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 > 第92章 政事堂

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 第92章 政事堂

作者:明月在心中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11-23 10:19:05 来源:转码展示1

唐朝有两大情报机构:“唐”与“百骑”。

“唐”的职能主要是对外,负责潜入敌国,刺探机密、情报或进行暗杀破坏等活动。

“百骑”的智能主要是对内,负责保护皇帝安全,追捕、狙击重要案犯,并监视百官,了解国内的一切风吹草动。

“唐”的负责人是李恪的死对头长孙无忌,“百骑”的负责人是李世民的心腹李君羡。

这李君羡是唐朝的一位能征善战的将领,一开始是瓦岗寨中李密的手下,后来又做了王世充骠骑将军,但是李君羡觉得王世充这个人为人不好,所以就带着自己的部队,来到了李渊的麾下。李君羡英勇过人,被李渊封为都尉,跟着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冲锋陷阵,逐鹿中原,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

李君羡对李世民忠贞不二,也因此被李世民视之为心腹,在加上他沉默寡言,口风极紧,李世民才能他负责掌管“百骑”。

后来李世民大概是觉得李君羡知道得太多了,被李世民因为一句谣言所杀,而且谣言似乎还和女皇武媚娘有关。

后来编剧们脑洞大开,才有了后来的电视机《至尊红颜》。

《至尊红颜》还是由大美女贾静文,大帅哥赵闻卓、保剑风主演,喜欢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扯远了,回归正题。

百姓聚众请愿,并浩浩荡荡直杀皇宫而来,这么大的事情,而且就发生的天子脚下,李君羡当然早已得到线报,正神色匆忙的往李世民处赶去。

唐初,以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门下侍中、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共议国政,都是宰相。宰相是辅佐皇帝总领天下大政的官员。

《新唐书·百官志》:“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后来,因为唐太宗即位前虽曾任过尚书令,臣下避而不敢居其职,便以“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门下侍中、中书令号称宰相。

《册府元龟·宰相总序》记载,自隋代以来,就有“或以他官参掌机事及专掌朝政者,并为辅弼”。唐代也因宰相品位尊崇,人主不肯轻易授人,故常以他官而居宰相之职,并假借他官之称。如唐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与朝政,其后,或称“参议得失”,或称“参知政事”等等,名称不一,实则都是宰相。

《文献通考·职官四》说:“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ri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

唐代初年,三省长官在门下省议事。这个议事地点称为政事堂。

这个时期宰相都是由三省长官兼职的,而三省长官尚有本省常务,所以一般情况下,他们上午在政事堂议事,下午就回本省办公。因此,不必要另立宰相的办公机关。

军国大事经政事堂会议商定,奏请皇帝最后裁决;机密大事以及五品以上官员的升降任免,只在政事堂议论,他官不得与闻。

如此一来,政事堂就成为唐初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决策机关,真正的“帝国心脏”。

李君羡忐忑的走进政事堂,发现有人正在说话。

“帝王创业为何如此艰难呢,剿灭了陇西的薛仁杲,又有宋金刚,灭了宋金刚,又窜出个刘武周,等灭了刘武周,河南又有个王世充,等灭了河南的王世充,河北还有窦建德,山东还有徐圆朗。”

“等朕终于这些这些势力一一扫除,刚登上梦寐以求的皇位,屁股都好没有坐热,又被颉利、突利这两个突厥蛮子欺负,不得不掏空国库,忍耻含狠的签下渭水之盟…”

声音浑厚沉稳,中气十足。

李君羡心里微微一惊,陛下怎么来了?

再一细看,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魏征等几位重臣都在。

“陛下不必气馁,打仗拼的是人口,拼的后勤,拼的是综合国力,我大唐的人口是突厥的几倍十几倍,只要我们忍辱负重,休养生息几年,就一定能全方位的超越突厥,到时候一定能一战定乾坤,洗刷掉一切耻辱…”杜如晦斩钉截铁道。

李君羡见杜如晦说完,赶紧快走两步,看了主位端坐的那位身着明黄袍服的中年男人一眼,躬身行礼。

“臣李君羡,见过陛下。”

那人微微一摆手,不怒自威道:“免礼吧!”

此人剑眉虎目,方脸阔口,颌下三缕长髯,身姿高大健硕,端坐在那里沉稳如山,举手投足间气度雄浑,自有一股俾睨天下的气概,堂皇威压扑面而来,令人心神收敛。

正是当今皇帝陛下李世民。

李世民见李君羡神色慌张,蹙眉道:“君羡,看你这表情,是不是又有什么坏消息呀!”

李君羡有些结巴道:“确实不能算是好消息…”

“不必吞吞吐吐,又有什么坏消息,直接说吧,朕承受得起…”李世民霸气外露道。

李君羡只得如实禀报道:“下面有人来报,有一大群长安百姓正向皇宫涌来…具体因为什么事情,还待进一步核实…”

李世民不由得骤然变色,这尼玛不是民变吗?

“加派人手,以最快的速度查清到底因为何事?”李世民当机立断道。

“偌…”李君羡说完便退出了政事堂。

李君羡半晌之后,便拿住两张纸便回来了。

“陛下,已经查出来了!这件事跟汉中郡王有关!”李君羡忐忑道。

“果然又是那逆子,那逆子又做了什么丧尽天良的恶事,让长安百姓集体暴动,要来围攻皇宫!”李世民勃然大怒道。

听说是因为汉中郡王殿下造成的暴动,在场重臣表情各异。

像长孙无忌这种与李恪有仇的恨不得拍手称快,以出之前的恶气。

像萧瑀,魏征等亲近李恪之人,心里不由得一紧,不免抱怨道:“这汉中郡王怎么回事?平时看起来挺机灵的,怎么这次这么不知轻重,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期,还搞出这样的幺蛾子。”

像房玄龄、杜如晦这些中立之人,脸色平静,静静的等待李君羡的下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