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 > 第5章 中央官制

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 第5章 中央官制

作者:明月在心中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11-23 10:19:05 来源:转码展示1

唐朝的官制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并进一步完善。

三省: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

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别为:

吏部: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户部:(唐称民部)掌全国疆土、田地 、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钱粮外,亦兼管其他衙门的部分庶务,职责多有交叉。

礼部:负责贡举、祭祀、典礼。后面发展成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礼部下设四司,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

兵部:负责军事。

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具体审判另有大理寺负责。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谓三司审。

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

三省六部,分工明确,相互监督。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分散了相权,集中了皇权。

三省分权,势必造成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等弊端。为了三省之间协调行动,三省首长定期在门下省的政事堂议事,所以政事堂变得尤为重要。

李恪拿出毛笔在纸上写了起来,尚书左仆射萧瑀,尚书右仆射封德彝,门下省侍中高士廉,中书省中书令房玄龄。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刑部尚书刘政会,礼部尚书李孝恭,户部尚书唐俭,兵部尚书杜如晦,工部尚书张亮。

通过这张纸不难看出,李恪不难看出自己的势力相当薄弱,十巨头之中只有尚书左仆射萧瑀,尚书右仆射封德彝勉强算自己的支持者。

而门下省侍中高士廉,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刑部尚书刘政会,户部尚书唐俭旗帜鲜明的站在李承乾这边。

其余像房玄龄、杜如晦这些重臣都是中立,但偏向李承乾,毕竟李承乾即是嫡子又是长子。

而根据历史记载,贞观元年封德彝病逝,贞观二年萧瑀便被贬,到时候自己在高层便无人了。李恪意识到这样不是办法,必须想办法让自己的人进入高层。但关键现在自己手中根本就没有人才,想收拢人才最好的时机是等自己开府,而开府要等封王后,那至少也得等到贞观元年。到那时候已经来不及了。自己必须在萧瑀封德彝等人在中央还有影响的情况下把自己的人推上高位。

李恪回顾了一下历史上贞观朝中后期的那些重臣能吏,两个名字浮现在了李恪眼前——岑文本、马周。

岑文本出生江南世家,他不仅是一位顶级的权谋家,而且是一位实干家,他知识渊博,博古通今,在吏治和军事方面都很有造诣。可以说是一位一等一的能臣干吏。

历史上岑文本是李恪的老师,毕生都在为李恪入主东宫而努力,可谓是呕心沥血,最终败给了长孙无忌含恨而死。不能说岑文本智谋不行,只是历史上李恪表现的太刚烈,太张扬,才使得岑文本最后功亏一篑。

岑文本之前在萧瑀门下供过事,二人同属江南文士集团,有共同的利益,自然而然的便成为了自己的支持者。

岑文本在贞观中后期便成了江南文士集团的第一人,引领着整个江南的文士集团。并且,他本人又是江南世家子弟。所以,得到他的支持,就等于江南文士和世家的支持。

熟知历史的都知道,李唐王朝是由三股力量组建而成,除了江南文士集团还有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和是山东豪门世家。

关陇集团就是由北魏鲜卑贵族组成的军事集团,也包括胡化的汉人和西域的胡人。关陇集团除了有八大家族,还有李唐王朝的勋亲贵戚,有些还在李唐开国过程中建立了不朽战功,如李神通、李道宗、李孝恭等皇室成员,这些皇室成员一般都保持中立状态。

山东豪门集团主要由大部分五姓七望组成。

五姓七望包括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及太原王氏。其中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郡望。

这五大家族是中国士族政治时期威望和地位最高的五大家族,也是繁盛时间最长的家族。

五姓七家自恃家族威望高人一等,所以耻与别姓通婚,为了所谓高贵的血统,仅五姓之内通婚。隋末时,李家得天下,自称是陇西李氏,陇西的李氏竟然还不愿承认!

那时朝臣们都以娶五姓女为荣,唐朝时有一位宰相,叫薛元超,宰相是什么?那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但薛元超死的时候说:吾平生有三憾,一是没能参加科举以进士及第,二是未能娶五姓女子为妻,三是不能参与编修国史。连当朝宰相都以自己没能娶五姓女做妻为憾事,由此可见这五大家族的影响力!

别说宰相,就连李世民想娶五姓女为妻,却遭到无情的拒接,这让我们的天可汗同志颜面扫地,李世民无法忍受世家大族的傲慢,说道:“山东的崔、卢、李、郑四姓,都没什么人了,还昂然自贵,目中无人。每嫁女他族,必广索聘财,以多为贵,论数定约,同于市贾,甚损风俗,有紊礼经。既轻重失宜,理须改革。”

随后又找了一个借口,下旨禁止五姓通婚。

为了进一步削弱五姓的影响力,命重臣重修《氏族谱》。

五姓七望自视甚高,连李世民都碰了一鼻子灰,李恪暂时也没打算去找不自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