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 > 第200章 骊山别院

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 第200章 骊山别院

作者:明月在心中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11-23 10:19:05 来源:转码展示1

骊山“崇峻不如太华,绵亘不如终南,幽异不如太白,奇险不如龙门”,然而三皇传为旧居,娲圣既其出冶,周、秦、汉、唐以来,这里一直作为皇家园林地,多游幸离宫别馆,绣岭温汤皆成佳境。

上古时期,女娲在这里“炼石补天”;西周末年,周幽王在此上演了“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秦始皇将他的陵寝建在骊山脚下,留下了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军阵;一百年后,唐玄宗与杨贵妃也将在此演绎一场凄美的爱情故事……

骊山风景秀丽,相传周幽王在此建骊宫,秦始皇时改为“骊山汤”,汉武帝时扩建为离宫,唐太宗营建宫殿取名“汤泉宫”,这便是“华清池”的前身。

当然,此刻非但没有“温泉水滑洗凝脂”的华清池,亦没有瑰丽堂皇的“汤泉宫”,那得到十多年后李二陛下才会修建……

由于隋末军阀混战,前朝骊山行苑早已残破不堪,自李恪来到骊山后,在原有的基础上修补重建,才有了现在的骊山别院。

春风微拂,万物复苏。

院子里的杨柳芽吐鹅黄,花圃里的牡丹亦抽出新叶,便是远处的山峰也披上了一层青绿。

春困秋乏,按说在这样的气候,这样的时辰,最美莫过于喝一壶小酒,拥枕高卧……

但此时此景并不是李恪休闲的日子,他今天要做一件大事——骟猪。

“王爷,你吩咐的小猪崽大概买了一百头来头!”杨元宝一脸讨好道。

“嗯,不错!猪倌找好了吗?”李恪一脸平静道。

“殿下,小的在长安都找遍了,都没有听说过有谁会骟猪…”杨元宝忐忑道。

李恪闻言有些皱眉,没有猪倌怎么办?总不能本王亲自动手吧!

“王爷,小的虽然没有找到猪倌,但小的在灾民中找到一个牛倌!”杨元宝轻声道。

牛倌?能骟牛应该也能骟猪吧!再加上有本王在一旁指导,应该没有问题!

“此人姓什名谁,现在何处?”李恪问道。

“此人名叫黄老牛,就是骊山的灾民中人,现在正在别院外,等待王爷的召唤…”杨元宝道。

“叫他进来吧!”李恪挥手道。

“偌!”

一眨眼的功夫,杨元宝带着一名五十来岁老者来到了李恪的跟前,此人穿着破旧的粗麻衣服,一张饱经风霜的黑脸上沟壑纵横,一双粗糙的手,指甲中满是黑泥…

“老奴黄老实拜见王爷,感谢大慈大悲的王爷对我们这些灾民施于援手,才让我们不至于饿死街头…”黄老实满脸激动的跪拜道。

“老丈不必客气,这都是孤身为皇子应该做的,快快请起吧!”李恪和煦道。

“谢王爷!”黄老牛满脸泪痕道。

“老丈,听元宝说你是牛倌?”李恪开门见山道。

“不敢隐瞒殿下,老奴的家里世代都是阉牛的,从爷爷的爷爷那一辈开始,我们家都是靠阉牛为生的…”黄老牛一脸坦然道。

“那你会阉猪吗?”李恪随意道。

“殿下,老奴没有阉过猪,但为了报答王爷,老奴愿意一试!”黄老牛斩钉截铁道。

“那好,本王在一旁指导,你按本王的要求办就行…”李恪道。

“有王爷的指导提点,老奴应该没问题…”黄老牛信心十足道。

“有此信心本王就放心了,另外老丈你可有子女?”李恪亲切的问候道。

“有的,老奴有两子一女,女儿早已嫁作人妇了…”黄老牛直言不讳道。

“那你两个儿子都会阉牛吗?”李恪道。

“会的,老奴都把手艺传给他们哥俩了…”黄老牛毫不隐瞒道。

“那行,把你两位儿子也叫来,跟你一起学阉猪,本王准备大力推广养猪,急需会阉猪的人才,待你们的会了,就一起留在王府做事吧!”李恪微笑道。

“感谢王爷,老奴这就去叫我那两个不争气的儿子!”黄老牛满脸激动道。

要知道这个年代的王府下人可都是美差,只要进入王府就意味着这辈子都不用再愁吃穿了,所以很多人都削尖了脑袋都想往里面转,但王府又岂是那么好进的。

如果没关系没背景,基本上是不可能成功进入王府的,现在喜从天降,怎叫黄老牛不激动不已。

“快去快回!”李恪吩咐道。

黄老牛闻言,一溜烟便跑开了,生怕李恪反悔似的。

不一会儿,黄老牛便气喘吁吁的领着两个汉子来到别院。

“还不快给我们的救命恩人磕头!”黄老牛对两个儿子怒吼道。

两个汉子噗通一声便跪在了李恪的面前,“草民拜见王爷…”

“不用那么多虚礼,都起来吧,现在我们开始做正事!”李恪摆了摆手道。

“请王爷吩咐…”

再李恪的吩咐下,黄老牛开始磨刀,然后开始在刀上撒了一些酒,而后将刀放在火上烤了烤,便算消毒。

李恪还不打算提炼酒精,而是想先试试阉猪的效果。

因而消毒的措施,是简陋了一些,紧接着,几个人开始捉猪。

一连串不可描述的一幕之后,随着那猪仔的哀嚎,旁边的杨元宝突觉得下身一紧,他似乎想到了当年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同样的一把刀子,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咔嚓一下,人生自此改变。

众人手忙脚乱的拿着艾草之类给猪的伤口开始包扎和消毒,紧接着,李恪把阉割后的猪仔和没有阉割的猪仔分为了两队,关在不同的猪圈里。

一个读书人担负起了记录的职责,要确保两队猪的饮食相同,记录下每日重量的数据,同时还要注意发现可能发生的疾病。

在这里,读书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千万别小看这些开垦和开沟渠远远不如农户的人,他们最大的作用在于发现和记录,从发现和记录之中,寻到很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或者是无数次的比对,最终寻找到最佳的方法。

甚至每一只猪仔都进行了编号,喂食的食物也将不同,有的单纯是一些糟糠,有的是枯烂的蔓藤,甚至一些陈谷,乃至寻常的猪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