看着王隆仿佛占了大便宜的样子,王烽不由的叹气,儿子实在太没出息了,大事不抓,反而纠结着在几句口角上和王琪争长论短,真是不像话。
害怕到手的银子跑了,王烽虽然急着把生意定下来,又不敢逼的太紧惹王耀反感,只能迂回道:“虽然最近并无战事,但若不是边关的将士,也没有我们平稳的生活。这事耽误不得,不知这批货什么时候要,我也好早早备下,省的误了时间。”
“这事怎么也得过完年再说,况且,还要岳丈发话才是。”说完这些,王耀看着王烽,严肃道:“毕竟是军用,若是得了这笔生意……不用我多说什么吧,二哥。”
知道自己这个二哥有时候喜欢耍些滑头,占几斤几两的小便宜。王耀害怕他拎不清,贪图小利益坏了大事,不得不出声提醒。
王烽连忙一本正经的打包票:“三弟放心,毕竟是朝廷的生意,二哥一定小心再小心,送过去的东西绝对过关,不会让你难做的。不过,这么大的买卖,相爷肯为我们家进言吗?”
知道方廷玉一直看不上王家,王烽还真有些担心这样的好事落不到自己头上。
“二哥只管保证这批货的质量上层,其他的就不用管了。”王耀道:“看见这几幅字画,相信岳丈也会十分高兴的。”
看来,还真是有钱好办事呀,就算是高高在上的相爷也不能免俗。王烽心下了然,连连拱手:“如此就有劳三弟了。”
“行了行了,你们兄弟俩不要提生意上的这些事了,还是赶快吃饭吧,饭菜都凉了。”眼见生意已经拍了板,王李氏笑着给王耀夹菜。
她本来也因为花了二十五万两银子十分不悦,如今听说有一百万两银子的生意,当即把之前的那点不快丢到脑后。
王李氏和王烽都喜笑颜开了,饭桌上的气氛这才活跃起来。
“母亲,等过完年,我想把琪儿带到京城去。”饭吃到一半的时候,王耀忽然开口。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傻了眼。要知道,王耀成亲后一直和岳父同住。王耀的岳父方廷玉出身于书香门第,位高权重,虽然招了王耀这个商贾出身的人做了女婿,但从骨子里还是看不起商贾。王耀成亲那么多年,妻子方氏来平遥县的次数屈指可数。索性王家人也很知趣,不敢过多计较,更不敢主动凑上去自讨没趣。能去方府小住几日对王家人来说,可是给了天大的脸面。
王家人都十分清楚,王耀是个十分知轻重的人,早就摸清了岳父的脾性,不然也不会那么受器重。他既然主动提出带王琪去方府,就是敢保证一定能给王琪在方廷玉面前谋个一席之地。
除了王琪之外,其他人的脸色立马难看了下来。
王隆的脸当场就变了,银子是他花的,礼是他买的,为什么得好处的还是王琪。王隆当即就想站起来反对,若不是被王烽悄悄拉住,早就就从板凳上蹦起来了。
王烽算是稳得住的,以退为进:“琪儿从小便好读书,若不是……哎,若是能得了方大人的眼,日后未必不会有个好前程。只是大哥大嫂早逝,只留下琪儿这一个儿子,想到他要远走他乡,我也是万分不舍。哎,今日是我们家的团圆宴,先不提这些。三弟,我们喝酒。”
王琪知道王李氏和二叔肯定不会让三叔带他去京城,况且他也不想离开。但是他倒乐的看王李氏和二叔一家提心吊胆,惊慌失措的样子。
“对,对,这些以后再说。”王李氏也慌忙道。
不动声色的看着母子俩一唱一和的煽情演戏,王琪也不急着表态。一顿饭就在各怀鬼胎中度过了。
一连在家憋了几天了,虽然我不在湖北,但是不出去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小天使们一定少出门、多喝水、勤洗手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第15章 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